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景徽堂楹联(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ok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惠山景徽堂简介〗 惠山二泉亭(惠山泉亭)上有景徽堂,歇山顶敞厅三间七架,正面环廊,危立于石级平台之间,这里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堂屋宇轩昂,三面环廊,厅前乔柯扶苏,绿荫翳然,现已辟为茶室。堂屏门上制有漆画“陆羽品茶图”,两壁屏书陆羽的《惠山寺记》。钱玉麟根据旧句重书: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菊;二泉清且洌,先分槐火试春茶。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兆页]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
雪芽为我求阳羡;
乳君水应饷惠泉。
——北宋·苏轼题惠山景徽堂
“阳羡”,地名,汉置县,属会稽郡。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王成瑞集苏轼诗题惠山景徽堂
〖惠山雨秋堂简介〗 雨秋堂,在惠山竹炉山房对面,清光绪未年改建,壁上嵌有王绂画的晴雨竹及乾隆第三次南巡(1762年)所作《竹炉煮茶图》,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珍贵的文物。堂名“雨秋”,取自明代画家 王绂“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的诗意。中堂后壁嵌有《晴竹、雨竹图》两方石刻,以及乾隆帝补画的《竹炉煮茶图》石刻,两旁还有明清两代一些名流的诗篇、题记石刻30多块。
冰雪清姿,岂受缁尘点污;
岁寒贞节,何妨劫火焚烧。
——佚名题惠山雨秋堂
〖惠山漪澜堂简介〗 无锡惠山漪澜堂,既是品味二泉之处,又是观赏月景之佳地。苏东坡曾多次光临这里,写下“独携天上小圆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妙联。民间艺人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又使人仿佛看见奇妙的山光月色,听到惠山的二泉与松涛。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赴镇江赈灾,路过无锡到惠山游赏品泉茗,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迴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回杭后,作《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伯强即焦千之,任无锡县令,与东坡是同年),遣人持诗来锡取惠山泉。诗云:“兹山定中空,乳水满其腹。故人怜我病,……愿子致一斛。”元丰二年(1079年),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上任时,诗僧参寥与门生秦观随行,路过无锡同游惠山,各赋《游惠山》3首,苏东坡诗引:“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末尝不至惠山。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时尘土足,一步漪澜堂。”惠山漪澜堂由此得名。漪澜堂一度曾改为“真赏亭”,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
独携天上小圆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北宋·苏轼题惠山漪澜堂
木榻横陈一泓映;
石栏周绕四围方。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漪澜堂
奇迹比中泠,回思万马浮江,洗甲银河犹昨日;
嘉名分上苑,曾见六龙驻辇,题诗琼岛忆春阴。
——清·李鸿章题惠山漪澜堂
“中泠”,指镇江金山附近的中泠泉,此水烹茶最醇,早巳不存。
〖惠山泉简介〗 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冰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末年(779年),由元锡县令警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加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透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惠山泉名不虚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其原因是由于惠山夺石地层为乌桐石英砂岸村下水从地层中涌向地面时,水中杂质多数已在渗滤过程中除去。相传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使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将此事和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笔杨妃爱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声誉更高。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所载:“无锦惠山泉水,久留不败,政和甲午岁(11)赵霆始贡水于上方,月进百樽。”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宋高宗兵败南渡时,也不忘饮用二泉水。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佳。一瓣佛香炷遗像,几个衲子拜茶忙……”。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龙头”(螭首)中流出,叮咚作响,清脆悦耳。泉畔建有“二泉亭”,顶饰双龙,有“源头活水”的题额;泉池旁的大石上,镌刻着“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无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赵子昂)所题。赵在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明朝,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做了个天圆地方,形成乾坤壶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绂于洪武廿八年(公元1395年)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沦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腑,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茶会于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设色纸本,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雪芽为我求阳羡;
乳水君应饷惠泉。
——北宋·苏东坡题惠山泉
下“惠山景徽堂”同。
出地清泉甘似醴;
雨花宝石便能奇。
——徐淮生题惠山泉
开士幽居如虎跑;
舍人文笔似龙眠。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泉亭
“虎跑”,即虎跑泉,在杭州。“龙眠”,指李龙眠,著名画家。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王成瑞集苏轼诗句题惠山泉
唐代茶圣陆羽自命名无锡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后,许多文人雅士先后为此写诗作画。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更是众人吟诵的茶联。在锡惠公园二泉亭上坡的景徽堂檐廊前就有据苏试诗意改写的这副楹联。如果陆羽有灵,想必他还会来试人间二泉,尝山茗溪茶的。说起惠山,自古以来就流传“寺庙多、祠堂多、茶馆多”之说。在惠山寺的竹炉山房,则有当年乾隆皇帝的“竹炉煮茶”处。二泉亭上的“陆子祠”茶座、二泉南侧的“万卷楼”茶室、寄畅园“大石山房”茶座、映山湖畔“滨湖山馆”茶座及张中丞的茶室等,均为游人品茗佳境。(下“惠山景徽堂”同)
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鞠;
二泉清且冽,先分槐火试春茶。
——孙保圻题惠山泉亭
“鞠”,通菊。“槐火”,用槐木取火,相传古时随季节变易而以不同木柴关钻木取火。
〖惠山风厅〗 风厅在惠山,景点资料欠缺,具体不详。
肩随坡老,手拍涪翁,一代文章发光怪;
派合洞庭,支绵锡麓,千秋俎豆嗣馨香。
——窦宝瓒题惠山风厅
贻厥计谋,曰气节、曰道德、曰文章,赫赫典型垂宇宙;
绳其祖武,为宦望、为孝友、为隐逸,煌煌史乘是箕裘。
——佚名题惠山风厅
〖惠山寄畅园简介〗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又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锡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明正德中1506-15,秦金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是江南著名的明代山麓别墅园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独擅山水之胜,深得借景之妙,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园曾分割。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合并,并加改筑,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必到此园,乾隆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茸。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园西南角建于雍正时之贞节祠划入园中,后陆续重修园内景点。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水流注其中,潺潺有声,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婆,苍凉廓落,古朴清幽,经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山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各,属山麓别墅园林。现在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锦汇漪、七星桥、知鱼槛、郁盘、八音涧、九狮台、美人石、含贞斋、秉礼堂、凤谷行窝、邻梵阁等。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鸣湍空尘意;
列岫澹烟光。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寄畅园
径从古树荫中度;
泉向奇峰罅处潺。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寄畅园
月镜光含宙潋潋;
云绅声落涧潺潺。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寄畅园
清泉白石自神境;
玉竹冰梅总化工。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题惠山寄畅园
池含林采明于缬;
石贻苔华媚若钿。
——钱南周题寄畅园
“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
杂树垂萌,烟轻云谈;
风泽清畅,气爽节和。
——清·翁同龢题惠山寄畅园
荇藻潆洄,三面波光映紫壁;
树木阴翳,半园山色上朱阑。
——秦岐农题惠山寄畅园
〖惠山竹炉山房简介〗 惠山云起楼下、二泉之北的竹炉山房,原是惠山寺的弥陀殿。因明初诗僧普真竹炉煮茶的逸事,于明万历年间改成现名。乾隆南巡时,曾在这里品尝二泉水,并仿制竹茶炉,携回北京,现此炉珍藏天故宫博物院。竹炉山房曾毁于咸丰、同治年间,现在的房子是光绪年间重建的,有门厅三间。前有平台、廊檐,两旁置盘陀石,门厅之后,隔着点缀了湖石、花木的精雅内庭,是一座面南的主建筑“雨秋堂”。堂名取自王绂诗意:“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中堂有精致的木雕云龙花纹落地罩。壁间嵌王绂的《晴雨竹图》、乾隆题诗的《竹炉煮茶图》以及明清诗篇题记石刻38块。两旁取明朝秦夔诗句新制楹联。中楹悬乾隆手迹“顿还旧观匾,令人睹物生情,遐思万千。
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
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
——明·秦夔题惠山竹炉山房
冰雪清姿,岂受淄尘点污;
岁寒贞节,何妨劫火焚烧。
——佚名集明·秦夔诗句题惠山竹炉山房
〖惠山云起楼简介〗 云起楼位于惠山大同殿右侧,清代康熙年间由无锡知县将惠山寺僧房改建而成。楼名出自清代学者、江南三布衣之一的姜宸英“山取其腾桌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之说,乾隆十六年曾改建为皇亭,立康熙、乾隆御碑。云起楼依山而筑,曲廊盘旋,层次分明,间有假山、花木、泉石,形成一组随山起伏的古建筑群。回廊转角处有明代僧人真恩开凿的罗汉泉,泉上的四角亭因供奉“朱衣尊者”而名为“朱衣亭”。中段,有门墙拦腰隔断,题名“隔红尘”,说的是清代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时和惠山寺和尚参悟佛理禅机德一段典故,跨过此处则与世隔绝,再上则为佛门仙境。拾级而上,顶端便是云起楼,隐没在假山古树之中,身处其中,仰可观龙山之姿,俯可察二泉之胜。清代廖纶撰联:“腾两邑之欢,千树稻熟;据一山之胜,四照花开。” 曾挂于楼中。
腾两邑之欢,千村稻熟;
据一山之胜,四照花开。
——廖纶题惠山云起楼
图书府半日闲偷,坐看云起;
杖履中百年春在,更上层楼。
——王成瑞题惠山云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