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年诗词(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猫薄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贺新年诗词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更多
贺新年诗词精选
《新年快乐》
苦寒万树碧萧条,飞笺千金寄柳梢,
心暖迎春花盛放,新年祝酒尽欢笑。
《新年快乐》
新花盛绽显深情,年赋诗词和友行。
快马加鞭龙虎跃,乐随月兔晓春迎。
《冬梦》
前堂烛泪落冰宣,子夜茗香画梦圆。
秀水縠波摇碎月,宵烟饮露锁枝寒。
《 春 晓 》
碧荷晓月隐飘萍,短草蘅皋萌绿青。
冬逝晓春应日近,千山万水更怀情。
《春梅》
风宣梅枝香暗衾,浮云冷月幻晴阴。
西楼赋墨丹青触,一笔绯花几度吟。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贺新年诗词
《声声慢·己丑贺岁》
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欢欢愉愉喜喜。
新春佳节之际,最重团聚。
一年一度吉庆,哪管它丰俭欠余!
道声好,作个揖,恭喜发财如意。
举家团聚享天伦,满门生机和气。
捎句问候,平安健康牛气。
遥祝快乐幸福至永远,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祝福了的?
《永遇乐·辛卯贺岁》
冬去春回,霁月流晖,普天祥瑞。
年头岁尾,雪映松翠,吉庆暖春水。
团年贺岁,心谧意遂,喜盈千家门楣。
共举杯,家国同醉,情染云蒸霞蔚。
答谢关爱,回报社会,孝敬父母长辈。
砺志精卫,舒缓劳累,再铸功殊伟。
借得东风,振翅奋飞,友情扶鞍挽辔。
尽驰骋,功成名垂,舍与其谁。
《沁园春·虎年贺岁》致家人亲戚
己丑忘返,庚寅又到,时序如潮!享劲牛奋蹄,酒香飘飘;举家团聚,其乐陶陶。天伦燃雪,亲情凝胶,万户瞳瞳醒春宵。辞旧岁,听新年钟敲,情掀九霄。
虎岁祥瑞缭绕,祝故友亲朋吉星照。伴万里鸿运,千金回报,百事顺心,十面丰饶,四季平安,一生幸福,天天开心无烦恼。添虎威,历东西南北,各领风骚。
《沁园春·虎年贺岁》致同事朋友
虎跃龙腾,风云际动,气势如虹。享劲牛奋蹄,酒酣兴浓;百尺竿头,虎啸高峰。冬呈祥瑞,春献雅颂,沧海横流酬英雄。挽流年,伴左右逢源,一路春风。
除夕烛影摇红,幻化婀娜礼花簇拥。添赢政霸气,刘彻远谋,孟德心胸,业盖康弘。群英荟萃,千帆争涌,家国昌盛换时空。云飞扬,显弄潮身手,浪激苍穹。
《水龙吟·龙年好运》
庚寅辛卯壬辰,金乌光转又一春。新年钟敲,声声龙吟,天地沸腾。焰火烛天,飞星走云,喜盈千门。岁岁除夕夜,亲情友情春江水,不了情。
一元复始憧憬,万象新,举国倾城。富过奢阔,贫享闲温,扶摇待奋。新桃换旧符,纳福迎春,风调雨顺。点挂爆竹,迸开鸿运,心想事成。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0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15.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016.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017.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018.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019.杜位宅守岁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020.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贺新年诗词大全
《新年快乐》
苦寒万树碧萧条,飞笺千金寄柳梢,
心暖迎春花盛放,新年祝酒尽欢笑。
《新年快乐》
新花盛绽显深情,年赋诗词和友行。
快马加鞭龙虎跃,乐随月兔晓春迎。
《冬梦》
前堂烛泪落冰宣,子夜茗香画梦圆。
秀水縠波摇碎月,宵烟饮露锁枝寒。
《 春 晓 》
碧荷晓月隐飘萍,短草蘅皋萌绿青。
冬逝晓春应日近,千山万水更怀情。
《春梅》
风宣梅枝香暗衾,浮云冷月幻晴阴。
西楼赋墨丹青触,一笔绯花几度吟。
《 晚秋吟 》
浦江暮日落霞收,轻帆渔火映波幽。
晚秋伤情织入夜,碧寒枫烟月映楼。
《 闲 吟 》
子夜秋雨雕寒枝,晨露霜白冻柳直,
迎风冷颜呵气暖,四季已至初冬时。
《 咏 仙 》
云冷岑寒酝暮霞,清箫赋夜唤春发。
凌波微月清盈步,陌野桃源世外花。
《 闲 吟 》
笑把功名利禄推,襟怀坦荡论修为。
剑心勉励平生志,两袖清风道是非。
《 秋 声 》
柳碧残丝舞秋色,墨松饮日索寒光。
霜风劲曳梅枝瘦,聆冬西窗冷月长。
《 闲 吟 》
毫润青瓷盛墨潭,笔走龙蛇白云间。
漫染冰宣丹青舞,疾书豪情天地宽。
《晚秋情柔》
霜薄暮烟寒凉月,飘叶枫红荡深秋。
绮梦清箫音赋念,婉折碧柳寄丝柔。
《傲骨人生》
挥手之间雄盖世,诗词妙赋酝文章。
生活简朴为民众,万古丰姿日月长。
《 闲 吟 》
雨打青莲柳荡溪,淼风推碧环芜堤。
舟逐霞烟饮晚月,荷香弦梦醉相依。
《寒夜惊梦》
深寒飘月映雪茫,冷榻凉裘枕冻床。
竹爆冰窗惊残梦,朦胧春晓唤桃香。
《古道今叹》
霞绯古道野洪荒,鸠落枯皋日影长。
战火烽烟尘世远,凄风白骨诉悲怅。
《 闲 吟 》
寒箫吹雪刀光影,曲赋丝弦同友行,
烟舞霜风吟日月,橫帆破浪起波澜。
《 晚归吟 》
晓寒清雪临冬至,晨雾风冷瘦霜枝。
孤灯西窗明夜远,诗词歌赋妙语辞。
《 闲 吟 》
晚霜弥雾遮寒月,行道崎岖覆冬雪。
饮风冷腹归家路,冰衾冻梦骤风咽。
《 闲 吟 》
暮日舟橹荡波凉,晚月飘风冷雾茫。
清心不惹尘间事,赋诗酌酒赏梅香。
《 冬晓》
冷松墨影映西霞,残雪孤梅蘸绯花。
寒树空枝冰缀玉,疾风驿动吓飞鸦。
《 感 言 》
日览仙词典句精,诚学韵律赋诗行。
夜归方解凡尘事,文和恩师惠顾情。
《 贺生辰 》
暖阳金寿映辉煌,孝女诗词祝高堂,
新雪满园尘道净,娇花吐蕊绽奇芳。
亲朋好友齐团聚,喜气欢歌笑脸扬。
平安健康永顺意,恭贺福如天地长。
《 禅 》
轻芦凋苇渡悠闲,皎月潆波秀水潺。
晚岑笼烟沉暮色,飘萍寒雾淡翠颜。
竹庐清远凡尘静,素雪茗芳煮碧湾。
琼酿醇香残酒醉,寻梅踏宣梦斑斓。
《 贺友归 》
雨涤尘露冻秋黄,松雾聆风浣沁香。
溪岸新芜睡瑞雪,婉临枝冷送梅芳。
柴扉悠院红新碳,身暖驱寒斟酒忙。
韵赋新词和旧友,欢欢喜喜祝安康。
《 秋 风 》
秋风寒树唤叶黄,芦絮飞红坠柳凉。
霜赋晚枫霞映日,松含新蕊酿冬长。
倭人三尺欲跋扈,狐假淫威霸海疆。
维护主权驱犯寇,逞凶代价血来偿。
《 吟 》
沐日晚枫秋意浓,竹圃菊艳蕊丝红。
轻珑雕透尘芳远,风荡清寒飞絮重。
花苑凝香霜绿璧,冷松翠雾影苍穹。
茗茶美酒酌词韵,字句相惜欣意同。
《知音》
峦枫松径绕曲还,落叶飞红秋意寒。
凝眺高楼空对月,冷吟风枯笑观莲。
高山流水扶琴瑟,音韵清幽荡淼烟。
妙赋新词梦尘舞,轻歌婉转送红颜。
《 随 吟 》
晚鹊归渡瘦枝凉,皎月吟风冷水茫。
莫饮乡愁空对月,酿花美酒妙醇香。
清高远避凡尘事,日赋诗词恭祝祥。
人在江湖难自逸,暮舟激浪共徜徉,
《 闲 吟 》
花娇百艳赋千秋,幽处清宅未远游。
水墨尽描屏画动,弦瑟倾渺意相投。
晚红归客围炉暖,沁碧茶芳注绿酬。
心避凡尘纷扰事,酌诗赏月踏高楼。
金鸡高歌迎春晖
金鸡高歌迎春晖,
万紫千红映翠微。
眺望群山连碧落,
山间崖岭灿红梅。
从严治党正党风,
“老虎苍蝇”命西归。
雄鸡争相传喜讯,
华夏大地捷报飞。
新春感怀
夕阳醉染半边天,
堪比朝霞更鲜妍。
苍松虽老经风雪,
迎风屹立仰晴天。
岁月虽逝心乃健,
岂容坐视话休闲。
老骥伏枥振壮志,
笑对晚霞梦定圆。
古人贺新年诗词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古今经典贺新年的诗词
年代:元 作者: 邵亨贞
《恋绣衾 辛丑元日》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
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
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年代:宋 作者: 苏辙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
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
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须发亦无光。
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年代:元 作者: 王寂
《转调蹋莎行 元旦》
爆竹庭前,树桃门右。
香汤□浴罢、五更后。
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
萱堂次第了,相为寿。
改岁宜新,应时纳祐。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休辞最后馀、酴酥酒。
年代:宋 作者: 刘辰翁
《金缕曲/贺新郎》
岁事峥嵘甚。是当年、爆竹驱傩,插金幡胜。
忽晓阑街儿童语,不为上元灯近。
但笑拣、梅簪公鬓。莫恨青青如今白,愿年年、语取东君信。
巾未堕,笑重整。他年不信东风冷。
鼓连天、银烛花光,柳芽催迸。
漫说沈香亭羯鼓,自著锦袍吟凭。
待吹彻、玉箫人醒。
不带汝阳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馀年剩。
歌此曲,休辞饮。
新年的感谢
让恩典在你一生中掌权,
让祝福在你一生中流淌,
让感恩在你一生中歌唱,
让赞美在你一生中飞扬,
愿神带领你拥有最美的服侍,
祝你新年快乐!笑口常开!
新的一年伴随着新的恩典,
春的气息伴有主的馨香,
愿您和您的全家在新的一年里,
满有主的恩典散发馨香之气。
有种馨香来自天父的惦记;
有种快乐来自侍奉中的经历;
有种感动来自肢体的问候;
耶稣爱你超越了世俗的轨迹;
圣灵的个膏油流在心中像彩虹一样美丽!
★ 贺新年的空间留言
★ 诗词
★ 牛诗词
★ 边塞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