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苹果修复漏洞不彻底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共含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交给我会搞砸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业内安全专家称,苹果公司上周发布的补丁并不能完全修复MacOSX操作系统中的漏洞,为网络攻击留下了隐患,
苹果公司在上个星期三发布了一次安全更新,修复了其操作系统软件中的0个安全漏洞。在发布那些补丁之前,由于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两个针对其操作系统中的漏洞而编写的蠕虫程序,并且Secunia安全监测公司声称在MacOSX操作系统中发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漏洞,因此,苹果公司曾对MacOS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检查。
苹果公司在安全更新中给Safari网络浏览器、AleMail邮件客户端和即时通讯工具iChat中增加了一个名为“下载核准(downloadvalidation)”的功能。当用户点击某个超级链接的时候,这个功能可以提醒用户那个下载可能是恶意的。在此之前,如果用户点击某个超级链接,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开始下载,攻击者就会乘虚而入,远程执行恶意代码从而控制住用户的系统。
但是苹果公司没能解决该问题中的关键部分,业内安全专家们认为修复应该在一个较低的操作系统水平上进行,
现在,攻击者仍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看似安全文件的恶意文件来发起攻击,比如他们可以将恶意的应用程序伪装成图片文件或者电影文件。
专业安全公司Cybertrust公司的分析师KevinLong使用Mac操作系统已经有年了,他说:“苹果公司只是在下载和执行操作中设置了一个检查点,他们并没有修复漏洞本身。如果计算机用户被攻击者诱骗了而打开了一个类似图片的文件,那么他们实际上是打开了一个恶意脚本。”
在安装完苹果公司发布的补丁文件之后,当用户下载一个可能为恶意文件的对象时,Safari网络浏览器、Mail邮件客户端和iChat即时通讯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发出警告。但是,其他的应用程序也可能会下载文件,但是在遇到恶意文件时,它们就不会发出安全警告了,比如火狐网络浏览器、雷鸟邮件客户端、雅虎即时通讯工具YahooMeenger和LimeWire文件共享工具等。苹果公司并没有为那些应用程序提供保护。
而且,如果用户关闭了浏览器中的“下载完之后打开安全文件”功能选项的话,那么Safari网络浏览器就不会提示警告信息。自从软件漏洞的细节公开之后,用户们就更容易受到攻击了,因此安全专家们强烈建议用户们关闭这个选项。
苹果公司承认,尽管它已经发布了漏洞补丁,但是恶意文件仍然可能会伪装成合法文件而避开系统的检查。
有消费者认为“生鲜奶”具有“新鲜”和“原生态”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直接饮用“生鲜奶”在营养方面并无特别之处,反而存在感染布鲁氏菌病等健康风险。
生鲜奶灭菌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
“生鲜奶”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目前市场上有少量“生鲜奶”以散装形式出售,消费者购买后一般煮沸饮用。而市售的盒装、袋装等预包装的纯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冷却、原料奶检验、除杂、标准化、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产品。
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不过,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其实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生鲜奶”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不宜直接饮用。
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因此,如“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比如,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布鲁氏杆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猪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牲畜体内,人群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奶制品等而被感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布鲁氏菌的风险可能来自于未经过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和未煮熟的肉制品。
“生鲜奶”没有经过任何消毒处理,而且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检疫、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国内外都有因食用“生鲜奶”而引发食物中毒的报道。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苹果近日发布了一个安全补丁,用于修复AirPort无线网络技术的三个漏洞,这些漏洞可以用来远程执行代码,虽然苹果还没有发现关于这个漏洞的攻击。
补丁适用于OSX0..9到0..7,是为了苹果近两年来发布的操作系统设计的,包括Xserve、PowerBook、PowerMac和苹果公司所有基于Intel的系统,
因为之前的漏洞可以让供给者执行远程代码,所以SAInternetStormCenter将它定义为“高危级”。苹果建议用户尽快将系统升级到最新版本。
不过这些漏洞与拉斯维加斯那次黑帽安全会议上演示的弱点并不相关,那次研究人员利用在无线卡上的一个漏洞向计算机植入了很难被察觉的“rootkit”木马。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个木马从事违法活动,如记录密码和访问敏感文件等等。他们称这个漏洞不仅仅存在于苹果机上。
简要描述:
变量未进行过滤,导致注入漏洞产生,
详细说明:
index.php页面中的变量未进行过滤,可获取服务器信息基本,也可直接读取站点数据表内容。
漏洞证明:
support.eset.com.cn/activation/ess/index.php?code=79&LNG=CHS&type=act%27%20and%201=2%20union%20select%20unhex%28hex%28concat%280x5e,version%28%29,0x5e%29%29%29,0%20/*%20and%20%271%27=%271
修复方案:
对变量进行过滤,
hacknote.com
解决方法:搜索login.asp下的
把类似
username=request.Form(“name”)
pass=request.Form(“pass”)
修改为
username=Replace(request.Form(“name”), “'”, “''”)
pass=Replace(request.Form(“pass”), “'”, “''”)
语法是屏蔽'和''这个来达到效果.
==============================
有的程序根据具体情况不一样
Windows的操作系统谁都知道比较危险,原因就是漏洞实在很多,单靠打补丁就已经足够烦恼,要是万一被 盯上或者病毒破坏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往往利用系统自身的缺陷来进行各种入侵向来就是 常得手的重要途径。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家家户户使用网络已经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懂得网络的人都知道我们常用Ping命令来检查网络是否畅通的一个简单的手段,可是这个Ping也能给Windows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Ping入侵即是ICMP(InternetControlandMessageProtocal是因特网控制消息错误报文协议)入侵,原理是通过Ping大量的数据包使得计算机的CPU使用率居高不下而崩溃,通常在一个时段内连续向计算机发出大量请求而导致CPU处理不及而死机
防范措施
步骤1:需要打开在电脑的桌面,右键点击“网上邻居→属性→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高级→选项-TCP/IP筛选-属性”。
步骤2:你看到一个窗口是关于“TCP/IP筛选”,先点击选中“启用TCP/IP筛选(所有适配器)”。然后分别在“TCP端口、UDP端口和IP协议”的添加框上,点击“只允许”,后按添加按钮,然后在跳出的对话框输入端口,通常我们用来上网的端口是:80、8080,而邮件服务器的端口是:25、110,FTP的端口是20、21,同样地进行UDP端口和IP协议的添加,
步骤3: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然后右击“IP安全策略,在本地机器”选“管理IP筛选器和IP筛选器操作”,在管理IP筛选器和IP筛选器操作列表中添加一个新的过滤规则,名称输入“防止ICMP攻击”,然后按添加,在源地址选任何IP地址,目标地址选我的IP地址,协议类型为ICMP,设置完毕。
步骤4:在“管理筛选器操作”,取消选中“使用添加向导”,添加,在常规中输入名字“Deny的操作”,安全措施为“阻止”。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关注所有进入ICMP报文的过滤策略和丢弃所有报文的过滤操作了。
步骤5:点击“IP安全策略,在本地机器”,选择“创建IP安全策略-下一步-输入名称为ICMP过滤器”,通过增加过滤规则向导,把刚刚定义的“防止ICMP攻击”过滤策略指定给ICMP过滤器,然后选择刚刚定义“Deny的操作”,然后右击“防止ICMP攻击”并启用。
总结
经过利用安全策略来这样设置,你的计算机在防范ICMP的攻击和入侵方面就安全多了,对于那些企图入侵发来的大量数据包都能拦截下来,保证你的计算机免受破坏。
★ SKCMS存在任意文件上传漏洞可直接getshell漏洞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