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冬刀鱼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冬刀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

篇1: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

关于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精选

一:《题瓮口山》

熊荣

道出瓮口东,层峰依碧空。

两崖浑欲坠,一径仅能通。

怪石蹲如虎,盘松曲似龙。

道旁遗古洞,传说隐周宗。

二:《瓮口道》

陈沂

万岭千山一道分,向空盘蹬历青云。

丹枫黄菊争秋色,白石苍崖共夕曛。

长剑依峰当面立,净琴流水傍车闻。

秦关蜀栈无逾此,绝险真穿虎豹群。

三:《青石关》

公鼐

修岭四围尽,丹梯石罅穿。

讵因搀凿力,应识混茫前。

叠出千岩树,重飞百道泉。

谁知深谷里,轮鞅故纷然。

四:《由青石关赴试济南》

程云

烽烟连历下,间道出严关。

行李囊中涩,蹇驴旅次艰。

回风多入壑,纤雪未藏山。

我亦携弓矢,偕行队伍间。

五:《瓮口峡歌》

王士正

岱宗趋肃然,阴齐阳则鲁。

中有夹谷台,连峰作门户。

石壁造天关,萧萧绿萝雨。

六:《出山》

叶方恒

百折蒙茸径,如疑间道行。

游多惊莫见,过尽觉余生。

怪石全无理,孤松静有声。

不知何代迹,谷口旧方城。

七:《青石关》

叶方恒

两壁插天中一线,人从石缝窥天面。

山头倒树挂飞云,山脚流泉奔急箭。

夹谷当年应是此,雄关百二强齐堑。

往来莫识作沧桑,夫子之名天不变。

八:《过苗山一路》

叶方恒

晓凉山阁西,人到画图行。

似此攸然意,尘从何处生。

九:《河庄戏题》

赵执信

欲知太行拥车道,扶羊岭头雪初晓。

欲知蜀栈天梯路,青石关前冬已暮。

深山犯难谁相从,吴儿使马如扰龙。

不如依舵听歌好,淄水尘沙愁杀侬。

十:《青石关》

蒲松龄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

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

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

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

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

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

十一:《瓮口道》

张元

黑鳌负坤轴,大地赖支撑。

何年恣欢忭,柱维忽欹倾。

峰岭遂割裂,岩峦互崩腾。

划然成长壑,岈嵯纷斗争。

一线盘危径,蜿蜓避崚嶒。

我来值秋半,荦角缠霜藤。

蛟龙盘幽涧,虎豹蹲高陵。

恍惚耳目改,削壁插青冥。

陡觉天地窄,顿令神骨惊。

回首见落日,山冷石气清。

黄花冒翠发,红树穿云层。

立马纵览眺,诗思转峥嵘。

十二:《过青石关》

张元

石磴梯云动客魂,凭高真可一丸论。

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

烽燧何年严斥堠,人家今日似荒村。

踟蹰欲问前朝事,风急空山暮雨昏。

十三:《瓮口道歌》

孙宝侗

瓮口道口溪谷黑,青石关下万石塞。

马踏石棱盘空行,俯身北下愁倾侧。

前山回合路欲无,夹岸高峰向人逼。

有时叠嶂如连城,白日蔽亏生瞑色。

秋高万树纷紫翠,黑者露润垂秋石。

山鸟不鸣秋已深,猛虎高卧夜留迹。

长弓在背箭在腰,蚕丛自奋千夫力。

忆昔左车夸井陉,宋武大岘快所经。

道左马陵伏神驽,天畔壶关拥地形。

又见此地设天险,九州则壤分徐青。

周家青社胙茅土,山阴则齐阳则鲁。

伐齐曾记哀公年,艾陵一战雄千古。

先克博邑后无嬴,此地川岩映赤羽。

当年南北阻岩关,夹谷台高孝水浒。

圣代一统亭障空,青济分疆开二府。

白羊水落群山高,天末秋风吹棉袍。

腾逃山鬼奔苍鼠,无限寒光照宝刀。

十四:《青石关》

牟愿相

朝入瓮口峡,及关日已午。

垒石二十里,突兀蹲渴虎。

身非李将军,剑手敢轻侮。

关顶耸百仞,直上绿栈楼。

下马伛偻行,禹步酸人股。

半崖闻雷鸣,山溜骤夜雨。

青莱如掌乎,磊坷此一聚。

天意设险阻,所以限齐鲁。

我欲穷遗碑,径危那复取。

侧闻周世宗,憩息在兹土。

遗迹不可知,邈然座终古。

十五:《青石关》

张梅亭

瓮门高处置雄关,屹立千峰插碧烟。

谁信蚕丛蜀道险,天梯天栈上青天。

篇2:赞颂母亲的古诗词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歌颂母亲的诗词

2.七律悼念母亲诗词

3.形容母亲老了的`诗词

4.描写母亲的古诗词

5.感恩母亲的诗词

6.母亲节现代版诗词

7.关于悼念母亲的诗词

8.关于母亲节诗词

9.悼念母亲诗词

10.赞美母亲的诗词谚语

篇3:赞颂母爱的古诗词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关于赞颂母爱的古诗词:《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篇4:赞颂教师的古诗词

有关赞颂教师的古诗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不必贤于第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选自(师 说)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已无待于外物之谓德。

—— 选自(原 道)

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选自(原 毁)

麟之为灵,昭昭也。

—— 选自(获麟解)

龙须气成云。

—— 选自(杂 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选自(马 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选自(进学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 选自(违 辨)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 选自(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灾害外者,皆已宾贡。

—— 选自(后二九日复上宰相书)

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故高才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 选自(与于襄阳书)

若俯首 贴耳 ,摇尾 而乞怜,非吾志也。

—— 选自(应科目时与人书)

惟陈言之务去。

无迷其途,无绝 其源,终吾身而已。

—— 选自(答李翊书)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选自(送孟东野序)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为也,我则为之。

—— 选自(送李愿归盘谷序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选自(送董昭序)

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 选自(送石处士序)

伯乐一过翼北之业,而马群遂空。

—— 选自(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

—— 选自(圬 者王承福传)

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 选自(祭鳄鱼文)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 选自(祭十二郎文)

士穷乃见节义。

—— 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篇5:母亲节赞颂母亲古诗词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代北州老翁答》

【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注释】

原题注: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以谕之矣。

【赏析】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篇6:赞颂小满的古诗词

赞颂小满的古诗词(精选9首)

1.《小满》

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2.《晨征》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3.《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4.《小满》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5.《小满》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6.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7.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8.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9.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赞颂小满的古诗词(精选9首)】

篇7:赞颂老师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颂老师的古诗词:

《师蚕》

佚名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佚名

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佚名

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

《天净沙六首·老师匡焕学》

佚名

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佚名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佚名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

《一似梦瑶台》

佚名

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酒不胜杯。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清·罗振玉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佚名

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

《七绝·师恩难忘》

佚名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新竹》

佚名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篇8:赞颂父亲的诗句古诗词

赞颂父亲的诗句古诗词

作为父亲,他们把对子女的`爱与殷殷期待写进诗词中,因为情出肺腑,更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送子龙赴吉州掾》

陆游〖宋〗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

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山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汝去三年归,我傥未即死,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

《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宋〗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五更读书示子》

陆游〖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示儿》

陆游〖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郭闲思》

曹邺〖唐〗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朝耕》

袁中道〖明〗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晚。

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

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插秧歌》

杨万里〖唐〗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星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关于父亲的词句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篇9:柳梢青·春感古诗词鉴赏

柳梢青·春感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译文翻译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注释解释

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铁马:指战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详见姜夔《齐天乐》注⑷(231页)。

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漂流海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刘辰翁亲历了国家的最后灭亡。自古以来.经三代二帝开创、汉唐帝国不断开辟的广袤国土终于第一次沦为异族的牧场!亡国之恸该是何等深重。作者用凄凉之笔,抒发了邦宗沦覆,物事皆非之感。

诗文赏析

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思,此时借指充满哀愁的.临安城。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

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国之情。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这两句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而感情则变得更加沉郁。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顿为丰富.联想的余地也更大.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说上片的结句干脆利落,声如鼓板,这下片的结句却如弦索之声,幽怨宛曲,余音袅袅不绝。这样结尾,与诗人不尽的国恨家痛和遗民隐居的悠悠岁月十分相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得到延展。

篇10:谈青主的古诗词艺术

谈青主的两首古诗词艺术

内容摘要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代诗词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文章撷取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两首作品,从诗歌文学和音乐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古诗词 青主 艺术歌曲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近现代有很多作曲家都或多或少地根据古代诗词谱写艺术歌曲,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传世。其中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笔者就将这两首作品从诗歌文学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大江东去》

青主早年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堂,在辛亥革命中曾立过战功,所以1912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业余时间也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大江东去》就是他留学德国期间的作品。这首作品谱于1920年,可谓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若说它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亦不为过。歌词取自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但仕途并不如意。元丰二年(1097年),他因写诗讽刺新法,被逮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百日后,苏轼获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在“乌台诗案”3年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表现了他在政治斗争失意时的心境。

这首词的开篇就用大手笔描绘了江河的浩荡和古战场的雄奇壮丽,令人骇目惊心,随即引发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遐想,在众多豪杰当中,诗人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少年英雄形象,又以“小乔初嫁”来衬托他的儒雅风流。诗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几笔,就把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和他建立的赫赫战功勾勒了出来,诗的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写出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来对照自己,伤感韶华逝去,功业无成,由此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首词最能代表苏词的风格,备受后人推崇。

总的来说,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所提供的意境,颇具创造性。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宣叙调的表现手法,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如“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几处,又使曲调带有豪放的歌唱性。词的下阙用咏叹调的手法,曲调舒展潇洒,富有幻想性和浪漫气息,将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和使曹军“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表现得颇具震撼力。全曲的调性布局很细致,e-g-e-E-(bA)-E-e,基本上是同主音大小调和三度调性变化,这是欧洲浪漫派作曲家喜欢用的转调手法,青主用以表现词中奔腾澎湃的景致和吊古伤今的情感,用得非常得体。词的下阙音乐基本上是绚烂的E大调,而在“雄姿英发”一句,由E调临时离调到bA,由于关系疏远,色彩为之一新,效果很特殊,令人心驰神往。钢琴伴奏在第一段插入6小节描写“惊涛拍岸”的间奏,颇具声色。第二段右手弹主旋律加和音,左手在低音区弹三连音分解和弦,融合瑰丽。所有这些,都使《大江东去》成为一首特色鲜明的,男中音独唱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诗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很显然,这首诗受到晚唐诗人姚和的《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一诗的启迪和影响,姚和的这首诗是这样的:“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读了这两首作品,可以看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当然,李之仪立意长江抒写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原是写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的爱情的,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青主谱曲时赋予它新的含义。为什么这样说呢?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共产党人被大肆屠杀,由于青主是一名共产党人,所以也在被通缉之列,青主先赴香港避难,但因无法维持生计只好又回到了内地,他找到了留学德国时的老同学、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的萧友梅,在萧友梅的帮助下,青主隐姓埋名留在国立音专靠作曲及编辑音专的校刊《乐艺》为生。就是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我住长江头》来表达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这首词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的媒介。这首歌最大的特色是感情真挚深刻,音乐优美单纯,一切都生于自然,发自内心。它的和声醇美,用的几乎都是很普通的大小三和弦与七和弦,只在个别地方为了增加一些悲怆的色彩而使用减七和弦;它的曲调与民歌的风格很接近,但又是艺术歌曲型的;它的旋律跳动不大,但却蕴藏着激动不已的感情;它的节奏非常平稳,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能表现其朴实与痴情;钢琴伴奏也始终贯穿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仿佛不息的江水负载着深深的爱和绵绵的恨在滔滔奔流。“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四句在歌曲中重复了两遍,作曲家后来透露,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他在血腥时局中郁积在心头的恨和对难友深切的怀念。当时人们无法了解作曲家这一心中的秘密,但其怨恨之情表现得深邃而淋漓尽致则是可以感受到的。这两遍重复很重要,如果没有它们,则感到“意之未到,功之未达”,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我们说音乐一成不变则显得单调,变化不足则显得单薄,变化太多则显得离散,而此歌后四句的重复,音乐变化非常自然,恰到好处。它们有异有同,新中有旧,深化了主题,连结成一个艺术整体。

总之,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当中的精品之作,也最能代表青主在这一领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这两首作品也是歌唱家们最钟爱的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

参考文献 :

[1]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

[2]周畅著《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赞颂老师的古诗词有哪些

教师节赞颂诗歌

赞颂老师好句子

赞颂收费员诗歌

赞颂环卫工人作文

赞颂煤矿工人演讲稿

赞颂秋天的诗歌朗诵

赞颂父亲作文高一

六一儿童节优美赞颂祝福语

护士节赞颂护士诗歌

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赞颂青石关的古诗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