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幼儿园家园共育检查材料(共含4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按头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园共育
随着爱心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了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其中,“家长园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沟通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的重要桥梁。
一、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并给以教育方法上的指导
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助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长大窝囊……针对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宣传了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爱心培养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爱心的培养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随意对待小动物等缺乏爱心的表现,对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发展的危害,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目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爱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如何树立正确行为榜样、如何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交流,让家长共享爱心培养的经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家长们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会理解大人、会心疼父母了。同时,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爱心的.兴趣、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内心的感触也越来越多。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开设了“我的教育经验”、“夸夸我的好宝贝”、“小信箱”等栏目,很多家长纷纷投稿。胡亦秋小朋友的妈妈谈她如何引导孩子体谅奶奶;张怀之小朋友的妈妈讲了张怀之在家中的可喜变化……大家分享着培养孩子的经验与收获。
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和内化。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本质就是一个共字,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要求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以下活动:
一、开展日常性的”家园共育“内容:
①每周”家园联系表“。
②充分利用班级家园联系栏。
③电话、信息追访。
④个别交谈。利用晨间、离园活动时与家长的交流。
⑤家长会及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结合班级幼儿及家长情况开展具有本班特色的”家园共育“系列活动。
①、召开有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
根据本班幼儿的薄弱环节,例:”自助进餐、取餐“、”生活自理能力“及半数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等。开展”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由家委会成员及幼儿能力较好的家长介绍经验,(最好结为一对一的对子,)以点带面的进行。并及时把幼儿的进步告知家长。
②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家委会"的作用,由教师与家委会共同商讨,有针对性的家长专题讲座。结合不同时期家长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例:孩子在家中任性、发脾气的原因及对策。
③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征询班级家长志愿者,了解家长志愿者的资源,进行汇总。利用有特长的家长走进教育教学第一线。以节日的亲教活动为基点,拓宽“快乐亲教”计划实施渠道,进一步尝试把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引入“快乐亲教”计划实施中,形成“引导家长快乐亲教,夯实共育平台。
一、现状分析:
三岁之前,孩子生活在家里,与家长如影随形。孩子学做人是从家长身上开始的,孩子除了接受家长的人格感染之外,还可以学习生活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不少父母求助于金钱的积累或事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不是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就是请保姆带,少数放在身边带的也无暇去顾及,上了幼儿园更是把教学任务一股脑的丢给幼儿园,认为这些都是幼儿园的事,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职能,是义不容辞的,是永无假期的。我班许多家长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甚至到现在还认为幼儿园只是关关孩子的,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三年了,至今有几位幼儿的爸爸从来没来过幼儿园,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使这一学期的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我们制定了一些目标措施及具体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家长的观念能有所改变,孩子们能在家园双方的密切配合下,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多层桥梁,做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
措施:
(1)通过家园宣传栏、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电话联系、亲子活动、观摩半日活动、发放亲子单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共同学习幼儿教育、切磋育儿经验,了解教育新动向,使家长了解一些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思想观念。
(2)通过教师的真诚、热情、对孩子的关心、爱心换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如:关注体弱幼儿,幼儿缺课电话询问等。
2、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发挥家长专长,做好家长的助教及亲职工作。
措施:
(1)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的专长,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呼吁家长来园报名参加助教和义工活动。
(2)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动态,与家长共同探讨班内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助教、亲子小制作、亲子游戏等形式,给予家长一定的实践指导,引发家长积极体验、主动参与,让家长人人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及家长的积极性。
三、具体活动安排
2—3月份
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园家园共育计划”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三、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长期坚持才能过到。
★ 家园共育心得
★ 家园共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