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得枯荷听雨散文(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芝士奶盖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留得枯荷听雨散文
暮夏午后,于潇潇雨中倚窗而坐,泡一杯荷花茶,馨气幽幽。看庭院中那一缸红莲,唯独剩下几瓣残萼,摇摇欲坠。
几瓣残萼和雨缠绵,化一段柔肠,揉进那《采莲曲》,雨声中谁在浅斟低唱:“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曲调柔和,余音袅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是美的代名词!
荷又名“莲”,是花中君子!且听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超凡脱俗,绝世而独立。为人间撒下甘甜雨露,冲洗人们的心灵。
荷是爱情的信使,它默默记录着世间每一段姻缘。O洲沼泽,是谁在氤氲里涉足烟江?采一朵荷花,遥寄远道所思之人!那含着粉面的荷花,不正是那翘首远望的伊人么?那田田的莲叶,不正是身着绿罗裙,梳着流云髻的伊人么?可惜留得枯荷听窗外雨潇潇,却听不见心中牵挂之人半点音讯!
听窗外雨打枯荷,不免忆起往昔与好友一同赏荷,也是暮夏。傍晚,天空飘着潇潇暮雨,我们一同走在青石板桥上,桥下两边种满荷花。放眼望去,田田的莲叶,有几朵还未凋败的'花。花虽少,却也赏得尽兴。
与好友走过石桥,驻足岸边。好友将手伸向一朵还未谢的花,移至鼻前嗅了许久!偏过头和我说,她闻到了暮夏的余热,枯荷的芳香。我当时打趣她,她闻到了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好友放开花,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说,莲花就像我们的青春,花期过了就会衰老。所以在花期中,应该婷婷净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我深思熟虑后,给她说,即使花期过了会衰老,也没关系,因为它曾经美丽过。花期过了,零落成泥碾作尘,辅佐下一代成长。在此过程中,它的香依旧如故。
潇潇雨歇,低下头看杯中茶已尽。抬头望向庭中,那一缸红莲的花萼,不知几时已凋落尽,唯独剩下几张莲叶,随风摇曳。
常言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花在,赏它的人去,花去,赏它的人在;香在,闻它的人去,香去,闻它的人在;叶在,抚它的人去,叶去,抚它的人在;枝在,见它的人去,枝去,见它的人在。
心中不免泛起丝丝愁绪,花离枝头能有几时鲜,明媚鲜艳能几时?留得枯荷听雨,听的是花自凋残,香却依旧。
家居江南水乡,对莲荷这类水生植物可谓司空见惯。中学读书时,就对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情有独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度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生活的这座江南小镇,水网交织,沟渠纵横,是饮誉天下的鱼米之乡。宽阔的水面为莲荷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也让我们从小就与莲荷有近距离的接触机会。春天,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池塘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蜻蜓立上面”;夏日,我们采一柄荷叶当绿伞,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长天共秋水一色,落寞袭满荷塘,曾经郁郁葱葱的荷叶此刻已变成瘦骨嶙峋的枯枝,我在清冷的秋雨中,吟诵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经历漫长的人生炼狱,度过青春年少的冲动,度过物欲诱发的浮躁,当我褪去一身的铅华,回归人性的本原时,却格外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便宛若置身荷塘月色下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多少次,我曾梦见自己与心上人一起,撑一叶扁舟,划入荷花深处,“船欲动而萍开,棹欲移而藻挂。”偌大的荷塘,只有我们两人,天是绿的,水是绿的,满塘的荷叶是绿的,仿佛空气也是绿的。纤云素手,擢清莲之而闻嗅,折碧荷之以覆首。此情此景,其境其界,也不亦乐乎。
人生若梦,不知不觉,我已走进岁月的黄昏。荷塘美景成了甜蜜的回忆。花落叶残,流水也减去了几分碧色。及至秋雨缠绵之日,荷塘更见凄凉。而此时的我只能泡一壶绿茶,临窗而坐,在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残荷听雨?贵在一种氛围,慢慢体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脉脉愁思。总喜欢将秋雨幻化成一首清新的小诗,在雨中漫步,在雨中回忆。撑一把油纸伞,停伫于茫茫人世间,倾听着残荷带来的雨声。
残荷听雨,我又一次想起那美丽的邂逅,那回眸一笑的心动,也许只有残荷自己才能体会花开花谢无人怜的炎凉吧。
记得有人说过,下雨的时候你想的人就是你最爱的人。不知道要想她什么,想她此刻也应在听雨,想她听雨的此刻也在想着自己,淅淅沥沥的秋雨是一首思念的小夜曲。雨水荡涤了空中的尘埃,雨声沉淀了心中的浮躁,我可以尽情地去想她,想她曾经在荷塘月下与我说过的那些情话,然而,落花有意,雨水无情,此刻的雨丝象一根冰凉的鞭子:抽打着我脆弱的灵魂。
留得枯荷听雨声,人生就是一场戏,演尽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如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荷,把美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柔软的水面,纯粹的月色,洁白的根茎深埋在泥淖中,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旦垂垂老矣。所有的希望都随生命的告竭而衰退消失,此刻的他,是否还会后悔。
留得枯荷听雨声作文
下了一天的雨,下得很紧、很密。已是深秋,叶子却还没有落尽,雨打在叶子上,一片紧密有节奏的音律,别人听得昏昏入睡,但于我而言,下雨天,却是睡不着的。我喜欢雨,更爱听雨声。
我对雨是有一种别样的情感的,尤其是秋雨。春雨我不喜,尤其是初春的雨,她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千呼万唤始出来”却也只不过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其中间或夹杂着春雷,可雷声大,雨却不肯落,仿佛是某位装腔作势的官员,平白让人生厌。夏雨来得急,去的也急,好像那位小姑娘已经长大,进入了青春期,固执而暴躁,从不听从管教,随心所欲,下雨,想多大便多大,却不想给别人造成了多大苦恼。相比之下,秋雨是最好的。秋雨下起来,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魅力。杜拉斯说:“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经沧桑的容颜。”使人欲罢不能的,便是成熟的美。秋雨是凛冽的,打在人身上,很凉,刺骨,引起身体一阵战栗。秋雨是带刺的玫瑰,更像有毒的。使人明知道爱上便会万劫不复,却也还是爱的义无反顾。秋雨是有韵味的雨。
《红楼梦》的第四十回,黛玉曾向宝玉说过:“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倒喜欢李商隐的诗,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却是我最爱的。万里枯荷、朦胧烟雨,既浪漫又不失忧郁,想想便觉得美极。可惜我却没有机会一饱“耳”福。学校里人工湖有小小的一方,虽然只植了几株荷花,且已深秋,但枯萎的荷花立于碧水却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萧索残败之美。再加上这几天连绵的细雨,使得这个干冷的北方小镇更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温婉多情。所幸学校树多,听不到雨打枯荷,却也可以听听雨打落叶聊作安慰。
听雨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通过听雨,你会闻到百里外果园芬郁的果香,你会尝到清凉冷冽的山泉。在学校听雨,一片整齐,雨打在叶子上,没有波动,没有起伏,就像坏掉的收音机,一打开,清一色的“沙沙”的'杂音,学校的雨使人心静;在家里听雨,声音便多了几分变换。我最喜欢的是雨打在饮料瓶上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就像邻家初学钢琴的小孩,琴谱还没有练熟,只能断断续续的,一个音一个音的往外嘣。家里的雨,里面有小孩的纯真。
有一句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入冬了,仔细算来,这该是入秋后的第六场雨了吧。听说北京已经开始下雪。不知道这优雅高贵的雨声,今年我还能听几次。也许正是有了一年的等待,听秋雨,在我心中才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吧?
留得枯荷听雨声小学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没有留意悄悄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洒落在枯荷上,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别有一种美的情趣。赞美“莲叶何田田”的诗句很多,欣赏枯荷的'诗人却很少,从这一点上看,作者的眼光很独特。
我喜欢这句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让我过了一把“老师瘾”。
初冬的一个周末,天上下着小雨,我和妈妈去探望外婆,外婆门前的一口池塘吸引了我的目光。满池的荷花早已凋零,一张张枯黄的荷叶仍然坚强地面对冷风寒雨。雨点打在它们身上,发出“滴答”“噗噗”的声音,我不由感叹:“这真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啊!”妈妈疑惑地问:“我只听过‘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好像记错了?”妈妈是语文老师,居然不知道这个,这下又可以当一回小老师了。我心中暗暗得意,一本正经地说:“林黛玉就是像您这么说的。她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所以即使引用也要改一下,《红楼梦》为什么这么写呢?因为这个细微之处可以表现林黛玉的孤傲,曹雪芹实在是高明啊!”
妈妈感慨地说:“哇,还有这个故事,闺女真是博览群书!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好吗?”这还不简单,我张口即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韵和暮色笼罩着我们,令人陶醉。
留得枯荷听雨声杂文随笔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下雨的时候,拿一本书,坐在窗前听雨阅读,看着文字在烟雨中徜徉,便觉得美,满心都贮满了诗。
其实说美,也不美,舍外之路泥泞难走,圃边残花飘落,街上行人浑身湿透,步履匆匆。但身临于这雨打窗舍环境之中,会感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心灵如雨冲刷过的安定与宁静,天上人间只剩下了雨的统一,被雨声阻隔的静寥,夜色似江南水墨,自悦。
雨落青石,如曲动听,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似。这诗原是形容琵琶声的,然则细雨琳琅动听,故予之称。
于是,隔着蒙蒙雨帘,望着夜色江头,仿佛看见了那个时候的香山居士,忽闻水上琵琶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仿佛看见了那个时候的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看见她缓缓挥手,未成曲调潜有情,看见她闭着眼,初为霓裳后六幺,也看见失意的'白乐天轻轻叹息,门前冷落鞍马稀。
座中泣下谁最多?
凝神回首。
窗外的雨仍静静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的老僧,双手合十,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
雨季的雨声先是料料峭峭,继而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地湿,就像余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举目远眺,看见江头的那簇残荷,朦朦胧胧的,被小雨打的垂下了荷叶,似乎在静静地听着雨声。
合上书,往舍外踏出一小步,雨就在身旁下着。雨声回荡。
即便有伞,就凭着一把伞,躲得过一场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几千年前的醉吟先生,不知若他看到这一景象,心境又如何?
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湿。
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写景美文
记得曾在一个朋友空间里看到一组枯荷的图片,只是一瞬,便被那种凄凉所感染。那刺眼的蓝色,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还有偶尔还亭亭玉立在荷塘中的莲蓬,宣告着一个生命的又一次轮回。那时,满脑中只把“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幻化成了眼前这一幅幅凄凉的画面。
留得枯荷听雨声,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一直在问自己。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在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美丽,秋的成熟之后,留给冬季的是满塘枯荷。然而真正的美丽却在冬季,那长在地下的茎,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想到这些,不禁对荷生出一种敬意。一季一季的更替,轮回里,谁守在那一隅,只为了留下最悲惨的境况,去听那雨声?
枯荷听雨是否也预示着一颗心对破碎的情感的守望?是否也像那些在逆境中的人,在遭遇了最差的命运之后,依然还有听雨的心? 想那夏日荷塘,硕一大的荷叶,粉面荷花,该是听雨最好的季节吧?那时风光无限,那时美丽的荷应该更有心情去听那雨打荷叶的声音吧?然而,李商隐却独独要留的枯荷听雨声。这也许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或许只是一种心境吧?然生活在逆境中的人,若有了枯荷听雨的境界,已经不是普通人了吧?
人间过客,浮萍踪迹。红尘俗子,总是人世一微尘。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境界可以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带着沧桑和禅意的味道从岁月的深处游弋出来,从一种境界达到了另一种境界,从一个灵魂渗透到另一个灵魂、想起,便总是让心有了彻悟和感动。人生浮沉,一切都是一个变数。但是选择怎样的生活,还是由自己的心来决定。或雅或俗,都是一种曾经来过。每个人都不过是世俗里的匆匆过客,唯有用心活着,一切都变得坦然与豁达。
枯荷,也曾经生机勃勃,也曾经馨香满园,犹如人生的一段嘉年华,张扬、美丽、辉煌、但是,它总有败落的那一天。当雨点打在身上,那种别样的脆响,却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天籁之音。那是一种繁华褪尽之后的坦然,是看透了生命内涵的一种真实的存在。若一个人,也可以像枯荷一样,在繁华过后,依旧可以静静去倾听雨声,那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平静和幸福啊?这种坦然面对枯荣,静观世态浮沉的心境又是一种怎样的温润似水?
枯荷,一种记录着生命曾经来过的植物,枯荷听雨,一种把人生看透的心境,总是会在那个该来的时节,落下帷幕。静静地、静静地去听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散文欣赏
时隔二月,再来垂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已然去了。映入眼帘的尽是纵横交错、参差高低的满塘枯荷。落叶,一二片,从塘埂的高树上跌落,它们不甘心任人践踏,趁着风势飞往残荷丛中,听秋风飒然,看水波漾起。
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湿地渐渐地被钢筋混凝土所吞噬,建筑工地越来越多,打桩机、搅拌机的轰鸣越来越大,承包鱼塘的老板不得不放弃大片的水域,转移投资方向。
正是近午时分,我选择的钓点恰好在塘埂的中央,这里的枯荷并不密集,疏疏朗朗。按理说,鲫鱼正趁着荷枯水浅,沐浴秋阳的温暖。我在枯荷中间寻得一个比较大的水域,撒下事先用酒浸泡的大米,引诱鱼儿聚群。伸竿定位,确立浮标的高度,然后坐在马扎上安静地等待。垂钓的等待,是一分耐心,更是一种对性情的锤炼。钓是一个愉悦心情的过程,鱼是物质的结果。没有鱼的钓,是一种至上的境界,所谓钓胜于鱼。而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我需要钓的过程,也需要物质的结果。如果置于水面的'浮标纹丝不动,我想我会感到寂寞的,甚至很失望。这些鲫鱼似乎理解了我的心情,每隔几分钟,它们就咬一下钩子,浮标的伸缩令我心旌摇曳。
秋风起,柳丝长;寒流逐,野草香。
缕缕秋阳被徐徐的云层遮蔽,风儿渐渐地大了,天阴沉下来。离下雨也许还有一段时间,这是秋雨跟夏雨不同的地方,它来得缓,去得也慢。因此,我和同事继续蹲守池畔,感受鱼儿咬钩的快乐。随着雨点的伴奏,鱼儿咬钩的频率似乎变大了,网兜里的鱼儿越发活跃起来。
塘主人听说我们要走,一再挽留。他说,下一阵雨之后,鱼儿更好钓。于是,我和同事穿着塘主人提供的雨衣,继续垂钓。
突然雨柱变粗增大,少了秋雨的缠绵。淅淅沥沥变得噼里叭啦——这是雨点敲打在雨衣上的声音。如果仔细谛听,这噼里叭啦里还隐藏着美妙的轻响,很有节奏,很有韵律。一是雨点跌落水面的声音,随着水波的荡漾,余韵绵长;二是雨点着陆枯荷并滑落的声音,或疾速,或迟缓,有一种跳跃、起伏,不甘离去的惆怅与留恋。
也许我们惯于欣赏绿荷田田的俊美,莲花映日的美丽,却少有在雨中观赏枯萎的残荷,聆听枯荷与秋雨的对话。这是生离死别,更是凤凰涅磐。今日有幸,聆听残荷伴雨,一滴,一响,在心上。
雨,渐渐地停了。
那些驻留在枯荷上的秋雨,有如晶莹剔透的明珠,闪闪发亮。一阵风吹来,没有绿荷叶的依托,它们一个个毫不犹豫地告别,化作甘露,渗入枯荷的根系,洗涤凡尘,照亮来年的道路。
那些被我无意放生的鲫鱼,守着枯荷,依依不舍地与我对视,仿佛表示感谢。其实,应该感谢枯荷的启迪,让我懂得了美的发现,和对美的珍惜。
残荷听雨散文
枯萎的荷,没了夏日绿色精灵般的秀美,但留下的是你的骨气之美。
低垂的头,再也没有昔日阳光照射下的容妆,却增添了一丝妩媚。
深秋里的你,凄凛之美掩盖着沉寂和憔悴,却彰显着生命里的淡定与豁达。
当初升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你,你伸展身躯,用洒脱的雅致拥抱红日。
若狂风暴雨来临之时,你依旧挺立,似凝固的休止符,仍在积蓄来年再次勃发的力量。
无论晴日与雨天,你的内心依然饱满,全无失去夏日荷叶田田的暗淡,没了菡萏初开粉面如少女般的美丽,没了满目碧翠吸引游人的眼神,没了莲风荷韵水色一天的'鲜活与生机。虽然已经是叶焦梗残,但你直面生命荣衰的心境,风骨优存,精神未变。
一缕秋风过,一瓣荷叶落。“留得残荷听雨声”,当年的林妹妹也是喜欢此诗此情和此意境。深秋里的雨,一场更比一场冰凉,缠缠绵绵的雨丝,静静地飘落,荡起一池的涟漪,不像夏日的雨点无情,它婉转有致,仿佛用一双优雅的手指,轻轻地拨动琴弦,天地便寂静,尘世的喧嚣便沉入池底。那一片片枯叶在秋雨中的清冷和孤寂,我想一定是林妹妹喜欢的样子,秋雨打湿了枯荷,也打湿了林妹妹的柔软之心,怎能不叫人心醉。
我曾听过雨打芭蕉之声,却无雨荷之缘。待到冬日细雨霏霏之时,一定去际遇残荷听雨。面对枯荷,感知生命,让雨声洗涤我浮躁的傲骨。听成痴迷,听出禅意,让心瓣间开出一朵慈悲柔情之花。
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这个庸庸碌碌的夏天,骄阳仿佛成了无足轻重的过客。我难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落花,无奈地凭雨水依附于枝桠上,在晚风中飘摇心碎。我此刻的心情像极了在缸中沉浮的藻荇,在方寸之间已无多少新奇,于是,我缓缓撑开伞,向窗外踱去。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
荷,依旧摇摇晃晃地摆着。
屋外是一片惬意。
只有如线的雨丝跳入湖中,忽而消失了,极像贪婪水的.鱼儿。只有几个行人悠闲地在湖边踱步,说说笑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只有几只蜻蜓在行人的腰间穿梭,像是无家可归的孩子,正在寻觅一个遮风挡雨的蔽护所。
转眼间,一切都消失了。
似乎只听得见雨丝落入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的清声。全世界都静止了,但是有这满池的荷正在坐拥着这份寂静,有这满池的荷谛听着清脆的雨声,足矣。我向塘中望去,忽而这雨丝跳上荷叶,变成了一颗颗珍珠,又滑落于湖;不经意间这雨丝跳入花骨朵儿,滋润着她伴她入眠;如若让着这雨丝偷偷溜进莲蓬,进入莲子,又让他饱满了几分。这雨越下越大,这花却越开越盛,好一个倔强不屈啊。这可让我又欢喜又担忧。喜的是这久违的荷花终于开了,忧的是这雨越下越大,是否会将荷打得片甲不留,花瓣难寻呢。
母亲呼唤我,便答应着躲进亭子中,坐在母亲身旁谈论着这不解风情的雨。过了好一会儿,这雷才停,这雨才静。我走下台阶,便与这雨后清新的空气撞了个满怀,无暇顾及天边架起的一座彩虹,只奔着荷花,望去。让我欣慰的是,满池的荷花全开了,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凋零,全都似一个个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湖中,猜想着她们身姿曼妙却又不受侵扰,略施粉黛却又没有被那大雨洗刷殆尽,难道只是因为她那坚毅的品格,难道只因为……
恍然间,我发现荷叶表现得有气无力,原来荷叶为了不让荷花受到伤害,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躯体去保护更幼小的荷花。宛如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所能去保护着稚嫩的我们。恍惚间,自己竟然有些后悔,埋怨了多雨的夏天。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春花,夏雷,秋雨,冬雪,心有所愿,清风自来。”是的,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在山林远离纷扰,不如在心中修篱种竹。
雨停了,小小的水洼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蔷薇悄悄攀上白墙,我收起伞,心中的残荷连天翻涌,遮蔽了往日炎炎的太阳。
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记得林黛玉说过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爱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偏要叫人拔了它们去。”朱门绣户,文人雅士,楼高湖低,残荷听雨,的确风流。不过,我想残荷听雨之意,未止于风雅。
花凋观叶,叶残听雨,我们接受一次次的缺憾,一次次的不完美,却能从中发现触及灵魂的美。这种美,来自残缺,来自风雨,来自磨难,来自心灵与生命的对撞,他零落成泥却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在生命低处兀自美丽,等待人们不经意的发现。好比断臂女神维纳斯,它的`断臂是千万的谜题,是阴差阳错的人间杰作。是缺憾,更是美丽。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古今英雄。回溯历史,看那些时光风沙也抹不去的哀痛与残缺,岁月洪流也掩盖不了的骄傲美丽。
错为君王,以词人之殇,葬送一脉江山,换得一册千古绝唱。李煜,血泪之词成就“词中之帝”“四十年来家
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记得林黛玉说过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爱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偏要叫人拔了它们去。”朱门绣户,文人雅士,楼高湖低,残荷听雨,的确风流。不过,我想残荷听雨之意,未止于风雅。
花凋观叶,叶残听雨,我们接受一次次的缺憾,一次次的不完美,却能从中发现触及灵魂的美。这种美,来自残缺,来自风雨,来自磨难,来自心灵与生命的对撞,他零落成泥却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在生命低处兀自美丽,等待人们不经意的发现。好比断臂女神维纳斯,它的.断臂是千万的谜题,是阴差阳错的人间杰作。是缺憾,更是美丽。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古今英雄。回溯历史,看那些时光风沙也抹不去的哀痛与残缺,岁月洪流也掩盖不了的骄傲美丽。
错为君王,以词人之殇,葬送一脉江山,换得一册千古绝唱。李煜,血泪之词成就“词中之帝”“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昨夜你是否又梦到了玉砌雕栏,梦中的女子是否朱颜依旧?东去之水送走人生长恨,锦绣江山画尽古今离愁。西楼月如钩,独锁眉头,春逝梦空,故国不在,情何以堪。但是,正是这种悲痛,这种残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世千年,高山仰止。
缺月疏桐,谁在唱“大江东去”?山高月小,谁在赤壁赋诗?风雨兼程,谁在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成就了苏轼。“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辛酸还是豁达,无人知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几度起用几度被贬,流离失所半生辗转,功业未成华发早生,苏轼生命中那轮明月,几多蒙尘,难得团圆。后人扼腕长叹,他却豁达的说“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度。叶嘉莹说过“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正是人生的残缺与苦难,成就了苏轼。
人生几多风雨,岁月几多忧愁。史铁生在他年华正好时失去双腿,后来又患严重尿毒症病痛折磨,却引发了最深刻的生命探讨。他语言平静,却烛照人心。“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看他留下来的这些文字,关于生与死
★ 残荷听雨唯美散文
★ 雨荷雨梦散文
★ 雨荷的散文
★ 文友雨荷散文
★ 听雨写景散文
★ 听雨情感散文
★ 雨巷听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