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共含4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请立即加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
6月1-10日为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206月15-25日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对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徐六泾到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徐六泾至南支主槽,悬浮体颗粒以单颗粒为主;拦门沙最大浑浊带,悬浮体颗粒以大絮团、团状絮团和絮网为主;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以有机质絮团和单颗粒并存为主.长江口区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以粒状或片状形式存在.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从河道到长江口外的邻近海域,石英和长石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徐六泾附近小絮团数量有所增加,蓄水前后拦门沙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形态特征和长江口地区悬浮体物质组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作 者:张怀静 翟世奎 范德江 郭志刚 魏立青 种法运 ZHANG Huai-jing ZHAI Shi-kui FAN De-jiang GUO Zhi-gang WEI Li-qing CHONG Fa-yun 作者单位:张怀静,翟世奎,范德江,郭志刚,ZHANG Huai-jing,ZHAI Shi-kui,FAN De-jiang,GUO Zhi-gang(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魏立青,种法运,WEI Li-qing,CHONG Fa-yun(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青岛,266001)
刊 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736.21 关键词:悬浮体 形态特征 物质组成 三峡工程 长江口长江口徐六泾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
年6月14日-22日, 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颗粒物的情况下, 于长江口徐六泾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小潮表层粘性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 配合OBS-3A现场测量的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观测结果显示,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粒径、有效密度和静水沉速的平均值分别为98.0 μl/L、39.8 μm、1173 kg/m3、1.14 mm/s和70.8 μl/L、64.4 μm、919 kg/m3、2.32 mm/s.研究表明: ①长江口徐六泾表层絮凝体体积浓度主要受水流流速影响, 再悬浮现象明显, 体积浓度过程线滞后流速过程线, 落潮期间滞后10-30 min, 涨潮则滞后30-50 min; ②小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大于一定流速时絮凝体平均粒径则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在50 cm/s的垂线平均流速时出现平均粒径与垂线平均流速关系的转折; ③徐六泾大、小潮表层絮凝体平均粒径在体积浓度75 μl/L时出现平均粒径与体积浓度关系的转折, 体积浓度小于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增加而增大, 超过75 μl/L时粒径随体积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④絮凝体有效密度由粒径大小控制, 粒径大, 有效密度小, 反之亦然, 粒径和有效密度共同决定絮凝体静水沉速, 有效密度和沉速与平均粒径之间均存在良好的幂指数关系.
作 者:程江 何青 夏小明 CHENG Jiang HE Qing XIA Xiao-Ming 作者单位:程江,CHENG Jiang(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何青,HE Qing(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夏小明,XIA Xiao-Ming(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刊 名:海洋与湖沼 ISTIC PKU英文刊名: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年,卷(期):2007 38(4) 分类号:P731 关键词:LISST 絮凝体 粒径 有效密度 沉速 长江口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链子崖危岩体T8-T12缝段稳定性影响研究
三峡水库蓄水后,已治理的链子崖危岩体,特别是T8-T12缝段岩体将受到江水的长期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到防治工程的成败.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岩体测试,着重论述水库蓄水对T8-T12裂缝及其充填物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用改进的Sarma法对该段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重新计算和评价,得出一系列新的'结论:总体上,长江水位抬升后,水对裂缝的溶蚀作用和劈裂作用,使裂缝整体加宽,不利于危岩体的稳定;考虑岩体和承重阻滑键取长期强度和江水位骤然升降,以及地震影响,链子崖危岩体整体稳定性将恶化,但NE20°方向稳定程度好于NW350°.
作 者:胡亚波 黄学斌 作者单位:胡亚波(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51)黄学斌(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指挥部,湖北宜昌,443000)
刊 名: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694 P642.22 关键词:三峡工程 蓄水 稳定性 防治工程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对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早期萤石的单个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包裹体内流体相阳离子以Na、Ca、K、Ba为主, 阴离子以SO4、F、Cl为主,有意义的是在包裹体中发现了La、Ce、Nd等稀土元素,其中矿化元素铈的.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是一个与盐熔体有关的热液矿床.
作 者:单强 牛贺才 Shan Qiang Niu Hecai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刊 名:岩石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0 16(4) 分类号:P611.13 P618.7 P575.4 关键词:扫描电镜-能谱 流体-熔融包裹体 稀土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