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子高考结束了,为啥我还离不成婚?(共含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冬天来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儿子高考结束了,为啥我还离不成婚?
我是一位倍受婚姻折磨的女人,从儿子两岁开始,他就在外面找女人乱搞,常年不给家里一分钱。在,他还把性病传给了我,让我的身心都受到了摧残。但是,为了儿子,我一直忍着,我自己从小就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我知道一个健全的家庭对孩子有多么重要。后来孩子大了,我又怕影响他的学习,所以继续忍耐着。现在儿子前些天高考终于结束了,而且估分成绩不错,我也感觉自己身上的千斤重担可以卸下来了,儿子终于长大了,他应该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走好自己的路。而我也要作出一个重要的选择,那天考完最后一门,我看着儿子带着胜利的`笑容从考场出来,我哭了,为儿子也为自己。我终于可以解放,为自己好好活一把了。
可是,我现在却遇到一个问题,他和儿子都不同意。他说他可以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好好珍惜家庭,还当着孩子的面,哭成一个泪人。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也曾有过,就象昨天的事一样,他依旧死心难改,我已经不可能对他有任何信心了我昨天晚上一晚都没睡着,儿子磨破了嘴皮求我,说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让我们一家人好好在一起过,要是他爸爸再乱搞的话,他就会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说着说着,我也开始有点犹豫,儿子也说的有道理,我都四十岁的人了,如果想再找一个男人结婚,基本上不太可能了……为什么我现在想得越来越多,反倒在一身轻松后变得没有以前勇敢了?我这个婚该不该离?如果我要离的话,我又应该怎样做通儿子的工作?
打工回来,听人说,你变了。我不相信,我是你的闺蜜,你从未透露只言片语。我不想相信,说给我的也是我们的共同好友。
你我走在无人的晚风里,说着你的心里话,说着我的心里话,那样的无彼此时光不再有了。
记得,你曾脸带幸福的在我和朋友们面前说:老公最好。不过半年,你却暗自做了小三。你转得好快,我被你的.红尘观闪瞎了眼,再也看不透你了。晚风里,你还是幸福的样子,我却迷茫中带着害怕,害怕你深不可测的城府。你光鲜亮丽的衣裙,很引人夸,美美的你,怎么就看不出别人眼带笑意之外的意呢?
你的家什么都不缺,老公能干对你也好。我三百六十度的搜索,也没搜出令你变的点。人说:是为享受生理刺激。不信也得信,还理什么解啊?时尚吧!
一火车的心里话,都随风去吧!
不敢问你,不敢伤你,不敢告诉你全村都知道,唯有你老公不知道,唯有你不知道全村都知道你还不知道全村都知道……
想着你夜里睡在别人家窗上,我真的好伤心,为什么?深夜,我为你写了首诗,我知道你对诗词一知半解,可你喜欢。可我还是用心的写了。
难作相如赋,
更无皇后金。
寄诗桑陌上,
醒豆坠渊心?
高考志愿分享:我不后悔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
每当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都会被卷入专业选择“大战”。许多在大学里的“师兄师姐”也会现身说法,倾吐自己“选错专业毁一生”“一入××专业深似海”的血泪史。许多学生习惯将选择权交给父母,而父母也会对专业选择过度慎重,不愿放手让子女独立决定。其实,“准大学生”不妨把选专业视为自我决策的第一步,自己做主选择专业。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之后的事更重要哦:
・全国大学及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2016全国高考志愿公益讲座报名
・志愿填报不明白的看这里看这里!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可以理解家长对子女前程的忧虑,他们常常认为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都关系到未来成功与否――每一步都不能走错。但是,专业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再有经验和智慧,也无法预测选择哪个专业是“正确”的,哪个专业绝对可以带我们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所谓热门专业,过几年就可能遭遇“就业冷”。只想着哪一个专业更容易“成功”,会让人畏手畏脚,不敢追随自己的兴趣,不敢探索和尝试。
把握主动权,学会面对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认识一位香港女生,她很聪明,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16岁时,她就独自到香港一家驻英机构工作。就读香港大学期间(当时香港本科是三年),她用两年的时间到法国和北京做交换生、实习。之后,她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国际组织的工作,于是放弃了令人艳羡的投资银行的'工作机会,转而在国际安全专业学习。对她来说,如此“折腾”并没有让她远离成功之路。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正像乔布斯所说的: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许多同学之所以会将选专业交给父母“包办”,是因为高中毕业的他们不了解各专业的确切信息。的确,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生对专业的认知常常是模糊的。
我在选择本科专业时,虽然搜集过很多资料了解专业信息,也征求了很多前辈的建议,最终选择追求“新闻梦想”。可是真正开始学习时,还是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一看到枯燥的新闻理论就会犯困,对复杂的音视频制作也毫无热情。新闻专业的学习和我设想的新闻业存在距离。
但是,大学学习仍然让我收获良多,只要你用心,就不会被专业限制。与研究生阶段的“专”和“深”相比,本科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各种学科,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禁锢在专业领域内。大学四年,我旁听过许多其它专业的课程,既包括艺术史、博物馆学等冷门专业,也有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最后,我才最终确定了自己对于政治学和哲学的兴趣。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旁听“不相干”专业的课程对未来找工作并没有多大帮助。可是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些所谓冷门专业,帮助我找到了真正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通过学习亚里士多德、罗尔斯等人看似抽象的理论,我锻炼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我感兴趣的新闻评论写作来说,这些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大学中充满了可能性,没有一条通用法则能告诉我们选什么专业最好。也许,我们还是会在学校和专业之间纠结,还是会面对兴趣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但是,或许选专业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比选什么专业更大。它意味着我们开始自主地做出选择,开始自我探寻,也开始学会应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
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点都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不是因为它会让我多么成功,而是因为从选择专业开始,我从父母手中接过决策权,学会负责地作出人生选择,然后尽情地去探索、尝试和经历。
★ 我儿子不出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