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肾炎的调理方法(共含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ndy公主的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适量的卧床休息
首先,患上这种疾病的话,患者朋友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充分的卧床休息的时间,因为只有通过卧床的休息才能够增加肾血的流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尿异常的情况,同时还能够预防和减轻并发症,防止再次感染。当患者的水肿消退,血压下降,尿异常减轻,可作适量散步,逐渐增加轻度活动,防止骤然增加活动量。
2、饮食和水分
患者平时补水的量要以尿量、高血压程度、浮肿以及有无心衰综合来衡量,在急性患病期间最好能够限制水分的摄入。而患病期间的饮食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患者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对蛋白质的摄入主张低蛋白,适量即可,千万不要过量。
3、抗感染治疗
急性肾炎期间在有感染灶的情况下还要做好抗感染治疗,如果没有感染灶的话,尽量不要食用抗感染治疗,使用抗菌素来预防本病的再发往往无效。这也是患者进行自我治疗时需要注意的。
肾炎这种疾病说重不重,说轻不轻,如果患者能够在发现疾病的出现就进行自我治疗的话,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治愈,如果患者没有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很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一、水肿的治疗:
轻度水肿的肾炎患者无需治疗,经限盐和休息即可消失。明显水肿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一般间断应用比持续应用要好。
二、卧床休息:
急性肾炎卧床休息十分重要。水肿消退,血压下降,尿异常减轻以后,患者可进行适量散步,逐渐增加一些轻度的活动,但是不要骤然增加活动量。
三、抗感染治疗:
处于急性期的肾炎患者在有感染灶的情况下要给以足够的抗感染治疗,无感染灶时,一般以不用为妥。
四、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
存在高血压的肾炎患者需要常规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肾炎患者,因急性肾炎病患早期存在高血容量问题,治疗重点宜放在清除水、钠潴溜,减低血容量上面。
五、饮食和水分:
水分的摄入量以尿量、浮肿、高血压的程度及有无心衰综合来判定,处于急性期的肾炎患者以限制水分为宜,但不能过份。盐的摄入量在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情况下,可限制在2g/d左右。蛋白质的摄入,视指标限制,蛋白质需以高质量蛋白为佳,如蛋类、乳类、瘦肉等。一般主张进低蛋白、高糖饮食持续到利尿开始,待肾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后,可恢复常规饮食。
六、抗凝疗法:
肾小球内凝血主要为纤维素沉积及血小板聚集。因此,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可采用抗凝疗法,有助于肾炎缓解。
七、抗氧化剂应用:
可应用超氧歧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及维生素E。
1、太溪穴
原穴都是治疗内脏方面有重要作用的穴位,而太溪就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一般认为在此穴施术,有益肾滋阴、通调冲任、清泻虚热之作用。故按摩太溪不但可治性功能障碍病症,在预防肾气不足、精液亏少、房事后阴茎痛等方面亦有一定的疗效。太溪穴的位置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可平齐内踝尖取之。治疗肾病。
按摩时,取坐式,用拇指、食指拿住穴位进行揉动,力度要求柔和,时间2分钟,此为捻动。或用拇指甲放于穴位上,然后加力,至自己勉强能忍受为止,持续半分钟。
2、涌泉穴
涌泉位于足底心,在足掌的前1/3处,屈趾时凹陷处即是。此为足少阴肾经之要穴,被近人称之为“长寿穴”,因为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作用。故肾虚而有腰膝酸软、步履艰难、记忆衰减、性功能不振以及发脱耳聋、齿痛咽干等未老先衰症状者,可常按摩此穴。
按摩时,每晚睡前,盘腿而坐,足心向上。用双手分别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力度以按压该穴位达到有酸胀感觉为好。每次做50~l 00下,如长期坚持,补肾强身效果较好。对不能做双盘腿坐的人,可采用单盘腿,逐一按摩或指压两足心。
3、中极穴
中极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穴,在本穴施术,有通调冲任、清利膀胱之作用。常用于治疗遗精、遗尿、阳痿、疝气、尿闭、尿频、淋证、小腹痛、带下、崩漏等病。中极穴位置在腹正中线耻骨联合上1寸处,即关元穴下与耻骨联合处中间。能有效的治疗肾病。
按摩时,取仰卧位或坐式均可。用指下按穴位,角度与体表成45度角,指尖指向尾骨,按至酸痛时加揉动,速度要求缓慢,时间2分钟,此为按揉法。或用指罗纹面在中极穴上环行摩动,速度要快,以温热为度,时间3分钟。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5-10万u/kg/日,分2次肌注,或头孢噻肟(凯福隆)50-100mg/L/日,分2次静滴。
(2)利尿;氢氯噻嗪1—2mg/kg/日,分3次口服。(3)降压:利血平O.07mg/kg次肌注,或0.02mg/kg/日分3次口服。高血压脑病时,宜配合其他药物,如硝昔钠5mg溶于5%葡萄糖液lOOml中,开始8-10滴份钟静滴,1—5分钟后视血压情况调整滴速,或以50%硫酸镁0.1ml/kg肌注等。
急性期
风水上犯:眼睑浮肿,渐及全身,恶风,咳嗽,尿少,尿浊或血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治法:宜肺利水。方药:麻黄3克、生石膏(先煎)25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板蓝根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0克、白茅根15克。
湿热浸渍:肢体浮肿,口渴心烦,胸闷腹胀,皮肤疮毒,头痛身重,尿浊或尿如浓茶或洗肉汤样,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杏仁10克、生意仁15克、白蔻仁6克、滑石(包煎)10克、通草3克、厚朴6克、半夏6克、黄柏6克、大小蓟(各)10克。
水气上凌心肺:肢体浮肿,咳嗽气促,心悸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治法:直肺利水,益气温阳。方药:麻黄3克、桔梗6克、泽泻10克、附子(先煎)10克、桂枝6克、细辛1克、太子参10克、北五加。皮IO克、万年青10克、丹参10克、川椒6克。中成药:黑锚丹。
邪陷心肝: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烦躁,严重者可突然出现抽搐,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熄风,利湿开窍。选方:羚羊角粉(冲服)1.5克;钩藤、旋覆花(包煎)、代赭石、黄芩10克、龙胆草、泽泻、车前子(包煎)、当归、生地各10克,木通3克,山栀6克。中成药:苏合香丸。
恢复期
脾气虚弱: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自汗,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11缓。治法:健脾益气。方药:人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肾阴亏虚:头晕乏力,腰腿酸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质淡红、苔少或剥脱,脉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药:熟地、山莱萸、泽泻、丹皮、茯苓、大蓟、小蓟、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山药12克,白茅根15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主骨生髓通脑,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脏腑发挥各种功能及使命活动之根本。因此从儿童期开始护肾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1)初生儿期(生后一个月内) 此期初离母体,无论在饮食方面和寒温调节方面均需特别注意。提倡母乳喂养,哺乳要定时定量,白天每3~4小时一次,夜间6~8小时一次。
(2)乳儿期(1周岁以内)此期是人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饮食除乳汁外要增加辅助食品,以满足机体发育的需要。由于体内胃气较弱,运化不足,稍有不慎,易发乳食停滞;气血未充,筋骨柔弱,不能耐受风寒温热等病邪的侵袭,应加强护养,以固真气。
(3)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这一时期各种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应当断乳,如哺乳时间过长,不进其他食品,可使脾胃虚弱,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小儿断乳后,大多饮食不知自节,食后不知饱足,必需适当控制饮食,避免择食嗜食。
(4)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此期小儿气血充盛,抗病能力增强,模仿力强,可开展相适应的文体活动,锻炼体质。使其很好的发育成长。
(5)学童期(从7周岁到14周岁)此期小儿继续发育成长,胃气日趋充实,此后开始性的发育,而转入少年期。此期要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是机体和生理功能都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备的程度,易生疾病,另外发育较快,在儿童时期加强养生护肾,对预防肾脏病、延年益寿有积极的意义。
1)尿常规检查。
(2)血常规检查。
急性肾炎可有轻微贫血,血色素一般不低于10克/100毫升,白血球一般正常。但链球菌感染早期或合并细菌感染期白血球可增多,中性分类升高。血沉增快,可达30-60毫米/小时。
(3)肾功能检查。
大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肌酐、尿素氮升高。经治疗后一般能较快恢复正常。
(4)B超或CT检查。
部分患者可见到肾脏体积增大。
(5)其他特殊检查。
急性肾炎部分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血液或尿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P)升高。血清总补体(cH,o)和补体C,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