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的谚语学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只正经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胜古迹的谚语学习(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只正经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名胜古迹的谚语学习

篇1: 名胜古迹的谚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不到文殊垸,不见黄山面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指三叠瀑布)

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被誉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有名泉七十二处,号称“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称“天下第一泉”)

七倍长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连长江,南通四水,江湖交汇,水天相连,面积2432.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七条长江、八个巢湖加起来的水量,只及洞庭湖一半。形容洞庭湖水量之丰富。)

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描绘了杭州细湖苏堤的美景。苏堤俗称“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跨虹六座石拱桥,以使内外两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杨柳,间植桃花,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篇2:有关于名胜古迹的谚语

有关于名胜古迹的谚语

1、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被誉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有名泉七十二处,号称“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称“天下第一泉”)

2、泰山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3、不到长城非好汉

4、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很多雪山的特征。)

5、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描绘了杭州细湖苏堤的美景。苏堤俗称“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跨虹六座石拱桥,以使内外两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杨柳,间植桃花,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6、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乡,石林之美在于峰,九乡之美在于谷。(云南)

7、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重庆渝北统景峡)

9、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指三叠瀑布)

10、有关于名胜古迹的谚语

11、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被誉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有名泉七十二处,号称“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称“天下第一泉”)

12、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13、七倍长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连长江,南通四水,江湖交汇,水天相连,面积2432.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七条长江、八个巢湖加起来的水量,只及洞庭湖一半。形容洞庭湖水量之丰富。)

1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5、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16、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8、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9、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20、华山自古一条道

21、九乡溶洞九十九,数完溶洞白了头

22、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

23、不到文殊垸,不见黄山面()

2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山水甲桂林

25、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描绘了杭州细湖苏堤的美景。苏堤俗称“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跨虹六座石拱桥,以使内外两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杨柳,间植桃花,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26、湖中有岛千岛湖,岛在有湖龙川岛

27、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8、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29、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0、天下名山庙朝南,唯独亚武倒看山(亚武山)

篇3:学习经典谚语

学习经典谚语

1、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2、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4、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5、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6、海洋深处鱼儿大。书海深处学问多。

7、不怕走得慢。就怕路上站。

8、学海无涯勤是岸,云层有路志是梯。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予随。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1、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1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3、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4、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15、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16、光阴勿虚度,青春不回头。

17、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18、日日行,不怕路途远;常常学,不怕知识浅。

19、读不尽世间的书,走不完天下的路。

20、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21、一日不读口不生,一日不写手生。

22、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2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4、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25、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26、学无老少,能者为师。

27、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

28、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29、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30、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31、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32、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心灵手巧。

33、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5、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36、学习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3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38、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

39、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学习。

40、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1、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2、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43、勤奋使人志高,安逸使人志消。

44、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4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4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7、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48、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二括。

49、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50、学问勤中得,巧自熟中生。

51、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52、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53、强记不如善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54、学好三年,学会三天。

55、最明亮的是阳光,最宝贵的是时光。

篇4:学习谚语

关于学习谚语

1、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3、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4、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5、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6、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7、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8、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9、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0、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2、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13、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14、书囊无底。

15、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

16、失败是成功之母。

17、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8、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19、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

2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21、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22、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23、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2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26、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7、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28、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9、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3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2、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33、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3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3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36、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37、聪明来自见多识广。

38、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3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40、万川归海海不盈。

41、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

42、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43、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44、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45、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篇5:学习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到处留心皆学问。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

25、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8、失败是成功之母。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1、问遍千家成一家。

32、知识就是力量。

33、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34、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36、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3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9、学不可以已。

40、温故而知新。

4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5、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6、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47、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4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0、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51、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52、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5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5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5、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5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57、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9、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60、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6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6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64、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篇6:学习谚语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4.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5.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6.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7.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8.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9.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0.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有钱难买经验多。

13.有钱难买少年时。

14.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1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6.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17.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8.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篇7:学习谚语

1.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2.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3.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4.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8.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9.知识就是力量。

10.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1.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13.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重复是学习之母。

16.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17.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8.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19.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20.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篇8:学习谚语

1.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2.心坚石也穿

3.心坚石也穿。

4.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5.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6.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9.学不可以已。

10.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11.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1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3.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4.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1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1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7.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18.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学习谚语

关于学习的谚语

高中学习常见谚语

励志谚语摘抄学习

学习的谚语名言

与学习的谚语

有关学习的谚语

描述学习的谚语

名胜古迹对联

名胜古迹造句

名胜古迹的谚语学习(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名胜古迹的谚语学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