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以乱易整的以是什么意思(共含7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双层吉士汉堡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原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依赖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纷乱去改变已有的和谐,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
①因:依赖,借助
②弊:损害
③之,代词。这里指盟国
④所与:友好,这里指交好的盟国
⑤知:通智。聪明,明智
⑥以:用
⑦易:代替
烛之武退秦师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绝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以碎取整作文1000字
现在“碎片化”一词越发地常见: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生活等等。
在报纸、杂志和各类文章中,关于“碎片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那么何为“碎片化”,为什么会出现“碎片化”,“碎片化”究竟是利是弊,我们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又应该如何达成目标呢?
字面上,“碎片化”是指将整块的事物分割为一个一个的碎片进行,如:将一本书籍分在十天或二十天阅读完毕,而非花一整天的时间进行全本的阅读,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与原先用大段的时间进行一样事物的完成不同,碎片化的处理方式将时间和事物都加以切割,变成一块块小的片段进行完成,与整体化的处理方式相比,碎片化的处理方式整体延续的时间更长,但是各个时间段相对而言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在现在较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很难挤出大段的时间完成某一个事件,尤其是在学习、工作之余的`时间,所以碎片化是人们在主业之外时间安排的较普遍的方法。
其实,从古至今都有“碎片化”的情况存在,古人在农余之时进行学习应该也是一种碎片化学习的行为,现代人因为各种通讯设备、媒体和科技的发展,接触的事物也随之增加,随着接触面变得更加广阔,人们每天需要解决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整块的时间就不得不分成碎片进行分配,碎片化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时间的充分利用。
但是,碎片化的分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一件事情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很长,并且每一段的完成时间之间持续的时间也会很长,仍以阅读为例: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虽然会把一件很厚的书籍分配到很多天,每一天的任务并不艰巨,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钟,但是当最后一本书读完,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可能前几天的内容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整体上已经不能够联结起来、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下碎片化带来的就是一种对于事物的过度划分以至于每一个碎片已经无法进行完整地拼接,这是一种对于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虽然表面上任务已经完成了,但实际上事物的作用与效果已经在过度的碎片化中分割殆尽。
为了防止过度分割使得事物和事件都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在进行碎片化时考虑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过长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浪费的现象出现,并且,对于某些需要一次性完成或者容易产生浪费现象的事物,我们应该采取整体化的方式处理。
碎片化固然是时代进步中人们生活的时间分配趋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碎片化所带来的问题并及时修改自己的行事计划,做到既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又不会使得时间失去其整体化时的效果。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xx日
二、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以物易物,淘你所爱;低碳生活,环保地球”为主题。
三、活动目的
我们让我们的同学们懂得低碳生活,爱护地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们闲置物品的利用率,也是让同学们养成节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物易物”活动,为我们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可以相互交换自己的物品,各取所需。让“废物”变成“宝”!
四、活动背景
“以物易物”或“一物换物”,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自己已拥有的物品/服务与别人交换,以换取别人的物品/服务,是一种现有贸易模式出现之前已有的交易方式。早于人类社会使用货币做买卖之前,人类已经懂得以物易物。以物易物不同于买卖,并没有使用任何金钱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场等价交换。现代的物物交换以需求决定价值为原则,重在实现物尽其用。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在父母宠爱下成长的,我们有许多物品或许还未破烂,便已闲置,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废品”,但是周围的同学或许还在为那小小的物品而心动。那我们又何尝不能交换这些我们自己不需要,但对于别人有用的物品呢?所以,“以物易物”活动,便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五、活动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及条件
活动对象:湖南农业大学全体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活动条件:只要你拥有别人需要的东西,我们就需要你的参与。
七、活动流程
1.物品搜集:
1.1勤工内部动员:开会,让勤工内部人员知道这个活动的内容与意义,然后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拿出自己所不要的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以增加我们活动所需物品。最终大家可以在以物易物的活动,凭借自己手中的物品收到联换取自己想要的等价值物品。
1.2在东湖、金岸、丰泽、芷兰四个宿舍区各设立一个物品收集点,每个点安排两个小组,每组3―4人,男女搭配。先收集同学们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他们最终在以物易物活动中,也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物品收到联来换取他们自己想要的等价值物品。
2.物品整理、暂存:在芷兰9舍102室勤工办公室内进行。(资贷部负责)
2.“以物易物”活动现场开展。
八.活动准备
1.主席团对4名专项负责人(4个园区)进行培训。
负责部门:主席团
2.下发通知到各院,同时召开各院部长会议,讲明活动内容及如何开展细节。
负责部门:办公室
3.宣传准备:
3.1宣传单的制作与印制(详见附录1)
3.2宣传板报的制作
负责部门:宣传部
4.后勤准备:
4.1物品收到联、物品登记表的印制(详见附录2)
4.2签字笔
负责部门:办公室
4.3活动所需桌子、椅的租借,一个物品收集点一张桌子,3-4张椅子。
负责部门:内勤部
4.4遮阳棚的租借,一个物品收集点一把。
1.活动策划书
2.六一活动策划书
3.话剧大赛活动策划书
4.小型商会活动策划书
5.校园活动策划书
6.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7.学校9.18活动策划书
8.禁烟活动策划书
9.社团活动策划书的写法
10.校园骑行活动方案策划书
以爱易爱高中作文600字
爱,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真的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正如弗洛姆所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爱是相互的。
爱是相互欣赏的怜惜与赞叹。月光下,白色昙花静静绽放,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它眼前的欣赏者展开全部的美丽,一瞬间的生命力,不可抵抗的美,正印证一句古老的传说:昙花一现,只为韦陀。韦陀以其对昙花真挚的爱易得昙花用生命付出的美丽。他被人爱,因为他爱人。
爱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爱致使一首《高山流水》流芳百世。问其缘由,并非只有此曲技艺之精湛,立意之深远,更多的是此一曲倾注了两个惺惺相惜的`男人永不泯灭的友情。“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伯牙以其对子期诚心的欣赏易得了子期用灵魂付出的真心。他被人爱,因为他爱人。
爱是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家里养着两只金鱼,空下来时,我常对着它们发呆,自己并未觉得有何特别之处。有一次,表哥到访,恰逢我与金鱼交流感情,呆愣在原地。事后,他回忆起这一幕,无限感慨地说:”你以一种单膝跪地的姿势对两只金鱼笑得灿烂。唇边的笑意闪了人的眼,两颊的酒窝迷了人的心。“我笑得浑身乱颤,笑他夸张。但静下心来一想,未尝不是。没有作伪,没有人性的矫饰,只有注视,只有等待,这是一种极致的享受,这是一种极致的挥霍,这是,禅。我以真诚的关怀与问候易得了金鱼以其活力带给我的禅意。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这世上那么多人,偏偏我们相遇;这世上那么多地方,偏偏在此相遇。不那么严格来讲,已是相互的爱。他遇见她,就如同《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的著名台词那样令人心折: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吧,而她偏偏走进了我的这一间。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
(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以心易梦静候花开作文
秋,在一场绵绵细雨中临进,透着些许的微凉。桂花的幽香在空气中蔓延,浅浅淡淡,带着寂静的欢喜,不声张,不突兀,尽显低调的奢华。我喜欢在秋意缠绵的校园散步,将自己浸润在秋的细胞里,从一片散落的枯叶里感知生命的厚重。桐剪秋风,一片凋零的叶,看似轻盈,但却承载着来年生命的期许,这种期许,被包裹在一声叹息中。随着秋的临近,越深越寂,越寂越静,隐藏着盛夏某些柔软的心事,在时间的冲刷中,褪去铅华,有的只是沉默与隐忍,这种隐忍,亦如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带着被束缚的痛。当这种刺痛灼伤我的皮肤时,我便想放下所有,奋不顾身地去看看记忆中的那片花海。曾几何时,他们如蒲公英一般,风起,便飞走,飞到遥远的地方生根发芽。经历四季的轮回,看那沧海桑田,那些许久未见的花儿,可曾安好?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那些遗落在生命角落里枯萎的花瓣,可曾有机会得到舒展?年轻的心,总是带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去追随梦想,静不下,等不得,一旦失败,便陷入了绝望,亦如一场盛大的烟花,过程过于绚烂,也就容易破碎和凋零。即便如此,但仍旧要感恩:多亏日子里还有难过和失望,感激生命必须放弃和选择,让我们在一场又一场生不由己里进化成最好的自己。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在一场场身不由己里,经历生命的苍白或绚烂。在纯净的年华里,与一朵朵小花相遇。在青春的斑驳里,与一簇簇琼苞邂逅。从此便清心相遇,安暖相随。我愿做个纯粹的行者,用心去徒步丈量到达幸福彼岸的距离,即便蔓草纵横,白露未晞,我仍风雨兼程,因我知花开左右,如影随行。
海子曾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幸福;冰心曾说“有泪可落,却不悲伤”是幸福;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二月用墨水哭泣,点燃黑色春天”是幸福。在我的眼中,幸福是一粒糖果,握在手里暖暖的,含在嘴里甜甜的,留在心里淡淡的。我怀念过去单纯而美好的小幸福。
小个子的他,第一次进教室,背贴着墙壁,怯怯地张望。我问他叫什么?他不停拽衣角,低头不语,皮肤黝黑,眼神闪烁。
我点头示意他坐下。他默默来到靠近教室最后的角落,将头深深埋在课桌底下。我招呼他往前坐,他没有显出兴奋和愉悦,反倒是怏怏不乐地来到教室最前排。临走前,还回望了没粘屁股的椅子,眼神里有些许的留恋。
第一节语文课,我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他说找不到语文书,我轻描淡写地说,再找找。于是,他将书包里的书一股脑儿倒到了书桌上,埋头找书。书包里的文具散落了一地,还有那个满是铅笔削的刨笔刀。此时,预备铃声已经响起。我走到他的面前,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胆小的他,被吓得小身子颤抖了一下。
我大吼一声:都放进去。他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小心翼翼地把书桌上的东西收拾整理。
这一次,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发生冲突。记得,那是个艳阳天。
或许是忤逆,第二天的语文课,他依旧是没有语文书。我用威慑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这次,他没有翻箱倒柜地找书,而是把头耷拉着,手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放得端正,脚慵懒地架在椅子上。那天,我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了他数次,每次都用有杀伤力的眼神扫射他,想灭掉他骨子里那些不安分的细胞。几次交锋,他依旧坚挺,我败下阵来。
渐渐地,有关于他的一切,好像都和头疼沾上了边。他上课讲话,用铅笔撮同桌的手;他放学不归家,在操场发疯似地跑;他游离课堂,兀自钻到桌底画画。对于他,我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幸福,有时来的不可思议。
事情,在某个阴雨天有了转机。
那天,午饭铃声刚响,同学们都像动物大逃亡一样冲出教室洗手吃饭。唯独他,破天荒地静坐桌前。对于听过他各种奇特经历的我而言,对于此,在些许的惊悚过后,又表现出了淡定。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上来盛饭。队伍稀稀落落的。最后只剩下他。
我冷冷地说:你不吃饭?
他没做声,把头埋到桌子底下。这是他习惯的动作,无论开心或难过,他都喜欢把头埋到桌子底下。每每这时,我的脑海中都会瞬间闪现鸵鸟在沙漠中将头伸进沙里的场景。见怪不怪,我继续改作业。
过了会儿,同桌惊悚地叫:他哭了。我抬头再看他时,肩膀在微微地抽动。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问为什么不吃饭。这次,他抬起头来,眼神里满是委屈地告诉我:昨天被妈妈打了,没给洗饭盒。
“把饭盒拿来”我对他说。
他很不情愿地走到小柜子边,从一个脏的发黑的袋子里掏出饭盒,走到我面前。这是一个边上破了小角的饭盒,淡淡的黄,在他黑乎乎的小手反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我拿起饭盒,感觉油腻腻的。拿到洗手间,用洗结精细细擦洗了一遍,还用温水泡了泡,轻轻地把水甩干。做这一切时,他一直默默地站在我边上,停止了哭泣。小脸因为黑乎乎的小手的.擦拭,像只小花猫。我在他手上滴了洗手液,顺道帮他把手洗了。黑乎乎的小手握在手里暖暖的。洗完手后,他笑了。
那天,他以出奇快的速度吃完了饭。吃完饭后,还帮忙还了盛饭的桶。
第二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时,他很热情地冲了上来,在我面前狠命掏口袋。我等了许久,终于掏出了个什么东西。他调皮地对我说,摊开手掌。我照做了,他松开拳头,落到我掌心的是一粒糖果,用大红色的纸包着,闪闪的。
“送给你,老师”他憨憨地说,这出其不意还是震慑到了我。
“你……你过生日啦?”我试探性地问。
“没有,昨天妈妈去参加婚礼,带了很多糖果。我挑了一颗最漂亮的,送给你,谢谢你昨天帮我洗饭盒。”他诚恳地说。
幸福,有时来的猝不及防。
我愣在那里。本来想说不用谢,但是又觉得矫情。
“谢谢你,老师最爱吃糖了!”我顺口接了一句。
“真的?”他好像有点喜出望外。
“嗯,是的”我点点头。
上课铃声响了。他飞奔到座位上。
从第二天起,他每天早上都会送给我一颗糖。
起先的几天,他硬是要看着我把糖纸剥开,含到嘴巴里,他才肯坐到座位上。后来,我骗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吃糖。他才罢休,给了我把糖留到肚子饿的时候吃的特权。
有次早上外出教研,一整天没回学校,傍晚回教室打扫的时候,看到讲台上放着一颗糖,它像个布娃娃,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把糖小心收好,就像当初他接过我手上的饭盒时,存着敬畏之心。把它放回盒子时,我惊异的发现,原来四四方方的盒子已经装满。每天一颗的速度,是积累了多少天,我不曾记得。他坚持了多久,我也不曾数算。
孩子的手中都握着一个放大镜,他把你对他的好都珍藏在心,无限放大。哪怕是微小的,无关痛痒的一件小事,在孩子们的眼中,都会被加倍扩大。或许他们觉得得到老师的帮助是莫大的荣耀。我感谢孩子们一路走来,对我的宽容,无论我怎么横眉怒斥,下一秒,他们总会给我以灿烂的笑。有时候总在想,自己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孩子如此这般的信任,或许这就是职业的光辉。
每每这时,我脑海中总会出现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色彩鲜明亮烈,带着疯狂,带着它生命的自发、原始和朴素,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它不时有些粗野和不谙事理。在那向日葵中,生命在永恒而坚韧的燃烧,如火炬一般,祭起某种浑然而博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便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一个称谓背后的隐喻。
在这初秋的氤氲里,我只想以梦为马,以心易梦,守着那片最初的花田,守着最初的欣喜与萌动,带着安静的心,静候花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天地日月之间吸取雨露,摄取阳光。或许我能做的,唯有细心看护,静候花开。花朵或许不需要焦虑目光,也不需要快速成长的神奇药剂,他们只需要饱含爱意的期待,期待着一场华丽的邂逅。
也许等待花开的过程会很漫长,但要清心等候,时间是最好的菁华。
也许有些花苞还很小,但是当他们全然怒放,定会惊艳整个春天。
让跳跃的音符在初秋的余晖中辗碎,融进花儿的心间。让青春在花儿的芳香中陶醉,在花儿的伴奏中翩翩起舞。让青春在静候花开的瞬间,聆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静候花开,让晶莹的露珠散射力量的光芒,等待花开的那一瞬间,生命的祝福将永驻心间。
★ 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