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情感(共含6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井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喜欢夏的热烈,更喜欢秋的淡雅。这多情的秋天。没有浮躁,没有喧闹,只有安静的秋色,成熟深沉的秋梦。
我喜欢诗人杜牧。在他笔下不是"万里悲秋的情调,而是秋天潇洒的气派。我喜欢文学家欧阳修千古流传的《秋声赋》,秋声、秋容、秋气、秋意,反衬人类的灵性。透溢出勃发的活力。
曾记得那首千古名词《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诉说的该是怎么样的情怀?
曾记得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温暖了多少个爱秋之士。
瞧!空中一行行大雁展翅南飞,地上一群群老人在挥拳练剑!还有那在桂花树下,菊花丛中欢快玩耍的小孩,还有那枫树下互诉衷情的青年男女……此情此景,你一定会觉得秋天真的是那样愉悦美好。
走进秋天,人们开始品味着秋的味道,读着秋的清爽,在季节的情愫里,满载春的芬芳,夏的热烈,秋的神秘,体味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觉。秋的意境,秋的洒脱,肆意席卷着苍穹,即使带来萧条,也蕴含着生机。待到中秋月圆,洒不尽的银辉,映出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安慰,影照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轮明月,轻轻地笼罩着大地。秋天是一盈清水,滋润了干涸的田野。
在秋天,大地铺洒着金黄,不需彩笔的浓淡,自然泼墨。
在秋天,天高云淡,泾渭分明,不需刻意的装扮,仍有洒脱和孤寂。在浓密的树林间开始看到天空,春的生命走到这里开始衰退,由亮的绿色和橙黄交替使命,秋树却显得更加挺拔俊美。秋天一如山涧的泉水,清澈明亮,欢快流动。流动的溪水似跳动的音符,唱着秋的稳重成熟。
秋天的诗带着淡淡的忧郁,感怀过去的繁华,感受季节的轮回,感恩大地的无私。
秋天又是那样喧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禁不住放歌纵酒,内心的狂傲,在不经意间挥洒、流露。我想在淡然中书写秋天,那份温馨、多情、静谧、梦幻,铺洒了一路欢歌。
秋,是最浪漫的,最具亲合力的色彩。有红叶的暖暖情 怀。有黄叶的飘落的遐想,远观近赏,浅淡与浓重的色彩织就了美丽的油画,让心事封存在这浓重的秋天。
走进秋天,是淡然舒缓和心灵的的惬意。看红黄叠醉的山冈,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阡陌相交,炊烟袅袅,写不尽万山红遍的诗情。凝望那一江碧水,山、云、最富有诗意,莫过于秋季。
我爱绿色的春,我爱火热的夏,我爱冰洁的冬,我更爱金色的秋。秋天是金色辉煌的梦;秋天是悠扬愉悦的歌:秋天是美好清灵的诗;秋天是坚强永恒的生命。秋是绚丽多彩的季节,秋是多愁善感的季节。
我深深走进这秋天,就这么走进,仿佛真的能融入秋水长天的淡彩画卷里。是的,走进秋天,总会让人别有一种领悟,情感总是沉甸甸的,心灵也净化如秋水。
走进秋天,走进自己的心情,喜欢秋天,任心情在秋的成熟与萧瑟中穿行,用一颗明澈透亮的心去观赏秋天的风景,落叶的景致。就算是落叶,它也有自己的美,也是一种辉煌,一道风景,它在落入尘土时也意味着新生命的再生。望那眺望的痕迹,天空一片湛蓝,鸟儿已经飞过,秋正在扬鞭而行,我挺立胸膛,怀着十足的信心,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启航,去憧憬那美好的未来。让自己的生命上演最动人的诗篇,让那瞬间的繁华,永恒美丽。
秋,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季节。金黄灿烂;绿意盎然。秋风悄悄地起,秋雨轻轻地落,就算是落叶缤纷,也是为了来年的郁郁葱葱,所以可以思念,请不要忧伤,抖落所有的愁绪,收拾心情走进秋天,收获一份美好和感动。人生无处不风景……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站在秋天的风景线上,最好把我们的目光放远,这样,我们就有欣赏冰雪的情致。”走进生命的秋天,沿着泰戈尔老人指向的远方看去,我看到了一片神奇的领地,那里有生命的绿色,那里是心的天堂……
凝注浅秋,碧叶葱茏,风抚凉爽,心事荡漾。雨霏霏洒洒漫天疏落,消褪了夏日的热浪,这清爽的滋养撩拨着心房,思,在此刻便穿越在季节中飞翔。
——引思
独处,凝思,茶杯花茗袅袅飘香。秋景,翠绿,天净,纯澈。秋,是种深邃,丝丝入怀,在长满记忆深处张开丰腴。
梧桐摇曳,你从花影中走来,如秋蝶迷彩,飞进我如水的眼眸。你优雅的姿态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忧郁的眼神,像是烟雨一池中纤尘不染独自开放的白莲,不妖不娆,不蔓不枝,亭亭玉立,浓墨绘骨,淡墨画意,静到极致花作语,动到深处心翩跹。
缘分,是红尘的.陌上的一朵花,爱,是红尘阡陌钟情的遇见。
张爱玲说:“爱情在动静之间,缘分在聚散之间。如果说爱情是源源不断的小溪,缘分则是偶尔投到溪水中荡起阵阵涟漪的石子。如果说爱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缘分则是偶尔光顾的浪迹四方的旅人,有缘人自会发现,无缘者任他寻千百度也会错过。”
世事万象,只因人心柔软着爱恋,才感动着感动,只因眷恋,才追寻着心灵的美好,因为感怀,才懂得慈悲,只因有缘,才能相聚,这些入心入肺的叫——情感。
红尘陌旅,多少擦肩而过,多少柳绿花红,多少湖水波澜,多少琵琶弦音,多少烟雨著伞?等候、期盼,能落入心扉的,是彼此牵挂,是冬的素洁,春的浪漫,夏的微风和秋水天长,你是从芦苇飘絮踏浪而至的花语,是知己。
心灵的花语,俨然是开在秋季的果实,将心带到想去的彼岸,闻到了果实的香味,就洞开了心门。
自古文人悲春秋,“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文人的思醉,感天动地,文人的豪迈与柔情并连。我不是文人,我只想做一次文字的旅行客,张开怀抱簇拥你的温情。
爱上一个人,爱了一座城,爱上一个人,就会付出柔情万般,刻骨铭心,灵魂深处的呐喊,能够穿透空中的距离随风远扬。
秋月细弦,柔和缠绵,秋水平波,阔而丰泽,丰沛的思跹,总会在静处的世界穿行,望穿秋水在水草清盈盈搜寻那一管箫笛清鸣悠扬的女子。
花有情,人有爱,山川鸟语,草木皆有语。今世轮回,是今世,三世契约遇见了牵肠挂肚的,如丘比特的箭扎在心窝,念了、想了、心痛了,还念念不休那心里的唯一,如毒瘾发作,无怨无悔,这是爱的魔力。
今日,我想写下一纸红笺,让流云一般的心飘过千山万水的思念抵达天边你的那座城,只想告诉你,秋天的风还定格在那年的遇见,一份值得珍藏的情感,在秋天装点喜悦和不在乎苍老的容颜。
真正的爱,无关天老地荒,无关多少个掌声和鲜花,也不在乎人们的祝词,而是彼心交汇,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关爱,一种心灵絮语,一种彼此的牵过就够,就足够!
有种记惦,植入心田,有种记忆,不会磨灭,有种爱恋,叫情深似海,有种遇见,时间定格在磬石写成风吹不化的永远,我一直记得!
端出江南风韵水墨,尽情渲染幽怨的情绪,与秋天结伴在胭脂般的秋水横行,彼岸,水墨一域的情怀,箫笛悠扬,流水、疏柳、黄昏、余晖,暮中情,画中意,心曲沉迷,沉沦在不思归的追逐,情付一隅,穿透时光,一任千年。
秋天在秋风的千呼万唤中,在秋雨的缠绵悱恻中,在秋花的片片落红中缓缓地走来季节的轮回, 似乎并没有改变江南燥热的天气,彷拂一切还停留在盛夏的酷暑中,秋风轻浅如缕缕发丝,如一把纤柔的剪刀, 将我的记忆裁剪成片片落红轻盈地飘舞在窗前,发出淡淡地思念的气息,庭院中那棵如树一般高大的紫荆花, 摇曳着最后的几缕馨香,在风中浅吟低唱着,好象昭示着秋天在江南依然绚丽多彩.
在秋天这个相思的季节里,我没有办法忘记你,也没有办法不想你,你如春天里种下的一粒种子,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我的梦里,你曾在我最浪漫的季节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而今我收获的却是一秋的思念和四季的回忆!
秋风中,你摇曳着一帘思念,踏着一缕枫红浅浅地走来,你的笑容如那嫣红的枫树绽放着成熟的光彩,轻柔的秋风似你的双手,轻轻地为我梳理着长长的秀发,那飘逸的情怀在你的梳理中柔情万缕,缠绵成诗。
我能感受到你颤动的双手却握不住我思念的温度,还记得吗?在那个美丽的秋天在片片落红燃烧着青春的日子里,我们缠绵于诗中,我们牵手于湖畔,我们相拥在月下,我们吻别在秋天……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并不太长,但却融入了我们一生的缠绵,一世的浪漫,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快乐!是今生今世再也无法重新演译的悲欢。
秋月下,我们曾在一起度过两个人的生日,因为我们都生在深秋的月色里,浪漫的季节赋于我们相同的性格和情怀,我们有着共同的心愿,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牵手走过了那个难忘的秋天。
还记得那一年的秋天,你病了,病的好重,差点夺去你年轻的生命,你强壮的身体一下子变得好无力,我好担心,真的有点不知所措。那是我们唯一能朝朝暮暮在一起的有限的一段日子,那些日子, 我们在病房里一起看夕阳西下, 听秋风秋雨缠绵,那些夜晚我们一起看月缺月圆数星星点灯,那些甜蜜浪漫了那一年的秋天那些记忆填满了我所有的思念,那些往事如今都历历在目,而今你却独自一人在天的那一边徘徊,你听不到我的呼唤,你看不到我的眷恋,我也感受不到你的思念,因为我们早已天涯海角各奔东西,所有的一切早已成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秋夜里,在寂寞如花的日子里,我常常独自一个人在心底打开那尘封已久的长长的画卷,我总能看到你从秋天的画卷中深情款款地向我走来,你若秋夜里的灯火,点燃了我思念的情怀,我喜欢在秋夜里听王强的那首“秋天不回来”,那首歌总能让我思念的情感得到释放,找到落点……
秋夜在秋风中将回忆一点一点凋零成窗外那一地的落红,秋水在潮起潮落中若古筝弹拨着那一曲“高山流水”我置身于秋夜凄凉的梦里,在弥漫着秋花的香风中我把思念轻轻地放入水中煮成一壶浓浓的香茗,静静地独自品味着落寞与彷徨。茗香袅娜升腾着夜的沧凉,我独醉于夜下,听秋风婉转而成的一曲箫音迷茫……
秋花的馨香中,桂花静雅地绽放着,香气袭人,弥漫了整个秋天。那是思念的味道是怀想的诗篇!是菊花和枫红都无以伦比的芬芳,它独自沉醉了浅秋的江南凝着落重的芳香将一秋的思念翩然,它独自飘舞着这个季节的繁华与忧伤,把秋天装扮的更加诗语嫣然,每到秋天我总是会折几朵桂花香瓣,把它轻夹在书中,让它的倩影走进我的诗章,让它的芬芳独醉我的四季,让它的馨香渗透我的梦想.
秋雨总是在最思念的夜里缠绵着我的诗句,我的快乐,我的忧伤,我的眷……在孤寂无声的黑夜,在绵绵无限的温情中,秋雨细柔而清冷,如泣如诉,仿佛是秋天伤情的眼泪,丝丝缕缕中,秋雨飘落了一地的秋凉,迷乱而彷徨的雨丝若斜织的密密的网,将夜的沧凉与落寞网在网中央。而雾一般凝重的秋雨让总是让秋天多了几缕思恋和忧郁,秋雨就象是我前世欠下的一阕诗词,我总也走不出它的惆怅和迷惘…
在深秋思念的日子里,在蓦然回首的瞬间,我能读懂你沉默的情怀,无需太多的语言,我只想把回忆珍藏,把思念绽放,没有你的秋天,寂寞如花沉醉了我的每一个夜晚,花香弥漫处,你会看见江南的秋色风景依然,秋韵依然,而我的窗前却是诗雨嫣然……
秋天的情感 -资料
“走了很久很久,才回头眺望,那遗失的过去,是一份炽热的幻想......”
唱着这首歌,走了很久很久,才走进秋天,走进秋天,不期收获了一份完整的爱意,那爱意暖化了我初秋的寒冷,我不知这是命运对自己丰富感情的回赠,还是本来就走到了该收获的季节。而这一切,均是遇到了你,我在秋季遇到的你。
在收获的季节我尽情享受着你那绵绵的爱抚,如沐在清爽的风里惬心惬意,以至于忘记了 曾经有过的心创痛,情的灼伤,那裂痕难道已被你切切的关注熨帖得天衣无缝了?
在一个霜露的早晨,我出门。你忘记了给我披风衣,一个人凄凄地质朴在潮湿的小路上,有一种回归的感觉笼罩心头,恍恍如正在寻找过去的什么,恍恍如正在走向过去。
并不是你疏忽了我,才使我蓦然想起那遗失的过去,确是一份灼热的天真的幻想,不会仅仅走过一个季节就能忘记的。相识以来你从未问过我什么,我也从未告诉过你什么,在你眼中我总如一株娇弱的小柳清清纯纯,若我告诉你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你会相信吗?你会在意吗?
那故事就遗失在夏天最后的那场小雨中。
不是我推脱责任,我怀疑那就是季节的捉弄,才把一段既灼热又不稳定的情感埋在了我和那个他之间。四季都有个冷热定数罢,反正那个夏天是够癫狂的了,我和他未曾相约却偏遭遇在容易萌芽但注定长不丰满的高温季节,初见便有一种毫没来由的惊喜与惶惑,
在那个夏天,我和他一方面想肆无忌惮地尽情宣泄青春的秘密,一方面又惧怕太阳光的灼伤,于是整整一个夏季无时无刻不是在你欢我乐你伤我痛你猜我疑你妒我恨你悔我伤中反反复复重重叠叠地经受着阳光与情感的双重煎熬,直到遇见夏天最后那场小雨,我们才有一些清醒,当我和他共同撑起一把黑色小伞,才发现原来我们并没有弄懂爱的含义,我和他平静而友好地互道珍重,珍重以前共同的时光,珍重以后各自的.拥有。那个夏天就这样结束了在那场小雨里,而我和他之间的一切,也纯净得只剩下头上那把小伞。
如今回头仔细眺望,尽管那一段漫长成熟的情感被时间凋零所剩已廖廖无几,但仍不失为一份真真的幻想,让我怜惜,值得我回望,回望时,那把小黑伞总是那么温存地飘在我记忆的头顶上。
你不应介意,这该是季节的定数了,如若不然,何以让我挣扎着刚刚扶住秋的边缘,便被你揽到了怀里。你的凝重含蓄给了我一个宁静恬淡的心理定势,正是激情过后静心修身所需要的天该云淡好个秋啊,我满足你给我的虽不热烈却默默相契的照应。经过了夏,夏懂得了秋,两种季节两种情感,我接受了你,秋天的情感。
好好爱我吧,因为夏天那个小女孩的天真冒失,你更应把它看得纯真,更应该好好爱护照应她了!我有这么大的信心相信你依赖你,是相信秋天产生的情感,她带着理智,带着成熟,更带着明明朗朗的爱意,给了我一个关于婚姻关于爱的解释。
文/编:樱花之梦
秋天情感诗词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3、《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24、《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25、《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秋天,苹果挂满了枝头;
秋天,棉花伸开了笑貌;
秋天,秫秫举起了火把;
秋天,谷穗压弯了腰。
秋天是个灿艳多彩的季候!
京族“哈节”
节日时段
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巫头在农历六月初十举行,历时3时
■ 节日来源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 庆祝方式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哈亭雕梁画栋,飞檐高顶,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内设有过去京家信奉的诸神神座。偏殿内设有坐位,听歌与宴饮时要按长幼次序入座。
节日活动历时3 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迭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哈尼族苦扎扎节
节日时段
■ 节日来源
苦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明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抬到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把长长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划伤手。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场,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双双的小伙子们、姑娘们轮流上去转。打磨秋是一项哈尼人充满情趣的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面,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胆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枪声,通知人们前来唱歌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聚拢来了,老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耍,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 庆祝方式
打秋千、摔交、歌舞
祭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 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
尚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北部48公里,北通石阡温泉,南有省级名胜风景漂流区高挂河。尚寨既是民族乡,又是森林之乡、桂花之乡,土家风情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镇远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唢呐节。唢呐及其吹奏曲,是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乐器与曲调,尚寨土家族人都有吹唢呐的习唢呐节土家青年表演上刀梯
惯和技巧,这里寨寨有唢呐,人人会吹奏唢呐,尚寨被称为唢呐之乡。唢呐调有72种。在立新房、住新房、结新房、给老人祝愿等喜庆场合,普遍吹《大红花》等曲调。曲调轻松活泼。尚寨现有唢呐500余支,每5户1支。唢呐节上赛曲调、赛技巧、赛花样一人吹一支,一人吹两支,有一人吹三支;有抱腰式、闪腰式、滚地式;还有独脚吹、旋转吹、半蹲吹等,别有一番情趣,观赛者人山人海。
土家人为什么爱吹唢呐?据传说土家人居住深山老林,老弱妇幼常被老虎一类野兽咬死咬伤,为改变被动挨咬局面,一老汉用铁皮制成长8米、直径28厘米的圆筒形防兽武器,形似望远镜。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携带方便,逐步改小,最后演变成现在的唢呐。
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农历二月二,黔东南州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祭桥的习俗。祭桥分为架桥和敬桥二种。架桥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无子。无子的人家架桥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来。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灾,健康成长。架桥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桥,有的人架木桥,还有的人兴架石凳(俗称坐桥)。架石桥或木桥的多为求子,一般在节前就请人备好石料,请巫师占卜择地,只等二月二动工。开工前,有的苗寨还要请巫师烧香烛纸钱,用麻线、背带、蜘蛛、鱼、蛋、酒和几尺红布,进行祭祀仪式,方能动工。桥架好后还要由巫师剪符念咒,贴于桥两侧,多数还兴桥头用石块垒一土地庙,意为土地神守桥。
架石凳桥多为孩子瘦弱多病的人家所为。这类架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架桥,而是在水井边、大树脚、山坳口休息处,用石块搭成桥(这类桥禁别人踩),供人休息。架桥者也把此石桥视为孩子们的桥,意为给孩子架个桥,保他平安成长,除病驱灾。
农历二月二这天,孩子们尤其高兴。因为小孩子们这一天都得到特别优待:不必打猪草、砍柴和放牛,也不干其它活儿,还能得到红蛋,吃上好饭菜。这天即使犯了过错,会得到大人的谅解,免遭打骂。
祭桥通常要在节前备好鸡、鸭蛋、泡糯米,准备敬桥。没有孩子的人家,则准备架桥求子。
节日清晨,各家起早蒸糯米饭、煮蛋。蛋煮熟后,染成红色、绿色或其它色,用精心编织的网套装上红蛋,给幼小的孩子们吊在胸前,其余的蛋同鱼肉酒放进竹篮。早饭前后,人们带上香烛纸钱,领着孩子们去敬桥。来到桥旁,在桥头燃香点烛烧纸,摆上鱼、肉、蛋、酒等
贡品,口念敬桥词,求其保佑孩子。之后,敬桥者在桥旁共享祭品,此时若有人路过碰见,主人须邀其同享祭品,不能吝啬,怕桥神怪罪敬桥不虔诚。若是此人有事不能停留,主人家就要劝其饮两杯酒,并送糯米饭、肉或红蛋,让其带走,以示诚意。
然而,三穗县寨头的苗族村寨,则把祭桥作为了一种节日集会来举行。从初二至初六结束,这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吹笙跳舞、对歌、斗鸟、剪纸比赛、工艺品展示、赛篮球等活动。二月二这天,他们认为是好日子,通常还有好几对年轻人在这天举行婚礼。但他们还是把祭桥作为重头戏。初二清晨,全寨12房族的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抬着猪、拿着鸭或鸡来到位于寨头东北面的一座叫也雾山脚下的一座桥上宰杀,把鲜血淋在桥上,然后把糯米粑、鸡蛋、鸭蛋、米酒等贡品摆上,点燃香烛纸钱,燃放鞭炮。接着在桥下的大田中各自架起锅灶,把杀死的猪、鸡、鸭进行烹调。以此同时年青的男子就开始吹芦笙,姑娘们就合着芦笙的节奏跳起舞来。烹调好后,摆上酒菜,开始吃喝划拳、闹酒、唱酒歌。因为是12个房族,加上房族中的亲朋好友,人多的时候竟达万人。
架桥敬桥的兴起,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苗族中有对夫妇,男的叫垢包,女的叫务扁,夫妇俩勤劳忠厚,吃穿不愁,就是无儿无女。一天,一只喜鹊落在门前树上叫个不停。垢包和务扁就问喜鹊:喜鹊,喜鹊,你这么高兴,知不知我夫妇的苦愁啊?喜鹊回答说:垢包、务扁啊,你们只要给我缝件白色短袖袄,让我穿上挡挡太阳光,我就告诉你们怎样才会有娃崽。垢包和务扁说:喜鹊啊,只要能有娃崽,莫说缝件短袖袄,就是一百件,我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务扁找出自己织的土布,给喜鹊缝了一件白短袖袄。喜鹊穿上非常高兴,再也不脱。为答谢垢包和务扁夫妇,喜鹊就说:娃崽从天上来到凡间,路上常常遇到溪河,因腿短过不来。你们只要二月二到溪边小河边去搭桥,娃崽就会到你们家来。
垢包和务扁照喜鹊讲的话去搭了桥,果然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搭桥生崽,到了第二年搭桥的那天,就去桥边敬桥。别人很想仿效这夫妇搭桥得了儿子,也在二月初去搭桥。以后得了儿子又敬桥。人人仿效,成了习俗。
其实,农历二月二在我国古代很早就作为春社节。《礼记 月令》载: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元日,是一个吉利的天干日,《左传》襄公七年记: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春秋时,鲁国用的是周历,周历的夏四月即是夏历(农历)的春二月。启蛰是指冬蛰之虫春季破土而出。《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启蛰而郊,意思是在正月冬虫出土后举行郊天之礼.郊天之礼指祭祀上帝。由于周人的始祖是后稷,所以在郊天时要以后稷陪亨。《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公羊传》宣公三年记: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后稷被神化为神农后,启蛰而郊便以祀后稷、祈农事为主要内容、并与传统的二月祭土神活动复合在一起了。先秦时期的社神不止一个,且分等级,国、邑、乡各有各自的社神,王者所立的社为大社,诸侯立的社曰国社、侯社,大夫以下立的社曰置社。最基层的组织称为里,由二十五家组成,里亦称为社,是最小的祭祀单位。《古今图书集成》引云南《嵩明州志》云:二月初旬,以鸡豕祭先农,鼓乐迎道。祭毕,则老幼男妇,群聚而饮福酒,此即古祈年之礼。事实上,远古时期,春社之时是氏族内部或相邻氏族间的春季狂欢节,其间曾经盛行的群交、杂交、纵欲行为,多同氏族统治者重视人口增殖,壮大氏族集团实力的愿望相关联。俗话说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征兆,从下雨联想到天地交泰、致中和是合乎逻辑的。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育焉的必要条件,因而二月二便成为祈子的日子了。从二月二的祈子行为,似可看出远古狂欢节的变型样式延续下来的痕迹。
★ 秋天情感诗词
★ 情感美文:秋天
★ 情感散文
★ 情感剧本
★ 情感美文
★ 情感说说
★ 情感短句
★ 情感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