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东一高考生志愿疑遭同学篡改 警方介入调查(共含8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鱼Arian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眼下,不少高三毕业生都陆续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十年寒窗,终于等来了通往大学的道路。然而,有一些学生在通往大学的道路,却被人恶意绊了一脚。
这几天,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一中应届考生常某高考志愿疑似被同学郭某篡改的事件,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持续关注。昨天(3日)中午,“胶州公安”官方微博公开发布称:“经调查,郭某涉嫌违法犯罪,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
其实不止在胶州,近年来,湖南、浙江、山东菏泽等地也出现了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是如何做到的?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被篡改的志愿还能改回来吗?这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
最近,一名叫常升的考生在网上发文称,称自己是一名体育生,今年高考志愿报的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录取结果出来后,比自己分数低的同班同学被录取了,自己却意外落榜。后来发现高考志愿被同班同学篡改了。文章发出后,迅速在胶州一中的同学和老师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
8月3号上午,几经辗转,记者拨通了常升母亲李女士的电话。李女士称,自己家住胶州市胶西镇涝洼村,是普通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家里还养了几头猪补贴家用。目前他们已经报警,并在等候警方调查结果,常升目前情绪非常沮丧。“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一直不相信是同学给他改的。”
李女士告诉记者,常升和郭某都是体育特长生,两人今年高考成绩相仿,在填报志愿当天,先后用体育老师迟老师的电脑填报了志愿,均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但是录取通知一下,常升傻了眼,自己并没有被录取,但是比自己分数更低的郭某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且陕西师范大学在山东招收的免费师范生还没有招满,种.种情况让常升十分不理解。“俺就找原因为什么没录取,迟老师领我们去了山东招生办,查信息我儿子是鲁东大学,我儿子说我就没报鲁东大学,从这里看出有人给我们做了小动作。”
李女士称,常升的准考证和密码一直在自己手里保管,唯一有机会修改他志愿的就是自己的同窗好友郭某。事发之后常升找过郭某,对方也私下承认了修改了常升志愿的事实,原因则是郭某担心常升的分数更高,他怕常升挤掉自己,让自己没学上。8月2号上午,郭某的家长来常升家中道歉,称此事家长完全不知,并提出协商。
“男方家长出来,协商这个问题,当时给我们两个解决方案,我们不答应。第一个,叫我们找个专科上,叫我们当兵再去考军校,第二个给我们10万块钱,我们说不要10万元,我们就要去上学,上他自己理想的学校。”
记者致电当事人高中就读的学校,胶州一中副校长姜秀并未多作回应便挂断了电话。
“同窗挚友,涉嫌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这几天,常升的遭遇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8月2号下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官方微博上发文称,目前已经初步了解到网上传播的“胶州考生常升高考志愿被篡改”的相关情况,正与包括青岛市招考办在内的有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将根据警方的结论和有关招生政策妥善处理。8月3号中午,“胶州公安”也在官方微博上对此事予以回应:“胶州警方接应届考生常某高考志愿被人篡改的报警后,立即受理展开调查取证工作。经调查,郭某涉嫌违法犯罪,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
记者调查发现,常升的遭遇并非个案。去年,山东菏泽有个别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遭到篡改,此外,湖南、浙江等地也曾曝出考生高考第一志愿被篡改事件。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华忠称,很难找一个相关刑事罪名去解决,也就是说很难追究他相关刑事责任,大概是追究民事责任的手段,是一个侵权行为,考虑侵犯姓名权,侵犯别人受教育权,侵犯别人个人隐私,侵犯别人隐私权。但是这个赔偿量化的损失,目前还很困难。
在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账号密码谨防泄露的同时,类似的“常升事件”也提醒人们,目前一些地方的高考志愿填报平台还有待优化。
为防止考生志愿被篡改,江苏省从开始与准考证同时发放“动态口令卡”,考生在每次提交志愿信息时,除凭个人密码登陆平台外,还须根据页面随机生成的口令,输入本人动态口令卡密码区域对应的数字,这为志愿填报安全上了“双保险”。高考升学规划专家娄雷表示,如果这套系统也能提供一种服务,当考生不在填报志愿的时间,其志愿填报信息是只读模式,不能修改,这个考生可能很早就能发现自己的志愿被改,在学校正式录取之前发现这个问题,及时向考试院反映,该报警报警,该协商协商,至少还有可能去弥补。
事件持续发酵,彻底打破了两个家庭原本的平静,不少网友前往郭某报考的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下留言,要求校方撤销对郭某的录取决定。微博上甚至有网友曝光出了郭某的照片和QQ号码。
承认自己“受到挺大打击”的常升8月3号在微信朋友圈发声,感谢大家为他的事情奔忙,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再转发传播。常升写道,“这个错足够警醒他一辈子了,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断送他的未来,我也会愧疚。”
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华忠表示,惩罚要有度,这个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无限膨胀,会不会导致另外一个孩子上学也被取消,孩子会不会想不开,导致其他的严重后果。
究竟郭某为何会冲动地篡改同学志愿,这其中动机究竟何在?是否另有隐情?目前不得而知。但是类似事件的多次上演,却发人深思。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鞭策下,对分数的过度追求和强化的背后,缺少的是对考生品德的关注、对后果意识的培养。青岛成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石卉表示,过于追逐成绩,导致对孩子的品行,对孩子的幸福感,是否快乐就会有所忽略。这个事件,不是简单看孩子的行为、家长的做法,这两方其实都是受害者,要想一想,怎样让这些类似的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人生的轨迹很可能因此发生改变。虽然事情经过究竟怎样、郭某会承担怎样的责任,还有待后续的调查和警方的认定,但眼下最急迫的是,还能不能还给常升,一个顺利升学的机会。
时有发生的“志愿篡改”的悲剧又给人们带来哪些提示?总结起来就是:首先,考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其次,填报高考志愿的平台还应当在技术层面继续完善,杜绝被篡改的可能性;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追究篡改者的法律责任。一个高中毕业生,基本上已经是成年人或者准成年人了,更何况报考的还是师范类学校,应当,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起相应的责任,不然,又何谈去教书育人呢?
夏邑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 警方:疑因密码泄露
最近,四川发生了一起考生高考志愿被恶意篡改的事件。无独有偶,昨日我省一名考生向本报反映,自己的高考志愿也被篡改了。目前,两起事件都已进入调查阶段,警方初步调查显示:或与考生密码泄露有关。今日8时~10日18时是我省第三次志愿填报时间。在此,省招办再次提醒考生:一定要妥善保管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密码,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人恶意利用、篡改。
事件A
我省一考生分数高出一本线53分,然而一本志愿,生生被人改成了二本志愿
□记者 李一川 实习生 渠雪冰 张阅
本报讯 夏邑高中一考生今年高考考了593分,超出理科一本线53分。填报志愿时,她仅填报了本科一批,并未填报本科二批志愿,但当她再次登录志愿填报平台时却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志愿被人篡改了。目前警方已介入,省市招办也在积极协调此事。
“我的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昨日下午,夏邑高中考生尹某向本报反映此事。尹某今年考了593分,超出理科一本线53分。6月30日~7月4日是我省考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对口生志愿填报的时间。按照规定,她在7月2日进行了志愿填报,并于当天进行了一次修改。
“可7月4日下午,我再次登录填报平台查看时,发现我第一批次填报的6个志愿全没了,仅剩第二志愿的商丘师院,而我根本没有填报第二志愿。我想修改,却发现志愿已无法更改。”尹某说。
登录河南省高招服务平台,尹某志愿填报的记录证实了她的说法。尹某7月2日填报、修改记录均填了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分别为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第二次修改在7月4日上午11时许,志愿被更改为二批的商丘师院。
尹某说,她填报志愿是在夏邑高中旁边的蓝曦(音)网吧完成的.,“当时,在确认退出后,我才离开”。
据商丘招办信息科黄老师说,他们接到考生反映此事后,立即展开调查。通过后台查询,发现考生7月2日在夏邑填报志愿后,随后该考生信息平台又有3次登录。“7月3日凌晨3时许,该平台在辽宁沈阳登录过两次,未修改。7月4日11时许,该平台又在漯河登录,并对志愿做了最终修改。”
“事后,根据我们调查,考生曾将考号、密码提供给了她在沈阳的表哥,这应是平台在沈阳登录的原因。而平台在漯河登录,很可能是此考生密码泄露或遭遇病毒造成的。”黄老师分析说。
“班上很多同学知道我的考号。密码是老师在班上念的,编排有一定规律。”尹某说。
尹某告诉记者,报案后,夏邑警方介入此事调查。“警方查询后,告诉我说最后一次修改的IP地址显示为夏邑一私人电脑。”
目前,省市招办正就此事积极沟通。
事件B
四川眉山13名考生志愿被改
进展:均已复原
6月30日,四川眉山市万胜高中10余位考生反映,自己所填高考二专志愿均被修改为:四川三河职业学院。7月5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针对此事作出回应,已恢复被恶意篡改志愿考生的原始志愿,不会影响考生录取。目前,警方已介入。
事发后,眉山市有关部门对所反映班级的班主任、微机教师、信息管理人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的确有人使用万胜高中13名考生的报名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初始密码进行登录并修改了志愿。“今年没有强制要求修改密码,一些考生因未更改初始密码,使有关人员有了可乘之机”,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局副局长周义平说,经调查,这13名考生均未更改其网报初始密码。
据新华社
今天下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其官方微博正式发布消息称,经与陕西师范大学沟通协调,决定恢复常升“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志愿并增加计划予以录取。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惠刚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对常升的网上录取工作于5日下午完成。
来自胶州一中的高三考生常升今年报考的志愿是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却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同班同学篡改,导致自己无学可上。常升及家人报警后,胶州警方经调查取证,于8月3日确认其同学郭某涉嫌违法犯罪,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5日发布的上述微博称,根据胶州市公安局调查认定的事实,该院认为考生常升属被他人恶意篡改高考志愿并造成落榜。为维护考生的切身利益,该院积极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陕西师范大学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积极配合该院处理此事,双方在认真审核考生各项资格条件、严格履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决定恢复常升“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志愿并增加计划予以录取。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同时对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损害他人利益的恶劣行为予以谴责。对篡改常升志愿的考生,该院将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司法机关调查结果,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河南14名学生高考志愿遭篡改 嫌疑人在山东落网
周口警方将向省招办出具相关证明
力争早日为14名考生挽回“损失”
本报周口讯 本月初,参加今年高考的周口卫校的14名学生发现,自己在网上填报的对口高考志愿被人篡改,第一志愿均被改成“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本报曾做报道)。昨日,记者从周口警方获悉,涉嫌篡改学生高考志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已在山东某地落网,正在押回周口的路上。
据承办此案的周口市公安局文昌派出所民警介绍,经过侦查,有证据证明校外招生人员李某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事发后,李某等人逃匿。其间,周口警方积极和教育部门联系,并承诺,在案情有所进展的情况下,愿意向省招办出具相关证明或处理意见,力争早日为14名考生挽回“损失”。
昨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获悉,涉嫌篡改学生高考志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山东某地被抓获,办案民警正将其押回周口。记者打电话给周口市公安局文昌派出所有关民警,他证实了李某已经落网的消息,并称所里领导也正在等待犯罪嫌疑人到案,具体案情只有等审讯后才能揭晓。
对口高考志愿被篡改后,不但14名受害学生焦急,这些学生的家长更是忧心如焚。因为,按照相关规定,14名学生如果按这一志愿(即“山东现代职业学院”)被录取,而不去报到,3年内将不能参加高考,3年后也只能以社会生源的身份参加。
对此,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口招生录取工作将于8月2日开始,在此之前,一旦公安部门拿出定性处理意见,省招办会根据情况,尽量挽回考生损失。
河南14名考生志愿遭篡改 校方称可经济补偿
核心提示:校方将个人信息张贴在黑板被招生人员拿走,河南14名考生志愿被篡改。
中国广播网7月12日电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中央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陆续接到几位河南省周口卫生学校学生的电话,反映该校总计14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口高考(微博)志愿被填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目前,河南省对口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经结束,到底是谁动了学生的高考志愿?学生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被泄露的?
多名学生志愿被篡改 目前已无法更改
6月30日,是河南省对口高考志愿填报开始的第一天。当天下午,周口卫生学校的09级学生张某(化名),准备在网上填报志愿,她打算报考郑州的一所医学院。但当张同学打开志愿填报页面时却吃了一惊,她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已经被填写为一所省外学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民办)”。
张同学:下午四点多左右我上网填报志愿,登陆之后查看我的志愿,发现上面填的是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填报的专业是护理。上面还提示我:您的志愿已经被保存三次,没有再修改的机会。
张同学所参加的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该考试由省招办统一组织安排,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按照规定,对口高考网上填报志愿共有三次机会:分别是一次填报机会和两次修改机会,每次操作必须间隔一个小时。这意味着张同学被填写的志愿已经生效,无法更改。
张同学:第一次是上午9点46分,最后一次是下午4点36分,第二次刚好和最后一次相差了1小时03分。
志愿被自动填写,而且第二次和第三次时间掐算得很准确,“一点都没有留报考其他学校的机会”,张同学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了”。
张同学:当时我就奇怪,问我同学怎么回事,他说不可能填的,是不是被盗了。因为我之前有同学的QQ签名写着赶紧修改密码,信息被盗了。我说不会那么巧吧。
张同学考了400多分,而山东现代职业学院今年只要300多分就可以录取。同样被“高分低报”的,还有周口卫生学校的另一名考生李某(化名)。不一样的是,李同学第一次填报志愿是自己完成的,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修改机会却不知被谁填写成“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民办)”。
李同学:第一次我报的时候是30号下午3点多,第一志愿我报的是商丘医专,第二次、第三次都给我改成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第二次改的时候是30号下午4点多,第三次是5点多。
随后,发现遭遇高考志愿被填改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反映:周口卫生学校的09级对口升学班的多数学生,高考志愿都被一次或两次改成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张同学:我问了差不多有10个学生,有7个学生都说被修改过,要么就是提前别人替他报了一次,保存一次到两次,还有一次到两次的修改机会。
7月2日,经学生和周口卫生学校招办主任邓老师统计:共有14名学生的对口高考志愿被最终填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学校将学生详细信息张贴在黑板 招生人员趁机撕走
学生们发现高考志愿被改后,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周口市公安局文昌派出所已立案调查。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高考志愿是如何被修改的?
6月25日河南省公布了对口高考成绩,两天之后,周口卫生学校通知学生返校,指导讲解填报志愿事宜。
有学生回忆:6月27日返校当天,学校老师将学生的高考成绩、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三证一码(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报考序号、登录密码),用胶带贴在黑板上公开。其中填报志愿需登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的初始密码被统一写在黑板上。
李同学:我返校的那一天,学校把我们的个人信息给贴了出来,包括准号证号、密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全都贴到了黑板上。
学校招生办主任邓老师说,他当时提醒学生要及时修改密码,但多数学生并未在意。往年报考志愿都需要学生签字生效,今年这一环节被取消,可能有其他人利用了这一漏洞。邓老师已经将14名学生的情况汇报给上级教育部门。
邓老师:因为那一天就我一个人,回来一二百个学生,忙不过来才叫人给贴出来。这些信息是咱的学生(本来)都知道,这个问那个也问,说丢了啥的,就给他们贴在黑板上,叫他们自己改密码。
在返校当天,有学生看见,有几家高校的招生人员在教室门外进行宣传。当天中午一点左右,学生吴某(化名)等人看见在大部分同学离校后,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的三名招生人员将学生的信息资料从黑板上撕走。
吴同学:那天老师开完会后,我们留下三个人,在等的过程中,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来了好像三个女生,把黑板上关于对口生的信息都给撕走了。
学生们一致怀疑,是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的招生人员擅自修改了他们的高考志愿。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招生办:可调剂专业 许诺以“贫困补助”形式补偿
7月8日下午,记者和张同学一起,来到了位于周口市一家宾馆内的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该校招生负责人郑宁否认是自己帮助张同学填报了志愿,但透露可能是另一位招生负责人李亚男(音)“帮助”填写的,但她已经放假回家。记者多次联系李亚男,但她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郑宁:李亚男给你发的短信,我知道她给你打过电话,然后给你发过短信。我没记你的准考证号,我还纳闷怎么给你报成护理了?
张同学:你说是亚男帮我报的?
郑宁:可以调剂,到学校了可以调剂。
张同学:我的.准考证号等信息她怎么知道的?
郑宁:你们不是27号返校了么?你们学校的公布榜上有你们的信息。
郑宁否认周口卫生学校有10多人都志愿是“被填写”的。她说:报过来的个别考生分数非常低,只有200多分。可能是其他学校的招生人员恶性竞争,把低分考生报到了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郑宁同时承诺:如果张同学志愿被填的不理想,可以调剂,并许诺以贫困补助的形式给予“补偿”。
郑宁:8月份回来我给你申请个贫困补助?
记者:多少钱?
郑宁:看她写的家庭情况,四千、五千、六千。我到时候给你模板,按我去年的模板写。
记者:随便写,不会调查?
郑宁:去年都不调查,每年都不会调查。国家的钱又不是学校的钱,管那么多干啥。
修改志愿需等公安破案 时间未定学生家长心急如焚
得知高考志愿被修改后,部分学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7月10日上午,记者和学生们一起来到周口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据了解,省招办已经向网警支队提供了操作填改志愿电脑的IP地址。周口市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公安部门正在全力破案,但破案的时间不确定。学生们应尽快和教育部门联系,争取时间,先把志愿改回来。据了解,目前该案件已转交至周口市公安局文昌派出所。
网警大队:案件正在调查中,公安只是负责案件,最后修改还是教委。这案件不一定(什么时候破),破了以后学生们都上学了那还怎么改。如果明天我们案件破了,他可以改。但是如果三个月以后我们案件才破了,那孩子咋上学啊。
昨天(11日)上午,记者和学生们来到位于登封市的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对口生专科专业录取的时间为8月2日到5日。他表示,目前,省招办无法确定这些学生的志愿是被他人篡改的,所以现在不能帮助学生改回志愿。等公安机关将案件侦破后,省招办会拿出一个处理意见,如果情况属实,被改志愿的学生将可以获得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省招办工作人员:前提是要公安结案,只要能定性,先把这第一步走完。
有学生家长担心,一方面公安机关破案时间无法确定,一方面离学校录取的日子越来越近,学生们的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学生家长:现在公安正在调查,但是一时半会儿调查不出来结果,我们在家都快变神经了。
河南鹤壁2名考生密码被同窗破译后高考志愿遭篡改
7月12日, 我省鹤壁市浚县一中考生张曼曼、刘婷婷高考志愿被篡改一案成功告破,涉案犯罪嫌疑人师殿宇已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刑拘。
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两位考生高考志愿为被他人恶意篡改,考生个人无责任。省招生办接到浚县公安局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已恢复考生的原报考志愿信息,考生的正常录取将不会受到影响。
鹤壁市考生张曼曼、刘婷婷在对所填报志愿签字确认时发现与自己保存的志愿不一致。7月6日考生将志愿被篡改情况报告市、县招办并报案。经公安机关查明,师殿宇未经他人允许和授权,利用自己家里的计算机,在网上破解了其同学张曼曼、刘婷婷的填报志愿密码,并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上进行了志愿篡改。
省招生办对今年我省发生的几起高考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高度重视,接到报告后,迅速致函公安机关,请求立案侦查,并全力配合各级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周口卫校14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等案件正在紧张侦破中。
省招生办再次提醒广大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密码是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身份标志,应由考生本人设置,并妥善保管。密码设置要有一定破解难度。不能将密码透露给他人,更不要让他人代填志愿,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关链接
高考志愿被篡改,多与密码泄露有关
首起网上篡改高考志愿案 因密码泄露
9月,北京门头沟区考生小倪(化名)的高考志愿遭人篡改,未被理想大学录取。篡改小倪高考志愿的是其同班同学小栗(化名)。小栗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无意中得知小倪填报志愿的密码,隧上网将小倪的志愿全部作了修改。
四川省12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案告破,3名嫌疑人已被刑拘
今年7月7日,3名嫌疑人分别因涉嫌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或侵犯通信自由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河南夏邑一考生志愿被篡改 或与密码泄露有关
今年7月,河南省夏邑高中考生尹某的高考志愿被篡改。警方初步调查显示:或与考生密码泄露有关。
河南周口14名学生对口高考志愿遭篡改 或与密码泄露有关
近日,河南省周口卫生学校有14名学生的对口高考志愿被篡改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有学生回忆,6月27日,老师给学生讲解填报志愿事宜,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准号证号、密码等全都贴到了黑板上。
学校招生办主任邓老师说,他当时提醒学生要及时修改密码,但多数学生并未在意。当天中午一点左右,学生吴某(化名)等人看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的3名招生人员将学生的信息资料从黑板上撕走。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全力破案。
[责任编辑:PN018] 标签:高考志愿 鹤壁市四川高考生志愿遭篡改续:老师招一人返利500元
眉山300考生信息泄露 12人高考志愿遭篡改 追踪
案情
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泄露考生信息;大学招生老师篡改考生志愿
争议
500元返利是教务处副主任主动索要,还是招生老师主动承诺,双方各执一词
谅解
12名学生为他们的教务处副主任联名写来《谅解书》,递交法庭
6月28日,眉山市专科第二批志愿填报结束后,东坡区万胜高中的12名学生发现志愿被改。经公安机关侦查,东坡区万胜高中教务处副主任徐泽如将该校301名考生信息传给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负责乐山、眉山片区招生的李文松,李文松将这些又传给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招生工作人员秦科斌,随后,秦科斌在仁寿一旅社里的电脑上对部分考生志愿实施了修改。(成都商报曾报道)
昨日,徐泽如、李文松、秦科斌被控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在眉山市东坡区法院一审开庭审理。对于指控,三被告当庭认罪,请求判处缓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官宣布休庭,案件择日再审。
三被告向当事学生致歉
昨日9时20分许,万胜高中校长郭守岗、部分教师及被告人徐泽如的家属就来到了法院,他们静静地坐在庭上,偶尔小声攀谈几句。
“他的眼睛有近视,可不可以把眼镜带给他?”开庭前,一位中年妇女在征得同意后,将一副眼镜给徐泽如戴上。
庭前,三被告申请不公开审理此案,被法院拒绝。9时40分许,徐泽如、李文松、秦科斌被带到庭上,路过旁听席时,徐泽如将头埋在胸前,疾步走过。
检方指控,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负责乐山、眉山片区招生的李文松与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高中教务处副主任徐泽如联系上,约定提供信息后,如前往三河职业学院就读一名学生,将返给徐泽如500元,随后,徐泽如将该校届301名考生的姓名、性别、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信息通过电子邮箱传给李文松,李文松将信息传给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招生工作人员秦科斌,随后,秦科斌对部分考生志愿实施了修改。
对于徐泽如将考生信息提供给李文松,李文松将其给了秦科斌,秦科斌对部分考生信息进行了修改等指控,三被告均当庭表示自愿认罪。
被告人李文松、秦科斌的.辩护律师就两被告是否有自首情节与检方进行了辩论,徐泽如没有聘请辩护律师,对于检方的指控,均予以承认。
三被告做最后陈述时,均向被改志愿的学生致歉,徐泽如持一张手写的《忏悔书》,请求学生的宽恕和谅解。另一名被告人李文松说到动情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官宣布休庭,案件择日再审。
校长递上当事学生谅解书
审理过程中,万胜高中校长郭守岗拿出一页纸,交给法庭,但法庭随后将这张纸退还给了郭守岗。
休庭后,成都商报记者看到,郭守岗递交给法庭的是一份落着被篡改志愿的12名考生名字和身份证号的《谅解书》。据了解,这些名字是考生自己签的。
《谅解书》上称,“事发后,我们了解到徐主任主观上只是想让我们有书读,没想到会被篡改……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教训,我们并不希望造成新的悲剧,愿意原谅他,自愿不再追究其责任,请求给徐泽如老师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庭没有采信,又退给我了。”郭守岗称,这是12名被篡改志愿学生的真实心声。
刘奖社 栗政 唐瑜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对话被告人
给钱还是要钱
双方各执一词
昨日休庭后,成都商报记者对话三名被告人发现,考生资料如同商品,徐泽如和李文松一番电话约定,301名考生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地址、电话号码、性别等个人信息就从学校通过网络外流。
徐泽如
为何外传考生信息?
报到后返利500元/人
“我给学生带来了伤害,给东坡教育、眉山教育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给亲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内心非常内疚,非常悔恨……”
这是被告人徐泽如《忏悔书》里部分内容。徐泽如称,5月份,李文松打电话给他,要班主任的电话号码和考生信息,主动承诺给好处,如果有学生前往就读,每报到一名学生,将返还500元给他。
“高考后,有些学生只考了100多分、200多分,想到李文松许诺的好处,又想到能让学生多点选择。我将高考学生资料传给李文松后,学生发现高考志愿被改找到我,但我恢复不了,于是将此事上报学校。”徐泽如称,当时心里很害怕,没有想到李文松他们会篡改学生志愿。
李文松
为何篡改考生志愿?
就读学生越多奖金越高
李文松称,这是自己第一次和徐泽如合作,当时自己找到徐泽如,请求提供高考分数刚上二专线的学生名单。“我之前给他说,‘你把考生信息发给我后,等开学后,你来学校做客,我们会热情接待。’徐泽如主动提出500元/人的返利,我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因为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会发考生信息给我。”
为何会篡改考生志愿?李文松表示,一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二是为了给成绩差的学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通过我招生宣传前往学校就读的学生越多,我的奖金就越高。”
两人联系后,徐泽如将该校301名学生的信息通过网络发给了李文松。
秦科斌
如何修改考生志愿?
有些考生用原始密码
三名被告中,被告人秦科斌对考生的志愿实施了篡改。昨日,秦科斌称,篡改学生志愿是李文松安排的。“他是我的领导,我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让我改我就改了。”
秦科斌介绍,任何人凭借考生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和密码就可以进入填报志愿的系统。“在仁寿县的一家旅店里,李文松把考生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资料给了我,让我修改志愿,由于原始密码是准考证号的后面六位数字,有些考生填报了志愿并没有修改原始密码,所以能在系统关闭之前将其志愿修改。”秦科斌表示,要是早知道这事是违法的,自己是不会修改考生的志愿的。
含辛茹苦十二载,青岛胶州一中的高三考生常升,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会遇到这样的结局:他的成绩远高出志愿学校的录取线,却落榜了。他没有输给自己,却输给了自以为“关系不错”的同学郭某——填报高考志愿当日,他俩一起填报了陕西师范大学。6小时之后,郭某偷偷修改了他的志愿,并最终导致他未能被任何高校录取。
8月2日下午,郭某的父亲向齐鲁晚报记者承认此事系儿子所为,但他却要求常升一家写“谅解书”。目前,公安、招考院等机构均已介入此事,常升期望有关部门能在调查之后还他一个公平。
本报记者 时培磊 刘震
实习生 张瑶
报考同一专业
分低者反被录取
“请把我上学的机会还给我!”常升简直无法相信自己会遇到这样的事。8月1日深夜11时,他在QQ空间里痛苦陈述了自己的高考志愿被同学偷改一事。
常升是青岛胶州一中高三五班的一名体育生,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但录取结果下来时,他发现比自己成绩低的同学被录取了,而在名额没有招满的情况下,自己成绩高却没被录取。经过查证,他惊奇地发现,这一切竟起因于自己的报考志愿被同学篡改了。
8月2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常升的家中——青岛胶州市杜村镇涝洼村了解事情的始末。
常升向记者回忆,7月5日,本科一批填报志愿,他和同学来到体育老师迟老师的办公室,在向老师咨询之后,常升填报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
填报完志愿,常升并没有再查看,这期间一直没有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而到了7月23日,常升发现,比自己分数低的郭某跟他报了该校的同一专业却被录取了。
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常升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迟老师,这件事情也让从事体育教育多年的迟老师十分不理解。带着疑问,师生二人乘火车来到了济南向省招考院寻求解释。通过对考生“信息及志愿填报情况”的调取,迟老师和常升都惊呆了,原来常升的志愿被修改了,原先填报的陕西师范大学被改成了鲁东大学,而且一连改了两次。也就是说,即使常升当时发现志愿被篡改也改不回来,因为考生的志愿最多可以修改两次。
后来,他们从青岛市招生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了解到,7月5日上午10点左右报完志愿后,下午4点20分,常升的志愿被修改,一志愿被改为了鲁东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在山东招收6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均为免费师范生。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为文化课362分,专业课66.54分。学校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常升的文化课考了403分,专业课考了93.64分,远超出学校的录取线。而鲁东大学官网显示,该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文化课最低录取分数为407分,而常升的文化课成绩差4分。不过,该校对专业课要求低,专业课成绩最高分仅为77.65分。
因此,常升的家属怀疑,篡改志愿的这个人是故意不想让常升考上大学,选了一个对文化课要求很高、对专业课要求相对较低的学校填报。
志愿被人偷偷修改
竟是同窗好友所为
记者注意到,7月5日上午9点51分,常升在迟老师的电脑上登录自己的账号,但是当天下午4点多,他的账号再次在这台电脑上登录。接下来,账号又在另外一个IP地址上连续登录两次,并且用完了两次修改志愿的机会。
“我就登录过一次,在迟老师的电脑上。”常升说,后面的三次操作他都不知道是谁所为。根据IP地址提供的线索,无论是谁修改了常升的志愿,都在迟老师的电脑上进行过操作,然后又用另一台电脑将常升的修改志愿次数用完。
常升说,准考证和密码一直是他自己保管,他和郭某在同一台电脑上报的志愿。当天上午10点,常升报完名,郭某随后也报了名,俩人的志愿都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同一专业。据常升的表哥常晓介绍,郭某的文化课成绩在420分左右,专业成绩在83分左右。两人若同时报考,常升将被优先录取。
“我们关系很好,我填志愿的时候他就在旁边,我也没防着他。”常升说,事发之后他找过郭某,对方也私下承认修改志愿的事,原因是常升的分数更高,他怕常升挤掉自己。
2日下午,记者拨通了郭某父亲的电话,他向记者亲口承认是自己的儿子篡改了常升的志愿,下午5点郭父已经将儿子带到了公安机关配合调查,截止到当天下午5点25分,调查问讯还没有结束。
“做父母的都希望保护自己的孩子。”郭父告诉记者,事发前他并不相信自己孩子能做出如此事情,直到孩子亲口承认。现在大错已经铸成,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常升能够顺利入学,不能因为自己孩子的错误耽误了常升的一生。“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郭父说。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拨打胶州一中迟老师和胶州市三里河派出所当事民警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男孩很可能无学可上
涉事学生家想和解
常升家境贫寒,父母除了务农外,还在家养了几头猪补贴家用。事情发生后,这个家庭遭受到难以想象的打击,常升和家人几乎日夜为此事焦躁,常升的心情也越来越糟糕,而常升的奶奶更是整日卧床、以泪洗面。担心儿子冲动之下做出傻事,父亲常世河只好天天守着他。
常世河说,郭某的家长提出了两个补救方案,其一是赔偿他们十万元,其二是动用关系让常升去部队当兵,但是两个方案都被常升的家人否决,常升不想要钱也不想去当兵,只想去上学。7月29日,常升一家再次来到省招考院寻求帮助,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让公安、学校、偷改志愿的学生和家长,开出各种证明,或许这件事还有弥补的可能,但郭某的父亲拒绝出具证明。
常世河称,8月2日下午,郭某的父亲再次来到他家,提出了一个更难让人接受的要求,让常升一家写一份“谅解书”。即无论事情如何发展,常升一家都不能追究郭某的责任,郭父的这一要求又被常升一家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2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正与包括青岛市招考办在内的有关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沟通,我院将根据警方的结论和有关招生政策妥善处理。”
不过,综合各地出现的类似情况和相关知情人士的分析,填报志愿和录取环节结束后,挽回的余地很小。早在2014年,本报就曾报道过聊城东阿实验高中老师私自篡改学生志愿一事。在该事件中,涉事老师承认私自篡改了学生志愿,但学生的录取情况已成定局,最后也没有更改。不过2013年,河南省招生办在处理沁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考生梁宽、邢凯、范阿利三人志愿被篡改一案时,发现较早,及时恢复了三名考生的原报志愿信息,考生的正常录取没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