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重要知识点(共含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狠狠嘲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中国的商业:
〈1〉商品和贸易: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又称贸易。
〈2〉商业中心及其形成: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出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能便利的东部地区。上海是全国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
〈3〉对外贸易的变化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很快,而且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出商品以农矿等到初级产品为主,现在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上升到80%以上。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等。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有: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主要外贸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2、旅游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
〈1〉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泰陵兵马俑、北京故宫、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3〉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故居、井岗山、延安等
〈4〉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自然灾害定义: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者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有自然异变还要有损失。
3.自然灾害的特点: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4.自然灾害的分类:
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h.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
发生洪涝灾害。b.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清理河道;c.开挖
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区;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f.退耕
还湖;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实行防洪保险等。
淮河多水灾原因:支流众多、扇形、源短流急河水汇聚快,中下游地势平
缓落差小洪水下泄缓慢,河道弯曲、狭窄、淤积造成行洪不畅,湖泊淤积
蓄洪能力减弱,暴雨频繁,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明显)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风日数多;d.蒸发强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能见度低等
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虽然在板块内部,但地处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
A、气象灾害热带气旋、洪涝、干旱、寒潮大风、冰雹、雪灾、干热风、龙卷风、沙尘暴等
B、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啸等
D、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等
5.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旱灾: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以及季风区
危害:粮食减产、工业缺水、林木干枯死亡,河流、水塘、湖泊干涸,人畜饮水缺乏,引发火灾及虫灾、社会动荡
分析旱灾的成因:厄尔尼诺、拉尼娜、太阳活动、雨带延迟、伏旱、春旱防灾、减灾:节约用水(工农业、生产生活)、法律法规、宣传。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黄河还有凌汛——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的河段发生在解冻和封冻季节)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c.台风的影响;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 学业水平发言稿
★ 高二地理的知识点
★ 学业水平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