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们要振作起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通过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试验
通过在太湖实施的试验研究,发现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导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的附着生物增加,对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胁迫,从而说明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必须降低营养盐浓度,因此,通过恢复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是不现实的.与营养盐浓度相比,风浪、光照、鱼的牧食等都不是根本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示范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悬浮,影响水环境质量,而蓝藻水华易于在此堆积,这些都是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此,在生态净化方面,以恢复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来净化水质,在工程净化措施方面,提出了消浪和控藻等工程措施,以及布设人工介质(渔网)富集附着生物来净化水质等措施.经过3年的实施,示范区的水质改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作 者:秦伯强 胡维平刘正文 高光 谷孝鸿 胡春华 宋玉芝 陈非洲 Qin Boqiang Hu Weiping Liu Zhengwen Gao Guang Gu Xiaohong Hu Chunhua Song Yuzhi Chen Feizhou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刊 名:中国水利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17) 分类号:X7 关键词:富营养化 湖泊生态修复 净化水质 太湖梅梁湾 水质改善 生态工程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相关问题探讨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严重威胁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梅梁湾湖区尤为严重.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富营养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磷为梅梁湾湖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光照、水温为该区富营养化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的限制性因子.CODMn与富营养化关系密切,但需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实质.
作 者:焦锋 李新 Jiao Feng Li Xin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刊 名:环境污染与防治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年,卷(期): 27(3) 分类号:X8 关键词:富营养化 限制性因子 相关分析太湖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初级生产力在梅梁湾分布呈现为从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除表层水受光抑制影响使其生产力相对较低外,初级生产力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用水柱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初级生产力比用表层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要更为精确;短的曝光时间往往带来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同化系数.
作 者:张运林 秦伯强 陈伟民 陈宇炜 高光 ZHANG Yunlin QIN Boqiang CHEN Weimin Chen Yuwei GAO Guang 作者单位:张运林,ZHANG Yunlin(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秦伯强,陈伟民,陈宇炜,高光,QIN Boqiang,CHEN Weimin,Chen Yuwei,GAO Guang(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 名:湖泊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2005 17(1) 分类号: 关键词:太湖 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a P-I曲线 同化系数人工富集微生物技术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氮磷的去除研究
采用2种载体(PM和ACP)进行人工富集微生物的方法,来去除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通过研究不同的载体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效率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当载体密度为13.1%,停留时间为7 d,源水中ρ(TN)为2.95~6.41 mg・L-1,ρ(NH4+-N)为0.49~3.31 mg・L-1,ρ(NO2--N)为0.07~0.51 mg・L-1,ρ(TP)为0.084~0.25 mg・L-1,ρ(PO4--P)为0.005~0.059 mg・L-1的条件下,人工富集微生物技术对TN,NH4+-N,NO2--N,TP,PO4--P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22.68%,57.08%,88.83%,45.36%,29.58%,可见利用人工富集微生物技术能有效去除水源地中的氮磷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体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 者:詹旭 ZHAN Xu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 刊 名:江苏环境科技 ISTIC英文刊名: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9(6) 分类号:X2 关键词:人工富集微生物 水源地 氮 磷 水质改善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光的吸收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58m-1,6.24~10.69m-1;DOC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梁溪河口,为12.74mg/L,最低值出现梅梁湾口,为6.87mg/L,大致呈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DOC与CDOM吸收系数在波长320nm以下存在显著性相关,波长320~700nm 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在0.69%~60.9%间变化,400nm以下紫外短光部分贡献率均大于20%,空间上短波部分贡献率在河口区、五里湖比梅梁湾内及沿岸带要大;CDOM吸收的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在13.9~18.1μm-1间.
作 者:张运林 吴生才 秦伯强 陈伟民 朱广伟 作者单位:张运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吴生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秦伯强,陈伟民,朱广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 24(4) 分类号:X524 关键词:梅梁湾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衰减系数 溶解性有机碳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含量
用 ICP-AES方法测定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Co,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以及Al,Ba,Be,Ca,Fe,K,Mg,Mn,Na,Sr,Ti,V等相关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相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悬浮物中Cr,Cu,Mn,Ni,Zn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沉积物,Al,Ba,Be,Ca,Co,Fe,K,Mg,Pb,V等元素的含量高出表层沉积物10%-30%,Sr和Ti与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当,N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在悬浮物中表现出较强的富集作用.从污水入湖口到湾心,悬浮物中Cr,Cu,Pb,Zn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反映出直湖港对太湖的污染作用仍十分严重.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自港口到湾心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沉积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记录信息可能失真.水体悬浮物的重金属含量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生态效应.
作 者:池俏俏 朱广伟 CHI Qiao-qiao ZHU Guang-wei 作者单位:池俏俏,CHI Qiao-qiao(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朱广伟,ZHU Guang-wei(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刊 名:环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年,卷(期): 24(5) 分类号:X1 关键词:湖泊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太湖再生高含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质净化效果
摘要: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际水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滨海盐碱地区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河道盐份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在54.1 5~94.15mg/L范围内变化,几乎没有去除;氮磷净化效果非常明显,它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TN69.35%、NH3-N50.75%、NO3--N71.89%、TP56.97%、PO34--P81.02%;河道水体全盐量(TDS)浓度在4300~5200mg/L范围内波动,TDS浓度有所升高,增加量不大,只有850mg/L左右,表明洗盐基本结束.由此说明生态修复工程对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作 者:付春平 唐运平 陈锡剑 邢国政 徐亚鹏 FU Chun-ping TANG Yun-ping CHEN Xi-jian XING Guo-zheng XU Ya-pang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期 刊:水处理技术 ISTICPKU Journal: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 32(1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泰达 生态修复工程 水质净化效果 高盐 再生水太湖梅梁湾刀鲚与间下�y食性的比较
本文比较了太湖梅梁湾敞水区2004年秋季渔汛期刀鲚(Coilia ectenes)和间下�y(Hyporhamphus intermedius)的食性,同时对不同食物的重要性、选择性以及两种鱼类食物的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刀鲚、间下�y的食物主要由浮游甲壳动物、鱼和昆虫等组成.镖水蚤中的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是刀鲚最重要的食物,而间下�y最重要的食物是裸腹��(Moina sp.),而且摄食鱼和昆虫的比例远高于刀鲚.刀鲚和间下�y对个体较大的指状许水蚤的选择性都比较高,对个体较小、而在太湖密度很高的象鼻��(Bosmina spp.)都表现出主动回避.刀鲚与间下�y的食物重叠系数较高,表明对竞争比较激烈,但要完全了解这两种鱼类的'竞争关系,还要对它们在太湖的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的摄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作 者:叶佳林 刘正文 王卫民 YE Jialin LIU Zhengwen WANG Weimin 作者单位:叶佳林,王卫民,YE Jialin,WANG Weimin(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刘正文,LIU Zhengwen(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510632)
刊 名:湖泊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2007 19(2) 分类号:P3 关键词:太湖 刀鲚 间下�y 食性 食物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