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eger

下面给大家分享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共含12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eg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

篇1: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

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优美,写雨中行人的忧愁,但不令人消沉,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注释

清明:清明节。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

于是,向人问路了。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

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篇2:诗词解析参考

诗词解析参考

秦观《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①,迢迢清夜徂②。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月除③。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④。

[注释]

①丽谯(qiáo):彩饰楼门。

②小单(chán)于:唐曲有《小单于》。

③徂(cú):过去,逝。

④峥嵘:本意为高峻险阻,引伸为严峻、凛厉。

⑤郴(chēn)阳:湖南省郴州市,在衡阳南。

[赏析]

此词写困居郴州贬所的孤寂凄凉,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接近除夕,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全词凄婉动人,浅谈之中蕴有深味,很有感染力量。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

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

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

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

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

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

空令汉国羞。

鉴赏

咸亨元年(670),吐蕃入侵,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军队并任奉礼郎。

在军中,他创作了许多边塞诗,既描写了艰苦的边地战争生活,壮丽的边塞风光;又抒写了爱国报君的热忱和望乡思归的情愫。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骆宾王随军征战到蒲类津(今新疆巴里坤湖东南岸),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辗转征战的境况。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又岂能凯旋而归;归期遥遥,又岂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又如何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呢!“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此其一。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秋夜里北风清冷,故乡的明月照临朔漠,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此处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交战前夜,诗人感情如何呢?“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致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慨。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骆宾王《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鉴赏

弘道元年(683),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

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近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本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两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

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

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秦观《如梦令·春景》

如梦令·春景①

门外绿荫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②。

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

[注释]

①曾慥《乐府雅词》及黄升《花庵词选》以为曹组作。

②金井:雕饰华丽的井栏。

[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春景”,情因景生。“风弄一枝花影”,以动写静,妙绝。

秦观《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①。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赏析

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表达出想排遣忧愁而不可能的无限烦恼。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②,萋萋刬尽还生③。念柳外青骢别后④,水边红袂分时⑤,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⑦。怎奈向⑧、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⑨,黄鹂又啼数声⑩。

[注释]

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②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③刬:同”铲“.

④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⑤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

⑥娉婷:美貌,指美人。

⑦”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⑧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⑨销凝:消魂凝恨。⑩黄鹂:又名黄莺。

[赏析]

这是首伤人之作。开头由情直入,由春草比离恨,含蓄空灵,”柳外青骢别“,”水边红袂分“,对仗工稳,色彩鲜明,”怆然暗惊“又回到现实,含无限凄楚之感。下阕由追忆情人的美貌和柔情,承上启下,”那堪“以下又一对句,落花纷纷,残雨蒙蒙,在凄迷之景中融入深切的怀人之情,更生苦愁。”黄鹂“啼声在愁境中缭绕,让声音展示更空阔的愁怀,含无限深长的情思。

篇3:诗词解析

精选诗词解析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红尘。清风随月饮,山魍伴孤坟。

生生轮回事,岁岁蹉跎寻。六合周宇内,问酒伴花魂。

我欲乘风去,学做太白人。奈何心蠹蠢,不足高者论。

我借一壶酒,把盏醉心吟。生死堪不破,何时度迷津。

酒随人自醒,人在酒诗轮。无明心自主,方为见性人。

解释:

我有一壶好酒,这壶好酒足以让我平生得到慰藉。

我于清风朗月下,与月邀歌,把酒吟欢时,那山头的孤魂野鬼在坟头清冷的游移、踟蹰。

啊,我也是那山头的孤魂野鬼啊,只是如今还活在世上。

可是面对生死轮回,我也如那鬼魂一般,在蹉跎着生命,在生命面前无法明白的.活着。

这寰宇六虚的世界里,我迷惑之中,还与花儿相互依恋,做那流连花间的风流公子。

我本打算乘着清风上九霄揽月,做那与李白一样的诗仙。

可是我又没有那灵妙的心,因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很难与那么高的人谈玄论道。

我今天借着一壶酒,把那如痴如醉的心事道出来说与你知。

可是面对生死,如果不能勘破其中的关窍证得真如本性,什么时候才是度脱彼岸的时候?

当我心中的无明还那么深,我的心还常常被境界所牵染,又怎么能说是自主生死的人呢?

唯有明心见性之人,才是我所要求得的啊。

篇4:清明诗词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

旧时有人为了给孩子启蒙,将其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将其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后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绝妙的好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外,昔日民间酒店曾有人仿照《清明》一诗,拟出如下一副对联,非常有趣:“此即牧童遥指处,何须再问杏花村。”

以上这些改动,形式各异,且独具匠心,读后回味无穷。

篇5:清明诗词

清明时节诗词——《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诗词——《乡村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烛纸祭先陵。

清明时节诗词——《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时节诗词——《清明》介石

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

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清明时节诗词——《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时节诗词——《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清明时节诗词——《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时节诗词——《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时节诗词——《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时节诗词——《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时节诗词——《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篇6:清明诗词

00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0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003.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004.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005.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006.清明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007.清明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怀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008.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009.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010.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唐)胡皓

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011.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012.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013.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014.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015.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016.清明日龙门游泛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017.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018.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019.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020.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021.《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022.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篇7:清明诗词

1、《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

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螫,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清明》

宋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清明》

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5、《朝中措》

宋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6、《青门引》

宋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7、《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8、《长安清明言怀》

唐 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9、《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春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清明》

明 陈子龙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

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

篇8:清明诗词

清明诗词精选

采桑子 清明

【中华新韵】

春归春去春不尽,岁岁清明。

今又清明,吹彻寒箫谁个听。

娇花弱柳霖铃雨,似是无情。

恰是多情,沥沥淅淅作和声。

拜星月慢 塞北之春

题记:塞北春寒,红稀绿少,更狂风长伴。

踏青游春似是无缘。昨日,又风卷沙尘,遮天蔽日。故留词一阙。

老柳初芽,尘沙翻卷,不见桃妍杏怒。

与影相依,共轩窗长伫。

想南国,早已嫣红姹紫开遍,翠笼闲庭芳路。

塞北风狂,总春时相顾。

梦酣中、似有花千树。

如何奈、未及移轻步,便觉散尽朦胧,苦帘飞枝舞。

待风平、满目纤纤絮。

春残也、欲剪无寻处。

怎忍说,岁岁年年,竟春光尽负。

五律 聊记二十七日夜雨

独坐高楼上,春来觉未知。

轻衫箱底卧,好韵指尖衰。

帘外惊雷响,窗前瞠目窥。

霎时飞骤雨,万物共甘滋。

篇9:清明诗词

清明精选诗词

1、《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2、《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清江引·春思》

(元)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5、《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6、《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8、《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9、《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0、《青门引·春思》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篇10:清明相关诗词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 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篇11:清明相关诗词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篇12:清明诗词

清明诗词

1.《清明》

年代: 明 作者: 甘瑾

轻寒天气半晴时,陇麦畦桑绿渐肥。

谁与试烟传蜡烛,且谋沽酒典春衣。

东风门巷桐花落,流水池塘燕子飞。

吟罢不堪搔短发,杜鹃祇解促春归。

2.《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真山民

清明今日是,原上一经过。

新葬冢无数,未来人更多。

此生曾悟否,不乐复如何。

莫待浇坟土,樽前且醉歌。

3.《清明》

年代: 明 作者: 葛一龙

今日还留昨日寒,一年春又客中拚。

太湖石畔柴门影,鱼咂飞花上钓滩。

4.《己酉清明》

年代: 明 作者: 贝琼

白筼衣鲜紫骝马,清明酌酒梨花下。

马蹄一去不复来,梨花又见清明开。

城南城北多新墓,日落啼鸦满高树。

有酒谁浇千岁魂,子孙尽发濠州住。

主人更劝金叵罗,阿蛮起舞玲珑歌,生前不饮君如何。

5.《异乡清明》

年代: 元 作者: 丁鹤年

十年澒洞家何在,万里清明客未归。

雨僽风僝花乱落,泥融水暖燕交飞。

烟生榆柳推迁速,云锁松楸拜扫违。

旅雁尽回音信断,侧身长望泪频挥。

6.《江南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风连夜起,

韶光随酒著人浓。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7.《四月清明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千顷平湖一遭,空城游乐自奢豪。

画船争胜飞江鹘,翠巘都浮载海鳌。

芳草堤边裙带短,柔桑陌上髻鬟高。

楼前尽日闻歌笑,不啻秋风卷怒涛。

8.《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赵孟坚

节近清明长是阴,黄花间在麦苗深。

倦行却上高楼望,烟锁前村一半林。

9.《清明书感》

年代: 明 作者: 童轩

两年作县越江湄,回首乡关未得归。

华发又惊佳节换,青云堪叹故交稀。

山村细雨梨花发,茅屋东风燕子飞。

潦倒不须嗟薄宦,且将樽酒送斜晖。

10.《壬午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

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

解事浊醪相料理,当权团扇正施行。

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

诗词的解析

诗词解析参考

蜀道难赏析及作者简介

清明扫墓诗词

清明诗词大全

《陋室铭》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古诗《归家》原文及作者简介

《琵琶行》作者简介及译文翻译

《弟子规》原文翻译及作者简介

清明时节的诗词

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锦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诗词解析及作者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