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的三首古诗(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玛卡巴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游人:孤影作舟伴游人,涟漪舟下泛碧波。碧水似玉仿明镜,岸春柳绿梦相思。
秋知:瑟瑟秋意泛影黄,岸江昔昔映谁心。遥遥千里会意境,谁知明月懂我心。
残夏:残阳西夏映溪桥,潺潺溪水相相连。潇潇笛声遥千里,花断人心君已醉。
福和中学初二:塔蒂拉斐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过程:
一、 导入:
生背已学古诗,并及时指导语气。
二、 新授:
1、 生介绍作者苏轼。
2、 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 边读诗边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读诗的韵味。
(2) 对照注释或和同学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讲古诗的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 体会诗意理解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5、 作业: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预习下两首古诗。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背诵昨天学习的古诗,并说出大概意思。
二、 新授:
1、 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得吗?
2、 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3、 一生试讲,其它学生补充。
4、 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小组交流。
6、 汇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 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反思:自己学习古诗,方法得当,理解也较深刻。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寒食》展示了寒食节长安街的迷人风光.《泊船瓜洲》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3 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三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雪
作者:韩愈 年代: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丛花令
作者: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扩展阅读:春的诗句
1.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5.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6.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9.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10.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4.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5.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首春天的古诗]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浪淘沙》知识点
鉴赏
1、诗的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特点。“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2、后两句借用牛郎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一直到牛郎织女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豪迈气概。
课文主题:
《浪淘沙》通过描写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并借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奋发向上的情怀。
《江南春》知识点
鉴赏
1、一、二句写的是晴天的景色。首句展现了江南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次句描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酒旗在和风中招展。
2、三、四句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南朝遗留下来的许多寺院,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给江南的春天增添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给这隔画面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指,不是实指,意在突出寺院之多。
课文主题: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不仅有清新、明媚的自然风光,更具悠远的历史色彩,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点
鉴赏
1、前两句从“净无苔”和“花木成畦”,来赞美杨家庭院的洁净清幽,暗示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2、后两句诗人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环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课文主题: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庭院的清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文字之美;通过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掌握第一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2. 汇报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李白、庐山风景区、瀑布的资料。
3. 学生解题。
4. 看图听读古诗,想象瀑布的景象,找出能体现诗人观察点的词。(“遥”字)
二:读诗歌,初步感知。
1. 自由初读诗歌,掌握生字“庐”“川”的音、形、义。
2. 自由再读诗歌,看看诗中写了那些景物?
3. 看图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三:披文入境,领会全诗。
1. 师范读第一句,学生试着画节奏。
2. 齐读诗歌,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之美。
3. 释词解句。
4. 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古诗,想象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5.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四:抓住“银河”,激发想象。
1. 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写银河?
2. 听读,想象瀑布像银河一样从高空飞奔而下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之奇妙。
3. 指导朗读全诗。
4. 背诵全诗。
五:作业: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理解《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自学自悟能力。
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山行》这首诗。
二:教学方法基本同上。
注意以下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远上 寒山 石径 斜 白云生处 坐
爱 晚 红于 二月花
三:读、背诵古诗。
四: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1. 汇报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全诗。
3.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看谁运用的语言恰当,描述生动。
五:课堂练习。
1. 背诵古诗。
2. 填空。
《山行》的作者是( )代诗人( )。题目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邓独自归。
[三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 交流
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 交流
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 读书。
7.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8.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
1、诗人及时代背景
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 汇报交流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 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 展示交流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 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课题,理解题目。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4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 交流汇报
1.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 交流汇报
(一)品读,体会情感。
1.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 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 古诗三首
★ 端午节古诗屈原
★ 屈原的古诗
★ 关于屈原的古诗
★ 屈原的古诗一首
★ 屈原写的古诗
★ 诗经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