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诗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最远联系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夜曲诗歌(共含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最远联系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秋夜曲诗歌

篇1:秋夜曲诗歌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作品赏析【注解】:

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

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

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篇2:秋夜曲

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篇3:诗歌《秋夜曲》鉴赏及答案

诗歌《秋夜曲》鉴赏及答案

《秋夜曲》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阅读

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4.“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3.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4.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篇4:诗歌:夜曲

诗歌:夜曲

我倚在窗前想象夜空的心事

月光柔软的手指

透过绿色的窗帘

水一般漫过的我的脸庞我的周身

我躺在苍凉的海面阅读

别嘉图耶夫的《俄罗斯思想》

生硬的海风撕打着我脆弱的神经

黑色的天空,低沉的夜幕

倦飞的海鸥在海上盘旋

他们可在回忆家乡杨柳颀长的倩影

流金溢彩的八月,稻子的光芒

反射在天空,云朵在树顶做巢

布谷鸟在林中沉思片刻

缓缓飞入尖尖的谷垛

微风吹过,睡莲在水面摇晃

昏暗的.池塘传来青蛙的阵阵聒噪

无语的夏天

静静的月光下,我听见了熟悉的笛音

穿过桑树清瘦的阴影

夜莺晶亮的眼睛划破夜空

和洒满月光的山茶树

站在岁月簌簌吹响的风中

我想起所有爱我的人

随时光一起老去

像热带茂盛壮硕的水果

一场暴风雨冲刷后

慢慢风干枯萎成海边的标本

我空洞的身体也如山顶的黄叶

飘向那泛着淡蓝色烟雾的海面

篇5:王维——《秋夜曲》

【年代】:唐

【作者】:王维——《秋夜曲》

【内容】: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

桂魄:月的别称。

【赏析】:

  本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结句尤其精妙。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篇6:秋夜曲 王维

秋夜曲 王维,是作者王维写的一首闺怨诗,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形象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形象。

导读:

此诗为七言绝句,是一首比较含蓄的闺怨诗。其原文如下:

篇7:秋夜曲 王维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中心思想:

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翻译: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简析: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字词解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末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秋夜曲 王维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篇8:秋夜曲经典散文

秋夜曲经典散文

曾几何时,咸阳古道,灞桥别柳,你的双唇藏满我婆娑的珠泪,沾襟的难舍也湿透了挥动的衣袖,细嫩的双手,折秃所有的枝条,我呢喃细语的叮咛,犹如千鼎放在你的心头,远行吧,我会等你到灞水断流。

寂静的秋夜,我数着计时的漏壶,叮叮的、一声一声的滴水,玉盘一样的圆月还不快点走出绵绵的夜色,秋虫都被逼得叫声喋喋,没有你的红绡帐,我重叠着孤寂与凄清。

散落的日子,以一根相思的红绳串念成册,我在册上,蘸着饱满溢出的期盼,写尽离愁别恨。相见时难别亦难,无力的东风眼睁睁的看着霜欺百花的纷谢,但,我对你的思念,早已化茧抽丝,三万六千五百丈的缕缕心血,为你,至死才能吐完。

耳畔,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悠扬低婉,荡气回肠。我随着声声慢的曲子,帘卷西窗,容眸流盼,江南的水巷里,一叶乌蓬小船上,谁家的.娘子,撑着一柄红伞,殷切的张望?牡丹亭外,迤逦而来的是一场怎样的生死离合的浪漫?

我收回眼帘,恍惚间,你灼热的体温,让我的血液奔涌澎湃。你的臂弯是我一生丈量的长度,你的胸膛是我一生娇嗔的圆圈。我多么想————羽化成一只啼血的杜鹃,在你回家的路上,用我殷红的鲜血涂标,为你指点家的方向。

你在天涯,瘦马踯躅于西风夕阳下,单薄的青衫裹着我牵挂的全部。我的一茬接一茬的思念,在晨露结霜的时节,秋收冬藏。古道边的枯藤,没有了青春气盛的冲动,疲惫的乌鸦夜晚也归巢了,你终于,凄美的回还。

今夜,中秋圆月,明快的高挂长空,丹桂的清香毫不吝惜的释放,我用陈酿许久的窖酒为你接风洗尘。

一阕《水调歌头》,空前了所有的明月金秋,雕栏画砌的廊檐下,我们金樽对月。月华碰碎了我的泪花,星辉涂抹着我的长发,你用颤抖的双手,攥住了我们今后的年华。

我,并不在乎香车宝马,也不在乎千金貂裘,我只要你看着我一生微笑的从少年走到白头,假如我流泪了,那也是因为喜悦而情不自禁!

篇9:秋夜曲 王维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ɡuìpòchūshēnɡqiūlùwēi,qīnɡluóyǐbówèiɡēnɡyī。

桂 魄初 生 秋 露微 ,轻 罗 已薄 未 更 衣。

yínzhēnɡyèjiǔyīnqínnònɡ,xīnqièkōnɡfánɡbùrěnɡuī。

银 筝 夜久 殷 勤 弄 ,心 怯 空 房 不忍 归 。

注解:

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秋夜曲阅读答案

《秋夜曲》原文赏析

秋夜曲古诗阅读答案

《秋夜曲 张仲素》阅读答案

秋逝诗歌

诘秋诗歌

剪秋诗歌

念秋诗歌

秋经典诗歌

夜曲550字作文

秋夜曲诗歌(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秋夜曲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