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安全:会伤人的电(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拉杀杀服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插座安全使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 二、活动准备: 1、有关用电危险的图片若干、白纸、马克笔 2、插座一个。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当中哪里需要用到电?幼:电饭锅、吹风机······2、老师总结:电有这么多的用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你知道这位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吗?什么时候会发脾气?为什么会?怎么发得脾气?老师配以简笔画将幼儿说的画出来。当幼儿无法回答时,老师出示图片。3、取出图片1老师提问,小朋友讨论: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对吗?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图片2这个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说?4、出示一个插座,让幼儿观察插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插座内有铜片或是铜丝是带电的,外层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护作用。如果将手或其它东西伸进插孔,接触到铜片,电就会传到我们身上,伤害我们。5、老师:“那电这么危险,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来提醒大家呢?”拿出用电危险的标志,了解标志的设计意图。6、参观幼儿园班级什么地方可以贴上这个标志。四、总结: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电器,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还要提醒周围的人也要安全用。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相关内容
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险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活动的乐趣。
2、丰富幼儿安全保护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幼儿懂得危险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二、活动准备: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险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机、插座、电线、风扇、热水器、小刀等)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幼儿结伴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险?为什么?教师指导幼儿结合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从图片中找出有危险的物品,向本组小朋友介绍自己图片的内容,并说出如果乱动这些物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请幼儿分组讨论:如果发生意外,应采取自救自护的方法,了解学习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发生火灾时迅速撤离现场并大声呼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弯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2)烫伤时可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请成人帮助去医院治疗。
(3)误服药物及时告诉大人。
(4)小刀划破了皮肤,应请成人正确包扎。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等。
《家庭会伤人》读书笔记
《家庭会伤人》中写到“孩子需要从照顾他的成人眼中见到全部的自己,如此,才会产生一种自我感且建立完整的内在人格,如果部分的自己被接纳(例如,孩子的微笑、学话),而另一部分不被接纳(例如,孩子的愤怒和哭闹),则不被接纳的部分会与自我分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自己不被接纳的这部分时,都会感觉内在的父母用眼神及语言拒斥它们。而这些不被接纳的愤怒、攻击和情欲等只好转为地下活动。然而它们仍具有活力,在我们的意识范围之外生存活跃。”
在案例中,月月情不自禁地哭泣的时候,她立刻止住哭泣然后自言自语的说:我错了。灵光一闪中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下,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错了,女孩子不能这样……”,真的是错了吗?情绪也有对错吗?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管制和批评只不过是我们对父母抗拒的延迟反应。
“如果你既不能快乐,又不能生气、悲伤和害怕,大概也快成为麻木无情的人了吧!”
“当孩子为了满足父母而封闭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信心,而依赖父母的思想和感觉生活。起先是有意识地暂同父母,继而无意识地附和,最后终将把此种依赖心态转向其他人和外在世界,成为易受影响而没有自我的人。”
看别人的脸色说话,看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行动,怕打扰别人而压抑自己,以此来得到别人的好心情和若有若无微弱的爱护。这是小时候我们为了生存而习得的模式,现在都变成了盔甲,我们在其中而不自知,
小象已经成为了大象,成为大象的我们依然被一个细细的绳子束缚着,不自知也是不敢面对内心的疼痛。
艾瑞克森在《人与社会》一书中说:“羞愧感使人过度控制自己而发展出过分早熟的良知。他重复做一些事情,并非对事物进行试验与探索,而是自身受制于重复的行动不能自己,借着固执及琐碎的控制获得权利感……这种肤浅的胜利完全是婴儿模式强迫性行为的延续,也是日后只重事物表面而忽略精神内涵的原因。”
控制自己也控制他人,控制得到的是对安全感的拥有,麻木的自己借助控制来获得小小的胜利感,而知道自己还活着,麻木地活着。无意识地开始新的行为,不敢冒险尝试。所以强迫性的控制,或发怒或压制或冠冕堂皇或泪水涟涟。
当我生气时就会感到自己仿佛在犯罪一般,因而觉得自己很不好。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感到害怕、悲伤及快乐的时候。
这个情况不只在我身上有,在别人身上也存在,但我现在已经察觉了,情绪也是一种感觉的表现,是一种能量,虽然有时候会用攻击的形式表达,但情绪不但是无错的,还是一种推动我们改变的能源,所以我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送给自己一句话:亲爱的,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你无需牺牲自己来获得爱,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说的时候就说吧。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为自己而精彩的活着吧。
更多相关·《责任胜于能力》读书笔记·《狐狸吃葡萄》读书笔记·《团队执行力》读书笔记·影响力读书笔记
为何父母会伤人
基本资料为何父母会伤人 作者: 游涵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本书免费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简介:本书作者对比中西教育理念,倡导一种适合中国人传统儒家教育下的新型家教关系,糅合心理学、教育学与佛教禅修的理念于其中,帮助家长寻找孩子不听话、叛逆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应如何进行教育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探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与想法,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并帮助家长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的家庭关系,特别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挫败者”(成绩差的孩子)的教育。书 目:举报失效目录 凤凰书库 1 代序――刘墉1.不负青眼(1)2.不负青眼(2)1.前言(1)2.前言(2)3.前言(3)4.前言(4)5.前言(5)1.父精母血(1)2.父精母血(2)3.父精母血(3)4.父精母血(4)5.父精母血(5)6.父精母血(6)7.父精母血(7)8.父精母血(8)9.父精母血(9)10.父精母血(10)1.女娲之病(1)2.女娲之病(2)3.女娲之病(3)4.女娲之病(4)5.女娲之病(5)6.女娲之病(6)7.女娲之病(7)8.女娲之病(8)9.女娲之病(9)1.母亲之病(1)2.母亲之病(2)3.母亲之病(3)4.母亲之病(4)5.母亲之病(5)6.母亲之病(6)7.母亲之病(7)8.母亲之病(8)9.母亲之病(9)10.母亲之病(10)11.母亲之病(11)1.恋母之病(1)2.恋母之病(2)3.恋母之病(3)4.恋母之病(4)5.恋母之病(5)6.恋母之病(6)7.恋母之病(7)8.恋母之病(8)9.恋母之病(9)10.恋母之病(10)11.恋母之病(11)12.恋母之病(12) 1家庭会伤人读书笔记
“孩子需要从照顾他的成人眼中见到全部的自己,如此,才会产生一种自我感且建立完整的内在人格。如果部分的自己被接纳(例如,孩子的微笑、学话),而另一部分不被接纳(例如,孩子的愤怒和哭闹),则不被接纳的部分会与自我分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自己不被接纳的这部分时,都会感觉内在的父母用眼神及语言拒斥它们。而这些不被接纳的愤怒、攻击和情欲等只好转为地下活动。然而它们仍具有活力,在我们的意识范围之外生存活跃。”
在案例中,月月情不自禁地哭泣的时候,她立刻止住哭泣然后自言自语的说:我错了。灵光一闪中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下,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错了,女孩子不能这样……”,真的是错了吗?情绪也有对错吗?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管制和批评只不过是我们对父母抗拒的延迟反应。
“如果你既不能快乐,又不能生气、悲伤和害怕,大概也快成为麻木无情的人了吧!”
“当孩子为了满足父母而封闭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信心,而依赖父母的思想和感觉生活。起先是有意识地暂同父母,继而无意识地附和,最后终将把此种依赖心态转向其他人和外在世界,成为易受影响而没有自我的人。”
看别人的脸色说话,看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行动,怕打扰别人而压抑自己,以此来得到别人的好心情和若有若无微弱的爱护。这是小时候我们为了生存而习得的模式,现在都变成了盔甲,我们在其中而不自知。小象已经成为了大象,成为大象的我们依然被一个细细的绳子束缚着,不自知也是不敢面对内心的疼痛。
艾瑞克森在《人与社会》一书中说:“羞愧感使人过度控制自己而发展出过分早熟的良知。他重复做一些事情,并非对事物进行试验与探索,而是自身受制于重复的.行动不能自己,借着固执及琐碎的控制获得权利感……这种肤浅的胜利完全是婴儿模式强迫性行为的延续,也是日后只重事物表面而忽略精神内涵的原因。”
控制自己也控制他人,控制得到的是对安全感的拥有,麻木的自己借助控制来获得小小的胜利感,而知道自己还活着,麻木地活着。无意识地开始新的行为,不敢冒险尝试。所以强迫性的控制,或发怒或压制或冠冕堂皇或泪水涟涟。
当我生气时就会感到自己仿佛在犯罪一般,因而觉得自己很不好。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感到害怕、悲伤及快乐的时候。
这个情况不只在我身上有,在别人身上也存在,但我现在已经察觉了,情绪也是一种感觉的表现,是一种能量,虽然有时候会用攻击的形式表达,但情绪不但是无错的,还是一种推动我们改变的能源,所以我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送给自己一句话:亲爱的,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你无需牺牲自己来获得爱,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说的时候就说吧。
★ 安全生产会
★ 伤人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