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宇宙顶流吞吞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综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原理及方法,讨论了其减水机理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还论述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羧酸盐;减水剂;减水机理
聚羧酸系有机材料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它主要用于混凝土减水剂、洗涤添加剂、涂料及油墨中的颜料分散剂等领域。该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洗涤、渗透、分散、乳化、破乳等性能,特别是具有低温洗涤效果好、耐硬水、生物降解性能好、配位性能强等优点。因此,应用范围很广,将聚羧酸型高分子用作混凝土减水剂的历史不长,日本是其首要研究开发国和使用国。近年来,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业中被广泛接受,并受到国内外混凝土外加剂研究者及使用者的日益关注。究其原因,与传统的减水剂萘磺酸和磺化三聚氰胺缩合物相比,他们能在低掺量下赋予混凝土高分散性、流动性及高分散体系稳定性防止坍落度损失。同时,工业萘价格上涨、萘系减水剂生产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也使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势在必行。目前,日本常用高效引气减水剂的主要成分正从萘磺酸盐加反应性高分子向聚羧酸系过渡,欧美各国亦紧追其后。
有关聚羧酸减水剂研究进展特别是对该类减水剂制备原理、作用机理、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报道较少。笔者拟对该类减水剂的制备原理、作用机理、发展前景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制备原理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是由带有磺酸基、羧基、氨基以及含有聚氧乙烯侧链等的大分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共聚原理合成的具有梳型结构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所需的主要原料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烯丙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烯丙基醚等,在聚合过程中可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水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链转移剂有:3-疏基丙酸、疏基乙酸、疏基乙醇以及异丙醇等。
合成方法为:在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滴液装置、以及回流冷凝管的圆底烧瓶中,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缓慢滴加聚合单体溶液和引发剂溶液,在选用聚合单体时,应充分考虑其竞聚率的大学。反应温度可根据具体的反应单体类型来决定,一般可以选择70~95℃这一温度区间内的温度作为反应温度。在一小时内滴加完单体溶液,然后再在20min内滴加残余的引发剂溶液,最后将温度升高5℃,继续反应1h,降温至40℃后,中和出料。
2、作用机理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是一种新型减水剂,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但其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观点:
(1)聚羧酸类聚合物对水泥有较为显著的缓凝作用,主要由于羧基充当了缓凝成分,R-COO~与Ca2+离子作用形成络合物,降低溶液中的Ca2+离子浓度,延缓Ca(OH)2形成结晶,减少C-H-S凝胶的形成,延缓了水泥水化。
(2)羧基(-COOH),羟基(-OH),胺基(-NH2),聚氧烷基(-O-R)n等与水亲和力强的极性集团主要通过吸附、分散、湿润、润滑等表面活性作用,对水泥颗粒提供分散和流动性能,并通过减少水泥颗粒间摩擦阻力,降低水泥颗粒与水界面的自由能来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聚羧酸类物质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羧酸根离子使水泥颗粒带上负电荷,从而使水泥颗粒之间产生静电排斥作用并使水泥颗粒分散,导致抑制水泥浆体的凝聚倾向(DLVO理论),增大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水泥充分水化。在扩散水泥颗粒的过程中,放出凝聚体锁包围的游离水,改善了和易性,减少了拌水量。
(3)聚羧酸分子链的空间阻碍作用(即立体排斥)。聚羧酸类物质份子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呈“梳型”,在凝胶材料的表面形成吸附层,聚合物分子吸附层相互接近交叉时,聚合物分子链之间产生物理的空间阻碍作用,防止水泥颗粒的凝聚,这是羧酸类减水剂具有比其他体系更强的分散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的保持分散机理可以从水泥浆拌和后的经过时间和Zeta电位的关系来了解。一般来说,使用萘系及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经60min后坍落度损失明显高于含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混凝土。这主要是后者与水泥粒子的吸附模型不同,水泥粒子间高分子吸附层的作用力是立体静电斥力,Zeta电位变化小。
在研究其对水泥分散作用机理时发现,仅用DLVO理论解释为离子间斥力常与实验结果有很大出入。Uchikawa和Tanaka等人的实验结果说明,空间位阻效应可成功地解释聚羧酸型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机理,即高分子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其伸展进人溶液的支链产生了空间位阻使粒子不能彼此靠近,从而使水泥颗粒分散并稳定。目前该机理得到普遍接受。Kihoshita等人在研究了分子质量相近、支链长度不同的聚合物对水泥等温吸附后指出,具有长支链的聚合物有低的电位和高的空间斥力,因而吸附后对水泥分散性能很好,但对粒子分散稳定性却不佳。笔者认为,支链过长可能导致已分散粒子间表面支链的相互缠绕,反而造成粒子的凝聚。
3、聚羧酸系减水剂优缺点
3.1聚羧酸系减水剂优点
同萘系、脂肪族、磺化三聚氰胺等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坍性好,9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损失或损失较小;
(2)在相同流动性情况下,对水泥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可很好地解决减水、引气、缓凝、泌水等问题;
(3)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可以通过调节分子结构,制备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超减水剂,如:低温高早期强度型、零坍落度损失型、抗收缩型等。
(4)使用聚羧酸类减水剂,可用更多的矿渣或粉煤灰取代水泥,从而使成本降低;
(5)合成高分子主链的原料来源较广,单体通常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烯丙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6)分子结构上自由度大,外加剂制造技术上可控制的参数多,高性能化的潜力大;
(7)聚合途径多样化,如共聚、接枝、嵌段等。合成工艺比较简单,由于不使用甲醛、萘等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2聚羧酸系减水剂缺点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性能的稳定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缺陷是由于我国的水泥品种太多、掺合料复杂、聚羧酸制备工艺不成熟造成的。
(2)在复配过程中,对引气剂、消泡剂的选择性较强。通过试配实验及使用经验可以发现,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聚羧酸盐减水剂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选择合适的引气剂和消泡剂。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聚羧酸盐减水剂的合成中,对聚合活性单体的选择性很大,不同的生产厂家可能聚合时使用的单体类型及合成工艺不尽相同,从而使得最终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在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链结构等方面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其本身的引气性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3)在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存在着混凝土黏性太多、泵压太高的问题。这是由于目前国内市场上95%以上的聚羧酸盐产品,都属于第一代甲基丙烯酸系的聚羧酸减水剂,其结构上的缺陷是其在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出现黏性太大的基本原因。
4、发展前景
聚羧酸型减水剂在分子结构上可调整余地自由度大,制造技术可控制的参数也多,因此高性能化的潜力大。目前,国外聚羧酸型减水剂有了商品化品种,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将先进的仪器如用对所合成聚合物进行分子质量分级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聚合物在水泥体系的吸附等用于化学结构对性能影响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使得原先难以确定的许多化学结构信息具体化,研究结果趋于客观和量化,对理想性能减水剂研制工作的指导作用也会更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以后,人们才逐渐开始认识到聚羧酸盐减水剂的优越性,并开始了实验室的初步研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水泥外加剂研究者应与高分子合成工作者进行跨行业的合作,聚羧酸盐减水剂在这一领域已经全面代替了传统的萘系减水剂。而且,其制作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总的来说,国内自主研发的聚羧酸盐减水剂无论是在品种的单一性方面还是产品的稳定性方面,都还和国外,尤其是日本的一流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信通过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与国外技术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不久的将来会生产出高性能的优良减水剂产品。
参考文献
[1]邢凤兰.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的合成[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3,9(4):42-48.
[2]蒋言清.聚氧乙烯醚的物化性能应用及乙氧基反应技术的现状[J].广东化工,(5):43-45.
[3]姜国庆.日本高性能AE减水剂的研究进程及应用现状[J]化学建材,,16(2);42-44.
[4]雷海琴,曹惠庆,朱新宝.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合成的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36(1);9-12.
[5]左彦峰,王栋民等.不同特征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11):49-52.
[6]许泽宁,肖国民,徐盛等.聚羧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6(4):34-36.
[7]CollepardiM,CoppolaL,CerulliF,etal.ZeroSlumpLossSuperplasticizerconcrete[A].InProceedingsoftheCongressOurWorldinConcreteandStructures[C].Singapore,1993.73-80.
[8]UchikawaH.HydrationofCementandStructuresFormationandPropertiesofCementPasteinthePresenceofOrganicAdmixtures[A].PhirRK,McCarthyMJ,ProceedingsoftheconcreteintheserviceofMankind[C].1995.3-47.
[9]TanakaYO,MatssoS,OhtaAnewadmixtureforHighPerformanceConcrete[A].In:PhirRK,McCarthyMJ,ProceedingsoftheconcreteintheserviceofMankind[C]..291-300.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网络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关于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5.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6.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7.土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8.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9.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格式
10.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长春市北湖科技园蓝波湖小区二期2号楼土建工程投标文件编制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此毕业设计的题目是长春市北湖科技园领袖蓝波湖小区二期2号楼土建工程清单计价投标文件编制。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一般很长,包括很多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环节,涉及到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受到很多不可预测的条件限制和影响,存在着诸多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其组织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由于社会评价体系还不够成熟,技术标准尚需完善,国内往往就应用于某一种投标方式,做投标报价的博弈分析。而这种分析,只是基于成本因素,并未考虑其它因素可能对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所产生的影响。而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或者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在招投标活动中,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必然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报价策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水平,又必然要考虑业主的影响,这些完全符合博弈论的特征,因此,应用博弈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非常必要。命周期成本理论,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是此消彼长的,投标时所显现的工程造价的降低,往往隐含着使用成本的增加,我们不能仅仅注意投标时的情况,应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思想,从全局把握工程成本,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
通过以长春市北湖科技园领袖蓝波湖小区二期2号楼土建工程清单计价投标文件编制对象,我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投标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熟悉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和合同管理,掌握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经济技术分析和建设项目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加深、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工程承包的过程中,投标文件的编制是尤为重要的。要凭借自己企业的实力和优势、经验和信誉,以及投标水平和技巧获得工程项目承包任务的过程。对其经济指标、技术指标都要有所掌控,要在投标文件中展现出自己的亮点与优势。工程投标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投标报价是一个核心问题,报价的依据是工程标价,也称为工程投标价格。我们通常的投标报价和标底都是以现行国家统一的预算定额为依据而计算出来的,所以投标价和标底价在同一水准上,工程标价=工程估价+工程利润+企业内部因素+投标信息因素。估价就是保本价,工程估价=完成该工程量的各类消耗+管理费。每一个投标工程都要留有一定的伸缩性。要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投标竞争对手、有无后续工程等因素,确定所投标工程获利多少,即所谓的高标、低标。其中低标是承担该项目不求利润,只求保本的最低标价。准确地估价成本和合理地确定利润能将体现一个企业投标报价的.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也是争取中标的一种手段。所以投标报价在中标中占得比例为60%—70%。那么投标报价做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决定中标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做投标报价过程中还有很多影响因素要注意对标价有较大影响的投标信息也很多,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实力、信誉和报价情况;招标单位的主观意向,如,招标单位是强调标价,还是强调工期,或是对质量要求特别高等。投标文件,是指建筑公司在通过了工程项目的资格预审以后,对自己在本项目中准备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描述,还有对自己对本项目的施工,工程量清单,工程造价,工程的保证条例进行说明的文件,然后发包方会通过建筑工程的招标文件对项目承包对象进行选择。这是指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的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的文件。在投标文件中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这里所指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一般是指招标文件中有关招标项目的价格、招标项目的计划、招标项目的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和条件,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投标文件需要在这些方面作出回答,或称响应,响应的方式是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进行填报,不得遗漏或回避招标文件中的问题。所以,交易的双方,只应就交易的内容也就是围绕招标项目来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
招标投标法还对投标文件的送达、签收、保存的程序作出规定,有明确的规则。对于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撤回也有具体规定,明确了投标人的权利义务,这些都是适应公平竞争需要而确立的共同规则。从对这些事项的有关规定来看,招标投标需要规范化,应当在规范中体现保护竞争的宗旨。
3.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基本内容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工程量的计算,利用造价软件及招投标软件编制建设工程投标书及投标报价,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应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人、材、机分析,完成这个单项工程的施工工程投标文件,参加并通过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共有两部分:投标文件编制部分和编制说明书部分。
投标文件编制部分主要有:经济标的编制、商务标的编制和技术标的编制。
(1)商务标的编制:符合招标文件的基础上,编制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投标函、投标承诺等内容。
(2)技术标的编制:由施工方案设计、劳动力和材料机械的计划、施工保证措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进度计划等组成。
(3)经济标编制:依据辽宁省预算定额和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来计算工程量,应用广联达软件套取定额及费用计算,得出工程造价。具体报价时要贯彻总报价策略,对整个投标,采用不平衡单价、多方案报价等技巧。
(4)编制说明书:按照设计任务逐项编写本设计的编制说明书。
3.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此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为工程量清单编制部分,即按照现行预算定额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项目划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原则进行工程量计算,从而制定出一个满足工程实体在人工、材料、机械方面消耗量的清单,以作为投标单位确定投标报价的基础。对于不同的工程,资格预审文件、招标公告、投标须知等文字性文件都有范本,编制招投标文件时只需根据具体项目作适当修改与调整即可,但是不同项目的工程项目类别和工程量是不一样的,需要单独计算。而工程量的计算是一个庞大而繁琐的工作任务,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对预算人员的细心度与计算能力有很高要求,是衡量招投标文件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投标文件编制时,应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4.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
从查看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开始,熟悉投标文件编制方法与步骤。熟悉图纸和要求,在编制时,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文献资料,全面详尽了解本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着重图纸与工程量清单的关系,充分考虑认真编写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投标书,以确保投标文件编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全面控制工期和投资,从根本上,大局出发制定最合理最优质的投标书。
4.1施工方案的确定
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方法的确定取决于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条件,质量要求等因素。
4.2工程量计算的内容
工程量计算:包括土石方工程量,砌筑工程量,钢筋混凝土工程量,楼地面工程量,屋面工程量,脚手架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等的计算。
4.3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
工程量清单计价:运用广联达软件进行计价。
4.4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确定:包括工程概括;施工准备;安全保证措施;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新技术,新方法,新的管理措施;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
5.进度安排
1. 领取任务书及查询资料 20XX年02月28日~20XX年03月29日
3. 毕业设计时间 20XX年03月30日~20XX年06月24日
序号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有效工作天数(天)
1 开题并提交开题报告 3月30日~4月3日 5
2 工程量计算 4月4日~5月1日 20
3 经济分析阶段 5月2日~5月15日 10
4 施工方案设计阶段 5月16日~5月29日 10
5 编写设计说明书阶段 5月30日~6月12日 10
6 准备答辩阶段 6月13日~6月19日 5
7 合 计 60
20XX年06月20日~20XX年06月24日 答辩。
6.参考文献
[1]尚峰利.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08期
[2]武田艳, 程敏.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J]. 中国勘察设计 11期
[3]胡文发,李修华.工程项目全方位动态成本控制[J]. 基建优化 05期
[4] 舒卿,李惠强.赢得值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基建优化 06期
[5]戚安邦.多要素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期
[6]闫瑞娟.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 重庆大学
[7]贾凤锁.工程项目造价计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8]宋鹏.智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9]郑建华.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山东大学 2011
[10] 宋静艳.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11]吴丽莉.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11
[12]赵晓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从设计院开始[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期
[13]董跃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期
[14]马英智,孙艳文.浅析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J]. 知识经济 期
[15]朱胜跃,论设计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J]. 建筑 2012年08期
[16]陆忠.浅议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J]. 企业经济 2011年12期
[17]冯晓虹.建立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体系[J]. 建筑经济 2010年04期
[18]关君.浅谈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 建筑知识 2012年05期
[19]张南晖.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J]. 四川建筑 2011年01期
[20]于春江.浅谈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J]. 中国房地产 2011年03期
[21]李伟景,亚平,李静.工程施工投标报价定量分析与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7).138-141.
[22]冯寄军,陶虹旭.浅谈工程招投标交易成本的质量改进[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1).
[23]赵爱芳.浅议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期刊论文]-硅谷2010(22).
[24]张晓旭,赵清江.浅谈建筑材料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22).
[25]Life cycle costing-theory,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15,NO.6
[26]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mpany overhead cos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19)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在许多存储系统中,以游程长度受限码来克服码间串扰,用RLL(d,k,)来表示,d,k分别规定了可能出现在序列中的最小和最大游程,参数d控制的最高传输率,避免序列通过带限通道传输时的码间串扰,参数k确保适当的跳变频率以满足锁相环读取时钟同步的需要。在使用峰值检测技术的磁盘驱动中的一种标准编码技术为1/2的(d.k)=(2,7)码,也称franaszek码。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FPGA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讲,FPGA能完成任何数字器件的功能,上至高性能CPU,下至简单的74电路,都可以用FPGA来实现。利用FPGA进行设计,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而且能使系统的速度更快、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小,满足现代电子发展的要求。
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语言是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硬件描述语言。由于VHDL所具有的通用性,它已成为可支持不同层次设计者需求的标准语言。使用VHDL,可以快速地描述和综合电路设计。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FPGA是一种将门阵列的通用结构与PLD的现场可编程特性结合于一体的新型器件,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好、设计灵活、编程方便、产品上市快等多方面的优点。目前,FPGA的容量已经跨过了百万门级,生产厂家已由最初的一家增加到十多家,产品日益丰富,性能不断提高,成为最受欢迎的器件之一。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的发展,FPGA单片规模大大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不断提高,相对功耗不断下降,价格也大幅调低,使得FPGA器件从一个功能辅助型的现场集成器件,发展成系统级现场集成器件,应用面和使用量大大扩展,从而使“工艺集成技术”和“现场集成技术”成为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并驾齐驱的.两翼。
本课题研究方向为硬盘驱动器中信道调制码的编译码器的设计,包括总体方案的设计、个部分功能单元的设计、顶层文件的时序仿真,从而实现基于FPGA的硬盘编译码。
首先设计总体方案,解决不定长编码中如何识别信源字和和速度匹配问题
然后是状态机设计,状态机用来实现信源字的识别,并将其相应的存储地址传给存有编码规则的ROM。
第三是缓存控制模块读取存于ROM中的编码,置于缓存中,当缓存中的数据达到一定数量(足以避免出现空挡)即开始对外串行输出编码。ROM采用MAXplus2中的可调参数宏模块LPM_ROM,既充分利用片内资源又减少编程量。最后完成顶层文件波形仿真,观察输出序列。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或设计方案
1、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FPGA原理和VHDL编程 及其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学会MAX+PLUS II软件。
3、设计用于变长编码的有限状态机(FMS),用状态机判断各信源字间的状态转移,并设计出各状态。
4、完成缓存控制器设计和LPM_ROM的配置,考虑到要存储一些暂时的变量,这里采用16位缓存,在缓存达到8位时开始输出。调用LPM_ROM将ROM配置成异步方式。
5、用MAXplus2进行顶层文件波形仿真,查看各信号和变量的波形,以便更好了解整个系统的时序关系。
论文题目:
照明灯智能控制器设计
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随着信息行业和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照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照明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智能照明”技术随之出现,并迅速地向前发展,以致形成照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智能照明控制是节约能耗及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体现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优化工作环境的有效手段,是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良好统一,也是一个实现“绿色照明”的重要环节。城市公共照明在我国照明耗电中占30%的`比例,约439亿kWh,以平均电价0.65元/kWh计算,一年开支285亿元。在市政开支极度紧张的今天,国内绝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区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日本等国家在七十年代就抛弃了的路灯隔盏关灯的省钱方法,其中的弊病不言而喻——不仅导致了路面照度分布不均,给治安及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不能避免后半夜电网电压的升高对路灯寿命的减损,因此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此外,我们常见的路灯、过道灯、草坪灯、广告箱灯、霓虹灯和厕所等公共场所用的一些照明灯往往彻夜通明,这不仅浪费能源,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光污染。
了解到这些后,我准备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照明灯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夜间照明浪费的现象。开发中拟采用光敏器材感知光线,在天黑后将灯点亮,亮灯时间持续四小时,四小时后当有行人或车辆经过时,点亮电灯,并持续照明一段时间,当无行人或车辆经过时,电灯熄灭。并可在天亮前一小时将灯点亮,天亮后将灯熄灭。照明持续时间的长短可用单片机控制调节。
该系统可准确的在天黑及天亮时实现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并可通过感知有无车辆行人实现灯的点亮与熄灭,从而有效控制照明时间,实现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为控制,节省了资源和人力的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本设计中基于单片机制作的照明灯智能控制器,可有效控制照明时间,可在天黑后自动开灯,并持续照明一段时间后将灯熄灭,在天亮前一小时将灯点亮,天亮后自动关灯。天黑后开灯的持续时间和天亮前提前开灯的时间可通过改变程序进行调整。并且在熄灯至天亮前一小时这段时间内可根据感知周围环境决定电灯的熄灭和点亮。由于采用单片机对环境照度进行测试判断并进行计算,因此电路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自动调节每天开关灯的时间。
在此控制器的帮助下可有效避免照明灯彻夜通明,在今天电力能源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在没有人员活动的深夜让这些灯关掉一些,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也能够节约一些开支,同时无需人为控制,完全自动化,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可行性。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初步确定电路整体结构
阅读单片机有关书籍,学习单片机知识
查看汇编语言相关书籍,学习汇编语言编写方法
具体查询有关文献与书籍,确定所用元器件参数,画出具体电路图
调试电路,最终实现功能
计划进度及其内容
1..10-2009.11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学习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2009.11-2009.12
进一步收集查看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单片机知识,初步确定电路图。
3.2009.12 -.03
电路参数计算及电路的确定,设计初稿完成。
4.2010.03-2010.04
技术文档及毕业论文编写整理。
5.2010.04-2010.05
论文评审、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课题名称:
姓 名: 年 级: 班 级: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1、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4、5、
3、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4、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 开题报告 (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 分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1 周
2 周
3 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 老师等
(包括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研究进度计划等)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也是直接言辞原则对刑事审判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讲,适格的证人只有亲自出庭作证,陈述证人证言,回答控辩双方的询问,参与质证过程,证人的证言、陈述、结论等才能作为法庭最后定案的依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建构并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成为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1。1 选题的背景
自我国实施新的刑诉法以来,在审判实践中不难发现,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并没有随着立法的确立而逐渐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使许多案件的关键证人处于长期流动的过程中,很难及时取证。第二,证人不诚实作证的情况较多,或模棱两可,或借口搪塞,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第三,翻供和串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是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重要障碍。上述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必将导致新刑诉法确定的刑事庭审改革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改革失败,使法律得不到正确实施,难以达到惩治犯罪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意义重大。
1。2 国内外反腐朽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在作证制度方面,我国采取的是证人出庭作证和例外原则相结合的制度。孙长永教授认为,这种制度相对而言显得缺少灵活性和难以操作,弱化了证人作证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应发挥的作用。而在证人资格认定方面,我国法律确立的是以证人对案情能否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为作证资格界定标准的。中国人民大学毕海毅认为,这一规定过于原则,难于确认最佳证人和最佳证据。在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制度方面,我国法律规定显得空洞,不成系统,周璐怡就认为,我国缺乏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配套制度,证人的权利义务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履行。
相较于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严峻的立法与司法现实,汤维建教授研究国外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后认为,两大法系国家基于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息息相关的立法例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先进之处,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带来了崭新的思路。例如英美法系国家的证人保护制度、专家证人制度、传闻证据规则、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权制度等,都是十分有特色的立法例。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人拒证制度、经济补偿制度等也值得我国借鉴,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刑事诉讼中最广泛、最普遍的证据,莫过于证人证言,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刑事案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了证人作证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司法实践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基于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以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对‘证人’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主体范围;其次剖析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重要作用;第三,在做好理论准备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从立法、司法、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探寻原因;第四,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成熟的立法例,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建议。
2。1 基本框架
1、引言
2、证人作证制度的理论准备
2。1、“证人”概念的界定
2。2、不同法系对证人的资格确定
2。3、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主体范围
3、证人作证制度的意义
3。1、维护司法权威
3。2、实现实体正义
3。3、保障程序正义
4、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
4。1、立法上过于模糊
4。2、司法上困难重重
4。3、制度上的缺失
4。3。1、证人保护制度
4。4。2、证人补偿制度
4。4、公民作证观念缺乏
课 题 名 称 学 生 姓 名
入 学 年 月 导师姓名、职称 所 在 院、系 学 科、专 业
20xx年
9月
30日
说 明
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学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一般于第八学期进行,完成时间最迟不能超过第八学期第五周。
二、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3-5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评议小组设秘书一人,协助组织和处理评议事宜,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由各系部作为原始材料保存备查。
三、本开题报告第1—3部分均可另加附页。
四、本开题报告一式三份,学生、指导老师、系部各留一份。
这部分如果要做得好,可以参考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格式和要求,我们做的是本科论文,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需要了解并适当概括相关的研究现状。
一般专业术语的规范格式为:XXX研究了……(内容概括),认为……(结论),或者通过对……的研究,得出……(结论)等内容,注意言简意赅,不要啰嗦,主要列示研究内容和结论就行了。
研究现状一般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分开写作。
参考文献阅读是论文写好的关键前提,所以要认真阅读参考文献。由于我们开题报告表格较小,所以一般不需要详细写清晰,只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即可,具体详细内容在正文中。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
这部分重点强调本课题研究针对研究现状出发,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起到什么作用。如:教育投资者,增加对新准则的理解、认识和运用,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思路等等。
这部分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探讨,说明本课题研究预期的目标。
写作专业术语格式为:通过本课题研究,以期达到增进对……的了解和认识,全面认识理解……,加强对……的认识理解,提升……,增加……,提出了……,期望对……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这部分重点强调说明课题研究达到了什么结果,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提出了什么理论思路,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等等。它是针对研究目的的进一步升华和解释说明。注意不要和研究目的雷同。
写作专业术语格式为: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对……有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有助于帮助……,对……有明显的作用等等。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不是写作题纲,不是将论文标题罗列下来,而是本文需要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每个中心问题可以分为1-2个小问题。问题阐述言简意赅,每个问题阐述不得超过50个字。
最近几年其他各系和学院也有部分学生直接罗列写作标题,我们也默认可以。
五、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主要写作过程的总结,一般由以下几个过程组成:
1、前期准备:开题准备、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参考文献
2、写作阶段:题纲写作、一稿、二稿、三稿
3、定稿装订:
4、论文答辩:
围绕上述过程适当展开主要工作即可。一般是写作一段内容,字数不超过300字,主要写出自己如何写作的思路和过程总结。
六、写作进度安排
分步骤列示说明,主要围绕每一个写作阶段和大致预计时间列示即可。注意写作进度安排要和任务书一致。
七、参考文献
按照格式要求列示即可。详见格式规范。
八、敬请各位同学注意将各种表格的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1、标题内容和指导教师等内容必须打印;
2、手写签名地方一定手写;
3、各项表格内容完整的全套内容上交,特别是初稿和定稿后的格式规范内容;
4、各项表格内容齐全完整,标注每一次写作后的名称,依次以1、2、3……顺序号命名,如袁本春开题报告1、2、3;袁本春论文初稿、袁本春论文二稿等;
5、所有表格内容原则上不得打断,打乱,也不得重编页码。不得重加封面,页眉页脚等;
6、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包括专业知识、规范要求、word排版等,所有这些对大家将来参加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范文:
物流开题报告毕业论文
研究背景眼科最常见致盲眼病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等,其中青光眼是继白内障后的第二致盲原因,物流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我国青光眼的发病率为0.52%,患病人数约为700万。资料显示世界青光眼发病人数到将达到7000万,双眼盲目人数达到840万(Quigley et al.,)。众多的青光眼患者和青光眼盲者,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而且还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预防、控制及治疗青光眼十分重要且迫切!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病理性眼压增高导致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结构损伤和视野缺损为表现的神经性退行性视神经病变,其最终的结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视功能逐渐丧失(Buckingham et al.,)。目前已有大量保护RGCs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改善视乳头微循环、谷氨酸途径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及抗氧化治疗等。然而,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信号转导、受体通道研究在RGCs损伤与保护中的作用近年来正得到关注。最新的研究方向和靶点之一是关于能感受压力的受体通道可能参与传递病理刺激造成神经损伤(Quigley et al.,2006)。
TRPC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6)是一个新发现的、压力敏感、参与神经元存活与凋亡的钙离子通透膜通道蛋白。本人曾参与课题“TRPC6通道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模型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并获得了有价值的前期研究结果:较为全面而精确的定位了TRPC6通道基因和蛋白在SD大鼠视网膜、尤其是RGCs上的表达和分布,TRPC6在RGC层上有选择性的高表达;探讨了TRPC6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TRPC6基因和蛋白在视网膜缺血损伤中的再灌注后24小时,出现一过性的表达升高;在体的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其激动剂OAG具有保护视网膜IR模型诱导的RGCs免受损伤,而拮抗剂SKF96365则促进了RGCs凋亡的发生,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TRPC6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TRPC通道在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存活的过程中有密切的联系。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以政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论文,首次证实过表达TRPC6/TRPC3可保护小脑神经元对抗因血清剥夺而导致的细胞死亡,且发现BDNF位于TRPC3/6介导的细胞保护信号通路的'上游(Tai et al.,2008a;Jia et al.,)。本课题拟探讨BDNF介导TRPC6通道蛋白保护视网膜跟模型诱导的RGCs免受损伤的作用机制,对深入阐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干预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干预靶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二部分:
第一部分视网膜IR模型中调控TRPC通道时BDNF的表达变化
一、研究目的
在SD大鼠视网膜IR模型中检测bdnf基因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抑制TRPC通道时BDNF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表达类型对RGCs凋亡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在视网膜IR模型中检测bdnf基因的表达。采用视神经血管钳夹法建立视网膜IR模型,夹闭视网膜血供60分钟,分别于再灌注后3小时、24小时、48小时、7天处死大鼠,摘取眼球,显微镜下剥离视网膜,提取视网膜总RNA,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bdnf基因表达变化。
2、抑制TRPC通道时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建立大鼠视网膜IR模型,于视网膜缺血术前30分钟,右眼通过玻璃体腔注射TRPC拮抗剂SKF96365为实验组,左眼注射溶剂PBS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再灌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处死大鼠,摘取眼球,显微镜下剥离视网膜,提取视网膜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DNF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3、抑制TRPC通道时检测bdnf基因的表达。将SD大鼠分为4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组,对眼球进行假手术,只行视神经分离术,不行视网膜缺血手术;第二组,建立视网膜IR模型;第三组于视网膜缺血术前30分钟,通过玻璃体腔注射PBS溶液,然后再建立视网膜IR模型;第四组于视网膜缺血术前30分钟,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注射SKF96365,然后再建立视网膜IR模型。所有大鼠于再灌注后24小时处死,摘取眼球,显微镜下剥离视网膜,提取视网膜总RNA,Real-time PCR测定bdnf基因表达变化。
三、研究结果
RT-PCR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bdnf mRNA在再灌注后3小时开始出现升高,24小时出现表达高峰,是对照组的1.4倍(p<0.05,N=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应用SKF96365抑制TRPC通道后,BDNF的前体蛋白(precursor for BDNF,proBDNF)表达量升高,并于再灌注后24小时达到高峰,是对照组的1.4倍(p<0.05,N=6),而成熟型BDNF(mature BDNF,mBDNF)在整个再灌注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24小时,IR+SKF96365组bdnf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假手术组、IR组、IR+PBS组的2.7、1.7、1.4倍,与IR+PB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N=6)。
四、小结
在IR模型中,bdnf基因的时间表达谱早于trpc6(trpc6的mRNA水平在再灌后是12小时开始升高),提示BDNF可能位于TRPC6介导的细胞保护作用的上游。当TRPC通道受到抑制时,bdnf的基因水平和proBDNF蛋白水平都升高,表明bdnf的转录和翻译水平都有提高,但mBDNF没有变化,提示TRPC通道反馈性影响BDNF翻译后修饰的过程。
第二部分ProBDNF-p75NTR信号通路在视网膜IR模型诱导的RGCs损伤中的作用
一、研究目的。探索p75NTR信号通路在视网膜IR诱导的RGCs损伤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使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通过上丘注射对活体SD大鼠RGCs进行逆行标记,在充分标记后(7天),建立视网膜IR损伤模型,于视网膜缺血术前30分钟通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75NTR信号通路拮抗剂TAT-pep5进行干预,且同时左眼注射溶剂DMSO为阴性对照,分别于再灌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处死大鼠,常规心脏灌流取视网膜,平铺后荧光显微镜下行RGCs计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再灌注后48小时,玻璃体腔注射p75NTR信号通路拮抗剂TAT-pep5组较之注射溶剂DMSO对照组显著增加RGCs的数目(p<0.05,N=6)。
四、小结
在IR模型中proBDNF-p75NT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抑制TRPC通道诱导的促进RGCs死亡的过程。结论本研究提示BDNF可能是TRPC6通道蛋白保护视网膜IR模型诱导的RGCs免受损伤的上游通路,当TRPC通道受到抑制时,能反馈性影响BDNF转录后翻译修饰的过程,导致proBDNF量的累积,提高与p75NTR受体结合率,从而诱导促进RGCs死亡。这一发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并为临床上进行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SWOT分析的湖南新晃黄牛肉出口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选题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各种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牛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等优点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新晃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以独特丰富的草山资源为依托,以新晃黄牛肉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将全力整合牛肉资源精深加工,以推动牛肉产业化建设。打开国际市场,以出口带动发展是新晃牛肉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晃黄牛肉出口的现状分析入手,再通过SWOT分析了新晃黄牛肉出口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在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构造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选题意义: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出口量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我国牛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抓住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这对推动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至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新晃县政府已将牛肉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积极促进牛肉产业的发展,这有效地调整了新晃县的农业结构,发展了地域优势特色经济。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新晃县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注入活力。培育发展新晃牛肉出口品牌,扩大新晃牛肉出口,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以及相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研究动态:
我国牛肉业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快速发展,牛肉产量和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较高。目前,国内对我国牛肉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牛肉整体生产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乔娟分析指出1980―中国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4.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更高于中国肉类总计、猪肉、鸡肉和羊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使牛肉占中国肉类总计产量比重从1980年的1.8%增加到20的9.2%。翟印礼,孔媛(2003)对我国牛肉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牛肉生产大幅度增长,牛肉进口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虽然我国牛肉出口有价格优势,但却没有竞争优势。张梅(2008)认为我国牛肉产量总体上虽然不断的上涨,但是单产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除了牛肉制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其他牛肉产品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吕品()运用灰关联和GM模型分析也得出,与其他肉类相比,我国牛肉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牛肉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是对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研究。王爱国()浅析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经营模式。王明利、潘庆杰()等人认为我国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在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将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张梅(2008)认为我国的牛肉产业发展的战略在于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她提出应该要通过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树立品牌等方式促进我国的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牛肉产业分析主要集中于现状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而对我国牛肉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合理的出口营销策略研究较少。新晃黄牛肉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塑性很强,所以本文拟从新晃黄牛肉如何走出国门,并立足于国际市场为角度,为其设计出口的营销策略,希望找出一条提升新晃黄牛肉产业实力的道路。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对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运用SWOT法,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在前面二个部分的基础上,针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促进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法
撰写提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概况
三、新晃黄牛肉出口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四、新晃牛肉出口营销策略设计
(一)新晃黄牛肉出口的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二)产品策略
(三)价格策略
(四)渠道策略
(五)促销策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二)
现在正是大学生们忙着写毕业论文和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范文之开题报告: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学者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情绪、伦理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这体现了艺术教育应从过去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人文者。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起艺术教育一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学者认为崇尚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应该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院校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是一片弘扬人类文明的沃土,更应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搞清楚它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艺术学科建设不能是粗放式的,而应该讲究精品效应。单科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家,综合大学则要致力于培养艺术理论研究者,在这样的双轨制下全面发展,深入研究,进行改革,注重交叉学科,从宏观的角度对艺术教育进行整体研究,确立艺术学科的地位。要清晰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向在校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提高整个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杨岚博士认为素质教育系列中的艺术教育应更突出其心育、情育、美育的功能,发挥其作为文化平衡和文化创新因子的作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她认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大众性普及性的艺术理论、艺术历史、艺术鉴赏教育,着力点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放在对专业化教育、机械性文化、技术性理性构成强有力的文化制衡上。
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重视文化素质无可厚非,因为任何技能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基础知识和文化密不可分,艺术教育也是建立在基础文化知识之上的,开题报告《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但是,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只盯在论理上,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其实,从实证的角度更能说明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地位更应如何。所以,作者对艺术教育需要哪些文化知识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也愿更好的为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建言献策。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缺失及其表现
(一)历史文化知识缺乏,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文化底蕴支撑薄弱
(二)哲学知识不足,创新思维迟钝,思想僵化
(三)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高,人文情怀不足,人格影响力欠缺
(四)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欠缺,精神意志不够坚定,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强
二、艺术教育中增强文化素质的思考
(一)将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突出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作用
(三)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
三、结语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经验总结法等。
1、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3、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周最后确定选题、交中英文题目
第二周--第三周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译文
第四周开题报告答辩
第五周--第六周论文初稿完成
第七周--第八周第一次修改
第九周--第十周第二次修改
第十一周第三次修改定稿
第十二周一般毕业论文答辩
第十三周优秀毕业论文答辩、二次答辩
第十四周成绩评定、总结
第十五周DD第十六周装订成册、归档
主要参考资料:
1、俞剑华:《中国书论类编》(上下卷)[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
2、杨卫东:《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及如何实施艺术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03期
3、吴炜:《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J],《民族艺术研究》02期
4、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7、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
8、缪合林:《把握素质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光明日报7月4日。
9、燕国材:《再论主体教育》,《中学教育》20第12期。
以上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材料,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三)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月―20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月日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物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物结构是在建筑物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物中,结构是为建筑物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物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物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物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物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物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物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物(包
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