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林克lin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写入大会报告,深入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发展.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生态智慧的继承,是对西方“控制自然”观的超越,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
作 者:李弘历 李汉东 作者单位:李弘历(沈阳理工大学,宣传部,辽宁,沈阳,110168)李汉东(沈阳市旅游学校,辽宁,沈阳,110042)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HORIZON 年,卷(期): “”(z2) 分类号:C922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智慧 西方控制自然观 超越 途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基础 -领导讲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采取各种措施,消除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努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在这五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因为,个人自身的和谐只有在集体和社会中才能实现;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必须以个人之间的和谐为基础,并通过这种和谐体现出来;人和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特殊表现;国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首先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和谐,而社会整体的和谐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个人之间、部门和单位乃至地域之间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加之当前正值经济社会转型之际,相应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果任其长期存在下去,将有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我们应当加快制度创新,调整有关制度安排,理顺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以公平正义为尺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受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平衡这一根本因素的制约,彻底消除不公正现象,完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同时也应看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扭转目前社会发展中的失衡现象,逐步建立起既存在差别又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这方面,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把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现在,有人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解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经济发展应以人为目的等,这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从这一要求出发,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失衡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使人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而不能单纯地通过搞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来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为了破除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阶段,需要在一系列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为此,必须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只有这样,充满活力的社会机制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才能迅速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采取必要措施,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贫富差距过大,必然导致矛盾增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此,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这是为实践一再证明的。我们所要做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必须加以区分;有些矛盾具有深层次因素,必须认真分析;有些矛盾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妥善解决。在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必须贯彻民主法制的原则,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摘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爆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界研究的热点.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 者:段海静 阮心玲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期 刊:广西轻工业 Journal: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X313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生态危机 环境和谐是游牧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
游牧生态文化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游牧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渗透着辩证法的智慧和方法.从哲学角度审视和分析游牧生态文化,论述其和谐的内涵和形成的`条件,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着力阐明了遵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 者:孟庆国 格・孟和 MENG Qing-guo GE・Menghe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 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RTV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 分类号:G03 关键词:蒙古族 生态文化 和谐 核心内容和谐作文之推进生态文明 建立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推进,让我们看到和谐社会的可能。因此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立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 建立和谐社会作文
我们常说:“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等标语,口号到处可见,这些在有的人眼里就是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他们并不明白我们的地球已被破坏成什么样。
以前,我们的地球上有着大片大片的森林,空气特别清新,动物们都在其中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水十分纯净,可以看见一条条鱼在水中游荡,渴了,随便找个池塘里的水就可以喝。向上看去,天空是蔚蓝的,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白云在空中慢慢的飘,不断变换着身形。
再来看一看现在,森林在人们的乱砍乱伐之下变成了一个个荒凉的树桩,动物们无家可归,大部分还被人们捕杀,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水因为污染变得恶心而肮脏,生活污水,化学污染,农业污染等都是罪魁祸首。无论我们装上如何高级的净水器,都没有以前那样纯净,都无法下咽。鱼儿好像灭绝了似的,很难在江河里见到他们那欢快的身影。天空中已不再那么蓝,而是死气沉沉的灰色,雾霾代替了白云。一个个高耸的烟囱向上冒着滚滚浓烟,一个个粗大的管道,向江河大海中排放污水。道路两旁,堆放着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垃圾都扔在垃圾桶的外面,而里面却空空如也。人们戴着口罩,面露痛苦之色地走着。
很多人已经醒悟过来了,看着这已经满目疮痍的地球,他们追悔莫及。他们开始宣传,使更多的人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他们植树造林,让地球多出一片又一片的绿色,他们勇于指责和制止破坏怀境的行为。
国家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了基本国策,对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国家还提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可能的让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更实施了加快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要求无害化处理垃圾,组织公民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科技,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措施。
今天,当我们再走到街上,看不到满天灰尘,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当有人乱扔垃圾,会有人提醒,当路上有垃圾时,会有人无声的捡起,烟囱都装上了空气净化设备,污水都排放在指定区域,江河中又出现了鱼儿,绿色又多了起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
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推进生态文明 建立和谐社会
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以后,大幅增加了了对资源的需求,而忽略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两者平衡,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纵观这两年,地震、洪灾时有发生,极端天气也异常增多,生态平衡的破坏,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损失。恩格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句话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与行为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心任务多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到破坏,引来双重危机。为此,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的地位,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
其次,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同时应推动科技发展,建设低耗能、高环保的新型企业。我们还要坚持可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多种产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作 者:周生贤 作者单位: 刊 名:环境教育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论文
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个体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整体和谐。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要做到自我和谐,须以“学”为途径,以“知”为根本,不断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知“中”。《周易》以“中”为正,以“中”为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做人做事要讲中庸、中道,即适度。不持守中道,不以礼制节之,崇敬之心就会显得粗野,恭维之行就会显得谄媚,勇敢之举就会显得叛逆。所以,为人做事要把握住一个较为合适的尺度,惟“中”是求,不能“缺度”或“过度”。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既把握永恒的原则,又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要知“容”。“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宽容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气度、胸襟、坚强和力量的检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做到知“容”,一要节制欲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二要讲“恕道”,学会宽恕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他人。三要坚持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要沉得住气,不争一时之短长。尤其是在自己失意之时,更需如此。要懂得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的道理。四要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要“兼相爱”,互相包容,互敬互爱,互相理解。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尊重他人独特的情绪感受。
要知“恩”。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从细胞的形成那一刻起,到生成、成长、存在的全过程,都是社会、自然和他人恩惠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社会、自然和他人而独立存在。人常念感恩之心,常怀报恩之志,社会就会形成恩恩相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互动循环和和谐状态,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发展。对父母要感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思父母之恩,常尽儿女之情是做人的本分。对朋友也要感恩,朋友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到身边,伸出无私援助的手,鼓励我们渡过难关,给我们自信和温暖。对自然和社会更要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太多,要感谢它为我们奉献的一切。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抚育了生灵……
要知“难”。困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反映。唯物辩证法认为,难与不难,作为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难则不难。知难,就是对困难的出现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困难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克服困难有正确的办法。知难是“难”转化为“不难”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在不断奋斗中变“难”为“不难”,变挑战为机遇,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无数事实证明,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被克服之后往往是坦途。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善于胜利,树立干工作就是要解决困难的观念,努力提高解决困难的本领,在解决困难中不断开拓前进。
要知“安”。生存之本在于安居、安身、安行,立业之本在于心之自安。一要随遇而安。清代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随遇而安,斯真隐矣。”人生在世应顺随境遇,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二要安分守己。《中庸》上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每个人应该保持谦虚有礼的风范、安贫乐道的精神和简朴、纯真、率直的'性格,即“素位而行、安于本分”。三要安心本职工作。道家的天玄子说:“安小处卑,所以少有怨恨;好大争高,所以招惹是非;争名夺利,所以丧失自身;守住雌柔处于下位,所以能谦让他人。”我们乐于做小事、处下位,并不是不求上进,而是要在小事中作出成绩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让群众满意的成绩来。
要知“足”。“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先哲纵观人生成败、历史变迁得出的宝贵经验。有人说,人们总是在不知足中去感觉自己的悲哀,很少有人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即使你在别人的眼里是十足的幸福。只有会知足的人才能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看积极面,不被暂时的失败和阴暗蒙蔽,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不怨天尤人、不庸人自扰,始终保持自信和幸福。要清醒自己拥有什么,要以“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的心态,乐观豁达,知足常乐。
要知“止”。“知止”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一种修养。老子说:“始制有名,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唯“知止”方能终身不险,唯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所谓“知止”,其实就是“知其所止”,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有自知之明,事事适可而止,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兴衰相移、成败相随,祸福、荣辱相依,贫贱、富贵相倚”。任何事物都有起始和终止,人兴业盛的时候,要想到可能衰败,人在富贵的时候,要想到贫贱。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止”。如何做到“知止”?应如《大学》所言:“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明确身份,站好位置,把握好角色,在于时时、事事、处处做到“知止”。面对诱惑要知止,面对是非要知止,面对己所不能的事要知止。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葆进取之心,做一个善于“知止”、光明磊落、与时俱进、堂堂正正的人。
诚信是和谐的基础作文600字
诚实守信是人之根本,社会之根基,构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以诚实守信为基础,它是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
诚实守信也是道德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需要诚实守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等不同职业的.人都不能例外,都要诚实守信,对人不能撒谎,那么久而久之你的朋友都会十分信赖你。
小的时候并不明白什么道理,只是因为后来让我从一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训。现在还依稀记着,儿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一次我的朋友约我去河坝玩,顺便去捉鱼,捉鱼是我最喜欢的事情,认为很有趣,然后就同意了。可是想到妈妈一向都不要我到河里玩,所以就向妈妈撒谎说道舅舅家去玩,一会就回来了,妈妈以为我真的要到舅舅家去玩就同意了,我就借着这个理由到河坝里去玩,认为很有趣,根本就舍不得回家,到了要午饭的时间,妈妈看着我还没回来,就打了个电话给我舅舅,问我怎么还没有回来,都过了这么长时间,可就舅舅却说,她今天来了吗,我怎么没有看见她的身影呀,妈妈惊讶的说她不是到你家去了吗,过了一会,我回了家,因为水打湿了裤脚。妈妈没有说话,问我到哪去了,我依然告诉她到舅舅家去了,只是不小心打湿了裤脚。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拿起了一根细竹条在我身上打了几下,一边打一边说还撒谎。我自言自语的说”坏了,被发现了,真倒霉。”
在那之后,妈妈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你知道吗,一个人是不应该撒谎的,撒谎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你不应该撒谎,通过与妈妈的对话,我明白了妈妈的用意,这是在教我如何养成良好的品质,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失去诚信后,很难就会有人再相信你,如果人人都不诚实守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很糟糕,很不安宁。
为了我们共同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安定的社会,美好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守信,对事负责,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很美好
★ 生态文明论文
★ 生态文明标语
★ 生态文明倡议书
★ 生态文明教案
★ 生态文明发言稿
★ 文明和谐作文
★ 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 保护生态文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