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春养好小鹅的措施介绍(共含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心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温度适宜
1日龄~5日龄为25℃~28℃,6日龄~10日龄为23℃~26℃,11日龄~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0℃。
精心饲喂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4次~5次,4日龄~10日龄饲喂次数增至5次~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日龄~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次~5次。
分开育雏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只~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拨动4次~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
适时放牧
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防治疾病
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
1、开食
雏鹅的潮口与开食雏鹅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俗称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称开食。开食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雏鹅出壳24h左右,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就可进行潮口。
具体方法:将雏鹅放入篮中,将鹅篮浸入清洁的浅水中(以不淹到雏鹅的颈部为宜),让雏鹅自由活动和饮水3~5min,然后,将鹅篮提出水面放到温暖的地方,让鹅理干绒毛。也可在室内用小盆盛水潮口。经几次调教,便可以自由饮水。天气炎热、雏鹅数量较多时,可人工喷水于雏鹅身上,让其互相吮吸绒毛上的水珠。或用饮水器直接给雏鹅初饮;初次饮水可以刺激雏鹅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
潮口后即可开食。开食料采用青饲料如苦荬菜、莴笋叶、黑麦草等,将其洗净切碎,与碎米、米饭或全价配合小鹅料拌在一起开食。精青饲料1~3日龄按1:3,4~10日龄1:lO,10日龄以上按l:15的比例掺合。每日饲喂的次数按日龄的增长适当提高,1~4日龄每天饲喂5~6次,4~10日龄每天饲喂6~8次,10日龄以上再从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养。饲料的变化由熟到生、由软到硬,慢慢过渡,不可突然大幅度变化。饲喂方法应采用“先饮后喂,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防止暴食”。雏鹅以开食后的第2天起便可按时饲喂。3日龄后适当补饲砂砾,以帮助消化。从11日龄起可开始适当放牧,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精料逐步从熟喂过渡为生喂。
2、保温
由于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温度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大群饲养可利用煤炉加热或暖气供热来进行,密度控制在20~30只/m2。1.-25日龄温度26~28 0C,湿度60%~65%;6~lO日龄24~26℃,相对湿度65%;11~15日龄22~24℃,相对湿度65%~70%;16~20日龄20~22℃,相对湿度70%左右。这样经过10~20日龄后,选择晴朗天气就可将雏鹅进行放牧饲养。
育雏保温应遵循下列原则: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弱雏稍高,强雏稍低;夜间稍高,白天稍低;冷天、阴天稍高,热天、晴天稍低。雏鹅一般保温2~3周,保温期的长短因品种、季节、地理位置不同而调整。 保温结束时的脱温应非常慎重,要做到逐渐脱温,特别当气温突然下降时不要急于脱温而应适当补温。
3、防湿
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育雏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因此要经常打拇卫生,及时清除潮湿垫料,换上干净、干燥的新垫料,保持室内干燥。
4、分群与防堆
雏鹅在开水、开食之前,应根据出雏时间的迟早和雏鹅的强弱,进行第1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开食后的第2天,可以根据雏鹅采食情况,进行第2次分群,将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雏鹅,分出来另外喂食。一般每群以100~150只为宜,分群时还应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雏鹅饲养数为:1~5日龄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5日龄以后8~10只。雏鹅喜欢聚集成群,如果温度低时更是如此,易出现压伤、压死现象。
1、没做好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2、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因雏鹅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发病,主要靠接种免疫。一旦雏鹅发病,有些养殖户凭个人经验,特别是养过鸡的养鹅户,把治鸡的方法用在鹅上,或者不按疗程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中毒。
雏鹅发病后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和盲目加大剂量。要按疗程给药,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3、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的会引起中暑而死亡。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容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的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4、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鹅是草食水禽,以食草为主,但绝不是鹅吃百样草。鹅的消化道长,是身体的10倍,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只能吃嫩草(菜)等,雏鹅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6%。
雏鹅在育雏期,1-2日龄可喂些小米等,以后必须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这样才能保证雏鹅的营养均衡,使其抵抗力强,很少患病。雏鹅在开食后1-2天,就可将嫩草(菜)去老根、杂质,洗净切成丝喂给,先少给后逐渐增加。常用的青绿饲料有苦荬菜、鹅头稗、细绿萍、白菜、甘蓝、莴苣叶等。对莎草科、蓼科含粗纤维量高的不能饲喂。
5、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光照可以提高雏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采食,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正确方法是在育雏的前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照为止。合理的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雏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左右。白天光线太强,可用红纸挡一下,以防雏鹅发生啄毛、啄肛。尽量减少应激,雏鹅转群、换料、免疫接种时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会增加应激反应,可诱发雏鹅发病。为了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6、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而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开食过晚,雏鹅饥饿而过食大量饲料,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
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安定后即可饮水。饮水后有1/3的雏鹅有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7、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在育雏期,养鹅户为了保温,降低饲养成本,饲养密度大,减少通风或干脆不通风,结果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冬季会诱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风不良,则易引起中暑。
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1-5日龄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11-15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16-21日龄每平方米10-8只。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由粪便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8、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在农村,一些养鹅户不注意环境卫生,育雏舍与生活区非常近。饲槽、饮水槽、工具(水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与消毒,这样容易交叉感染。
育雏舍每天要进行打扫,清除粪便、污物和垃圾,每周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鹅喷雾消毒2-3次;饲槽、水槽要用2%的苛性钠刷洗;环境每周用3%苛性钠消毒1次;必须保证饮水卫生,饲料不能长久储存,防止发霉变质;对于粪便、污物、垃圾要运到远离育雏舍的下风口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死亡雏鹅尸体要做到焚烧或深埋。
养鹅日常管理首先应注意日常管理要有规律,建立鹅的条件反射、减少各种应激反映。包括喂食、清扫圈舍、关、放鹅、下水洗浴、刷洗饮食用具、卫生消毒、光照及拣蛋等等操作时间顺序,要规律化、制度化,程序一旦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但可随季节昼夜长短变化逐渐调整。注意保证各日龄鹅的适宜温度、密度。平时坚持“跟鹅养”,注意鹅的日粮搭配,观察鹅群状态,严格按大小、强弱分群,并人工配制饲料以补青料不足。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1、雏鹅的培育。只对出壳后30日龄的小鹅的饲养,这是养好鹅,达到高产的关键阶段。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潮口”与开食:雏鹅第一次饮水称为“潮口”,可促其食欲或使胎粪排除,一般是先“潮口”后开食,当雏鹅毛干爽并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垫料时便可开始“潮口”。(一般在出壳后24 小时进行 )可用饮水器边盛水边将雏鹅头压下,调教几次后其就会自由饮水,外界气温升高时,可放小鹅到饮水器“潮口”,每次两到三分钟。当小鹅可自由行走,有啄食现象时既可开食,开食时应喂切碎的青精混合料,喂料时应撒在干净的塑料布和竹席上,让雏鹅自由啄食,等小鹅吃饱后及时将小鹅捉住或赶入鹅舍内,让其休息。一周内的雏鹅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间补喂两次,少喂勤添。随着日龄的增长胃料的次数可逐步减少。在大群饲养时,对体质弱、发育缓慢的个体要及时分群喂养,多给一些青料好草,细心护理,等生长赶上后在合群饲喂。
②饲料与喂养:雏鹅的饲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和青料的配比是1:(2~3),并且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用水,雏鹅多次饮水可促进生长。10日龄内的雏鹅每天喂9~10次,夜间补喂2~3次,以后每日喂4~6次。
③放牧与游水:雏鹅在出壳后7~15天,晴天时可作段时放牧,让雏鹅游水1~2次,每次15~30分钟。以后时间逐渐延长,以促进鹅脚蹼发育,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
④防啄毛与驱虫:由于喂水不当使雏鹅毛湿或不按时喂料,会发生3~15日龄的雏鹅有啄毛的现象,不利于其生长发育。预防方法是:避免雏鹅身毛潮湿;按时喂饲料,同时多喂青嫩饲料和矿物质饲料。雏鹅七日龄后每隔3~4天用煤油或花生油滴耳,可以驱虫、杀虫,夏季尤为重要。
⑤夜间照明:在培育小鹅时,室内灯要通宵照明以防鼠害,并有利于小鹅夜间采食。光照要求是每40平方米鹅舍用一盏40W照明,距地面高度约1.5米处。30天后可逐步减少照明时间,直到停止照明。晚间应保持鹅群安静。
⑥分群与保温:为提高成活率,应分群饲养,每群以20~30为宜,大群饲养每群以50~100只。刚出壳的小鹅既怕冷又怕热,所以1~2周内保温要好,出壳7天内温度要保持在30~32摄氏度,以后每天降低0.5~1摄氏度,直至常温。即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摄氏度。
2、中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也称仔鹅或称青年鹅,指4周龄以上到种鹅或转为育肥的鹅。中鹅采用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要选择良好的牧地,白天以赶牧方式整天放牧,视牧草质量,采食情况和增重速度而补料,一般以糠麸,谷物为主,日粮中还要注意补充1%~1.5%的骨粉、0.3%~0.4%的食盐,以促进骨骼正常生长,防止软脚病和发育不良。青料的补喂按牧地采食情况而定,补料的次数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30~50天龄每天喂5~6次,51~80日龄每天4~5次。圈养中鹅日粮中加喂30~50%的青绿饲料,注意供足清洁饮水和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晴暖天气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牧地补粮,傍晚回舍内后补粮。放牧时切记勿让鹅群暴晒雨淋,炎热天气放牧易早出晚归,中午让鹅群在树荫下休息,收牧进舍前让鹅进水,在舍外休息并补料,在炎热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一、鹅舍场地的选择
1、有充足的水源。
2、有饲料生产基地,以便种植绿色饲料。优质的牧草可以供鹅60%~80%的日粮营养。
3、环境清静,空气清鲜,有树木遮荫。
4、远离村镇,利于卫生防疫。
5、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嚷为宜,这样阳光照好并利于排水,同时利于防热、防潮与防寒。既可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转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前后墙需要设置上下两排地窗,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厘米为宜。
二、鹅舍修建
1、育雏舍。要求舍内保温良好,空气流通,干燥而无贼风,窗的采光面积与地面积为1:10~15。育雏舍以每平方米育20日龄以下的雏鹅5~15只为宜。
2、育肥舍。舍内设棚架,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分小栏,每栏约10~12平方米,可容纳中等体型的中成鹅60~80只。
品种是决定效益的内因,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果,好果才有好效益。养鹅品种问题,可以说我国鹅资源丰富,仅列入全国家禽品种志上的就有12个,还有一些品变种。如广东省习惯饲养当地灰鹅狮头鹅、乌宗鹅、马岗鹅等肉质好。安徽喜欢养雁鹅、皖西白鹅,虽然产蛋少30-40个,但种鹅分3-4个产蛋期,可四季产蛋孵化生产肉鹅。江苏省习惯饲养太湖鹅,产蛋较多(60个以上),喜欢仔鹅2㎏左右上市,肉质较嫩。东北喜欢养豁眼鹅、籽鹅,年产蛋均在100个以上。浙江省饲养浙东白鹅,优点开产日龄早约150天,可四季产蛋孵化生产肉鹅,60日龄体重可达3.5㎏。湖南饲养溆浦鹅,虽然年产蛋量较少30个左右,但出肉率高半净膛为87.3%-88.6%,60日龄体重3㎏以上,肥肝性能较好可达600克。
四川省喜欢养四川白鹅,产蛋、产肉、产毛性能均衡,是一般规模养殖的首选品种,年产蛋60-80个。新疆由于气候条件差,他们养伊犁鹅,粗放饲养,大多白天飞走自己觅食,晚上回来补料,是我国鹅种中唯一由灰雁进化来的鹅种,此鹅如改变饲养环境条件,生产性能潜力较大,粗放饲养年产蛋10-20个。养什么品种,要看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来选择鹅种。如以生产肥肝及肥肝酱为主,则应饲养狮头鹅、溆浦鹅和法国的朗德鹅或其杂交种,如专门生产鹅肥肝出口,应以饲养朗德鹅为主。如以生产鹅肉为主,则应用杂交鹅。
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养鹅,如从1月龄至4月龄出栏,每只鹅可节约粮食3千克;如喂后备母鹅3个月,每只鹅可节约粮食13.5千克,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其方法是(按发酵100千克秸秆饲料计算):
1、30千克玉米糠麸加0.2千克秸秆生物制剂,拌匀。
2、将拌匀并加入生物制剂的玉米糠麸再加入到69.8千克秸秆粉中,继续拌匀。
3、拌匀后加入适量的水(加水量以用手紧握混合料能滴水为宜),冬季加温水30-35℃,装入缸、窖、池等,也可用塑料袋封严发酵。
4、发酵时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2-3天,10月中旬至5月中旬5-7天。
5、用发酵的饲料喂1月龄以上的鹅,喂量由少至多。以后逐渐增加到成鹅用量的50%。后备鹅3-5月龄可全部用此料。种鹅在产蛋期可用70%的发酵饲料,另加30%的混合料(50%葵花饼、13.4%骨粉、33.3%玉米、3.3%贝壳粉),还要供给清洁饮水。
在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发资源。许多地方不能合理利用,废弃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秸秆舍饲养鹅的实施,消耗了大量秸秆,减少了废弃秸秆的焚烧、污染和河滩草场的压力,既能合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
据统计,每亩地玉米秸可养鹅60只,纯收入达1000元,同时产生的粪便可供3亩地底肥之用。能代替二铵30千克,减少了化肥的污染。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1、秸秆微贮饲料,一般需要在窖内贮藏21-30天才能取喂。
2、取料时要从一角开始,从上到下逐段取用。每次取用量应以当天喂完为宜。取料后要将口封严,以免水浸入引起饲料变质。
3、每次投喂时要求槽内清洁。冬天饲喂时,冻结的微贮饲料应化开后再用。
4、霉变的农作物秸秆不宜作微贮饲料。
5、微贮饲料由于在制作时加入了食盐,这部分食盐应在饲喂牲畜的口粮中扣除。
鹅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族维生素,烟酸,糖。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并且脂肪含量很低。鹅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同时鹅肉作为绿色食品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作用。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养鹅具有投资低、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农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草原、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现就笔者多年实践,提出提高养鹅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如下。
1提高小鹅育成率
小鹅(1~20日龄)育成率越高,养鹅经济效益越好。
1.1做到六宜六忌
(1)宜饮清洁的冷水,忌饮冷开水、污水。
(2)宜喂潮湿的精料,忌喂干的精料。
(3)宜喂禾本科类的牧草,忌喂豆科类的.牧草、油菜叶。
(4)宜10~15只一格分开管理,忌大群一间舍饲养。
(5)宜剪去屁屁周围的毛(出壳后1~5d),忌嗅到油烟及吃黏油的食物。
(6)宜喂氟苯尼考、精制土霉素片等治疗下痢,忌喂痢特灵。
1.2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
(2)湿度。1~10日龄,60%~65%;11~20日龄,65%~70%。
(3)密度。1~5日龄,25只/m2;6~10日龄,20只/m2;11~15日龄,15只/m2;16~20日龄,10只/m2。
(4)通风与阳光。育雏室的空气,以人进入时不觉得闷,没有刺鼻的气味为宜,用开窗透光(气)调节。
1.3供给充足的营养和饮水
(1)饲料。宜在小鹅出壳24h后开食。小鹅精料最好是粗蛋白含量为19%的全价料(鹅料)。饲喂次数:1周龄,9次/d;2周龄,6次/d;3周龄,5次/d。出壳3d后可适当喂切碎的青料,喂量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
(2)饮水。出壳后7h供第1次饮水,以后自由饮水。注意水深不超过2cm,防止湿毛。
1.4防敌害
防敌害主要包括防御敌害、药害和意外伤害,小鹅没有防御能力,无论室内室外要加倍警惕,慎重保护。
1.5疫病预防
(1)种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③27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④28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⑤29周龄:注射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1mL/只,皮下注射。⑥4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苗,1mL/只,皮下注射。⑦45周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苗,1mL/只,皮下注射。⑧46周龄:重复45周龄的1次。
(2)商品鹅免疫程序。①1~3日龄:注射新型病毒型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mL/只,皮下注射。②4周龄:注射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1mL/只,皮下注射。
2草料适度搭配
鹅以吃草为主,仔鹅7~21日龄对青饲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粮10%逐渐增至90%,28日龄可以达到100%。鹅对青草中粗蛋白、粗纤维的吸收率与羊相近,是摄食范围很广的家禽。为了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普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胡萝卜等,冬季养鹅由于牧草生长慢,应补充青贮料;春季牧草丰盛,可满足夏季高温期养鹅的草料;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水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作饲料。
养鹅还必须补饲精料,最好是喂全价料,对全价料的要求是:1~2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9%;21~90日龄,可消化的粗蛋白质含量16%。喂量一般平均每只每天100g(以整个饲养期计),喂量是否得当,“一看粪便、二看毛色、三看长势”。喂量过度,会出现拉稀或粪便中带有消化不全的饲料,粪便恶臭;喂量适当,粪便正常,毛色光亮,长势良好;用量不足,毛燥枯萎,生长缓慢。另外,在用量适当的前提下,每天的饲喂次数也是关键,最好是少食多餐。
3适时出售
鹅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旺盛期是小鹅(1~20日龄)和中鹅(21~70日龄)阶段。为了兼顾肉质等因素,肉鹅最佳出售时间是80~90日龄。因为这时鹅的体重、体况、肉质、毛质最好。超过90日龄,鹅要换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因此,应适时出售。
参考文献
[1]韦骏,谢爱鸿,陈继位,等.提高规模种鹅场经济效益的几项关键措施[J].水禽世界,2007(5):27-28.
★ 冬春防火工作方案
★ 冬春救助工作方案
★ 冬春防火工作方案
★ 男人保健措施介绍
★ 电影燃冬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