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个牛孩家长的育儿(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冮糊骗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个牛孩家长的育儿分享
先介绍下背景:最近网校小学语文组组织了一场惊艳四座的家长交流活动,请到了优秀家长witty妈妈以及网校小学组各位语文老师跟大家分享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从活动前方发回的报道,整理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Part 1 witty 作文养成记
西西老师:大家都看过witty同学的作文啦!【witty作文见文末附件】那么Witty这么棒的作文是怎么养成的呢~~请教witty妈妈witty是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写作的呢?最初是什么形式r(s_t)q 也是记日记么?
Witty妈妈:其实Witty不是个聪明反应快 的孩子,练习作文从说话开始的。从幼升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说话是作文的基础,家人都引导她说完整的话,说好听的,很美的,或者是不同语气,不同感情的话。 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我带着她一起写日记,那时候不会写字就她说我写,开始就是一两句,慢慢地,我们尝试着把句子变长,变美,或者变得可笑。
有一次她讲课间和小朋友玩游戏。我就一边记录,一边问:“你和哪些小朋友玩?玩的什么?“
witty说:“用铅笔称橡皮擦的重量。”
我又问:“用铅笔怎么称得出来啊?”
Witty:“先用一个大的橡皮擦放桌上。”
Witty妈妈:“然后呢?”(注意:家长引导提问,让孩子进行完整表达)
Witty:“然后放一把尺子在橡皮缠上,一边放一个小朋友的橡皮擦。”
就这样,B5 大小的日记本witty写了两本。
西西老师:Witty怎么能一直坚持下来的呢?
Witty妈妈:什么手段都用尽了,口头表扬,积 小红星(孩子的荣誉感其实很强的,而且孩子慢慢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兴趣也会被带起来~)把Witty的日记本,带给班上老师看,请求老师表扬她, (绝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她脱不下这顶帽子,在孩子的.小集体中,她得到老师的表扬,会相当相当高兴。
西西老师:Witty有没有遇到瓶颈?
Witty妈妈:时常会有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们就看别的小朋友的作文,看看人家写什么。
另外,Witty的作文还有一个习惯哈~就是每一次都有写作时间和修改时间,还有我们特别爱旅游,出去玩的时候,拍的照片,我们会选出最有意思的来写。
柿子老师:其实像游记类作文,我就觉得孩子们也别忘了收集和景点相关的背景传说、有关小故事,听起来很有趣,孩子们收集的时候本身就会充满兴趣,而这些放到作文中作为点缀也是极好的。
小达老师:建议有空的家长可以收集孩子的作文,弄个作文集子都挺好的。
老师们乱入关于批改作文时遇到的问题:
柿子老师:像我批改作文的时候,会关注基本的两点,一个是文章重点、中心是否合理突出了,另一个则是语言生动问题(其实它俩之间关系很大)。
小达老师:我五年级寒假班新课提到一个问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是不好的习惯~~需要有之前的框架意识,因为作文内容很重要,结构也很重要。要在动笔之前大致想好。
Part 2 读书问题
西西老师:Witty有没有过只喜欢看画书,不喜欢看字书的阶段呢?
Witty妈妈:Witty喜欢看的书,范围很 窄,她就喜欢看关于动物的书,上幼儿园的时候只喜欢看《昆虫记》(绘本)那时候不认识字,正好网上有刘佩佩讲的这个故事,又和我买的绘本内容完全一致,我 也偷个懒,晚上睡前阅读,就不用我讲了,一边放着MP3故事,一边打开书让她看着图片,没想到,因为喜欢,反复的听反复地看,这样在学前认识了好多字。三 国演义,女孩子不喜欢,为了让她对三国感兴趣,我一方面下载了央视和日本合拍的《三国演义》,然后 又去找三国故事MP3(视听结合~)
西西老师:我看到Witty在作文里,描写部分非常的精致,是有很多源于读书的积累么?
Witty妈妈:Witty喜欢一本书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看,看到好多细节,她能背出来,积累,这方面,我们还想请教老师,和爸爸妈妈们,除了他喜欢的反复读以外,其他的习惯还真没有。
老师们的建议:
小达老师:我觉得读书笔记还是稍稍可以提倡一下 的。哪怕稍微做一些勾划,或者是在笔记本上,书上写一点感悟体会等,感觉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都可以记下来。真的,哪怕是有喜欢的句子划下来都挺好的,好 孩子的话会准备一个笔记本,积累看到的,或者自己不会的字词句,美文美句,用笔勾画一下,记忆更深刻。【关于一篇能提高作文水品的读书笔记究竟怎么做,详 见文末链接】
西西老师:让孩子把故事复述给家长是个非常好的手段~~ 亲子、练习表达、锻炼思维能力。
依依老师:不过也不要强迫孩子做摘抄,因为读书还是建立在乐趣基础上,witty妈妈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方法就很好~
Part 3 其他问题
家长提问: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老用口头禅怎么办呢?
西西老师:这个问题是个毛病,得治!不过好消息是,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口头禅。她复述的时候,你给她录下来让她自己事后听一听就知道难听啦,或者,大家会发现,有过演讲训练的孩子,会比较少这种口头禅不过我小时候是我说然后我妈就拍我。
家长提问:如何禁止孩子看网络小说呢?
西西老师:只能强制禁止,然后用其他东西来转移注意力作为过渡,比如看看电影,多跟孩子聊聊天,不给孩子很多无聊的时间。
西西老师:很多家长问,三年级啦!分水岭啦!!好紧张!!!怎么样才能不掉队呢?
柿子老师:三年级,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阅读和写 作咯,其实三年级很多阅读题也还是从文章本身出题,所以绝大部分答案都能从文中找到,不过这期间,简单的分层、段意概括可能会出现,所以需要孩子们更多关 注中心句啊,关键词啊,甚至是关联词语。不过其实二年级很多孩子阅读里面,靠前的基础知识类题目反而会丢分,所以想做好阅读,基础知识也是个关键……
(小达老师乱入:学生有一死,或死于阅读,或死于作文)
阅读的一个基础就是“文本意识”,从阅读文章中找答案。大家也可以把自己想成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样铺垫,就不难找到中心啦~
阅读就需要一个换位思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概括感情类题目,我也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把自己带入到环境中去,想象如果是自己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小鱼老师:具体做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先看看问题,在读的过程中做标记。
家长提问:孩子做题老是马虎,可肿么办啊?
柿子老师:马虎本身,我觉得是毛病,得改。但若不 是因为单纯马虎而写错字记错字那就另当别论了。就现在看来,低年级孩子们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实真的就是大家说的笨办法,多写。成组记忆、分类记忆。比 如形近字,大部分情况下只是部首不同而已,一次同时记下来,分清楚不同部首代表的含义,之后也会少出现弄混的情况。
依依老师:当然要祭出“错题本”这种神器啦~(依依老师!错题本是很需要毅力的呀)错一次记在本子里,错第二次前面标个小星星,考试前专看一遍,错两次标两颗小星星,考试前看一遍错题本,就会格外注意小星星了~先介绍下背景:最近网校小学语文组组织了一场惊艳四座的家长交流活动,请到了优秀家长witty妈妈以及网校小学组各位语文老师跟大家分享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从活动前方发回的报道,整理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关于奥数、牛孩、小升初
首先,需要明确意识到的是,要想凭实力考入理想的学校,学奥数才是王道,对于靠学英语进英语实验班,其实更难,竞争更甚,语言这东西,能学好的孩子太多了,差异化相对小,再说你愿意将来让孩子从事语言这一块吗,吃语言饭?如果真有天赋能力吃语言饭,也没必要在小时候就把英语学成精,长大些一样能学好,英语只要学个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过得学,学英语是为了以后56年级时课业不吃力,那样才能有精力学奥数啊,呵呵,另外顺便说一下真正有语言天赋是指有写作天赋,而不是鹦鹉八哥。对于那些有关系进名校的家庭来说,懂行的家长其实还是会让孩子学学奥数的,不然还不是进不了实验班,到初中还不是成绩跟不上人家,一般如此。
再次,尤甚需要明确清醒意识到的是,那么多孩子学奥数,整体情况如何?对不起,90%的学奥数的孩子都是陪太子读书,最后能被点招的也不到10%,至于有人说,学奥数锻炼了数学,开发了思维,对以后初高中也有用,的确如此,但是要看你是怎么学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其实只是学到了点皮毛,尤其是对于那些占大多数的只是简单找个机构跟着大班走而家长又没多少能力和工夫给予孩子帮助的,学那点皮毛实在是没多大用,得不偿失,任何东西都是两面性的,孩子学奥数花的时间不是成本啊?失去的快乐不是成本啊?花时间在A上就没时间在B上了,花的钱倒是小事,所以说如果只能学到点皮毛的话,还不如不学,还不如让孩子学会做饭实惠呢。所以说要么学就学好,要么就不学。学的话,即便孩子不是奥数的料,为了不只是学点皮毛而让孩子真正有提高以对将来有帮助,也不能只是随大流地学。
那么,是不是不让孩子学奥数了?肯定不是。奥数还是很有用的,只不过每个孩子能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方式方法很重要。后文会具体谈。
那么,要想孩子被点招,奥数需要学到什么程度?以杯赛来说,最好是能拿一等奖,最次也要达到二等奖的水平,三等奖直接无视,没用。以整体孩子学奥数水平来说,56年级时在全城孩子中要考进前500,次也不能低于800。所以说方式方法很重要。真正智力超群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智力都差不多,要想能脱颖而出,必须要付出很大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家长也要对孩子负责。
好了,下面具体来谈谈应该怎样学好奥数:
两种情况:
1、家长如果奥数比较厉害又懂得如何教,可以辅导孩子的话,就报一个机构大班,然后辅导督促孩子作业,另外买练习题给孩子做,辅导督促孩子。如果家长超牛,不报班自己辅导都可以。不过,高年级的时候,坑班要占,机构也可以选择,报机构也是为了考试机会,大机构本身就是个大坑班。
2、家长奥数不厉害,没能力或者没工夫辅导孩子,那就又有两种选择:1、时间紧或者不想让孩子那么累,就只报一个小班(至于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小班价格问题完全有办法解决,后文会有交代,不必担心),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那种,过三过四效果就会开始打折扣。小班还是比大班教的好,毕竟上大班老师顾不过来每一个孩子,而小班是根据你家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节奏来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知识点讲的透,尤其是算法算理思路探讨这方面比大班模式好的多,因为老师有工夫和时间和孩子探讨,孩子是否理解了老师一眼也就能看出来,而大班模式因为课程课时关系算法算理思路探讨这方面相对讲的就少就弱,主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吃不透知识点,要么就干脆只记住公式解题套路等,而不懂算法算理,没掌握思路,记公式记套路也记不好,遇到稍难点变形点的题就不会,更不用说数学思想思维的提高提升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跟大班学奥数只是学会点皮毛的原因,毕竟家长懂数学教学的也很少,我就遇到过很多家长说孩子奥数学的不错,在大班上的成绩排名在班里挺靠前,但是一给他题目一问他就这也不会那也不懂的,尤其是456年级一考杯赛就不行的,低年级的区别倒不是很明显。2、时间宽裕又舍得孩子套狼就报两个班,一个小班(一对一或一对二),一个大班,大班是辅助。
总之,如果家长不牛,想学好奥数,小班是首选,也可以说是必选,机构大班以及坑班单单就对于真正把奥数学好这一点来说倒更像是辅助,功夫都在“诗”外啊,即便你家孩子超牛,水平在机构超常班,也是需要课下家长多辅导,或找小班补课。当然,也有部分自主性很强,很自觉又很刻苦,热爱学习能力上又够的孩子,家长不用辅导,只上一个大班跟着走就学的很好最后被点招的,不过少的可怜。但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都需要家长多上心,多配合监督孩子作业。另外需要声明一下的是,并不是说你上了小班就能百分百保证小升初被点招,毕竟孩子间的差异也是有的,小班只是希望更大些,至少不会让孩子只是学到点皮毛,对孩子的数学真正有提升,对以后的学习帮助更大,不会是得不偿失。
下面先说说教材体系:(千万不要胡乱选择书和练习题)(关于杯赛,坑班以及点招考试在后面)
低年级(级)对应上文两种情况:1、报了机构大班的,可补充春雨牌的举一反三1000题,奥数AB卷(东南大学出版社)。2、家长自己辅导或一对一、一对二辅导的,可选用蓝皮的奥数教程和春雨牌举一反三1000题及AB卷等等。
高年级(3-5):对应上文两种情况:1、报了机构大班的比如学而思,可再补充一套教材推荐高思课本(书店有卖的)和AB卷,报了高思或巨人的,高思课本可换成奥数教程。如果孩子时间宽裕或者说家长舍得孩子就再补充春雨牌举一反三(也是为了和低年级时衔接),机构大班体系和高思课本体系是在学生课内上学期间学习的,到了暑假和寒假就重点攻克新思维导引,推荐高思出的那个,不推荐巨人出的,虽然二者题目基本一样,但高思出的,纸张质量好,手感、实用性舒服,另外高思的是新版再版过的,题目难度顺序调整的比巨人的好些。如果孩子非常厉害,基础很扎实,高思课本和举一反三那些可不用,直接上着大班期间就开始攻克新思维导引就行,前提是孩子真的很牛,属于有数学天赋级别的,而不是以是否进了机构的尖子班超常班等来衡量,大多超常班孩子并不真的牛。
2、没报机构大班的,推荐高思课本+举一反三+AB卷,,然后攻克新思维导引。(对于机构或坑班,345年级要开始适时选择占坑,为了点招考试,具体事宜下文交代)
高年级以上两种情况高思课本(或奥数教程)和举一反三都是同时用。举一反三主要让孩子自己完成,AB卷也是用来练习的,或者选择类似AB卷这样的试卷,举一反三和AB卷主要是扎实基础练习用的。这样分散开来,任务并不是很重。接下来攻克新思维导引是牛孩的首选,时间安排上可放在寒暑假。算下来奥数知识点也学了差不多3轮了就,孩子不容易遗忘。
6年级:其实以上3-5年级说的体系都是要包括6年级的一些知识点的,6年级主要是综合复习了,综合题居多。如果体系知识点还没有学完的要尽快学完,最好在5年级暑假能搞定。接下来就是6年级新思维导引没有完成的继续尽快完成,并开始综合复习,可选的书有比如学而思的总复习的书,还有顺天府学的小升初的书,以及一些综合卷等等,也可在网上下载题目。发现薄弱点就多针对练习。
再来强调下书籍的选择,好多家长张口就是RH,RH课本什么的,不推荐RH课本,因为已经老了,太简单,个别难的又太难,另外也不推荐陕西出的举一反三,太简单,不适合北京的小升初。另外也不推荐刘京友的题库,老了,更主要因为是小开本,特厚,题目一道接一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家长选别的书也要注意这一点。另外RH的思维导引也不用选择了,因为有新的了,不过就是新的没详解,可买RH的思维教程和凌科的思维导引详解,上面是RH思维导引的答案,RH思维导引和新思维导引好多题目是一样的,不过新思维导引更全面。
另外再补充下很重要的但奥数教材上一般没有明确章节来讲的问题事宜:
2-3年级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自己锻炼督促孩子的计算能力,最迟3年级下要学会包括小数的多位数的'乘除法并熟练,比如不能算道6位数乘以6位数都算不出来或者要好几分钟。4年级的时候要开始学习分数的乘除法以及份数比例家长要给孩子锻炼锻炼,再就把分小混合开始熟练,这些可放在四下,从4年级寒假开始,但根据孩子能力,越早越好。另外4年级下要开始锻炼下孩子的解方程,4升5暑假的时候要重点锻炼下,或者更早,总之要尽早学会解复杂的分数方程,最迟要5上,奥数牛孩几乎没有方程不好的,四年级的时候解应用题可让孩子算术方法和方程并用,两手都要抓,现在开始练方程是为了孩子56年级时代数思想以及方程不至于吃亏,先培养下感觉,别听那些什么方程固化思维的言论,孩子有能力就让他接受,要不56年级真吃亏,顺便说一下其实各机构的讲义体系以及奥数教材各模式题的算术方法也都基本已被固化了,好多孩子都是背了一大堆套路而不懂原理,遇到复杂题就歇菜。
下面谈谈关于杯赛的:
靠突击是没用的,关键还是平时的扎实学习,各机构的考前的杯赛冲刺班可报可不报,自己演练杯赛真题就行了,冲刺班基本也是讲那些,冲刺班是适时为了市场推出的用来赚钱的。临考前一段时间自己做做历年杯赛真题就可以了,华杯赛和希望杯还有教程。
下面谈谈点招考试:
可在5年级的时候去占坑班,不放心的可从4年级下开始占坑班。(另外RDF的坑可早点占,占上了就课下加强学习,课上学不太多,RDF是超牛孩的选择,竞争激烈残酷,心脏不好的请绕道,另外北清、老教协、市奥校等这些坑可早点占,能学到东西,相当于前文讲的选机构了就,然后就是家长奥数厉害不厉害要不要再报小班的两种情况了;十一的坑班不必占太早,有海选,实诚是鸡肋但也有点用,只是点的极其少,经常忽悠,报上不必上课,认坑就是了)以前没报过机构的,可在5年级寒假开始报机构,然后机构的杯赛要参加,争取能考进靠前一点的班,报机构也是为了坑班,机构就是个大坑。6年级的三大机构的杯赛都要考,然后填好志愿,期待多几次点招考试机会。另外对于有海选的学校,家长自己也要及时关注,别错过考试机会,有门路的也要自己多争取考试机会。
下面来说说教师的选择:
1、大班选择:不必迷信什么名师不名师,大多都是机构为了市场需要而迎合家长心理好牵着家长鼻子走而造势,都差不多,杀鸡不必牛刀,关键还是在学生自己以及家长配合,原则上以时间上合适,距离近,方便为主。
2、如果选择一对一或一对二,这个得慎重选择,各机构整体水平上都参差不齐,都在大量招人,又都吹的很高,所以选择要慎重,赶上个新手就特吃亏,有经验的老师倒是有不少,只是认真负责的难找,因为一对一机构老师课满的精力上跟不上,周六日一天10个小时左右谁都累,上课效果自然打折扣,课少的老师又自然不好。不过如果有幸找到有经验并且负责的老师的话,一般差不多就可以,杀鸡并不需要牛刀,但家长不要以为报上就完了,建议跟踪课程并不定期听听课好监督老师。另外小机构也有不少水平高的老师,但不建议找那些老师上小班,价格高的没谱还对孩子并不怎么负责,因为他们很忙,忙着挣钱开大班上大课呢,没工夫好好给你教。如果能自己找个有经验的老师私下教那是最好不过了,认真负责,价格还划算。小班毕竟还是比大班学的好,就算是跟着超级名师上大班也没有找个一般的只要有经验的老师上一对一或对二学的好,原因前文已讲。但千万不要找大学生家教或者网上中介来辅导,一般没谱。至于价格问题,可以自己找个程度差不多的搭档拼个一对二然后和一对一机构谈,让他给你上一对二,这样就能拉低价格分担费用,机构之所以几乎不做一对二就是因为一对二不如一对一赚钱,或者你也可以拼个一对二再自己找个老师私下教,价格上就几乎和大班持平了。其实如果2个孩子程度差不多,一对二比一对一效果还好,就像逛街有个伴一样。当然如果你家孩子很自觉刻苦智商又够除外,那就很适合大班,不过就是这样的孩子少的可怜,各机构超常班的孩子一般也是都要在课下另加强学习的,要不就吃暗亏。
最后再谈谈关于几年级开始学奥数的问题,情况如下:
1、孩子牛,家长期望又高,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都可以开始,然后一年级时就能参加3年级杯赛考试并能够拿奖,目标是人素八少这些班,这样的对家长素质要求很高,这条路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也有一点的危险性,要慎重选择。另外需要说一下的是这样的孩子并不仅仅是因为奥数牛,而是各方面吸收知识都很牛,人家少年班授课也并非一味追求奥数,而是全面发展。
2、一般的孩子,最好是1-2年级开始学,虽然有点早,但是迫于北京小升初形势还是很有必要的,1-2年级重点是基础,习惯,计算等(越早学奥数越好是为了好有精力和工夫提前拿下课内的加减乘除,解决课内数学,并为以后好分散精力攻克思维导引)
3、2年级越早开始越好,3年级开始学也不算晚,按部就班学就是了。
4、4-5年级还没有开始学奥数又不想放弃奥数想以此来升学的话,那就果断趁早选择一对一或找个搭档一对二,多上点课,一周两次,平时自己也要每天拿出至少一小时来学习,假期里4年级隔天上课,5年级天天上课这样子学,希望就可以有。
5、要上6年级了,5升6的暑假也过去了,又想靠奥数升学,还是放弃吧。
就说到这里吧,说的有点乱,大家凑合着看吧,不喜请拍砖,我收集了好盖个房子。
xx今年4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以下我就从五方面谈谈自己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教育孩子上,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看你是否了解自我的的孩子。下头我谈一谈我的育儿经验。
1、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我每一天规定孩子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早六点半必须起床。让孩子有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2、每一天放学回家自我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我也看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一天做完作业必须要复习当天所学的资料加以巩固。
3、学会跟孩子交流,我每一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谈一谈幼儿园有什么趣事,妈妈单位有什么新鲜事。经过交流能提高孩子表达本事和分辨是非的本事。
4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让他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大人也无法回答,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水星上有水吗让他在书中找到答案,孩子十分开心。这样就培养他从小爱学爱问的习惯。
5、对于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必须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别看孩子小,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强求孩子做一些自我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指责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坚持意见一致。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儿子长大了,做事很认真,时间观念很强。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仅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适宜的教育方法。
我认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效仿对象。一直以来,我们家就努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教给他知识还重要。东东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教他:玩具从哪里拿的,玩过了就要放回哪里去。平时我自己也是这么做,不管什么物品都要物归原位。东东从小就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并且他还很爱惜他的玩具。我们经常当着东东的面互相表达家人之间的关心。现在东东已经很会体贴关心家人了,每次爸爸妈妈要去上班的时候,不管在干什么,都会跑过来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叮嘱爸爸妈妈路上小心!有好东西就想要和家人分享。
我和东东相处时,更多是当他的知心好朋友。我常常和孩子聊天,听他说话唱歌表演,当他最忠实的观众。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东东就会很开心的讲述他在幼儿园所发生的一切,有他的小同学、他的老师、有他学到的东西、有他的想法。这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有助于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东东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和每位父母一样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疼爱绝不是溺爱,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一定拒绝,并且告诉他拒绝的理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的做法是多鼓励,少训斥,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孩子能做到并且可以做的很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自己是和东东在共同成长,他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他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带来新的课题。以上就是我这几年的育儿心得了,要写的内容太多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乐趣和经验,感谢东东给我带来的骄傲和快乐。最后祝愿孩子们都健康、平安、快乐!我愿与老师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先讲讲我们家的环境及成员,爷爷奶奶与我们同住,爸爸上班很忙,我早晨7点班出门,晚上5点半到家,此刻一般由奶奶负责宝宝起居生活,管接送幼儿园,我和他爸爸晚上在家尽量陪宝宝玩耍,每晚给宝宝洗澡,带宝宝同睡。
宝宝属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记性异常好,爱同小朋友玩,在同龄人中讲话数较早的,且表达较清楚,这与小的时候我和奶奶带着他,总是和他讲话,总带到外边玩耍有关系的。
在对待宝宝的问题上头,我的的宗旨是,宝宝健康成长过程中,能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情商和智商一样发展就好了,倒不是说此刻在幼儿园必须得学到什么知识的。
举例一,宝宝无理取闹时,不可心软改变立场,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是不是他很想需要的,这时候不能给他,给他的话是鼓励他,到后边哭闹成了一种武器。还比较小的时候带着宝宝到超市,看到卖糖果的摊子,赖在那里不肯走的,我坚持不买,把在那里哭闹的宝宝拎了出超市,后边还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妈妈反对,说没买单不能这样貌,再到之后就不这样了,只是跟妈妈商量,买一些好不好,这个时候,买了会很高兴,不买也没很大情绪了。
举例二,以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一些举动,反应不要过于激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宝宝此刻吃饭的时候总是要喝水,好象是条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饭过程中喝水,妈妈是反应比较大些,不让他喝,结果你越是制止他啊,他越要这样干,到之后妈妈装作没看见,他还会在喝完之后,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喝水了,目的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宝宝爱模仿大人做事,开始他奶奶很担心宝宝会磕着碰着,制止宝宝动作,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拿着工具在客厅里头挥来挥去,之后,在他再抄起家伙时,我肯定了他,哎呀,你真棒啊,能帮奶奶干活了,宝宝听了这话,那真是太高兴了,还真象模象样的弄上一圈,然后把工具再放回原处。
举例三,如何处理好宝宝的情绪问题,只要我在家,宝宝就十分的亢奋,中午连午觉也不睡了,人家说这是宝宝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不明白是不是宝宝在幼儿园太压抑了(我的猜想,呵呵),关于这一点,我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有时候疯得太厉害了,我就会打宝宝的小屁股,好象没什么效果哟,要试图引导宝宝,表达爱的方式不只停留在这一种。有时候,宝宝实在顽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顿。结果,不仅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宝宝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拼妈时代缺位妈妈是最差的妈妈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妈的,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拼爹是拼妈!“‘拼爹’拼‘硬件’,诸如家住哪里,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等。而‘拼妈’则拼‘软件’,带孩子参加何种亲子活动、陪孩子上何种兴趣班等。”
近日,家住鱼峰区驾鹤路的林芳菲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幼儿园在放假前给家长们留了个做消防知识剪报的亲子作业,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
无论是主动去“拼”,还是被“拼”,做妈妈的看法大体一致:过去不拥有“拼”的条件,如今孩子出生在信息时代,妈妈力争全能,也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家庭中,孩子的爸爸通常承担大部分养家的责任,而这些育儿的事,理所应当就落在了妈妈们的身上。
妈妈们普遍认同,“拼妈”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拼教育理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研究早教知识和孩子的吃穿用度,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当然也有各种早教机构炒作的原因),当今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网络和物流也让孩子成了世界宝宝,可以随时用到来自各国的最优产品。
我身边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
曾经我也这么认为,当我给孩子买很贵的用品和玩具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很不错的妈妈,顶着生活压力给孩子提供了我所能给的全部。
但是我又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我们这么重视早期教育,那为什么,这个时代多的是工匠,而非大师?多的是明星,而非恒星?多的是巨富,而非贵族?
我们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最贵的玩具,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叛逆的、孤独的、偏激的、不快乐的孩子?
而在古代,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时候,甚至在战乱动荡时期,我们这个国家还是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不是吗?
经过长时间的反省和思辨,我发现这个问题产生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妈妈的缺位。
最大的缺位妈妈群体,就是留守儿童的妈妈。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这就意味着有6000多万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严重缺失父母亲情、经济条件不佳、无有效管束的环境中孤独散漫地成长,这些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凭自己的本性和造化走上正路,开创幸福人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我知道,即使实现这个最好的结局,他们内心的那个巨大漏洞,也是永远填补不上的。
排名第二的,是职场妈妈。
很多妈妈三个月产假一过就奔赴职场前线,把孩子丢给后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顾,为了更好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很多人早早给孩子断奶。比留一起感悟人生守儿童妈妈强一点的是,她们会每天或者每周回家陪陪孩子。但是扣掉做家务、玩手机、休息的时间,实际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确陪伴方式的妈妈,这些妈妈可能是全职妈妈。
看似为了孩子牺牲了职业前途,终日围着孩子操劳,但是要么不懂得科学早教知识陪伴质量不高,要么太迷信各类早教言论用力过猛。这些妈妈会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导师、教练……就是没有成为妈妈。
当然,我说这些并非指责,只是提醒。
首先,是提醒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日本人的孩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亲自带,中国人的孩子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和保姆带,这样长期下去,中国的国民素质和经济水平跟日本会越差越多。
深以为然。中国的妈妈,在成为合格妈妈的路上有太多阻碍、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性别歧视、生育歧视、哺乳歧视……哪一个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开?哪一个问题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泪去解决?请社会、企业和家庭多给妈妈们一点理解和支持,这不仅是关系家庭稳定和谐孩子健康成长的小事,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次,是提醒妈妈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视亲子时间,提高陪伴质量。在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不成为第三种缺位妈妈的,对吗?
现在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古代那些伟大人物的母亲,她们大多足不出户、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没有高精尖的教育器材、没有各种用途的启智玩具,为什么却能教育出千古流芳、成就卓著的人物?
我得出的结论是:教育这个东西,无论形式如何变,核心的东西永远是不变的。我们往往趋之若鹜去追求最昂贵最华丽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
“三迁择邻”、“断机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在这些历史故事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平凡到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母亲,她们眉眼温柔,语气平和,但又颇有主见,意志坚定;她们吃苦耐劳,勤勉持家,但又明辨是非,识大体顾大局。可以说,正是她们的言行举止,塑造了灿若星河的华夏历史,正是她们的柔弱臂膀,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最好的教育,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就在妈妈和孩子相处的点滴时光里。不缺位的妈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急缺的人才
“三要”: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多表扬。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优势,多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多鼓励,少批评;二要多学习比较,多吸收。现在报刊杂志网络上的育儿知识很多,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育儿观念,要善于取舍,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有时也要向孩子学习,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能一味强迫、灌输;三要言传身教,做榜样。教育孩子不光要说,更要以身作则。对孩子做出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然孩子自然也会不服。
“三不要”:一不要攀比。不要比谁学的兴趣班多,不要比谁认识的字多,不要比谁更表现老道,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优势,不要老是比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二不要急躁。不能拔苗助长,希望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在孩子灰心的时候鼓励她,在孩子进步的时候称赞她,在她骄傲的时候泼泼冷水,慢慢的引导,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三不要吓唬。不要一不听话就说“老巫婆要来了”,“大灰狼要吃了你”,“再不听话就打你”,慢慢的把孩子的胆吓小了,棍棒教育更不可取,还是要多换位思考,理解沟通。
同时我觉得自从宝宝进了幼儿园,与老师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社会,过集体生活,很多在家里没有表现出来或在家里没有发现的问题会显现出来,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觉得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 家长育儿心得
★ 家长读书心得育儿
★ 中班家长育儿心得
★ 家长育儿工作心得
★ 家长育儿工作心得
★ 家长育儿阅读心得
★ 精选家长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