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写小动物的习作:外婆家的小鹅(共含4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渡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写小动物的习作:外婆家的小鹅
特邀点评:陈值暑
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曾出版作品14部。
浙江省江山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王新锐
指导老师范琪惠
外婆家来了一群“小客人”。它们的毛黄黄的,像一个个滚来滚去的黄色绒球;橙黄色的嘴巴扁扁的;,长长的脖子;小小的.眼睛和绿豆差不多。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它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小鹅。
外婆在院子的花坛里用稻草给小鹅铺了一个暖暖的家。在冬日阳光下,小鹅们不停地叫着。我问外婆:“它们在吵什么?在吵架吗?”外婆回答:“不是,它们只是饿了,吃点菜叶就行了。”我连忙从篮子里扯下几片菜叶,手刚伸过去,小鹅却都跑到了另一边,怕被我伤害到,一个个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我,我只好把菜叶扔过去,小鹅们争先恐后地抢吃起来。等我再次拿着青菜喂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不再害怕到我手里抢吃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了朋友。
小鹅一天一天长大了,身上的毛有些变白了。今天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我和外婆一起到田里放鹅。五只小鹅大摇大摆地走任前面,我拿着一根竹竿在后面指挥。到了田边,小鹅们迫不及待地扑到田里,伸长脖子.像除草机一样兴高采烈地吃起草来,一边吃,一边欢叫着,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一会儿,小鹅吃饱了,一个个眯着眼睛,缩着身子晒起了太阳。
开学了,回到城里,每每想到小鹅们,我就特别快乐,口丁爱的小鹅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生动,是一篇充满了“动感”的好作文,小作者把小鹅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说明是经过了认真细致观察的。当然,在神态描写,琦时候,不光要贴切,还应注意美观,比如用“像除草机一样”形容小鹅吃草的样子,就会让小鹅的可爱形象打了折扣。
《写一种小动物》习作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抓住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动物写得很有情趣、有顺序。
2、学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把动物的特征写出来(外形、动作、声音等)。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课文,把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详、写清。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是不是见过很多动物?(是)如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等。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在这之前呢,请同学们先回想,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是怎样来写的?
(一) 抓住了特点“高傲”
(二) 有顺序:从叫、走、吃三个方面来写,一个特点一段,如果长的话,可以分几段来表达一个特点。
(三)具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特点。
(四)正确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二、小结归纳,写小动物要害是描写它们的特征,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特征,才会使人明白。
老师:一般写小动物应该描写它们的哪些地方?
(板书: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三、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重点要突出,(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这种动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写出来,如果都写出来,就太长了,所以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写好过渡句。
四、共同构建作文框架(以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思其它动物的写法。)
【注:本环节,最好是说一段,写一段。免得学生最后一下子不能记得清。】
(1)家里有猫的同学举手。你们家的猫,你的感受是什么?用“我们家的猫真让人感到( )”来描述;或者用“我们家的( )真是一个( )的家伙。”(开头如何写:要总写猫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样子、睡、吃、玩……)
〖写开头。
(2)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用具体的事例一个个说清楚吗?(中间部分的写作内容。先用口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一下。)
样子:包括颜色、大小、耳朵、鼻子、眼睛、尾巴……什么样子的?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样子。【注:你可以不写猫,也可以写出狗、猪、蚂蚁等。】
(3)睡:常常睡在什么地方?一天睡多长时间?怎么睡的?你家里的人看见了,说什么?表达了人们对猫怎样的感情?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睡”。
(4)吃:爱吃什么?其他的东西是怎样吃的`?他为什么爱吃肉?现在还逮老鼠吗?为什么?怎么办呢?他偷吃家里的东西吗?你怎么发现的?怎么说的?赶走了吗?为什么?
〖每说完一个,再连起来说一遍。争取说的连贯通顺。在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用词、句子。
五:其他同学,是不是也知道怎样写了呢?如何来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读一下,评价。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习作。
要求:1 写出特点。2 先总后分,一个一个表达,把每个特点写清楚。3注意分段。4 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表示,不必。
二:大声读一读,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然后仔细地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三:学生展示,老师指导。
四:把修改后的作文,写在作文本上。(课下完成,课堂上,尽量多的让学生展示。展示的文章,要分层次,最好是优中差各一,指出优点,不足,和学生一起修改,学生在听的时候,一般能听出哪里不通顺,哪里觉得别扭,用词不合适,从中,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部分,也单独一课时,时间更充足。最好是在第三课时完成。要不,一个星期二节作文课,二个星期四节呢,省下哪两节干吗?)
周末,天空从早上起就下着大雨。吃过午饭,这瓢泼的雨势才有了缓下的迹象。我望着窗外的乌云想得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突然 ,一声“冰阳”把我惊得从云端落了下来,哦,是爷爷找我,我循声往下看。原来是爷爷捉到了一只小麻雀,我可高兴啦,急得连鞋都没穿,就想下楼去了。爷爷见我高兴,便让我在楼上等他,没一会儿,便把麻雀送了上来。
麻雀小小的,浑身湿淋淋的,细小的爪子甚至还在颤抖。我用手掌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又一时茫然,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站了许久……
倒是爸爸看懂了我,帮我找来了一个牛奶箱,在里面铺上一堆干草,我赶紧将它轻轻放下,找了一勺米,倒了一杯水放进去,然后便蹲在那里,蹲了好久,好久……
屋外大雨倾盆。可小麻雀却在我的牛奶箱里静静地呆着。
我多么希望能与这只小麻雀愉快的玩耍,但妈妈总是有理由,什么小麻雀可能会到处拉屎呀、有细菌呀!真没爱心!
我只能贴着盒子上的小缝,眯着眼睛看小麻雀。我对走近的爸爸说:“我能把它留下来当作我的小宠物吗?”“可以,但爸爸觉得,小麻雀的爸爸妈妈现在一定在找它,而且应该很着急,麻雀是一种向往自由的鸟儿,这只小麻雀是你的了,你自己决定吧!”“那……那我还是放它走吧……”
到了傍晚,绵绵细雨依旧不停的下着。我们一家三口撑着伞,拎着牛奶箱来到楼下桔树边,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去吧,还它自由吧!”我紧紧握住牛奶箱,点了点头。我轻轻地打开盖子,将小麻雀放到挂满水珠的桔树上。小麻雀站在枝头,向我叫了两声,似乎在向我表达感谢,随后试图用力飞起来,可惜飞不高,跌跌撞撞地边飞边叫,我刚想上前,老麻雀飞来了,它们带着小麻雀飞到树枝上。
我转过身,看到爸爸对我投来欣喜的目光,又回过头看着枝头上那幸福的一家,我果断牵起爸爸妈妈的手大踏步地回了家。
作者:陆家中心小学 四(3)班 张云冰阳
指导老师:杨嫒
公众号:玉峰文苑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张克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作一个习作课例的学习和探讨。以往,很少听到一线的老师去上一节习作的公开课。习作课很难上,难于课堂的不确定性欲生成性。今天的聂老师很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三次不同版本的教法,让我们看到了践行的锐气。今天的课堂,我想用一句这样的话来做一个概括“老师有所为,写不再遭遇尴尬。”
一、课前布置有所为
课前,聂老师给学生发了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有关吃相、休息、玩耍等方面展开观察记录。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来自眼睛的观察,这种观察起初是春感性的,是新鲜的接触、激动的尝试,因此,眼睛观察的初始实际上意味着“首次、基础、尝试”的特征。这种对动物的观察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起到了一种唤醒、激发的作用。它不一定深入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内核,达一定存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起着引领学生思维向更深处发展的作用。
在《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之前,用这样的一张记录表留下了观察的印记,在学生观察要淡忘之前将这种初始性的不完整的记录留了下来。今天学生的课前记录很完备,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格局,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以为课前的记录可以用图片可以是只字片语式的。这些图片和只字片语的记录就是学生的“本”学生的“源”。
课前,聂老师还做了一件事,让学生对第四组的课文做了梳理。用一些关键词语去概括作家笔下的小动物特点,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摘录相关的语句。这是一个简单的单元整组规划,理清了本组课文的表达特点,站在整组备课的角度提炼学生零散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取法,有习作的凭借。
二、课中指导有所为
课中的“说”,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喜欢的小动物”,这时的说旨在把学生的语言提炼成规范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语言的“场”。学生习作场地营造还在于老师用生动精美的图片点燃学生的兴趣,一开始,给出关键词猜课题,出示对应的图片,链接阅读,也链接学生头脑中的意象。其次,“金鱼”的视频化静为动,课堂动起来,学生预热,产生写的冲动。
2.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提炼。聂老师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①初步把动物的某个特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运用拟人、比喻、联想、等手法写具体。习作,我们往往纠结于“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写动物的某个特点,怎么写,抓住动物的“休息”“进食”“与人嬉戏”等某一个方面把特点写具体。至于用“拟人”“比喻”“联想”让文章锦上添花那是上限目标。今天的聂老师很关注“怎么写”,把课前的观察记录表一一点评,提炼怎么写的技巧。这样做也是学生下笔之前的一种示范。
三、作后评改有所为
聂老师在学生习作的短短时间内,能迅速地找出两篇佳作予以讲评,围绕“写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具体的”两个方面加以评改,评改的要求就是这节课的目标。
三点商榷之处:第一,写前指导要适时适量 ;第二,关注怎么写还要关注写什么;第三,再留点时间给评改,让学生有二度评改的时间。
两点思考:目标要一贯到底,写前抓特点,评改时围绕“写出了什么特点,怎么写出来的”,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是本次习作一课一得得点。其次,习作教学要纳入单元整组的谋划中去。关注两大因素:一是习作教材,这是主题单元内隐的“筋骨”;教材中有哪些训练的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的梳理、选择、排列,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经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历时性”;二是儿童生活,这是主题单元外显的“血肉”;围绕主题单元“经线”上的训练节点,可以营造出与之对应的儿童生活,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纬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共时性”。这两者相互交织,形成对流,从而生成以儿童为主体的习作教学活动。
[老师有所为,写不再遭遇尴尬--兼评四上第四单元习作《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
★ 作文习作写事
★ 习作的续写
★ 作文怎么写小动物
★ 写小动物日记作文
★ 写小动物的作文
★ 写经换鹅成语
★ 写外婆的话题作文
★ 写我的外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