端午节2023年放假通知来了
端午节2023年放假通知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6月25日(星期日)上班。即,法定放假1天,25日(周日)调休1天,假期后再连续上班6天。
端午节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
朱宣咸中国画《端阳佳节》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秦代
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但是,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民间端午风俗活动形式也类似前代。像《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长命缕,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丝缕结成人形,更有装饰性。五时图则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类,是五毒图之前身,此俗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午时花则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艳之时。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样翻新。《文昌杂录》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中就有“穴枕通灵气,长丝缤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百索粽”还是唐代皇帝赏赐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宋代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宋代,汉族端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如《辽史·礼志》就记载辽国重午朝仪,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坐。对南北臣僚也要各赐寿缕。而金国除吸收一些汉族风俗外,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金史·世宗本纪》就记载:大定三年(西元一二__年)重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复御常武殿,赐宴击鞠,自是岁以为常。”《金史·礼志》对此俗有详细叙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礼,筑台拜天。重五拜天之后,插柳球场,射者要以尊卑为序。射柳完毕要打马球。
端午节文案
1、龙舟粽子端午的喜庆,别忘了爱护一下自己的眼睛。世界爱眼日,借着端午的歌声,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灵,少看一分钟电视,远眺一次天空,保护一下我们的眼睛
2、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殊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恒快乐,幸福。
3、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寻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祝爸妈端午快乐
4、端午节还未到,我的祝福先来到:愿健康平安对你关照,吉祥如意和你拥抱,幸福快乐对你微笑,烦恼忧愁统统跑掉。祝端午乐淘淘,天天乐逍遥!
5、艾草又飘香,快乐明月照大江;粽子情意长,好运清风拂山岗;举杯饮雄黄,幸福低头思家乡;开心佩香囊,朋友祝福伴身旁。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6、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棕叶包着朋友情,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7、端午到,乐开怀。家团圆,酒宴摆。佳肴丰,粽飘香。雄黄酒,避病灾。酒宴后,河边往。观龙舟,呐喊欢。佳节庆,祝平安!
8、一天米饭和包子打群架,包子打不过米饭就逃跑。这时粽子从旁边走过。米饭立即去追粽子,边跑边说:“别以为你穿了一件衣服,我就不熟悉你了。”米饭把粽子逼到了一个死角。粽子见状立即把衣服脱了说:“我是卧底!”
9、端着夏日的清凉,端着美丽的心情,端着真诚的祝福,我在端午节立即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
10、端午祝福心意全送到:愿你“粽”是微笑,“粽”是快乐,“粽”是喜悦,“粽”是好运,“粽”是成功,“粽”是幸福,“粽”是美好。
★ 端午节放假通知
★ 端午节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