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出入口的防护规定有哪些?(共含12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周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
2 仅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出入口应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
3 出入口控制装置宜有防胁迫进入的报警功能。
4 宜有防尾随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规定有哪些?
1 不同的出入口,应能设置不同的出入权限,
2 每一次有效出入,都应能自动存贮出入人员的相关信息和出入时间、地点,并能按天进行有效统计和记录、存档,
3 应保证整个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计时一致性。
4 识读装置应保证操作的有效性。非法进入和胁迫进入应发出报警信号,合法操作应
保证自动门的有效动作。一次有效操作自动门,只能产生一次有效动作。
,
2 周界装置需要灯光照明时,两灯之间距地面高度l m 处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20lx。
3 当周界报警发生时,应以声、光信号显示报警的具体位置。一、二级防护系统应显示周界模拟地形图,并以声、光信号显示报警的具体位置。
摘 要:本文根据博物馆对安防系统的具体要求,介绍博物馆安防系统的组成、设计各子系统等内容。
关键词:博物馆 技术防范 入侵报警 闭路电视监控 出入口控制 供电与防雷。
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基础。
馆藏文物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及科学等无形的价值,根据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国家在建设大量的博物馆,尤其是在3月实行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更加体现文化资源的魅力得以展示,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安全防范系统作为文物保护的技术防范措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电子技术手段,设计合理、完善、稳定、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
1 人防、物防(实体防范)
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传统的防范手段,是安全防范的基础,实体防范就是物体防范,在不影响布展、使用及总体设计的前提下,把周界防护设施、门、窗、展柜做的坚固,不留给犯罪份子任何机会。
展柜最好是采用防爆玻璃、加胶玻璃或加装防暴膜。
中心控制室的实体防护也非常重要,并具备独立卫生间。
2 技术防范
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打结合,防范于未然”的方针,以物防、技防和组织管理防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全方位防护”的指导思想,将犯罪份子控制在防护区域之外或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打击犯罪行为提供有利条件及取证,使防范目的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防盗、抢及延迟犯罪行为、安保人员出动配合等作用。
既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技术和智能图形显示技术,又要结合博物馆的特点,从实际使用功能、陈列布展设计及需求出发,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电子技术,对每个子系统实行监测、控制及管理,并与其它相关联的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使其最大的发挥功能及效率。
2.1 入侵报警系统
(1)周界报警。
周界防护是入侵报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能第一时间为值班人员处理警情提供有力的依据,目前国内常用的周界报警设备为: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振动电缆、泄漏电缆、电子围栏、高压防护网、视频移动报警等产品。
目前多数采用的泄漏电缆通,是一种室外周界入侵探测系统,通过对活动金属物体或人以及动物探测报警。
细致宽泛的`灵敏度调节功能可依据环境变化任意设置,从而具备防宠物误报功能可以将小动物、如小狗、小猫等在防区移动的干扰滤掉,杜绝了漏报,误报等现象,完美的适应性不受环境温度、湿度、风雨烟尘、树木晃动等变化影响。
(2)通道报警。
通道报警是指公共区域的防护,出入口、窗户、通道,是入侵报警系统的第二道防线,目前常用的探测器种类有: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幕帘式红外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及玻璃破碎探测器等。
如安装位置及环境晃动较利害,最好不要采用门磁开关,根据地区气候变化不同,应该采用具有耐高、低温功能的室外探测设备。
(3)空间报警。
入侵报警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室内空间防护,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产品有:被动红外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微波探测器、视频移动报警等产品,空间防护设备的选型、使用及安装都是因地而宜,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探测手段(原规定是使用三种以上技术),选择探测设备应该考虑具有防遮挡、防拆卸功能的探测器,根据温差变化选择具有耐高、低温功能的探测设备。
灵敏度较高的探测设备,相对误报率较高。
双鉴探测器克服了单一技术探测器的缺陷,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其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在一起,只有当两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触发报警的探测设备。
(4)展柜报警。
展柜报警是入侵报警系统的最后一道防护措施,目前常用的探测设备为:多维驻波探测器、存在式探测器、红外式幕帘探测器、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等,密闭的独立展柜及中、小型展柜及采用多维驻波探测器效果较好,大型展柜采用存在式探测器效果较好,也可采用压力传感器与红外式幕帘探测器相结合效果也非常好。
对于裸展文物及名画、雕塑等可以采用图像报警或存在是红外探测设备,同时可增加现场语音联动进行提示设备。
(5)报警控制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的心脏是报警控制系统也可称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个报警控制系统的标准反映时间不能大于2s,系统越大反映时间越长,如果一台主机承载报警点过多,能做到2s以下的系统很少。
针对报警点位多的单位,可增加报警主机,分区域承载避免报警反应时间大于2s。
2.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用有三种,其一是报警时进行图像复核,其二是图像数据的存储,为以后的查询与检索事件的发生经过提供真实的依据,其三是管理,开馆期间掌握馆内观众的参观情况,发现警情时便于指挥与调度。
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及数量是根据各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结合陈展布局而配置。
最好是开放地区全覆盖,但要保证摄像机夜间能够呈现有效图像,最简单的方法是设置辅助灯源、报警后联动现场灯光或红外一体化摄像机。
但是采用红外补光设备时要充分考虑红外灯寿命的问题。
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也叫门禁控制系统,根据风险等级,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准入级别,对进、出实施实时控制、管理及监督。
系统具有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
博物馆为了加强对重要部位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对库房禁区通道入口及各库房、展厅等重要出入口等安装感应读卡器或者密码键盘,控制人员出入。
并根据不同的场所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如库房采用进出双向控制的方式和多重控制的方式。
每次有效进入,系统都会自动存贮进入人员的相关信息,在进入时间,进出口的编号等,并能每天进行有效的统计,记录和存档,系统应具有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线路各种自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
2.4 供电系统及防雷
技术防范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取决于供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对博物馆安防系统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集中供电方式,进入控制室、设备间的供电线路不易被人为破坏,前端设备的供电通过控制室集中供电,入侵报警系统应该考虑8h~10h的蓄电池备电。
防雷是保证技术防范设备正常运行的附属设备,博物馆的控制室供电系统要考虑电源防雷,室外设备要考虑视频、电源、数据的防雷,古建博物馆及室外设备所有的信号传送都要考虑配置防雷措施。
3 结语
博物馆安防系统是以人防、物防为基础与技防相结合,技防是以入侵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为核心,以声音复核、图像复核与视频监控、通讯与对讲、巡更系统为其基础组成部分,把每个子系统进行有效地结合,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及控制下,实现各种功能。
从而构成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现代化安全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GB50348-.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JGJ16-.
[3]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S].GA27-.
摘要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和对安防新技术的应用直接决定了安防系统的实施、系统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和防范能力。
本文结合某博物馆实际,从设计原则、系统功能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对该馆的安防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
它以入侵报警图像复核与电视监控系统为核心,辅以声音复核等子系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将多个子系统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功能设置完善,综合防范能力强的安防系统。
关键词 博物馆;安防系统;安防技术;系统设计;控制室设计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安全防护规定有哪些?
1 文物库房应设为禁区,
2 总库门宜安装防盗、防火、防烟、防水的特殊安全门。
3 库房内必须配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装置,
4 库房内通道和重要部位应安装摄像机,保证24 小时内可以随时实施监视。
5 出入口必须安装与安全管理系统联动或集成的出入口控制装置,并能区别正常情况与被劫持情况。
6 文物库房的墙体、天花板、地板等与公众活动区相邻时宜配置振动探测装置。
,
2 珍贵文物展柜应安装报警装置;并设置实体防护。
3 应设置以视频图像复核为主、现场声音复核为辅的报警信息复核系统。视频图像应
能清晰反映监视区域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声音复核装置应能清晰地探测现场的话音以及走
动、撬、挖、凿、锯等动作发出的声音。
,
2 文物通道内应安装摄像机,对文物可能通过的地方都应能够跟踪摄像,不留盲区。
3 开放式文物通道应安装周界防护装置。
,
2 运行数据库应有足够的容量,以贮存管理需要的运行记录。
3 主机必须具备运行情况、报警信息和统计报表的打印功能。
4 系统中应储存警情处理预案。
5 系统的软件应汉化,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
2 文物卸运交接区应安装摄像机和周界防护装置。
3 文物卸运交接区宜安装入侵探测装置。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 对相关业务活动的文物流、人员流、车流和信息流进行分析,分清内外不同流向与
相互之间的界面,以利全面防护,
2 优先选择纵深防护体系,区分纵深层次、防护重点,划分不同等级的防护区域。由
于外界环境条件或资金限制不能采用整体纵深防护措施时,应采取局部纵深防护措施,
3 保证现场环境条件下系统不间断运行的可靠性。
4 文物博物馆与其他单位为联体建筑群时,其安全防范系统必须独立组建。
5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博物馆使用时,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文物保护要求,不应造成文物建筑的损伤,不得对原文物建筑结构进行任何改动。
6 安全防范系统应采取自敷专线,并建立专用的通信系统。
7 为适应陈列设计、功能布局调整的需要,线缆走线和布防点位置的设置宜留有一定的调整性与冗余度。
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规定有哪些?
1 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
2 入侵探测器启动摄像机或照相机的同时,应联动应急照明,
3 报警系统主机应具备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应能够存储控制程序和运行日志信息,应能独立调控相关的前端设备。
4 应配备不低于8 小时的备用电源,系统断电时应能保存以往的运行数据。
5 现场报警控制器应安装在具有自身防护设施的弱电间内。
★ 安全防范工作
★ 安全防范口号
★ 安全防范工作方案
★ 安全防范通知
★ 单位加班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