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心上一支荷「人生感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疯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间心上一支荷「人生感悟」(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疯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间心上一支荷「人生感悟」

篇1:人间心上一支荷散文

人间心上一支荷散文

我真的有点怀疑,在这样炎炎的夏日还会有人到那里去看,去赏一支荷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午后——灼热的骄阳几乎可以把你的脸,把你的肌肤烤出一份类似于“手抓饼”的味道来。

对于荷的欣赏与喜爱,他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的确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可以引以为证的依据实在是太少了。自以为,这喜荷、养荷、赏荷的人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逐渐日益地多了起来,是不是从周敦颐写出了他的《爱莲说》才开始的呢?

确也是,这有点儿像我,自从老师把这一篇被奉为经典的古文例入我必读的课目,在我这一方毫无湖光山色之气的陋室里,便开始多了一盆用三五片清叶点缀而成的“田田荷塘”。自以为,任这一小朵粉粉的荷花伴我左右于盛夏,便足以说明我对她的敬爱了。这种在旁人看来犹如超越了“叶公好龙”的行为,浓缩的一如我的就是她的精华。

反正,我是用不着去冒着酷热难当的烈日一睹那“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姿容的.,因为,去那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晚风正好,月色浅吟之际,何况,有这一碗清荷在侧,何况,我这尚不习水的身子一不小心被谁碰着掉入湖里,虽不用担心那些游来荡去的鱼儿会看出我的笑话与热闹,却真的可以免去我舟车劳顿的麻烦。

一支曲,一杯茶,一本书,坐在这“窃”于大自然的“自然”清新之中,这感受当然是十分舒适的,再看窗台上的那一碗清荷映我故作姿态的样子,我的思想又不能安份了。

是荷看我,还是我看荷呢,或者,广而言之?我的心对着亭亭而立的荷,曲、也听进去了。

为什么要去赏荷,而不让荷来赏你呢?如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一支荷?这荷还有值得你去欣赏的意义和价值吗?

细细想来,其实,这荷是不必去看,不必去赏的,无论是谁。自从有了荷,她就一直活在你的心里,一直伴着你的岁月保持着“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固有姿态。

难道不是吗?大凡善良都是置根于人类心底的一支荷,尤其是在不老的灵魂,不灭的信仰里,哪怕是窗外狂风暴雨,酷热难当,她一直在你的心底里水灵灵的,生动地活着,从未死去。

篇2:人生感悟:人间处处有神迹

人生感悟:人间处处有神迹

贯明

在人类的历史上,达摩一根芦苇渡江及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千万信徒的记载说明神在世间留下了许多神迹。只是因为神佛在现代没有将这些历史事实再现,所以无神论者和许多世人都把这些神迹视为无法证实的神话传说。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神迹无处不在,只是世人无法用实证科学证实,全部把神迹看成了偶然发生的自然现象而已。

小时候听奶奶讲,在中国大陆三年大饥荒时期,整个村子里的人被饿死了一半以上。身强力壮的男人大部分五、六天不吃不喝就活活饿死了,生命力较强的女人也很少有人活到第八天。然而村子里却有一位体弱多病的男性盲人在二十多天完全没有食物的状况下仍然顽强的活着,后来竟然依靠他弟弟送来的几根黄瓜和一点青菜恢复了元气,大难不死逃过了这一劫。这位盲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在那个所谓“反对迷信”的时代仍然坚持烧香拜佛。事后村里的人都说他能活下来真是一个奇迹,他自己则坚持说当时有神佛的护佑,二十多天没有进食也没有感到特别饿。

南亚大海啸过后,许多幸存者将自己的`大难不死归功于神明显灵。海啸来袭时,斯里兰卡的肯恩被困在海底,头上有水泥板压着、身体不断被大浪拍打,即将缺氧之际,他祈求上帝救他。肯恩说,上帝等于是立即回应了他的祷告:突然间水泥板破裂,让他得以浮到水面。一名斯里兰卡旅馆业者则如此述说他的经验:虽然方圆数公里内其它东西都被摧毁,他的旅馆却奇迹般的仅受到轻微伤害。他表示,这是因他过去十年来行善所积的阴德所致。

在泰南普吉岛拉莱海滩旁的一个约二千名居民的小渔村,这里渔民通常每年八月都会举办敬海神仪式,以求海神保佑渔民的平安。这次海啸来袭时,靠着长者的指示,全村都逃过了这场海难,无人伤亡。在宗教信仰虔诚的斯里兰卡,大海啸仿佛刻意略过宗教性建筑物与象征的现象,令当地人加倍深信宗教的力量。虽然工程人员认为,宗教建筑物较为庞大,较一般房屋更能抵挡海啸的威力,但许多人仍坚信这些建筑物能够幸存,主要还是因为神明保佑的关系。

有一个无神论的朋友问我说:“从眼前的这个茶碗中,你可以看到哪些神迹呀?”我回答他说:“茶碗虽然是人造的,但是制造茶碗的原料是泥土。而泥土是神为人所造的,因为人不可能把金属、水等不是泥土的物质转造成泥土。因此不只是茶碗,在那辽阔的大地上以及广阔的海洋中处处可以看到神迹。”

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讲,人世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神佛对人类的赐物,人世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看出神迹,只是无神论者由于被人的观念所阻碍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已。

篇3: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感悟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感悟

岁月无情,总在无意间悄然改变着许多东西,世事多磨,每个人都要在属于自己的道场中历练。历经风雨,方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给自己一个微笑的梦。

人间有味,贵在真实,你所行走的每一步,皆然是你生命中必定的因果,不能改变遇到的所有,却可以改变做一件事的心态,看一个结果的角度。

初识这句话,在苏东坡笔下的《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中,全诗寥寥数语,当时看似简单的抒怀,也没有生出许多感慨。

直到某日在某本诗集评论书上再次看到,才真切的理解,诗文中的妙意。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彼时无知,只以为人间有味是清欢,告诉人们的是,要学会在寻常的生活,甘于平凡,于点滴的生活中品味“清欢”之美。可是,倘若仅仅如此,此诗将要逊色许多,也难以在后世文人眼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人近而立之年,走过一些路,看过一些故事,心智自然而然也随之成熟,再重读才恍然发现。

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在清欢二字,而是一个人历经种种困苦,仍旧能够抱守内心深处的一份平静。陷入困境还能以祥和的心态,始终不渝的坚信,每一段无比艰难的旅程,都是催促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纵观苏子一生,起起落落,大悲大喜,倘若没有那么一颗强大的内心,宋时那片写意的天空,一定会因为缺少他那颗璀璨的明星,进而逊色许多。

比起以上这首陌生的诗句,想来人们更加熟悉教学课本上,那几首耳熟能详的佳作。

不论是密州出猎中的聊发少年狂,还是水调歌头中的千里共婵娟,亦或是另一首浣溪沙中描写的古朴的乡村风景。处处都彰显出一个人,一个历经磨难,此心不改的诗人之心。

醉能歌醉,醒能赋诗,虽说没有太白桀骜不驯的洒脱,却也成就了他豪放派的美名。

然而,一个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豪放派代言人,却也留下了一篇名垂千古,缠绵入骨的婉约词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世人皆言,柳永词作,最能惹人落泪,触景生情,收获几多愁苦,哀怨情泪。

苏子悼念亡妻之作,每每读来,也使人潸然泪下。

也许,每个人所经历的往事不同,他能从世上学到的道理不尽相同。可是,不论是谁,倘若能学得那么一份于烦杂中寻得自在,于悲凉时自得逍遥,也该是人生或者生命另一种不一样的美丽。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是一个人修行路上,所能拥有的最完美的幸福吧。大雨倾盆,可你相信太阳会出现在每个你不曾留意或错过的早晨。

孤独是人间常态,它不过也是生命的一味药引,终究可以在圆了所有遗憾的日子,那些慢慢熬过的日子和岁月,悄悄酝酿出幸福的果实。

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日子,某个角落,你会无意中想起,那些散落在尘埃深处的往事,轻轻的'为自己写上一句话。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有的,只是多了一份淡然的洒脱,坦然面对所有的不欢而散,欣然接受所有的不期而遇。

欢喜处,歌以咏志;苦恼时,对酒当歌。当你明了世事无常的道理,也就不会纠葛于生命的不可捉摸。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数,有人适合在一卷诗文中寻找快乐;有人习惯在一盏淡茶中觅得幸福;有人则醉心于功名利禄,进而不可自拔。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各自在不同的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福报,才是真实完美的人间。

开启一道门,你就要接受这道门后面的种种因果,通过层层考验,种种磨难,进而深得取舍之奥妙,也自然寻得内心真切的感触,从而明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道理。

篇4: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清塘荷韵

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刊载在11月13日《人民日报》上,并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绵长不尽的韵味。

这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季老的家门口有一方池塘,名为红湖,位于北大校园内.早年这里也曾绿叶红花,清香满塘,但随着一场浩劫,水面变得空空荡荡,萧索凄凉。

又是一年花红柳绿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吹皱了老人的心.“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缺了点什么呢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它需要的是蓬勃的生命,盎然的生机,当然,最好是荷花了,可惜没有.心想,退而求其次吧--'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但芦苇毕竟不应该栖身于这方清塘,它应是秋水长天中静默的背景,是雁阵惊寒时苍凉的牧歌.塘中之苇,虽不乏诗情画意,但与荷花相比,毕竟少了几许内涵,少了那种清雅风韵.于是,眼前这方凄清的池塘就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随着天气变寒,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了无影踪。此时也不必伤感哀叹,该去的终将会离去,该来的必然会到来。待到来年春水溢,又该是翠盖千叠,满塘红艳了……

篇5: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清塘荷韵

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6分)

2.如果把文中的第④、第⑤自然段删除,行不行,为什么?(7分)

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分析形象的能力。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清塘荷景是全文的主角,也是作者的审美对象,全文始终把荷叶、荷花当做写作的主体,从播种到生命的萌动、生长、凋落,每一个细节都牵动读者去体验生命的每一次悸动。初读本文,以时间为序,一目了然,细细品味,你会摸索到潜藏的情感暗流,从作者对荷花播种之后的切切翘盼,到荷叶萌生之后的哲理之思,再到荷花盛开的闲情逸致,及至对冬日残荷的殷殷祝福,通篇流动着对生命的关注、呵护和挚爱,传达着对生命颂赞的主题。抓住荷叶、荷花、落瓣三组意象,也就抓住了荷韵:荷花的“傲”、荷叶的“勇”、落花的“静”。

【答案】风姿:荷是秀雅的(1分),它迎风弄姿,睥睨一切(1分);

神韵:荷是顽强的(1分),它活埋四年,不曾言弃(1分);

意趣:荷是宁静的(1分),它优美淡然,洒脱飘逸(1分)。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两段讲了什么内容,明确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然后分析这部分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

【答案】不好(1分)①内容上:从最初投放种子写起,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期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期盼(2分);虽然沉静了三年,但只要生命不止,一定会有生命勃发的时机,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顽强的生命力(2分)。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荷叶满塘的狂喜和对荷坚忍不拔精神的赞美作铺垫(2分)。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主旨、探究分析能力。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生命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借荷明理。本题既考查了审题能力,注意第一问的句式,又要求结合原文内容。只答强者、智者得一分,弘扬生命或彻悟生命一分;结合原文分析一分;理由充分两分;两点任答一点得全分;其他答案只要有道理都可参照给分。

【答案】①是张扬生命的强者(2分)。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2分),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破壳而出,“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生命强者的真实写照。(1分)

②是彻悟生命的智者(2分)。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萧条之感,作者笔下荷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1分)。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深感了生命的快乐。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2分)。

篇6:感悟人生的美文欣赏:人间有清夜

一生难得几清夜。

天宇澄澈,渺不可测,只是一片幽远而深沉的蓝,平铺开来,在头顶上静伫不动。有时是月,或盈或亏,皓魄莲步,漫行空中,光线流荡如琴弦,纤尘轻飞若音符;有时是星,嵌于荣贵高华的底座,露出点“高处不胜寒”的羞怯与颤栗。

即使走在坚硬的马路上,在这样的夜晚,你也会觉得是走在蒿草起伏、寂无人迹的旷野,那里夜露滴缀,圆润如珠,滴在你的衣袖,闪着光又滚落在地;那里远树如簇,一根根枝条清晰可辨,就是枝头鸟巢里鸟儿酣梦中的呼吸你也能闻得到;或者还有一穴清泉,汩汩地流淌,奏出一曲清远悦耳的夜曲。

前事如昨,自可交于往日悠悠之落花;后会如梦,权且投诸明早之瑟瑟晚风。那一点点莫名的胆怯,一点点轻狂的得意,一丝丝扯怀的惆怅,一丝丝淡然的喜悦,此时都可以抛之不顾。打着灯笼寻找自己影子的夜晚,俯临流水观鉴他日运数的白天都在这一刻离你远去,灵台如洗,一片空明,衣袂飘举,俯仰随意,袖手前行,不抱任何目的,四顾清旷,天地寂寥,如同一个唱响梵呗的仙界,在呼唤着你,吸引着你,你就那么缓步行入这个磁场,在那里静聆自己的心跳。

这样的夜晚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只属于忘怀一切的当下。那一刻,你忽然变得极为纯明,极为清雅,从内到外都像被干净地洗过,不留一点尘滓。李白酌酒花间的那夜带上了世俗的孤独,张继泊船寒山寺外的那夜带上了浓重的哀怨,孟浩然寄宿建德江的那夜显得过于凄清,陆游独卧山村的那夜显得过于功利,只有高适“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的那夜可以用来作为这样的夜的注释,你所要做的,只是用心去理解,用心去品味。理解你超越名利后的高致,品味你抛开安乐后的淡泊。

于是想起《铁围山丛谈》中的一段记述:“歌者袁绹,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政间,供奉九重。尝为余言:东坡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江流倾涌,月色如画。遂共登妙高台,命绹歌《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东坡为起舞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辈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

即使你很快便会从这个磁场中走出,你也会被它的清旷、清明所洗涤,蒙受尘垢的心灵有了这样的经历,也会在彻天彻地的空寂后找到充塞天地的丰盈。

公众号:黄河风文苑

篇7:感悟人生的美文欣赏:人间至味是清欢

人近中年,多会思忖,人生在世,我们一辈子到底在追寻什么,深夜几度无眠,回味自己的前半生,儿时的快乐、年少的轻狂、青春的迷茫、而今的遗憾,似乎美好的一切都行将已去,剩下的都是满目疮痍的苟且,即便是丰衣足食,总是觉得缺失点什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初起时的迷茫、继而的执着和最后对人生的顿悟。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同,追求的目标却是差不多,无外乎利益的得失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最后得到自己幸福生活。“独上高楼”迷茫也好,“终不悔”的执着也罢,其结果也是“蓦然回首”的顿悟,原来一切都在“灯火阑珊”之处,有点费劲周折,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味道,颇有几分禅意几分哲思。

我初闻这首词是年少时,知道是好词好句,一知半解的浅读,本以为是言情相思的情话,却不知有如此深入浅出的哲学寓意。现在细细体会,玩味其中,却已是蓦然回首之际,唯愿天下人寻寻觅觅一路、洋洋洒洒一程,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其实我们这一生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确切地说是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进而了解自己。这似乎很容易,其实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寻找的途中,甚至迷失自己,活成了别人模样。可能你看起来很成功,却不尽然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似乎快乐不起来,物质上的丰盈填补不了精神的缺失。

有这样一则故事,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靠乞讨为生、寄居一个木桶中,大帝亚力山大巡游遇见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第欧根尼,这位大帝说:“我是大帝亚力山大”,哲学家依然躺着也自报家门说:“我是狗儿第欧根尼”。大帝肃然起敬说:“我有什么可以效劳先生的吗?”哲学家说:“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后来据说大帝经常感慨:“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是第欧根尼。”这是一个哲意很深远的故事,人生的至味的欢愉是什么?是权利物欲,还是自由和阳光?大帝的威严虚心,哲学家的淡泊骄傲,跃眼于眼前。我们的前半生多数是跟从大帝的思维模式,却不一定有大帝的虚心及后来的感悟,整日生活在物质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和满足之后的无聊之中,至于哲学家的淡泊从容,我们就更无从说起。

“清欢”在于一个“清”字,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回归最初爱丘山的年少本性,还有什么比这更欢愉的事吗?“至味”,没有好的味蕾内心荒芜之人更是品不出来的,唯有愿择一阳光的午后,觅一知己友人,同饮盏人间至味之清欢,于灯火阑珊处、于一米阳光前,聊以咏志,甚幸至哉。

公众号:壹品小筑

瞬间人间清醒人生感悟

人间清醒的人生感悟语录

在人间感悟

在人间感悟300字

在人间的感悟

在人间感悟简短

《在人间》阅读感悟

感悟人生500字

《活着》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美文

人间心上一支荷「人生感悟」(整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间心上一支荷「人生感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