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在枝头笑抒情散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以前叫四十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春在枝头笑抒情散文
太阳暖暖,东风散散,有点撩人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那长长的一堆深奥的文字里,我唯有对这几个字情有独钟。立春后,尽管这干燥天气里仍有些微冷,可那风已和往日略有不同。
我屏住呼吸,先用我的双脚感受着春意,这时的春是藏在泥土里的。泥土一改冬日里的坚硬,变得软软的。我穿着母亲为我做的千层底,踩在田垄里那不到两尺宽的小路上,用一颗细致的心去慢慢体会。这时的小路,是最诱人的。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让小路集四季的变化于一身。铺着厚厚狗尾巴的草里,有着点点鲜绿在孕育、在澎湃地从那厚厚的枯叶里挤出来。深秋的金黄,冬天的萧瑟,在这抹鲜绿的点缀下,显示出无限生机,那是夏一般的昂扬!
如果有一场春雨,细细地下,慢慢地润,要不了几天,我眼前的这块土地将会立即换上新装。那衰落的枯叶会从微黄变成深黑,最终融在泥土里,而那微卷的麦苗叶会彻底舒展开来,节节拔高着;那饱满的芽苞会咧着嘴,迎着风发出银玲般的笑,笑着笑着,就笑成了叶,就笑成了花;那小河的水会慢慢变绿、变深,水草便水墨一般的逶迤开来,就连那苔藓也会伸伸懒腰,不甘落后地变绿着。
浅浅的河床,缓慢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几尾小鱼悠闲地甩着尾巴,互相追赶着,偶尔还会互相打着“啵”,刚好能入我耳,不知这丝丝鱼声中是否有那呢喃的求偶声?
河边上那棵杨柳已有二十年了吧。里面多多少少记载了一些关于我的'故事,我常常会驻足在树下,发着呆、走着神。春天的故事也常常会在我的脑海里演绎,我不知道再过二十年,我还会不会站下这棵树下,把一些心事放在心里慢慢地转,慢慢地磨,直至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再化成一声幽幽的叹息!
风过,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我的肩头,我知道,这一定是春的使者,带着春的使命来告诉我,春天已经到了。只是藏在柔软的柳条里;藏在饱满的芽苞里;藏在慢慢变嫩的大蒜叶里;藏在正悄悄探出头的小草里;藏在浅浅流淌的河水里;藏在人们的期盼里!
春是神奇的,春风温柔,风一温柔,柳条就开始多情,多情的柳枝枝含情,芽芽含笑。看着这含笑的芽苞,心里就会生出无限希望,无限温柔。感觉那绷着一冬的心也跟着柔软开来,一定是春风的缘故。当真是“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而人们在春刚刚来临时,就已感觉新的一轮在召唤,那是希望,那是企盼!
春在枝头碗底香抒情散文
春天的来临,使得生长在田间地头、路边河旁的嫩芽、野菜,又成为一些饭店餐馆和城里人餐桌上的新鲜与期待。
其实,人们吃野菜,热衷的是那一份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味,放心的是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还有,在人们看来,那些枝头上的嫩芽和田间山地里的野菜,浑身都浸透了春天的芬芳,口味苦也罢,涩也好,都被认为是一种另类而又别致的格调,抑或是情调。
近年来,我也凑趣地吃过好几回树芽子、山野菜,只不过不是买来的,而是回老家时自己采回来的。城里农贸市场上所卖的嫩芽、野菜,在我们村子里都有。城里没有卖的,有的'在我们村子里也是有的。最早露头儿的野菜是荠菜。这也差不多是最“著名”的野菜了吧。《诗经》上就有记载:“甘之如荠”,看来古人早就吃过荠菜的。苏东坡和陆游大概也都喜欢挖荠菜、吃荠菜,苏东坡称荠菜:“天然之珍,虽小于五味,却有味外之美”,陆游说“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郑板桥也曾作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荠菜不仅是受人青睐的一味时鲜野蔬,更是漂泊的游子难以忘却的一份乡情。最美的景色是辛弃疾描述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其实,荠菜花是很细碎的小白花儿,一节儿一节儿地往上开,在风中悄悄地摇曳着,并不怎么引人注意。作家张洁也写过一篇散文,叫《挖荠菜》,后来被选入了小学生的语文课本。起初读到时,我并不知道荠菜长得啥样子,后来比对着书上印着的图样,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我们村里村外有好多呢,而村人却叫不上它的名字来。早春二月末、三月初时,荠菜匍匐在地上,绿意中有掩饰不住的土黄色,一点儿也不起眼儿,而那时却正是它最肥嫩的时候,等到细茎上开出一串儿串儿的小白花时,荠菜就有些老了。荠菜剁碎了用来拌肉馅儿包饺子、蒸包子,味道新鲜别致得令人惊讶。
紧接着的,就是一种叫灰灰菜的野菜了。这种野菜从头年的秋天就在田垄上长出来了,一直猫了一冬天,看上去灰塌塌的,等到第二年的三月,大地回暖,它就来了精神,茎叶开始贴着地皮生长起来,只在边缘翘起来。灰灰菜的叶子很肥厚,只是上面有一层细密的硬拉拉儿的茸毛儿,也适宜用来做包子、饺子的馅儿。
这时节,杏花热热闹闹地开了,一两场春雨洒过之后,扫帚苗开始一片一片地拱出了地皮,青青的茎,绿嘟嘟的叶儿,迎风摇摆,很是可爱。等它们长到一拃多高的时候采来,在水中多揉搓几下子,一来可以去除一些青草气和土腥味儿,二来弄得绵软了口感会好些。扫帚苗和上白面,上锅蒸成“苦累”,蘸着蒜泥儿吃,既当菜又当饭,味道鲜气得令人直咽口水。
麦地里的“酸溜溜苗”,模样很舒展,嫩的时候采来就能生吃。我们小时候在麦地里拔草,常搜寻着吃,这东西酸得让人倒牙,弄得我们一个个都捂着腮帮子倒吸凉气儿。用它来做凉拌菜,不用放醋自来酸,清香满口,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暮春时节,蒲公英、曲曲儿菜、大叶草、“猪耳朵”、马齿苋、野韭菜、小野葱儿也都陆续地蔚然成片了。这些野菜大都适合凉拌,尤其是蒲公英、曲曲儿菜,洗净了蘸上甜面酱吃,味道苦丢丢儿的,是很爽口的。
除了地里长的这些野菜,许多树的嫩芽也能采来凉拌着吃,比如柳树芽、花椒树芽等等。至于榆钱儿、榆叶儿,则更是嫩芽中的极品,和上玉米面蒸成菜团子、菜窝窝,吃起来分外香甜可口。这些能吃的嫩芽、野菜,都是在我小的时候母亲一一教我认识的。这些嫩芽、野菜母亲都曾吃过,但那是上世纪闹饥荒、挨饿的年代里的事了。母亲除了对这些野菜帮着饥饿的人们熬过艰难岁月心存感激之情以外,对它们的味道却始终不肯恭维。想想也是,过去吃这些野菜,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活命,没办法的事儿。现在呢,纯粹是尝新鲜儿、换口味儿,那感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春在枝头碗底香。春天里,吃一吃野菜,调剂调剂口味儿,回味回味生活,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在枝头闹作文
春,悄悄地来。她在世间行走,在明媚的阳光下轻吻着枝头,让它们带上一抹抹春的色泽。
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般不甘寂寞。仿佛有一点点空间,她都要尽力舒展,将自己的美丽绽放到每个角落。她似是最懂浪漫的怀春少女,让你不经意间瞥到一丝丝萌发的生机,感到惊喜万分。仿佛在墙外看见一枝明亮的春花,她将缕缕美妙的情思传入你的心中。
春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般细腻温柔。她轻轻地来,悄悄地去,带来的是暖暖的情谊,带去的是悠悠的愁思。她似是在南国长出的枝枝红豆,心中挂怀的不知是谁的好友,又不知是谁的亲人。无论何时,她总想着将盎然春光带到你的身边去,让你忍不住想想你的家人朋友,关怀一下他们。
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啄春泥”般灵动活泼。她好像不愿安静地呆着,安稳地做一个大家闺秀,反而化作早莺、燕子,在春机点缀的枝头笑闹,给明媚的日子再添几分灵动与生机,让这明丽的时节成为你心头最美的记忆。鸟雀鸣叫声叽叽喳喳,悠扬动人,如若最好的报春钟,让人愉悦地欢迎她的'到来。
春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般美艳动人。许是累了,她懒懒的靠在枝头,与那桃花融为一体,绽放出美丽的光华。灼灼桃花已成了她的符号。那一身靓丽的装束,不知是红是粉,却总是幽幽地牵引着你的心。微风扑面,裹挟来淡淡的香气,不知是花的香还是春的香。
悠悠春意,暖暖春情。这美好的季节使人想成为一枝春枝,一抹新绿与她共同装点在人们的心头。
春在枝头绿树梢作文
春在枝头绿树梢
春天到了,春姑娘使光秃秃的大树长出嫩嫩的绿芽。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大树大多数都是光秃秃的,下了场春雨后,那大树就慢慢长出嫩绿的叶苗。上一个星期,我在大树下练习吹号, 一阵春风(你第一句就点出春天到了,下文就不必处处提到春雨、春风,可把春字去掉,更自然)吹过大树,发出阵阵的清鲜气味,。我深呼吸了一下,那感觉很舒服,很爽。我抬头望着那树,树梢上长出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春天的小音符,吹起春天的小号。
上星期的一天早上起来,一阵清风送来阵阵清香,哦!原来是我家旁边的两棵白兰花树在叫醒我。那白兰花树并不粗,我一个人就可抱住它了,但是它很高,有六、七层楼高。那天,一阵风过后,枯黄的`的树叶掉落到地上,树枝露出嫩绿的叶苗。刚长出来的的小叶子就像春天的小眉毛。那一片片的叶子就像春天的眼睛。正是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景象。
树绿了,花开了。春天的美景,令人陶醉。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曾经有人说,最爱的人好比彩虹、烟花、流云这些转瞬即逝之物,当你懂得应该全心全意珍惜时,他就离开你的身边,一去不返,永远的让你独对空荡荡的蓝天。
当你没有发现身旁美的事物,而去苦苦追寻很遥远的事物时,我们就已经变了。我们不再是当初的我们,中间跨越的除了时间空间还有繁冗的世事,都说年轻只有一次,有些东西一旦不经意丢掉,便很难拾起。
你有没有经常抱怨:“哎,烦死了,学习太累了。”当你这样抱怨的时候,你知道有多少上不起学的孩子在渴望知识吗?当你抱怨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让你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时,你知道有多少新生儿降临在这世上,睁着他们闪烁的大眼睛,向往着长大后的美好生活吗?你知道你们的母亲诞下你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吗?你知道你们的父亲为了给你们最好的生活承受的压力与责任吗?所以不要抱怨你们的父母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上,你们应该感激他们,让你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雨霖的浇灌,鸟语花香。美好的事物就在你的身边,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你有没有对着你的父母说过,我要去离家远点的地方上大学,我才不要离家这么近听你们唠叨,我的梦想在远方,我要去追寻。好,如果你是为了追梦,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你这样做是对的,但如果你是为了离父母远一点,那就错了。他们在慢慢老去,他们需要你的陪伴,所以当你离开家时千万不要说是为了躲开他们的唠叨,他们为你辛苦了一辈子,但你却要远走高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你的父母不在了,才后悔。趁他们还年轻,多给他们一些爱。等你哪天累了,他们会说:“孩子,回家吧,我们一直在。”美好的幸福就在身边,我们要好好珍惜。
正如《父亲》里的歌词那样: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身边对你好的人,所有美好的事物。
是谁笑在阳春的枝头?是谁笑在微寒的风里?
匆匆走过你的身边,不经意间,你轻轻跃进我的眼帘。哦,可爱的你,你是春风吹开的第一个芽苞吗?你是春光孵出的第一个生命吗?娇娇弱弱的,在二月暖暖的阳光下,在阳春凉凉的风里。
走过漫长的冬季,每一个新芽都是如此充满活力。曾经漫步在田野,抚摸着刚刚返青的麦苗我品味着春天的味道。在一望无际的鲁北平原上,长长方方的满目的都是麦田。那黄里透青的麦苗最早把春的消息告诉乡亲们。曾经扒开一层土去找寻春天的信息,那刚刚萌动的黄细菜芽儿在冷风里颤动,让我好生怜悯。辽阔的鲁北平原啊,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不管是肥沃还是贫瘠,大地总会及时传递着春的消息。
故乡村边有条河,河岸密密层层种植了杨树、柳树、槐树、榆树……,而每年最早报道春天信息的还是柳树。每年一出正月,柳条儿就开始变青,惊蛰过后,枝头就开始鼓出一个个的“米粒儿”,几天的暖风吹拂就会有串串新绿在河边摇曳,就像一群孩子在顽皮嬉水。新芽萌发的时候,也是制作柳哨的最佳时节。用镰刀割下一个柳枝,截成七八公分长轻轻揉搓,使柳枝皮和骨分离,抽出内骨,整好一端,使之扁平,一个柳哨就做好了。每当这个时节,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个柳哨在“唧唧哇哇”地吹着。故乡的春天啊,柳枝青青总是伴着童年的柳哨声声,深深烙在记忆里。那枝头舞动的不仅是青翠的新芽,还有童年的梦想和孩子的欢乐。
生于斯,长于斯,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爱着为这片土地默默耕耘的勤劳的乡亲。农谚曰:“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坡里”就是农田里。到了“九九”的时候,正是小麦田间管理和春播地块翻耕的`最忙碌的时节,为了节省时间,就由家人把饭送到田间,简单吃点饭之后就再忙碌起来。知道田间地头为什么总会有几棵甚至几行树吗?那是乡亲们歇息吃饭的最佳场所啊!春季可以挡风,夏季可以遮阴。而且,每到春天,那田间地头的柳树、杨树就像一片片的绿云,给人以丰收的希冀。站在田间地头,望着鲁北平原上的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您不觉得她们像极了我们俊俏的姐妹、憨厚的嫂子,甚至是勤劳的母亲?刚性的地平线因她们的出现而有了一种阴柔之美,她们呵护着庄稼,呵护着庄稼汉——她们是具有母性的生命!
如今又是阳春时,如今又到柳绿时。风吹过,是谁在枝头笑?是谁报春君知道?
春在转身去抒情散文
时间如流水,转身之间今春已去!
回首被水流走的日子,我们除了感慨,就是一次次凝重的记忆!四月人间芳菲尽,轻轻敲下这些字样的时候,我便想到了以前写下的那些若干文字。它们,横存于我的大脑,像一张刻录的光盘,记载着我人生一路的酸甜苦辣,翻开过往的文字,那些清新的点滴与记忆,就像一部朦胧的胶质底片,让四月回味的天空,似乎有了诗意的畅想。或许,沉醉文字已久,打开意象中的那扇生命之门,一些人生中鲜有的醇香与感动,就在文字中源源不断地涌现、跳跃、甚至沸腾起来……
自从喜欢上文字,我总是每天腾出时间,将自己的思虑,自己的孤独与苦闷过滤成一行行的文字,我笑文字笑,我乐文字乐,我累文字累,文字成为了我行走的影子,寂寞的时候寄情于文字,打开自己的心窗,向文字倾诉;落寞的时候寄情于文字,打开自己的心结,向文字高歌!也许有人会觉得可笑,可对于一个文字爱好者,一篇好的文字,就可以像春天的颜色将我们的心情染绿,一棵小草,一条山脉,一间小屋,足可以像一串串美丽记忆,打动笔者的键盘!
其实,文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今天,在这里我不想赋予它过多的象形文化符号。思想,有时就是一种影子,它需要心灵意识不断地与之交流,于是便有了文字的产生和需要表达的思想流露。我想,行走在文字中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理念:让文字记录生命,让文字负载思想,那些显山露水的句章,形而之上也便完成了文字特有的功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左膀右臂,成为了我们人生一路极度倾述的对象。
繁华三千,各取所需,八千里路云和月,心音独灿烂,一番文华耀旅途。歌德有一篇随想录,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意识达到了一种沉淀的境界的.时候,文字便如飞花,思绪便会如瀑,思想更会灵动如水――映潭幽月。想毕,那是一种写作素养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种意识状态下流泻出来的文字,不仅仅只是心灵的一种产物,更有了社会文明深深的文化符号。
独行于文字,我不再感到寂寞,文字那修饰的笑脸,与那纤细的温柔时常将我从困顿中唤醒,烦躁的时候,我就对独坐窗前,望着着窗外在春风中摇曳的柳树,那嫩绿的柳枝,峨眉般的叶子,还婀娜多姿的身影,足可以将我们沉寂的心扉打开,我陶醉不已!
有人说,人到中年,似乎没有了激情,只能像机器一样地在日子里转动着,可我不敢沉寂于这样的想法,一个人不能只为别人活着,我们走自己的路目的是为了别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人生能有几时春,单单春天而言,我们期盼的文字还没有落笔,转身,春已悄然而去!
读书,可以阅趣,精览可以励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必需俱备展示自身文化属性的作品,才能让这方民族看清自己和彻底地了解自己。文化是一个民族鲜浓的血液,静谧是高山,奔腾是大海,动静相宜,也才会高山仰止!我们也许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谁又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去写文字呢?
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总有些担忧,我不清楚自己选择文字是逃避现实的困扰,还是走别人走不下的路!其实,我们脚下的路在越难走的时候我们应该越要坚持下去的信念!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虽然和一个人的智慧胆识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的意志作用,坚持就是我们意志中的一种!
北方的春,温婉如水。
沿街的青树上缀满绿色的彩灯,远远望去,似一团轻烟包裹的梦。我就是梦中的一个人,我的思虑,我的心事,我的喜怒哀乐,犹如春天里一族族摇动的绿意,带着我远行的记忆一直走向明天……
明天该是怎样的文字?我想,窗外的绿不变,而窗内人却已是一去不复返,当年他内心的那一篇篇绿意,页只能变成文字缀在他人生途中的步履里,随着风去时移,而变成幽灵与尘埃!
青春已经远离我的脚步,我不敢回首,更不敢相信!但打开在高中时代的留影,我才知道,那个富于幻想的岁月已经被风吹走!在那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充满渴望与期待,可是,我还是轻易将这份记忆遗失,所以我常常用“惜时”来提醒我的孩子,提醒那些风华正茂的人!
今春在转身中离去,我的文字留下春的倩影,但也留下岁月在花开花谢时候的酸楚,曾记得,和一个人在文字相遇,也是在这样的时节,我们漫步在文字里,欣赏春天的美景,现如今,春天再去,这个人也一如我一样独守花前,细细品味着那份邂逅的境遇吗?
春来春又去,我想到的是惜时,想到的是坚信,想到的是努力,这都是上一个春天给我们留下最深的记忆!人生,莫过于坚信,在行走的道路上,我想,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海疆,会任君翱翔!
一篇文字就是一杯清茶,我以一个坦然的心情送走了今春最后匆匆的步履,因为我要让这个美好的时节记住:生如夏天只灿烂,死如秋天之静美!能拥有这样的人生,比什么人生都值得!
春抒情散文三篇
春消息一
百度汉语对春的解释是:1.一年的第一季,万物生长的季节。2.两性相求的欲望。3.生机。4.姓。《现代汉语词典》对春的解释多是定位在字面上。比如春潮、春分、春风、春雷、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风得意、春风满面……
自然界的许多植物花草,都会因为人的附会,产生联想、隐喻或象征。说到春,总能想到花。与春匹配的花不计其数,但真能体现春的前奏、对春的期盼与畅想或说报春的话,梅花当拔头筹。当万物还在睡眼惺忪的时候,梅花已悄然探头,迎寒怒放了。梅花就像春的前世,总在春紧赶慢赶的路上,与它不期而遇。也因此,梅花便有着长久的传统记忆。这一纯粹的植物,千百年来,在文人诗词的书画里展现风姿,被赋予了文化的色彩,成为人们生活图案里的一个符号。
说到梅花,生活中的两个小片段蹦蹦跳跳来到眼前。因为当年一部由刘晓庆、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便对这个小镇向往已久。大年初五,在微光初露的早晨,想一睹湘西芙蓉镇的美景。不曾想,在这“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深处,与一株红梅不期而遇。红梅依石而立,在杂草乱石中好生醒目。附近多名摄影爱好者,拿着“长枪短炮”对着这株红梅兴致盎然。湿冷的南方,红得如此浓烈,假花吧?心里这么想着,便不由自主踏着青石,悄然向前。忽然间,远远近近,一阵阵梅香袭来。梅香淡雅从容,不徐不疾,好像可以抓在手中把玩的细丝。一靠近,香气便淡了许多。踮着脚、伸着脖儿,尽力想贴近花瓣,却又贴不着,只怕一个不小心,跌落水中。奇怪,忽然间什么也闻不到了,难不成这暗香浮动是这般模样?色香之后,心灵上留着如此若即若离、如此丰富饱满的记忆,太不可思议了。
这些年,每到大年初九,都会陪母亲回武陟一趟。在舅舅家吃完午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三姨的'院落赏梅。梅有两株,一高一低,一黄一红。梅树姿态佝偻,老干如墨,主干蜿蜒匍匐,贴地而卧。黄河北的风好大呀。在强劲的北风下,新发的细枝腾空升起,抽长数尺。黄色的梅花千蕊万蕊,飘旋聚散,似舞姿婆娑。红色的梅花蕾含苞待放,娇艳欲滴。望着两株交相辉映的梅树,瞬间有些愁绪:眨眼功夫,都会散了。或许,只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能述说梅花的风骨,或是《南枝春早图》能留住梅花的踪迹吧。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春的使者,一直都是这样很欣慰的、安详的、慢慢的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了!
春说辞二
说到春,就想到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文章《春》。铺展在人们面前的这篇早春图,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它是童年的乐园、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情怀、中年的田园、老年的家园……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意境。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总觉得春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翻看那些唐诗宋词,说春的不计其数。其实,春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名词,如仔细揣摩的话,发现春字呈现出齐整且对称的美,像个美人。
朋友问我,喜欢哪个季节?答曰初春深冬。这一藏一露,一静一动中,令人浮想联翩,美不胜收。如今,惊蛰已过,所谓春已过半。人们想象中的山村田野该是山水画般的美丽吧。其实,一天之内,乍寒乍暖经常有的,冷不丁的还会有场冬雪和初春来个约会。“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是想象中的好听。所以说,“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便是如此了。
用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来说春倒更为贴切。春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模糊不清,都需仔细探寻的。“踏雪寻梅”是寻春,“春在梨花”是赏春……这些景象都是能见到的。见不到的或许才是人们心中的景象,比如春愁、春困、春怨……再过些时日,便是清明时节。想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真是相去甚远啊!
实际上,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是从暮春开始的。经过春分、清明,在临近谷雨时节,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一路向暖。有人说,春是不需要寻找的,看山便知。因为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才会全青,才会惹人注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们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而在草。草不择贵贱,随处可见。这种美景,在初春是见不到的。初春的山野、田间枯草连连,满目苍夷,看了令人惆怅。只有到了暮春,枯草尽退,才是真的青山绿野。所以说,一年好景,无非此时。大自然对人类的恩宠,便以此时最为深厚了。
春寒、春愁、春困、春怨……亦或惜春、伤春、留春、送春,全然说不到乐。人们心里的乐,是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候产生的。因为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才是精神上最愉快的享受。
春特色三
文化是个大概念,无所不涵盖。比如说,语言、书法、绘画、音乐、美食及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当把一个春字与文化相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春节。春节这个兼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令人一说到她,就会联想到鞭炮、灯笼、春联、饺子、汤圆,还有红彤彤的颜色……这些吃得到、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背后,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国―团圆―情怀。
说到春节,想到吃喝玩乐;说到立春,想到温暖阳光;说到春季,想到四季轮回;说到春耕,想到播种希望;说到春笋,想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事实上,在春的礼赞中,是人们骨子里对传统文化厚重积淀的认可及对人生境界的高度向往。
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主旋律。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利用,古村院落的发掘与保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与春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年,去过许多古村镇,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节期间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在中国人眼中,春节象征着阖家团圆,而灯笼则代表着红红火火,圆圆满满,光明与幸福,俨然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有一朋友,老家在安徽六安。去年谷雨前,和几名友人驱车前往。她家的前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她家的后山,是延绵数里的竹林。直插云霄的竹子,三尺多高的春笋,随处可见的采茶女及烘焙春茶的作坊,乍一看,好像身处世外桃源。朋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回来,不为别的,就为在清明前后的茶园、竹林里徜徉一番,感受一下春的意境。她说,春茶“六安瓜片”成名已久,春竹、春笋、春衣,市面上随处可见,许多外地人在此交易。春茶、春竹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3月21日,就是24节气中的春分了。春分代表着春将过半,所有蛰伏的生命都在沉睡的土地中涌动,准备苏醒复活了。所以说,一个春字,就能这么任性。它被深深植入文化当中,可以和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任何一方结盟,令其开花结果;也可以为天地万物牵线搭桥,引领人们敬畏上苍、敬畏自然、敬畏四季轮回,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 春抒情散文
★ 春末花落抒情散文
★ 春夜喜雨抒情散文
★ 春到官厅抒情散文
★ 在冬天抒情散文
★ 春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