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撰写审计报告应当遵守的要求介绍(共含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早日暴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撰写审计报告应当遵守的要求介绍
审计署6号令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做出了很大的改动,主要是报告使用者主体发生了变化,除按照第七十七条规定需要报送审计署统一汇总的情况外,审计报告的主送部门为被审计单位。随着审计报告使用主体的改变,审计结果将逐渐向社会公告,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求审计人员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的结果。
撰写审计报告的要求:一是要素完备。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2)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年度****审计”;
(5)内容;
(6)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7)签发日期。
从形式上,要有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报告、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审计报告的修改稿和定稿。随着OA平台的使用,审计报告的若干修改稿将保留在系统中,整理档案时至少要有复核部门修改稿以及办领导修改稿。
二是内容齐全。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1)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5)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6)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7)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分责管理。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分为若干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审计小组在完成审计任务后,要撰写分项目审计报告,同时对报告中反映的审计结果负责;项目的主审负责整个项目报告的撰写,同时对总体审计结果负责;审计组长复核审计报告,并对整个项目负责。复核机构对审计报告的复核结果负责。
四是表达严谨。报告所反映的主题要紧扣审计目标;对审计实施方案落实的情况和结果要有所描述;对审计揭露的问题和需要反映的事项,要客观地分析原因。
审计报告正文中,首先审计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内容要围绕审计目标,包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例,主要目标是某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对其任职期内经济指标和会计指标的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次要目标是对该单位内控制度的评价,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报告以及延伸取证的结果,对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存在性和有效性进行适当的评价。评价时要留有余地,尽量不使用绝对的表达方式,例如,评价被审计单位某项内控制度时,讲是非常有效的,不可能出现违纪违规问题。非常和不可能就是绝对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接触的被审计单位规模都很大,通过十几个人,两三个月的审计,不可能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因此,不能超范围评价,也不能超越审计能力去评价,例如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用人方面,不能凭观察和感觉去评价,这就是超出了审计的能力。从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中应当体现出现阶段审计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于被审计单位。
其次,在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描述中,要有标题、定性、金额、处理意见。违法违规的事实要清楚、定性要准确、依据要充分、处理处罚意见要恰当。
五是主次分明。对审计报告中问题的排序,要符合基本逻辑。重要问题、宏观问题、实施方案中列明需要审计的问题排在前面;一般性的问题、随机发现的问题、未规定检查的问题排在后面。
六是分类合理。这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的分类。由于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审计报告在分类时注意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大排行、不分类,审计组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很零散的摆在报告上,有的甚至用工作底稿粘贴。这样的报告给人的感觉是主次不清、逻辑混乱。二是没有按照问题性质分类,这样的报告使人不能直观地了解被审计单位那些方面问题较多,概括性较差。三是分类标准相互交叉。我们常用的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所列的标准分类,如经济责任审计的五大板块、海关审计的业务类型等。二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分类,如财务收支方面的、资产质量方面的、经营管理方面等。三是按照审计调查事项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但要注意分类准确,逻辑清楚。
七是事实清楚。对审计查出问题要表述清楚,不能使用含糊的语言。同时将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果在报告中表述清楚。审计报告所列数字要完整、精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间不加分隔符。事实不清是我们复核审计文书时经常遇到的事情,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证据,使用流程图的形式,不仅可以将问题的逻辑关系理顺,资金流向搞清,也可以验证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八是定性准确。审计定性是审计人员的命脉,这不是言过其实,定性不准确是引起审计复议的主要方面,它和廉政一样,是属于一票否决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定性不准的情况在复核时经常出现,仅靠审计复核不可能完全不出现问题,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处长要在出成果的同时,在审计定性上下功夫,提高审计质量。
九是法规适用。经过多年的规范,我办在法规适用方面,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首先要注意法规的时效性,法规的使用期应当是审计揭露问题的时间范围。其次要注意引用法规的级次,大的级次是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级次高的优先使用。第三引用法规要针对性强。四是条款要精确,与问题无关的条款不要引用。
十是处理处罚恰当。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处理、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惯例处理,但不能随意处罚。对于审计处罚,审计机关要谨慎使用自己的裁量权,并注意同类问题处理处罚的一致性。
十一是用语规范。要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写出的审计报告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尽量不使用生僻的词语,专业语言要解释清楚。审计署京津冀办·王美莹
一是要素完备。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2)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年度****审计”;
(5)内容;
(6)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7)签发日期。
从形式上,要有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报告、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审计报告的修改稿和定稿。随着OA平台的使用,审计报告的若干修改稿将保留在系统中,整理档案时至少要有复核部门修改稿以及办领导修改稿。
二是内容齐全。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1)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5)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6)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7)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分责管理。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分为若干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分工,审计小组在完成审计任务后,要撰写分项目审计报告,同时对报告中反映的审计结果负责;项目的主审负责整个项目报告的撰写,同时对总体审计结果负责;审计组长复核审计报告,并对整个项目负责。复核机构对审计报告的复核结果负责。
四是表达严谨。报告所反映的主题要紧扣审计目标;对审计实施方案落实的'情况和结果要有所描述;对审计揭露的问题和需要反映的事项,要客观地分析原因。
审计报告正文中,首先审计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内容要围绕审计目标,包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例,主要目标是某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对其任职期内经济指标和会计指标的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次要目标是对该单位内控制度的评价,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报告以及延伸取证的结果,对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存在性和有效性进行适当的评价。评价时要留有余地,尽量不使用绝对的表达方式,例如,评价被审计单位某项内控制度时,讲是非常有效的,不可能出现违纪违规问题。非常和不可能就是绝对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接触的被审计单位规模都很大,通过十几个人,两三个月的审计,不可能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因此,不能超范围评价,也不能超越审计能力去评价,例如对被审计单位领导用人方面,不能凭观察和感觉去评价,这就是超出了审计的能力。从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中应当体现出现阶段审计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于被审计单位。
其次,在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描述中,要有标题、定性、金额、处理意见。违法违规的事实要清楚、定性要准确、依据要充分、处理处罚意见要恰当。
撰写审计报告的要求
撰写审计报告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较好的理论修养。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准确表达审计人员的意见,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审计报告是政策性很强的文件,撰写时必须重事实,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定性,提出处理意见。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也不能无限上纲,夸大危害程度。审计报告的内容要真实严肃,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2.数字准确,证据确凿。
审计报告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作为判断和决策用的依据,务必做到数字准确,证据确凿。为此,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列举的数据资料要认真计算、复核,做到准确无误;对各种证据资料,也要亲自进行调查核实,使其既充分可靠,又具备有效的证明力,为发表审计意见奠定可靠的基础。
3.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次审计涉及的问题很多,在一份审计报告中不可能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拟定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坚持重要性原则,紧紧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深刻剖析,提出明确而具体的意见,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审计报告的重点要放在影响全局或影响较大、性质严重或情节恶劣、金额较大的问题上。对重点问题要充分展开,讲透讲清;对一般、次要的问题,则可简略提及,甚至略而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报告的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文字简练,措辞严谨。
审计报告是送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上级部门或有关部门领导看的,因此不宜写得太长。这就要求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开门见山,不转变抹角;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文字要字斟句酌,简明扼要;要选择准确、有力的证据作为证明事实的依据,前后矛盾或重复的证据,同事实无关的证据,一律不作为审计报告的证据;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慎重斟酌,切忌夸张,并尽量选用专业术语。
★ 述职报告要求介绍
★ 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