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马云三次高考的故事(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元气暖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马云,男,1964年10月15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日本软银董事、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云三次高考的故事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高考复读生经典励志故事
2.最新高考励志故事
3.高考励志故事及感悟
4.学渣高考励志故事
5.高考冲刺励志故事精选
6.俞敏洪的高考励志故事
7.发生在我身边的高考励志故事
8.高考励志故事:少年壮志当拿云
9.高考励志故事: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10.高考励志故事选集
名人励志故事:马云的三次高考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
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
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第三次高考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马云和他的三次高考
与许多功成名就的高龄青年不同,马云的大学之旅异常艰辛。可以说,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更具悲剧性的是,马云考过三次大学,两次落榜。
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全军败北。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他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只录用了表弟,拒绝了他。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浙江舞蹈家协会,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就是在舞蹈协会,他第一次读到了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人生》。
从故事中,马云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既然生活的道路如此曲折,人们就应该坦然面对、遇事不惊,克服一些困难,以自己的勇敢笑对人生。于是就在那一刻,马云下定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在第二次高考时眷顾马云。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次的高考成绩让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线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参加高考了。
高考失意的马云,每天骑着破旧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当时一部从日本引进的电视剧《排球女将》深入人心,剧中的小鹿纯子的笑容和执著影响了马云,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每周日,马云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马云参加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缋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老师的这句话惹恼了马云。
马云在余老师话语落下的第三天准时参加了他一生中的第三次高考。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了79分。
79分的成绩在别人眼中是比较可怜的,但按马云的话说,“是运用了独门武功才过去的”。那时候他把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
把数学题用文科方法解答,也许除了马云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据说当时高考数学的选择题马云也做得非常有技巧,因为他把选择题的题型也做了分类,最后歪打正着,那次考试终于及格,让许多同学刮目相看。
不过即使是马云数学考79分,但依然不够大学本科分数线——他的综合成绩离本科线还差5分。
自助者天助。或许是马云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大学连考三年的马云由于同专业招生人数未满,历经辛苦之后终于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地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不大不小的便宜。
也不知那位余老师当初与马云打那个赌究竟是出于善意的鞭策还是对马云的“不争气”实在忍无可忍,不过这一次马云真的走出了泥潭,走向了通往大学的光明之路。
对于别人的反对和质疑,马云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宽容,他说:“对于我们这类人,欣赏我们的非常欣赏,讨厌我们的极其讨厌。我不希望大家都喜欢我,这也不可能。当人们都反对我时,不是一件坏事。我讨厌中庸。”正是对“度”把握不同,承受度存在差异,导致了每个人的不同人生。对此,马云说:“可能你的承受度是万,他的承受度是3000万,而我是2个亿。”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马云其实经历三次创业才最终有了淘宝的由来,回顾他的半生,可以说的上是传奇,我们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他是如何成为中国首富的。
马云创业故事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马云创业故事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马云创业故事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也许你认为马云恰逢时运,你生不逢时;也许你认为马云资金雄厚,你身无分文;也许你认为马云运气高照,你霉字当头,但你不要忘了马云二次高考落榜,做过搬运、蹬过三轮、当过小贩;你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始3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大家要集资才能创业,马云要靠借贷才能发工资;你不要忘了马云身高1米62,体重仅100出头,中国黄页推出之初很多人说他是骗子。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
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看过马云创业故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不甘落后、永不放弃。三次高考,二次失败只是更加激励马云坚持不懈,必须成功的信念。
2、反应敏锐、思路清晰。善于发现和把握网络发展规律。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到淘宝到支付宝到阿里妈妈都验证了这一点。【点击免费领取创业秘籍】
3、胆大心细、一往无前。先是作为杭州十佳教师辞职下海,然后离开和杭州电信合作的中国黄页、离开和外经贸部合作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一是大胆,一往无前、不留退路,二是心细,虽然离开其实心中已经酝酿了一盘更大的棋局。
4、激情四射、魅力服人。马云先后离开与杭州电信和外经贸部合作的公司,手下员工都愿意放弃更好条件甘愿吃苦受累追随马云重新创业,当年创业的18个人至今仍然追随马云发展。更能通过个人魅力和激情吸引某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亚洲代表蔡崇信放弃工作追随,六分钟搞定软银孙正义投入2000千万美元的风投。
5、相信自己,理智分析。马云对自己有超级的自信,在阿里巴巴创业的第一次会议上马云就预告了未来,要求全程摄影,以此作为历史见证。很多人说马云狂妄,但马云说过自己创立海博网络的时候靠的是勇气而眼光。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要求合作伙伴“用闲钱投资,不允许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马云很狂很自信,但相信这是他基于理智分析的结果。一个人成功一次是偶然,但马云99年自阿里巴巴创业成功至今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说马云只有大胆和自信,这里面肯定还包含了智慧和理智。
很多人都想投资创业,但他们似乎有一个同样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可是马云创业故事告诉我们,没钱,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7年,家在农村的俞敏洪上高中以后,功课明显跟不上。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线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师专的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课成绩也不理想。
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考不上就在农村干活。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
1979年俞敏洪再度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他再度落榜。
一天,俞敏洪高中时的一个英语老师告诉俞敏洪,江阴县教育局准备办个针对外语的高考辅导班。俞敏洪的母亲到城里找了几个亲戚打听,证实了这个消息,就让俞敏洪去报名。俞敏洪和20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大房间里。老师指定俞敏洪当副班长,这对俞敏洪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既然是副班长,学习就要认真,俞敏洪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30熄灯以后,大家全举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40分钟就交了试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个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被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成绩是95分,高考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 马云的励志故事
★ 马云语录
★ 马云讲话
★ 马云语录
★ 马云经典语录
★ 马云经典语录
★ 马云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