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励志文章: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共含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有只雀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梁凤仪
怎样可以做事有成就、做人有人气?问题在于你是否真的“做”起事来、“做”起人来。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十个人没有九个坐言起行。心里明白道理,真能付诸行动者有几个人?
我也曾多次按照常规礼数去策划投资,可是,只止于“想”,并无实践。
那年的全球股市大崩围,其时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任职,为着应付停市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忙得几天没睡。心里不断地想,黑暗总会过去,既如此也就等于乘低吸纳的好时机到了。可惜,只有念头没有行动。
多年过去,那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刮得香港人脸如土色,我一边忙于收拾家族业务一边想,再大的飓风都不可能刮上一两年,哪一场飓风不是早晚登陆,就烟消云散了?应在风暴把市场吹得七零八落时,也像狂风扫落叶般在市场上扫“货”(股票与房屋),才是正办。结果呢,又是空想,没做。
到那年非典肆虐,香港的房产跌得一塌糊涂。还记得发生了几宗肺炎的那个屋苑,楼价急跌一半。我当时笑说:“这样的价钱,不买白不买。”结果是白白没有买。高卖低买是硬道理。
市场上有价资产一定是升到泡沫就会爆,跌到谷底就会升,也是亘古常新的走势。道理不需要专家提点,人人皆懂。可是,按着道理来做事才会成功。成功者其却寥寥可数,就因为知而不行。做人也一样。
回顾香港地产,最保守的估计,一九九八年投资三百万元买优质房子,现在房价可以达一亿元,吓死!
别用“忙碌”做借口,去原谅自己当时没有坐言起行。最忙碌的人都不会忘记吃饭,因为不吃饭会饿死,生死攸关,就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之所以懂了道理都不实行,就是信心不够,决心不强,定力不足,脑子灵活却行动犹疑、缓慢,以致失之交臂,其责在已。
在个人投资上,我错失的良机,数之不尽。辛亏我做人和工作方面,说得出做得到,这还算好。
我认识一位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她做生意的调研功夫很特别,非常注重业务对手的言行,于是在跟我们公司合作之前,她与我相交半年,认识我的个性,然后她悄悄地读了我的作品,更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篇我的访问,熟读我对记者与读者的回应,然后她就和我公司签约了。理由是她没办法发现我所说的、写的跟我的真人言行有什么差距,她认为与我这样的人合作,她不会失算,对日后合作有利。
所以言行一致,还是真有好处的。
某人加我,附加信息是“求入精英圈”。我瞬间凌乱了。木有搞错吧?本人可从来都和精英圈木有关系噢。想入精英圈的话你去加北斗嘛。就是那个高富帅和白富美成堆儿的北斗嘛,有流行歌曲为证: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你跑我这来是“法门猛叩无方便”嘛。
好了,不贫了,言归正传。我能够理解这种“求入精英圈”的心态。不过我认为这个路子不对。一个人就像一台新出厂的电脑,只要你具备了某些配置和性能,自然就会被归到相应的圈子里。而不是先把自己丢到一个圈子里,再慢慢打磨更换自己的配件。屌丝们都很希望自己周围都是白富美,这样就容易把自己想象成高富帅。问题是,世界上总是先有鸡,后有蛋,而不是反过来。你要首先是高富帅,周围才会有白富美,而不是等周围有了白富美,你才成为高富帅。有这种倒因为果的认识,是上了成功励志派的当了。
成功励志派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你的收入,等于你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收入的平均;你的社会地位,等于你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社会地位的平均。所以,你要想了解这个人的收入和地位如何,就去看和他关系最近的五个朋友的收入和地位如何。——难道去了解一个人不比了解五个人更简单更轻松吗?要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一堆朋友再倒推出他的情况——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水浒传》里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人在山上吃肉喝酒,有人在山下看门放哨,地位究竟不同。韩伯龙入伙,在山下开了一间小店,碰见李逵吃酒不给钱,大怒说:“老爷是梁山泊好汉韩伯龙的便是!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压根儿不带问底细的,直接一板斧把他砍死了。可怜这家伙自以为入圈很久,被圈里人砍死的时候人家都不认识他。
水泊梁山一直都没变,王伦在的时候是个3分屌丝圈,林冲入伙就变成了5分屌丝圈,晁盖一行人鸠占鹊巢后就变成了7分屌丝圈,宋江孤身一人以阶下囚的身份加盟后就变成了9分屌丝圈。宋江入伙之前,无论发配到哪个地方都有一干地痞流氓狱卒杂役来膜拜。宋江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欢迎他。卢俊义不想去梁山,梁山高度欢迎他。韩伯龙挤破头想去梁山,梁山还是没给他名额。所以说,圈子给不给力不在于圈子,而在人。一个大学某学科全国第一,可能只是因为某个高寿的老头还健在。你拿不到教职不是因为名额满了,而是因为你的影响因子还不够。
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这叫“近者悦,远者来”。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倒过来。
不要说你和温家宝见过3次面,和奥巴马握过5次手,没有意义。对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最了解的人,也不过是个太监。与其仔细观摩一千张白富美的照片,不如在远离屌丝的路上迈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