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张爱玲经典诗歌《中国的日夜》(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只大香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张爱玲
我的路
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
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
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
张爱玲经典诗歌《中国的日夜》原文及赏析
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
我的路
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
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
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
赏析
这首诗的`风格我们完全看不到了张爱玲“我“为爱情而神伤挣扎,主人公“我”这时的心理是振奋而激昂且富有斗志,而这种精神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乱纷纷都是自己人: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我”强烈的国家意识,对民族,对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在诗句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国土”“自己人”等语言看出,这种思想和精神张爱玲运用诗句表现的非常的强烈。
后三句是我的人民,我的青春,>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谯楼初鼓定天下;安民心,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沉到底。……中国,到底。在感情的抒情上后三句表现的更加的直露,没有增添更多的修饰,表现主人公“我”对于祖国以及生长在这里人们由衷的赞美和热爱。诗后三句是全诗的高潮,极富感染力,在感情上得到了巨大的升华。
主人公“我”的思想其实就是张爱玲当时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在这篇散文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张爱玲,一个极富激情与热情的张爱玲。张爱玲在这篇散文中描写各种角色的贫民百姓,被没有像其它文章那样去采用“暗讽与批判”,更加的去展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乐趣,淳朴的性格。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一篇结构巧妙,意象丰富的自述体散文,展现了她自己的另一面。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阅读答案
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地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以后就写了这个——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裳。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像关公领下盛胡须的锦囊。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哔叽的棉袍,那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不过街上一般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我们中国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一个卖桔子的把担子歇在马路边上,抱着胳膊闲看景致,扁圆脸上的大眼睛黑白分明。但是,忽然
——我已经走过他面前了,忽然他把脸一扬,绽开极大的嘴,朝天唱将起来:“一百只洋买两只!一百只洋两只买咧!伙计!一百只洋贱末贱咧!”这歌声我在楼上常常听见的,但还是吓了一大跳,不大能够相信就是从他嘴里出来的,因为声音极大,而前一秒钟他还是在那里静静眺望着一切的。现在他仰着头,面如满月,笑嘻嘻张开大口吆喝着,完全像SAPAJOU漫画里的中国人。外国人画出的中国人总是乐天的,狡猾可爱的苦哈哈,使人乐于给他骗两个钱去的。那种愉快的空气想起来真叫人伤心。
有个道士沿街化缘,穿一件黄黄的黑布道袍,头顶心梳的一个灰扑扑的小髻,很像摩登女人的两个小鬈叠在一起。黄脸上的细眼睛与头发同时一把拉了上去,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的脸相。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但是因为营养不足,身材又高又瘦,永远是十七八岁抽长条子的模样。他斜斜握着一个竹简,“托
——托——”敲着,也是一种钟摆,可是计算的是另一种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的一寸寸斜阳。时间与空间一样,也有它的值钱地段,也有大片的荒芜。不要说“寸金难买”了,多少人想为一口苦饭卖掉一生的光阴还没人要。(连来生也肯卖——那是子孙后裔的前途。)这道士现在带着他们一钱不值的过剩的时间,来到这高速度的大城市里。周围许多缤纷的广告牌、店铺,汽车喇叭嘟嘟响,他是古时候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不过他单只睡了一觉起来了,并没有做那么个梦——更有一种惘然。……
从菜场回来的一个女佣,菜篮里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髻。又有个女人很满意地端端正正捧着个朱漆盘子,里面矗立着一堆寿面,巧妙地有层次地招叠悬挂;顶上的一撮子面用个桃红小纸条一束,如同小女孩头上扎的红线把根。淡米色的头发披垂下来,一茎一茎粗得像小蛇。
又有个小女孩拎着个有盖的锅走过,那锅两边两只绊子里穿进一根蓝布条,便于提携。很宽的一条二蓝布带子,看着有点脏相,可是更觉得这个锅是同她有切身关系的,“心连手,手连心”。
……
再过去一家店面,无线电里媚媚唱着申曲,也是同样的人情人理有来有去的家常是非。先是个女人在那里发言,然后一个男子高亢流利地接口唱出这一串:“想我年纪大来岁数增,三长两短命归阴,抱头送终有啥人?”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街道转了个弯,突然荒凉起来。迎面一带红墙,红砖上漆出来栳栳大的四个蓝团白字,是一个小学校。校园里高高生长着许多萧条的白色大树;背后的莹白的天,将微欹的树干映成了淡绿的。申曲还在那里唱着,可是词句再也听不清了。我想起在一个唱本上看到的开篇:“谯楼初鼓定天下……隐隐谯楼二鼓敲……谯楼三鼓更凄凉……”第一句口气很大,我非常喜欢那壮丽的景象,汉唐一路传下来的中国,万家灯火,在更鼓声中渐渐静了下来。
我拿着个网袋,里面瓶瓶罐罐,两只洋瓷盖碗里的豆腐与甜面酱都不能够让它倾侧,一大棵黄芽菜又得侧着点,不给它压碎了底下的鸡蛋;扶着挽着,吃力得很。冬天的阳光虽然微弱,正当午时,而且我路走得多,晒得久了,日光像个黄蜂在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阳底下。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是年青有气力的。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甲]是中国。回家来,来不及地把菜蔬往厨房里一堆,就坐在书桌前。我从来没有这么快地写出东西来过,所以简直心惊胆战。涂改之后成为这样:
中国的日夜
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乙]。
(节选自《传奇》增订本1947年)
10.结合上下文,分别简析文中[甲]、[乙]两处“到底”的含意。(4分)
11.文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结合作者笔下的桔贩、道士等人,简要概括其共同的形象意义。(4分)
12.本文以诗开篇,以诗结尾,有何用意。(6分)
13.文章写的只是“我”的一次买菜经历,却用“中国的日夜”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0.第一处“到底”是毕竟的意思,强调在中国的声音、颜色营造的情境中,我的情感也带上了中国特色。(2分)第二处“到底”是到尽头的意思,结合诗句,表达在社会底层感受并发现中国,由衷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赞美。(2分)
11.我所见到的普通百姓都处在社会最底层,经历了生活磨难,但始终保持精神上的乐观向上。(结合文本赏析)(形象意义概括2分,结合文本赏析2分)
12.第一首诗通过落叶的意象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和追求;第二首诗表现中国人在磨难中仍旧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精神面貌,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赞美。借诗歌展现我的内心,借前后诗歌的涂改表现了我思想的转变。前后呼应,结构完整,使作品充满了诗意的美感。(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述2分,作用答出两点各2分)
13.合适。结构上文章以小见大,以凡俗生活见宏大主题;内容上选择形形色色的众生来表现生活,而这些人就是中国的人民;主题上借买菜经历表达对中国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不同角度概述理由,并结合文意,三点6分)
不合适。(酌情给分)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晨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上往斜里飘.
叶子尽量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晚秋的乡愁
紫色雏菊簌力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霜降
霜寒露重
秋更萧索了 对于
不惯于虚饰繁华的人 最宜于此时
返璞归真
秋原是隐逸者的国土
而从古铜色秋的明镜里
是这样的反映出灵魂的深
吟罢苔痕深
犹记得那新鲜人 以初睁的眼神
散发出喜悦的战栗 在盆的篱茨
蔓条三根 打一旁岔出
形成旋涡 止于池沼
业已濒临怒放的一刻 而且离开了泥土的故乡
但菊非水仙 不会临流弄影……
铁树的叶片何以戒惧?周围步满铁刺
奈何这般精于防范 壁垒阴森
刺痛了热诚
事物都渐离开最初的纯真 充满诡异
只有一朵在雾里藏身的菊
坚持与无情的草地同腐
乱梦
惊见一株水仙
返照于投过石子水面的破碎
沉默非金--
乃幽寂的灰路
或为风卷去的沙尘
我们的蒙古包也会为风卷走
现实在风雪掩盖的冬天
叹息寓居在你金色的羡慕里
我乃一无声的空白
一孤立在旷野里的桥
一搁浅了的小舟
有迷失在水天间的那种沮丧!
时间局迫着
挤我们于无窗的小屋
迷朦始终不能清晰
明晰的'却是残缺,谎言和丑恶
社会 社会不让我们
看它的眼睛
有一尾鱼竟日躞蹀在这
不透明空漠的河上
不敢回顾
怕引起一池粼粼苦笑.....
所有失败之允诺
一种残忍的苦痛
早晨的沁凉为厨房烘焦
剩下正午剩下夜
剩下离乱头发的阴影
一些乱梦
像一千种梦魇 可怕的苍白的雨
疲惫而不憩息
而我们的优异对于某些人
尚没有一枚草莓的价值
夜、戴面罩的回女
梦是欲飞的翅衣,欲蜕化的蛾
久久地被困于沼泽地的泥泞
哦,我将如何?
我将如何涉过
这沉默的如此的深潭!
心每
经过一季长夏 在枯焦的稻草之后
还有我金雀花的梦?
阴翳常至 冷涩的雨
冰冻的音响
时间纵然上一树厚密的叶子
也会因不停的凋零而稀薄
——你的生意便这样的萎谢了!
当我把整个的春都抵押给了风暴
那春天遂瘦弱 空荡荡地
没有花园 没有花圃
触目尽是风沙
而且在秋天也不会结果
我真想从你逃离 我命运的主人
经由林中秘径逃回梦里的茵岛
——那更早的时光
面对未开发的荒芜
犹有可期待的喜悦!
大江依旧流日夜
看忧郁染蓝了岁月
这世界充满了嘲弄……
日夜单相思诗歌
深夜,我看见你
——我心爱的姑娘
总在皎洁月光下
喜洋洋地躺在自家的躺椅上
幸福福地沐浴月光
月光流淌在你美丽无瑕的脸庞熠熠闪亮
你清香四溢的身体上也扑满了温柔月光
而我只能在静悄悄的`阳台上隔墙偷望
——你随月荡漾的体香
——你倾国倾城的艳靓
美丽的姑娘啊
你总是拒绝我的求爱不睬我的渴望
却毫不设防地接受朦胧冰凉的月光
我真嫉妒羡慕恨得牙根根痒:
为什么我一直是你无动于衷的
——自多情郎?
为什么我永远都不是那颗你心驰神往的
——能夜夜扑满你遍体月光的明月亮?
白天,我看见你
——我心爱的姑娘
常在艳阳高照下
懒洋洋地躺在自家的躺椅上
甜蜜蜜地晒着太阳
太阳照耀得你青春烂漫的脸蛋满面红光
你丰满白嫩的胸膛上也洒满了日光辉煌
而我只能在孤零零的大街上悄悄打量
——你春光四放的脸庞
——你国色天香的漂亮
美丽的姑娘啊
你总是拒绝我的追求不睬我的向往
却毫不犹豫地接受温暖明媚的阳光
我真嫉妒羡慕恨得牙根根痒:
为什么我只能是你视若无睹的
——单相思郎?
为什么我永远都不是那颗你拥抱欣赏的
——能日日洒满你一身阳光的红太阳?
作者:张爱玲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晨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上往斜里飘.
叶子尽量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作者:张爱玲
霜寒露重,
秋更萧索了,
对于,
不惯于虚饰繁华的人。
最宜于此时,
返璞归真,
秋原是隐逸者的国土。
而从古铜色秋的明镜里,
是这样的反映出灵魂的深。
作者:张爱玲
紫色雏菊簌力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张爱玲
去年秋冬之交我天天去买菜。有两趟买菜回来竟做出一首诗,使我自己非常诧异而且快乐。一次是看见路上洋梧桐的落叶,极慢极慢地掉下一片来,那姿势从容得奇怪。我立定了看它,然而等不及它到地我就又往前走了,免得老站在那里像是发呆。走走又回过头去看了个究竟。以后就写了这个——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尘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是往斜里飘。
叶子尽着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水门汀地上,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又一次我到小菜场去,已经是冬天了。太阳煌煌的,然而空气里有一种清湿的气味,如同晾在竹竿上成阵的衣裳。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像关公领下盛胡须的锦囊。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哔叽的棉袍,那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不过街上一般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我们中国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一个卖桔子的把担子歇在马路边上,抱着胳膊闲看景致,扁圆脸上的大眼睛黑白分明。但是,忽然——我已经走过他面前了,忽然他把脸一扬,绽开极大的嘴,朝天唱将起来:“一百只洋买两只!一百只洋两只买咧!伙计!一百只洋贱末贱咧!”这歌声我在楼上常常听见的,但还是吓了一大跳,不大能够相信就是从他嘴里出来的,因为声音极大,而前一秒钟他还是在那里静静眺望着一切的。现在他仰着头,面如满月,笑嘻嘻张开大口吆喝着,完全像SAPAJOU漫画里的中国人。外国人画出的中国人总是乐天的,狡猾可爱的苦哈哈,使人乐于给他骗两个钱去的。那种愉快的空气想起来真叫人伤心。
有个道士沿街化缘,穿一件黄黄的黑布道袍,头顶心梳的一个灰扑扑的小髻,很像摩登女人的两个小鬈叠在一起。黄脸上的细眼睛与头发同时一把拉了上去,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的脸相。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但是因为营养不足,身材又高又瘦,永远是十七八岁抽长条子的模样。他斜斜握着一个竹简,“托——托——”敲着,也是一种钟摆,可是计算的是另一种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的.一寸寸斜阳。时间与空间一样,也有它的值钱地段,也有大片的荒芜。不要说
“寸金难买”了,多少人想为一口苦饭卖掉一生的光阴还没人要。(连来生也肯卖——那是子孙后裔的前途。)这道士现在带着他们一钱不值的过剩的时间,来到这高速度的大城市里。周围许多缤纷的广告牌、店铺,汽车喇叭嘟嘟响,他是古时候传奇故事里那个做黄粱梦的人,不过他单只睡了一觉起来了,并没有做那么个梦——更有一种惘然。……
从菜场回来的一个女佣,菜篮里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髻。又有个女人很满意地端端正正捧着个朱漆盘子,里面矗立着一堆寿面,巧妙地有层次地招叠悬挂;顶上的一撮子面用个桃红小纸条一束,如同小女孩头上扎的红线把根。淡米色的头发披垂下来,一茎一茎粗得像小蛇。
又有个小女孩拎着个有盖的锅走过,那锅两边两只绊子里穿进一根蓝布条,便于提携。很宽的一条二蓝布带子,看着有点脏相,可是更觉得这个锅是同她有切身关系的,“心连手,手连心”。
……
再过去一家店面,无线电里媚媚唱着申曲,也是同样的人情人理有来有去的家常是非。先是个女人在那里发言,然后一个男子高亢流利地接口唱出这一串:“想我年纪大来岁数增,三长两短命归阴,抱头送终有啥人?”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街道转了个弯,突然荒凉起来。迎面一带红墙,红砖上漆出来栳栳大的四个蓝团白字,是一个小学校。校园里高高生长着许多萧条的白色大树;背后的莹白的天,将微欹的树干映成了淡绿的。申曲还在那里唱着,可是词句再也听不清了。我想起在一个唱本上看到的开篇:“隐隐谯楼初鼓定天下……隐隐谯楼二鼓敲……谯楼三鼓更凄凉……”第一句口气很大,我非常喜欢那壮丽的景象,汉唐一路传下来的中国,万家灯火,在更鼓声中渐渐静了下来。
我拿着个网袋,里面瓶瓶罐罐,两只洋瓷盖碗里的豆腐与甜面酱都不能够让它倾侧,一大棵黄芽菜又得侧着点,不给它压碎了底下的鸡蛋;扶着挽着,吃力得很。冬天的阳光虽然微弱,正当午时,而且我路走得多,晒得久了,日光像个黄蜂在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阳底下。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是年青有气力的。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甲]是中国。回家来,来不及地把菜蔬往厨房里一堆,就坐在书桌前。我从来没有这么快地写出东西来过,所以简直心惊胆战。涂改之后成为这样:
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乙]。
(节选自《传奇》增订本1947年)
10.结合上下文,分别简析文中[甲]、[乙]两处“到底”的含意。 (4分)
11.文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结合作者笔下的桔贩、道士等人,简要概括其共同的形象意义。(4分)
12.本文以诗开篇,以诗结尾,有何用意。 (6分)
13.文章写的只是“我”的一次买菜经历,却用“中国的日夜”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答
10.第一处“到底”是毕竟的意思,强调在中国的声音、颜色营造的情境中,我的情感也带上了中国特色。(2分)
第二处“到底”是到尽头的意思,结合诗句,表达在社会底层感受并发现中国,由衷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赞美。 (2分)
11.我所见到的普通百姓都处在社会最底层,经历了生活磨难,但始终保持精神上的乐观向上。 (结合文本赏析)(形象意义概括2分,结合文本赏析2分)
12.第一首诗通过落叶的意象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和追求;第二首诗表现中国人在磨难中仍旧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精神面貌,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赞美。借诗歌展现我的内心,借前后诗歌的涂改表现了我思想的转变。前后呼应,结构完整,使作品充满了诗意的美感。(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述2分,作用答出两点各2分)
13.合适。结构上文章以小见大,以凡俗生活见宏大主题;内容上选择形形色色的众生来表现生活, 而这些人就是中国的人民;主题上借买菜经历表达对中国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不同角度概述理由,并结合文意,三点6分)
★ 我爱你中国诗歌
★ 武汉日夜观后感
★ 关于中国的诗歌
★ 中国我们爱你诗歌
★ 中国雄起的诗歌
★ 中国现代爱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