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硅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共含4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pm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目的 验证硅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专属性和有效性。
方法采用直接接种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硅霜进行验证试验,并测算菌回收率。结果 硅霜以直接接种法检查,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菌回收率>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回收率>70%。结论 硅霜可以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检查,以培养基稀释法测定细菌总数。
硅霜用于治疗皲裂、皮炎,并能防止银宵病治愈后复发。主要是护肤防裂。为保证药品质量,按照中国药典版[1]的要求,对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如下。
1实验材料
1.1培养基:培养基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第2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第2代,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第2代,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第2代,黑曲霉菌(CMCCF98003)第2代
1.3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1.4样品:硅霜(06022010060320100604 牡丹江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2方 法
2.1直接接种法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三份,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和无菌玻璃珠的容器中,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然后加入40℃~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水层作为1:10的供试液,取2mL分别加入置2个平皿中。
2.2直接接种法菌液制备:取1 ∶ 10 供试液2mL,分别加入置2 个平皿中,再分别加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50~100 个菌/mL 的菌液1mL,作为加阳性菌供试液样。每种菌制备2 份。
2.3培养基稀释法供试液的制备:将1∶10供试品溶液1mL,分别注入10个平皿中,每个0.1mL,10个为一组,共两组。
2.4培养基稀释法加阳性菌供试液的制备:将1∶10 供试品溶液1mL,分别注入10 个平皿中,每个0.1mL,10 个为一组,再分别加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0~100 个菌/mL 的菌液1mL,每种菌株两组。
2.5操作步骤
2.5.1直接接种法:取1∶10供试液2mL注入2个平皿中,分别加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0~100个菌/mL 的菌液1mL,作为加阳性菌供试液样。每个菌制备2个平皿。
2.5.2培养基稀释法:将1∶10供试液2mL,分别注入20个平皿,再分别加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50~100个菌/mL的菌液1mL,每组10个平皿,每个菌株两组。分别加入已溶化保温至45℃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15mL。每1mL供试品溶液所注的'平皿中生长的菌落之和为1mL,计算每1mL供试品溶液的平均菌落数,按平皿法计数规则报告菌落数。
2.5.3大肠埃希菌检查:取1 ∶ 10 供试品溶液10mL 接种于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培养24h,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 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24h 在365nm 紫外线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 培养作本底对照。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 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 阴性。
2.6培养:各平皿培养基凝固后,细菌检查平皿置30~35℃培养箱48h,霉菌检查平皿置23~28℃培养箱72h。
2.7样品微生物限度测定: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90mL,混匀,分别按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各3份进行操作。
3结 果
硅霜以常规方法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球菌、黑曲霉各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60.5%、44.3%、67.4%、95.4%、98.0%。该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检出均有影响,而对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的加样回收率均高于70%,故认为常规法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符合中国药典版的要求的;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各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2%、95.6%、88.8%,均高于70%,故认为培养基稀释法测定细菌总数是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的。
控制菌检查硅霜无明显的影响,故控制菌采用常规法进行检验。
4结 论
硅霜可以使用常规法即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检查,以培养基稀释法测定细菌总数检查。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20版二部[S].2005.附录93-101.
地氯雷他定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地氯雷他定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 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项下的方法 ,通过计算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来验证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检查方法 ;通过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比对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 . 结果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时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检出控制菌大肠埃希菌,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所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适用于地氯雷他定片微生物限度检查,达到了验证目的 .
作 者:谢文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药品检验所,常州,213002 刊 名:海峡药学 英文刊名: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卷(期): 20(10) 分类号:Q93.332 关键词:地氯雷他定片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本公司以前采用常规法,为了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现对本公司生产的氨金黄敏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此方法是否适用于该供试品的检查。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验样品 药品名称:氨金黄敏颗粒,批号:090901、090902、090903,来源:公司自产。
1.2 验证用仪器
1.2.1 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冰箱、电热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蒸汽灭菌锅、集菌仪等。
1.2.2 玻璃器皿 锥形瓶、培养皿、量筒、试管、吸管等。
1.3 验证用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4 验证用培养基及稀释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2 验证条件
无菌室环境洁净度为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净化消毒30min以上,供试品及灭菌的器具等经传递窗紫外杀菌灯照射30min置无菌室内,试验人员手消毒后穿无菌服进入操作间。
3 方法与结果
3.1 菌液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5℃培养18~24小时,分别取各菌种培养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金黄色葡萄球菌稀释至10-5,大肠埃希菌稀释至10-7,枯草芽孢杆菌稀释至10-5, 约为50~100cfu/ml,备用。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3~48小时,取培养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斜面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5ml将孢子洗下,吸取此溶液1ml置一个无菌的比色管中,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适量与标准比浊管进行比浊,取比浊后的菌悬液1ml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中,10倍依次稀释至10-4,约为50~100cfu/ml,备用。
3.2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匀浆仪分散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3.3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试验
3.3.1 试验组 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法,取1∶10供试液10ml,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再从中取1ml分别加入5个平皿中(每皿0.2ml),加入各阳性细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相应的琼脂培养基,置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测定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ml,加入各霉菌及酵母菌试验菌1ml,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置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
3.3.2 菌液组 取稀释好的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3.3.3 供试品对照组 按试验组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3.3.4 稀释剂对照组 取稀释剂替代供试液,方法同试验组。
试验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稀释剂对照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3.4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3.4.1试验组 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下离心(5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置无菌试管中,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足至原量,混匀,加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ml中,再加阳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菌液1ml,摇匀,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大肠埃希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
3.4.2阴性对照组 方法同试验组,加入1ml阴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置35~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3.5结果分析
3.5.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结论 在三次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故可照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氨金黄敏颗粒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
3.5.2控制菌验证结论 在三次试验中,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故可用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氨金黄敏颗粒的控制菌检查。
4 讨论
4.1 许多药品本身的特性(如抑菌性)会对检验结果带来影响,需要对供试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其本身带来的干扰。
4.2 药品的微生物检查是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检查项目,必须对每个品种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4.3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107.
[2]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351.
[3]张冬,王兰卿.化学药品卫生质量考察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探讨[J].现代应用药学,1997,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