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oyFlatWhite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oyFlatWhit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

篇1: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

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

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这句农谚也是侧面的说明了六月立秋,跟七月立秋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六月立秋气温降低的快,村民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秋收和秋种,时间是相当紧迫的,收获之后要赶紧趁着节气进行播种,稍晚的话就会因为天气变冷,造成出苗率的低下,而七月立秋则不然,炎热的天气会比较长,村民不用着急,慢悠悠的也能够完成秋收和秋种,今年是六月立秋,所以根据农谚描述,天气降温会比较的快。秋老虎的几率不是很大。

立秋后还会热吗

今年的三伏共有40天的时间,根据往年的经验后面还有近一个月的炎热时间,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秋老虎要是热起来那不仅不比三伏天差,反而可能更热。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秋老虎是公老虎那么立秋后天气就会用更短的时间凉快下来,立秋后会比三伏天更舒服一些。而如果秋老虎是母老虎,那么立秋后天气不仅不会凉爽,反而可能比三伏天还热。而公老虎和母老虎主要还是看立秋的准确时间处于立秋节气的什么时间段里面。

具体方法是,以中午12点为界限,前一天的下半夜加上立秋当天的上午截止到中午12点为上一半时间;而中午12点以后下午加上立秋当天的上半夜那就是下一半时间,如果立秋的时间在上一半时间那么就是公老虎,而如果立秋的时间在下一半时间那么就是母老虎。

早立秋与晚立秋有区别吗

如果在早上立秋,这天就比较凉爽,如果是傍晚立秋,天气就是比较燥热的。都可能会把一只牛热死。

实际上,这种理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在立秋的时候,到了这一天就自然是立秋了,并不分什么早上与晚上之别。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和气象知识,很多表现在民间谚语中,其正确性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古代谚语中提到的早立秋、晚立秋应该指的是农历上立秋的早晚,而不是一天中的早晚。节气表示了天气现象,直接关系到农时,而且,每一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时间是固定的,因为阳历是按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制定的。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

但是就农历来说,立秋这个节气还是差的比较大的,有时候能差出一个月之多,所以,当然有的热有的冷了,差的很多了。所以说,大家还是不要光凭着字面来理解意思的,还是要好好琢磨透了最好。

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有什么说法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说的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看的就是这个具体的时间点是什么时间,早指的是0点-12点这一时间段,晚指的是12点-24点这一时间段。

考量“凉热”的时间段应该指的是阴历七月,这个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我国古代还根据天干地支来纪月,节气就成了月份的起止点。立秋对应申月的开始,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七个月。另外,立秋又多出现在阴历六七月之交,所以人们就通过立秋早晚比较阴历七月凉热的关系。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篇2:今年立秋后有秋老虎吗

今年立秋后有秋老虎吗?立秋后农民需要注意什么呢?

立秋将至,再过几天就要立秋了,今年立秋时间在公历8月7日。进入立秋节气,大趋势将是气温、雨水逐渐回落,而立秋将也将成为一年里能量转移的转折点,万物将从旺盛生长转为萧条成熟。听村里老人讲,立秋早晚、公母关系到秋粮收成。这主要基于老辈人在长期农耕生活中总结出的几句俗语所作出的预测,目的是告诉人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尽量降低相关损失。一、“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这句俗语主要意思是:早立秋可能粮食欠收,晚立秋则粮食丰收,不早不晚立秋正好赶上中伏最热的时候。水稻、玉米等作物当前正值生长发育关键期,水稻处于灌浆期、玉米处于花粒期,它们能否顺利增产丰收基本上就指望此时了。

对于水稻、玉米而言,当前高温、高湿、长日照的生长环境是有助于它们颗粒饱满增收的。若提早立秋了,气温、降雨、日照等会相应发生变化,反倒不利于玉米、水稻成熟,有可能造成减产。不早不晚立秋,一般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大,只不过中伏期间立秋气温较高,庄稼户、耕牛都不愿意下地干活。二、“公秋爽,母秋凶”立秋不仅有早晚之分,还有公母之别,即“公秋”、“母秋”。老辈人认为,立秋后虽然不会马上凉快,依然要热上一阵子,即所谓“秋老虎”,但持续的时间有长短之分,有些年份热几天就开始转凉,而有些年份则热得比较久一些。因此,老辈人便将秋后短热称为公秋,秋后长热则为母秋。

或许每年都希望是公秋,这样立秋后很快就会转凉,但对于庄稼来说,或许母秋更利用粮食丰收,毕竟立秋后还的一段时间,水稻、玉米才能成熟,而过早降温不利于果实成熟饱满。立秋后,农户应该注意什么?每年立秋时间并不固定,最早可在农历六月中旬,最晚可出现在农历七月中旬。之所以时间跨度会这多长,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年份里存在“闰月”,比如除了有农历四月,还有有个闰四月。

翻阅黄历得知,按照老辈人的说法看,20立秋算是早秋、公秋,似乎预示着粮食可能会减产。因此,立秋后农户朋友应该及时进行田间管理,适当追施肥水,促进水稻、玉米等作物在气温、日照、降雨回落前尽早成熟,从而保障粮食产量。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

立秋并非秋天的开始

秋的原意指草木开始结果孕子,而古人认为立秋节气表示秋天开始。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因此,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才开始秋风送爽。

依据天象变化划分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秋季是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135°)为始点,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与人为无涉。《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后,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季节转换,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

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近代学者张宝堃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据此,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这是近代从气温变化角度来划分四季的方法。

立秋吃什么?

吃茄子。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中医上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

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在立秋当日吃下。

而山东莱西地区是流行立秋吃“渣”,指的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又叫“懒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杭州地区,立秋流行吃桃子。立秋时每个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桃子把桃核留着。待到除夕夜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江苏地区立秋吃西瓜,称为啃秋。立秋这一天,是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的日子,人们觉得立秋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了。

东北地区,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立秋这天要吃“秋膘”,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还有就是东北的粘豆包。

篇3: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

为什么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

秋老虎其实指的是每年三伏出伏,立秋到来后会出现的一种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的天气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秋老虎。秋老虎指的是立秋以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之后温差会变大,这种情况大概要持续一个月。大家要做好保暖防暑的工作哦,不要感冒!

当发生“秋老虎”天气时,天空状况和能见度一般都非常好,风力不大,中午前后的温度一度超过30℃,但是闷热程度远远不如同温度的夏季,这主要是与秋季湿度相对较小,同时气压升高有关。不过由于天气和能见度较好,紫外线强度较夏季明显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发病几率明显加大,同时由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感冒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加大。

立秋之后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秋天是几月到几月:北半球9至11月,南半球3至5月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秋天的特点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篇4:立秋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立秋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立秋为什么叫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3、秋老虎有哪些表现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3、秋老虎会带来哪些流行病

3.1、冰箱肠炎

由于气候炎热,许多人喜欢吃冰箱中的食物。吃时似乎冰凉透心,浑身舒坦,令人惬意。但好景不长,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耶尔氏菌中毒症状,俗称“电冰箱肠炎”。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3.2、心脑血管病

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散热降暑,其代谢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完成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可因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粘度增高;血管为散热而扩张,诱发出血。另一方面,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也易诱发心脑梗死性卒中。

立秋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美食,美味清凉

西瓜

立秋这天,中国人有“咬秋”的习俗。江苏各地会在立秋日吃西瓜,因为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

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凉糕

在浙江金华,清凉糕为立秋必不可少的美味。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龙眼

立秋时节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立秋时节,这样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篇5:立秋未入秋 提防“秋老虎”

8月7日就是立秋了,不过北京如今的天气可看不出来秋天到来的迹象。养生专家提醒市民,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养生的重点依然是防范暑热侵害。

立秋后仍要防暑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传统医疗部主任李建介绍,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23日接踵而来,“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所以立秋节气后虽然早晚会比较凉、温差变大,白天尤其是午间依然要注意防暑降温,要多喝水、多食用瓜果,以清热祛暑。

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还提醒,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另外,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容易发生腹泻,尤其是婴幼儿是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最易贴秋膘 怕胖别贪食

李建指出,立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夏天里人的心火强肺气弱,而在立秋后人的肺气逐渐强壮。为避免肺火上升,立秋后要少食用辛辣的食物,少吃葱、姜等,以免咳嗽、喘。可以适当食用些口感酸的食物,如酸味果蔬,可以养肺。

王国玮还提醒,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之收敛。秋天还要加强室外活动,比较适宜的运动有跑步、打球等。

篇6:二十四骨气:立秋闲话“秋老虎”

浏阳日报记者沈阿玲演习生梁武

立秋是二十四骨气中的第13个骨气,符号着秋日开始,气温逐渐降落。本年的立秋时刻在8月8日04:1:23,夏历六月廿四。固然秋日时令已到,但“冷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情况暂且还不常见。传说中猛烈的“秋老虎”,会咬人吗?“秋老虎”会咬人吗?

夜幕来临,浏城步行桥,满目衰退的两岸灯影。晚风自河面带来了几分风凉。

五岁的小女孩涵涵摸着尚有余温的护栏,溘然仰着头问奶奶,什么时辰才会不热了?她的奶奶寻婆婆动摇扇子,慢悠悠地说,等秋老虎走了就不热了。

“秋老虎是什么,它会咬人吗?”涵涵的脸上暴露一丝恐慌。

寻婆婆笑了:秋老虎,它不是真的老虎。

孩子不解的神气,将年华拉回数十年前。社港新安的一座迂腐木质风雨桥上,相似的夜色里,寻婆婆也问过她的奶奶一样的题目。

“那桥就在村头的溪上,旁边长着一棵大樟树,是炎天纳凉最好的处所。”寻婆婆的田园就住在桥四面,桥上记录了她童年的无数个夏夜。“关于秋老虎,一代一代的孩子们都问过。”大人的答复各不沟通,但孩子们一惊一乍的心情所缔造的欢悦空气是相似的。

“秋老虎不咬人,就是很热。”寻婆婆慰藉着涵涵,就像奶奶当初慰藉她一样平常,“我的奶奶汇报我,桥优势大,立秋之后,晚上不能停顿太久,更不能在桥上睡了。”这些话寻婆婆紧记取,她拉住涵涵的手,“一会儿我们就该回家啦。”本年的“秋老虎”挺温柔

各生齿耳相传的秋老虎,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市情景局的事恋职员先容,南退后的西平静洋副热带高压又再度节制江淮及四面地域,形成短期明朗少云、日射凶猛、气温回升的气候,称为“秋老虎”。“秋老虎”跟着立秋呈现,时刻一样平常长达半个月阁下。

因“秋老虎”的缘故,立秋后,气温每每不降反增。按照至今的记实,近几年立秋后一天相对立秋前一天而言,气温多半处于攀升的状态。“不外这种环境也不是绝对的,从客岁的数据看,7日立秋的最高温为29.4℃,第二天的温度降至26.3℃。”

“入秋之后,尽量昼夜温差变革大,但白日偶然仍很热,出格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越发逼人。”以是,民间对“秋老虎”的威力历来较量顾忌。

本年,情景专家带来了立秋后气候转凉的好动静。据猜测,受台风“苏迪罗”外围云系的影响,8日多云,午后开始有分手性阵雨,气温在25~36℃。9日转中到大雨,局地有大到暴雨,最高温降到30℃。10日的气温乃至降至28℃。从此两气候温有所回升,但不高出33℃。

云云看来,本年“秋老虎”的反攻挺温柔的。

浏阳“打靛”往事

农谚二十四骨气歌里有句“立秋忙打靛”。据我市文史专家潘信之老人先容,这种“打靛”的景象和技术在浏阳也曾呈现过、繁荣过。“已往,浏阳人炎天穿麻做的夏布,冬天穿棉做的土布,进入秋日,就开始筹备过冬的衣服了。”

从前出产力落伍,农村的衣食多半自给自足。“本身种棉花,本身纺纱,织了土白布再拿到染坊去染色。”潘老说,当时提炼染料技能限定,根基只有青、蓝、黑等少数颜色可选。“蓝色就是‘靛’色,是从一种叫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潘老曾见过染坊大面积栽培的蓼蓝,“椭圆形的叶片,夏日着花,赤色穗状。到了立秋时节,叶片成熟,汁浆变得丰满。”

打靛就是用蓼蓝制染料的进程。将成熟的靛秧成捆割下放到大缸里沤,沤几天后,再用长杆大木耙将秆叶打坏、出浆,然后放少量的石灰,沉淀出蓝色的浆水。成匹的白布放到染缸里上足色后,捞出晾晒,白布就染成了蓝布了。

原始的那种“打靛”,在民国时期异常流行,此刻险些已经看不到了。我市退休老西席沈泛爱老师的《蹉跎坡往事》中谈到其祖父的染坊时,曾说起这种用蓼蓝叶泡水协调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其时回收相等原始的染印要领,染料取材于植物色素,譬喻捣取蓼蓝叶汁可染青兰两色;蒸煮化香树的果球可染棕色;山毛榉的叶子浸在黄泥水里能染灰色……”

【养生】

老话中的秋季养生

在浏阳,关于秋季养生有一些老说法。浏金水岸50多岁的何阿姨说,秋丝瓜不能吃,吃了会掉头发。梅花小区60多岁的王大爷说,秋日不宜吃鸡肉,秋鸡毒如蛇。真的是这样吗?

浏阳市中医院国医馆传授孔繁佳暗示,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其时,掉头发增多是人体跟着天气变革的正常代谢征象,并不是由于吃了丝瓜导致的。而凭证天然属性,鸡在燥热的秋日轻易抱病,人若吃了病鸡就会引起家体不适。“秋日少吃鸡,是有必然的科学按照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老中医以为,养阴先要养津,可食用西瓜、梨子、甘蔗、绿豆汁、莲子、百合等食品润燥降火。“所谓‘贴秋膘’在刚立秋时并不行取,到深秋时再思量进补较量吻合,而且任何时辰都不该该大补特补。”

另外,孔传授提示市民不行贪凉。“昼夜温差逐步变大,这个时节轻易呈现季候病,老人小孩尤其要留意。”

篇7:立秋之后如何应对秋老虎

如何应对秋老虎?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着贴秋膘

说到立秋的风俗,不得不提“贴秋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佳时机。不过立秋前后的气温仍然较高,这时吃狗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很容易上火,还是适合吃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偏凉的食物来润燥。

润燥之余,还应注意清暑祛湿。这是因为立秋处于夏秋两季交替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秋燥当前,另一方身体内还可能积聚有夏季的暑湿。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腻、燥热的食物都要少吃。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觉好不要超过23时,入秋后好不要超过22时30分。因为,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

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少要6小时。

4、蓄阴养肺防秋燥

润肺养肺成了防秋燥的重点。对于身体强壮的人,出现肺燥的人多喝凉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这些润肺养肺的材料的汤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汤、川贝瘦肉汤、冬瓜、绿豆汤、川贝雪梨炖冰糖、白菜炖猪肺、南北杏川贝炖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适当多喝。

中医认为,解除秋燥多用润法。根据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水果方面,可以选择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等。

另外,张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猪肺、牛肺、羊肺为好。秋季应尽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5、还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6、运动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欢早上到公园锻炼,专家表示,立秋以后,早晚气温较低,老年人过早参加锻炼,对身体健康并不利。

入秋之后,市民可选择下午进行锻炼,此时气温较高,人的运动中枢神经较活跃,此时适当锻炼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左右为佳。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有的人会生闷气,导致阴阳失衡,吃不饱睡不好。专家说,从临床经验看,生“季节病”的女性比男性多,因为女性易受感情因素影响。专家表示,市民要积极调整情绪,保持平常心,可外出旅游、交友来愉悦身心。

立秋贴秋膘是什么意思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很多人对贴秋膘没有什么概念,到底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怎么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1、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养生专家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3、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4、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篇8:有没有秋老虎

2014年有没有秋老虎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2014年立秋时间8月7日)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2014年的立秋是8月7日,2014是否有秋老虎就取决于立秋这天会不会下雨。

秋老虎气温很高,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做好一些养生保健措施。在饮食上,同样有所讲究:

1、选择食物不能过于寒凉,比如西瓜、梨、黄瓜等要适量减少,因为进入秋季后吃太多寒凉性的食物可能会伤及脾胃。

2、饮食上不能过于清淡,营养很重要,可适当的多吃一些肉类,比如鸭肉、鱼肉、泥鳅、猪瘦肉、海产品等,另外也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既清暑热又能补益。

3、2013年的“秋老虎”非常猛,大家可以多吃一些信息水果蔬菜,既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又能够补充经排汗流失的钾。

4、适当的喝一些绿豆汤、薄荷粥、莲子粥对身体很有益处。莲子、芡实、薏米等食物对烦热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有关立秋作文:立秋节气里趣话“秋老虎”

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秋老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2023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形容秋老虎的句子

面试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秋老虎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023秋老虎哪天开始哪天结束

妇女节过后有什么感想

孤独过后有清风美文

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关于立秋后有几个秋老虎,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