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对残灯,对残灯韦应物,对残灯的意思,对残灯赏析(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讨厌非哺乳动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残灯,对残灯韦应物,对残灯的意思,对残灯赏析 -诗词大全
对残灯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原文及赏析
原文: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译文
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清樽(zūn):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青樽”。亦作“清罇”。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赏析: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问醒眼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眼”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眼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杨衡,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的意思,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赏析 -诗词大全
宿陆氏斋赋得残灯诗作者:杨衡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殷勤照永夜,属思未成眠。余辉含薄雾,落烬迸空筵。
谁比秦楼晓,缄愁别幌前。
对春雪,对春雪韦应物,对春雪的意思,对春雪赏析 -诗词大全
对春雪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早春对,早春对韦应物,早春对的意思,早春对赏析 -诗词大全
早春对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对萱草,对萱草韦应物,对萱草的意思,对萱草赏析 -诗词大全
对萱草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馀蝶尚留。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韦应物《对芳树》赏析
韦应物的《对芳树》是一首悼亡诗,作者因看到园中的花树,依然一片生机,而攀条摘花的人,却已逝去,生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对芳树
迢迢①芳园树,列映清池曲②。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③洒余霭,露叶承新旭④。
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⑤。
【注释】
①迢迢(tiáo):遥远的样子。
②曲:曲折之处。
③风条:受风的枝条。霭:云气。 余霭:指残余的雾气。
④新旭(xù);朝阳。
⑤躅(zhú):足迹。
【白话译文】
高大美好的园中花树,排列的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清水池中。芳树新美,远枝摇摇,在微风中露水从远枝风条中抛洒;露叶青翠如碧,迎接着朝阳的升起,承受着旭光的照耀,显得新美可爱,生机盎然,然而看着这个却伤人心。不要随意攀折这芳菲佳树,树下有佳人徘徊往返的脚印。
【创作背景】
诗人于公元762年(宝应元年)结婚,时年二十六岁。婚后十几年,夫妻“宾敬如始来”,感情非常融洽。不幸妻子中年病逝,抛下丈夫和儿女。中年丧偶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更何况他们是一对感情深挚的夫妻。诗人异常感伤,写下悼亡诗十九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首二句是起兴兼比喻:“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这两句既是对园中实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昔日美好夫妻生活的比喻。比喻美好的夫妻,如鱼得水之欢欣,如芳林映清池之和谐。但是,妻子故去了,园中之景尚存,怎么不伤人心呢?
因而引出次二句的慨叹:“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芳树碧绿,池水清清,美景一如故旧,唯独不见妻子的'倩影。物依旧,人已故。睹物思人,诗人追念之情缕缕传出。
颈联“风条洒余霭,露叶承新旭”,是承“还如故时绿”而来,显得芳树新美,远枝摇摇,生机盎然。然而诗人写这清景佳趣,并非要抒发“赏心悦目”之思,而是要表达其“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之慨,抒发的是“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之怅惘。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借美景反衬内心的伤感。
诗末直接将芳树看作故妻:“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视芳树如故妻,因而不要使其受到半点损伤。自己也需时时在芳树下徘徊停留,精心地保护她。
本诗纯用比兴之体,字面均写对园中碧树清池的喜爱、伤、感、依恋之情,而处处流露对故妻的痛悼恋旧之思。这种不即不离的悼亡之作,令人读来倍感真挚动人。
拓展阅读: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对芳尊,对芳尊韦应物,对芳尊的意思,对芳尊赏析 -诗词大全
对芳尊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杂言 对芳尊,醉来百事何足论。遥见青山始一醒,
欲著接蓠还复昏。
★ 杜甫对雪赏析
★ “对对联”
★ 对对联
★ 对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