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褒义词读音(共含5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nniey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造句
1、我坚信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2、你不会一向这样倒霉下去的,我相信你会有否极泰来的那天的`。
3、今年真是否极泰来,我家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儿子考上重点高中,我的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元稹读音
【诗人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风格】
元稹的诗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
【元稹的家世及成长】
元稹的六世祖元岩曾做过隋朝的兵部尚书,居于长安。到元稹父亲那一代时,家道中落。元稹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兄元沂和元秬并不关心元稹(元稹之母郑氏是继室,两个兄长与他是同父异母)。元稹生于乱世,家境贫寒,但父辈藏书颇多。后来,元稹随母亲投靠舅族迁居凤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元稹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的次女(据《郑氏墓志铭》),贤惠知文,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说:“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元稹的母亲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在母亲教诲下刻苦读书,逐渐长大。元稹还曾师从姐夫陆翰和表兄胡灵之,并常向齐仓曹家借书研读。他刚满十四岁就怀着入仕为官、建功立业的壮志赴长安科考应试了。
【元稹代表作】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扩展】
元稹与崔莺莺
贞元十五年(7), 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再赴长安应试。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贞元十九年(8),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元稹还写了《离思》诗五首,以“怀念”崔莺莺,其中第四首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句子,为后世所传诵。“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他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稹到了长安,为了求取功名,竟无情地把他的初恋情人崔莺莺抛弃了,娶了对他有“帮助”的韦丛。透过这些华美的词句,我们看到了一个虚伪的元稹,一个把感情当儿戏的元稹。
【诗人简介】
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人物生平】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也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诗歌风格】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中兴间气集》: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诗源辨体》: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又: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又: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
【史籍记载】
刘长卿,字文房,至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辨者,除睦州司马,终隋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同书“李穆”条:李穆,刘长卿之婿也。诗寄刘云:“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时刘在新安郡。刘答云:“孤舟相访自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客远,青苔黄叶满贫家。”长卿又送穆诗云:“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雁还空渚在,人去落湖翻。”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3、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6、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7、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于今,其诗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人们所熟知,但其名字却经常被读错——不少人将其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 汉语拼音读音
★ 褒义词
★ 教学相长的读音
★ 感遇张九龄读音
★ 琵琶行全文读音
★ 贬义词褒义词
★ 成语褒义词
★ 英语褒义词
★ 四字褒义词
★ 褒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