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亚纪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亚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

篇1: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注释】:

(1)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2)稍稍:萧森,阴晦。

(3)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4)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5)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6)沧:水青苍色。

(7)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8)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9)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10)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11)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12)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13)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14)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15)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16)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译文】: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元和三年(808)秋。理由是:一、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元和五年以前。二、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元和二年进士及第,元和三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元和三年。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篇2: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的意思,初秋夜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的意思,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赏析 -诗词大全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五排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K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s大朴,聋俗何由聪。 【注释】 (1)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2)稍稍:萧森,阴晦。

(3)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4)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5)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6)沧:水青苍色。

(7)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8)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9)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10)K(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11)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12)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13)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14)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15)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s(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16)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译文】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赏析】此诗当作于元和三年(808)秋。理由是:一、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元和五年以前。二、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元和二年进士及第,元和三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元和三年。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篇3:古诗词鉴赏《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古诗词鉴赏《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古诗原文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译文翻译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注释解释

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稍稍:萧森,阴晦。

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沧:水青苍色。

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颢,白色。

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8(元和三年)秋。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公元8(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公元810年以前。

诗文赏析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篇4:《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注释】

⑴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⑵稍稍:萧森,阴晦。

⑶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⑷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⑸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⑹沧:水青苍色。

⑺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⑻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⑼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⑽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⑾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⑿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⒀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⒁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⒂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⒃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翻译】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鉴赏】

此诗当作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秋。理由是:一、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公元810年以前。二、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公元8(元和二年)进士及第,次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公元808年(元和三年)。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

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

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篇5: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柳宗元,零陵赠李卿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的意思,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赏析 -诗词大全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注释】 (1)零陵:永州的旧名。李卿:李幼清,亦即李深源,又称李睦州。元侍御:元克己。简:信札,这儿用做动词,寄赠书信。吴武陵:吴子松。

(2)理世:治世,太平世界。理,避高宗李治讳而代替“治”字。固:本来,当然。

(3)弃捐:弃舍,遗弃。指不加任用。湄:水边。

(4)竟:终, 完全。这儿是遍布的意思。溟:海。

(5)敲石:这儿指敲击石块以取火光。安:何,什么。施:为,用。

(6)铩(shā)羽:羽毛被摧残脱落。铩,伤残。集:群鸟停聚在树上。

(7)朔:北方。

(8)寂历:犹寂寥,冷寂空旷的样子。穷秋:深秋。穷,终尽,末了。

(9)尚:崇尚。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10)兢危:小心畏惧。兢,小心谨慎。危,畏惧忧恐。守:保全。

(11)离忧:忧愁怨愤。坐:因。自:自然地。

(12)樽(zūn):盛酒器。聊:姑且。

(13)谅:确实,委实。徒:白白地。为:做事。这里指唱歌。

(14)协律,调正音律,使之协和。

(15)窈眇:美妙。 弦:琴弦。这儿用做动词,用琴弹奏。【译文】 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

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

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

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一片空寂荒凉。

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

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

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

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赏析】据何书置先生考证,吴武陵遇赦北还为元和七年(812)。理由是,据《新唐书・吴武陵传》,吴武陵北归后,淮西吴少阳欲邀之入幕,武陵不答。而据《新唐书・吴少阳传》,吴少阳卒于元和九年九月,故知吴武陵北还在此之前。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与杨京兆凭书》、《与李睦州论服气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诸诗文,元和六年前吴武陵尚在永州。自元和六年到元和九年,其间惟有元和七年有过赦令,故知吴武陵北还之时应为元和七年。那么柳宗元此诗亦当为元和七年吴武陵北还之后所作。

本诗对朝廷权贵扼杀人才深表痛疾不平,对他们遭贬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并表达了柳宗元与他们之间相互慰藉、坚贞不屈的知己友情。

首四句,为吴武陵这样横遭贬谪的人才而愤激不平。诗意是说,太平世道当然会轻视人才,把他们弃置在边荒的潇湘之边,正如敲石所击出的小小火花,在阳光普照之下毫无用处一样。这是柳宗元满腔愤怒而发出的控诉和辛辣讥讽。在权贵们看来,当今世道太平,阳光普照,根本用不着革新多事,有所作为,这是权贵打击摧残才士的'无耻借口。他们竭力掩盖国事的矛盾、弊端和危机,仇视改革,排斥新秀,只知一味地谄谀奉承,沉湎享乐而不以为耻,其腐朽黑暗可想而知,何来太平盛世可言?又何来阳光普照?其实是权贵们害怕杰出人才参与朝政,有所作为,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所以对那些显露出才华而又不肯屈从的人才,横加指责和挑剔,一开始就进行无情的扼杀和摧残。这四句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反语讥讽,“理”实为乱,“阳光”实为黑暗。其次是隐喻,前二句与后二句构成比喻关系,但没有使用比喻词。

中间八句是对那些坚贞不屈而遭贬的人才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诗人将他们比作一群“铩羽”的乌鸦,在寒冷的秋天中饱受风寒的迫害。它们为什么无法逃避呢?因为乌鸦停集在枯干上,没有遮蔽和凭靠。这里,“穷秋”象征恶劣的时局,“风寒”比喻无情的迫害,而“枯干”比喻才士们没有坚固的政治基础。因为这种情况牵涉到柳宗元自己被迫害的原因,所以这儿只好隐晦一些,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可以参看柳宗元的《感遇二首》。同时,由于这些才士能坚持君子的品德,不为所屈,遭受的打击就更为无情,处境悲惨,忧愁日深。

最后四句,表达了柳宗元与这些遭贬才士饮酒赋诗,聊以 以及所结下的深厚知己之情。为了发泄悲愤,排遣苦闷,遭贬的才士只能以酒消愁,以诗抒怀。放声高歌,权贵们是不会听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欣赏理解。吴武陵北归之后,柳宗元感到少了一个知音,深表惋惜。

韦道安柳宗元诗词

王维《秋夜独坐》诗词赏析

初秋夜赋,初秋夜赋陆游,初秋夜赋的意思,初秋夜赋赏析

李白《子夜吴歌》诗词鉴赏

三赠刘员外,三赠刘员外柳宗元,三赠刘员外的意思,三赠刘员外赏析

秋天的诗句——《不觉初秋夜渐长》

巽公院五咏净土堂柳宗元诗词

吴孙皓初童谣原文、翻译及赏析

秦嘉《赠妇诗三首》诗词简析

《杂曲歌辞行路难》柳宗元诗词翻译及赏析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诗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