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3-6岁儿童学习指南社会练习题(共含5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旦旦Chlo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指南》从( )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为深入贯彻《 》和《 》,指导( )和( )实施科学的( )和( ),促进幼儿( ),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 )岁、( )岁、( )岁三个年龄段( )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 )的具体方向。
4、《指南》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 )和(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 )与( )。
5、《指南》共有( )个学习和发展目标,( )条教育建议。
6、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 )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 )、( )交流,让幼儿( )、( )、( )说并能得到积极(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 )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 ),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指南》的目标和核心是什么?
2、简述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3、科学领域包含哪几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4、在艺术领域教师如何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指导?
三、问答题:在实施《指南》中我们教师应把握哪些问题?( 30分)
一、填空
1、《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2、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4、《指南》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5、《指南》共有(32 )个学习和发展目标,(87 )条教育建议。
6、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指南》的目标和核心是什么?
答:《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
2、简述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答: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是:⑴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⑵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⑶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⑷能快跑20米左右。⑸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
3、科学领域包含哪几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答:(1)科学探究。①亲近自然,喜欢探究。②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③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数学认知。①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②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③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4、在艺术领域教师如何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指导?
答:⑴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⑵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⑶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⑷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⑸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三、问答题:在实施《指南》中我们教师应把握哪些问题?( 30分)答: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岁。
A.0~10
B.0~12
C.O~14
D.0~16
2.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儿童提供服务时,有时需要重构和代偿给儿童的先天需要是( )。
A.爱的需要
B.学习的需要
C.生存的需要
D.游戏的需要
3.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这说明儿童具有( )特点。
A.基础性
B.成长性
C.发展性
D.可塑性
4.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具有( )。
A.发展性
B.探索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5.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 )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6.( )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A.心理社会发展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心理分析理论
7.黄敏敏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门从事儿童服务。她和同事最近要在某社区开展“预防儿童性侵害’’等活动。那么在上述活动中,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 )。
A.倡导者
B.保护者
C.支持者
D.协调者
8.儿童社会工作中,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给予支持的服务是( )。
A.保护性服务
B.补充性服务
C.支持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9.在儿童的( ),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10.目前已在我国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同时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研究的儿童测量量表是( )。
A.社会期望量表
B.儿童受虐量表
C.自我意识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1.社会工作者王艳专门负责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服务工作,这属于儿童社会工作中的( )。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12.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庭改变技巧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萍的这种工作方法属于( )。
A.儿童小组工作
B.儿童团体辅导
C.儿童社区工作
D.儿童个案辅导
13.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这种情况属于( )。
A.儿童虐待
B.儿童疏忽
C.儿童歧视
D.儿童冷遇
14.社会工作者唐倩在对社区9岁的小女孩慧慧开展个案辅导时发现,慧慧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发现这种情况后,唐倩首先应该( )。
A.向公安机关举报
B.通知慧慧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慧慧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15.在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 )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及剥削。
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
C.补充性服务
D.替代性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有( )。
A.儿童生物学
B.儿童心理学
C.儿童行为学
D.儿童教育学
E.儿童社会学
2.下列各项属于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
A.建立弃婴弃儿救助小组
B.创立贫困儿童救助专项基金
C.社区开办婴幼儿营养及卫生保健专栏
D.某市为少儿保健医院增加拨款
E.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外市儿童社会工作先进经验
3.下列各项属于儿童行为特点的有( )。
A.成长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探索性
E.模仿性
4.下列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有( )。
A.课外兴趣班
B.少先队小队
C.幼儿园集中教学
D.假日服务小队
E.课外补习小组
5.儿童社会工作中,要考虑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E.社区环境
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的有( )。
A.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
B.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C.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
D.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E.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2.[答案]A儿童在家庭或者机构中生活,除了摄入营养使身体成长以外,还需要爱,以使他们的情感也能够获得发展,使他们在成年进入社会以后,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正常相处。但在实际中,儿童获得的爱会被各种因素所削弱和剥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具体实务中,有一部分就是要重构对儿童爱的供给,或者是帮助儿童建立起爱的代偿机制。
3.[答案]B儿童的成长性体现在:儿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都处于成长之中。这样全方面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期。
4.[答案]C基于生理的发育,儿童的智力和心理也不断地发展,但与成年期相比,儿童在心理上还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表现为:①发展性,儿童的心理与其生理一样处于发展期,人格基本成形,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②依恋性,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③可塑性,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
5.[答案]C补充性服务是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补充性服务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
6.[答案]D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7.[答案]B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等。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保护者。社会工作者要从保护社会的未来的角度出发,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资讯,联络有关部门共同抵制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无论这种侵害是来自于家庭外部,还是直接来自于儿童的抚养人。
8.[答案]C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通常是指其家庭)的功能,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发展。此种服务对那些家庭儿童关系体系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已经出现压力,如果不介入外部力量,则可能导致结构性问题,并对儿童发展产生损害,如离婚、分居时的家庭冲突,亲子关系过度紧张或者过度亲密等情况,通过家庭工作或者以个案及小组方法予以支持。支持性服务的重点是充分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
9.[答案]B在幼儿期面临的问题有: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而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10.[答案]C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及Harris于1969年编制、l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可用于临床问题儿童的自我评价及科研,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调查。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可信度与效力较好。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联合国内20多家单位,将此量表进行了标准化并制定了全国常模,现已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的研究。
11.[答案]D替代性服务是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孤儿弃儿的机构养育等。开展此类服务时前期评估十分重要,另外也必须考虑到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的问题。
12.[答案]A亲职教育服务是儿童小组工作方法中的一种,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环境设计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长训练、家庭改变技巧等。
13.[答案]B儿童疏忽是指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
14.[答案]C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在本题案例中,慧慧的手背和眼角都起了大包,背部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辨别慧慧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慧慧。
15.[答案]B保护性服务,是指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侵害发生的可能,或者制止已经发生的侵害。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E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生物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社会学。
2.[答案]ABC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别可分为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儿童(孤儿、弃儿、受虐儿)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DE项属于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
3.[答案]DE儿童的行为特点有:①探索性,由于儿童对事物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性质,其过程和结果也是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②模仿性,整个儿童阶段都是人的学习期,儿童在行为上,也经常会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AB两项属于儿童生理特点。C项属于儿童心理特点。
4.[答案]ABDE适合开展儿童小组工作的儿童小组类型有很多,如幼儿园和小学里各种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等,只要在这些小组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手法,就可以展开儿童小组工作服务。当然,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招募手段来组成儿童小组。
5.[答案]ABCD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6.[答案]BCDE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包括:①参与各项有关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②参与保障并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③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④参与保障社会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并努力使其符合社会整体对儿童的期望目标;⑤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10月21日,底尼小学相关教师集中对《3-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学习。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我们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晨间谈话活动中给孩子一些自由谈论的时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我们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
我们要注重身边的教育。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午餐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吃午餐,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食堂的爷爷奶奶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平时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你播下一粒什么种子,就会获得什么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指南》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为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充分的体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了儿童的学习、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健康方面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语言方面,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与特殊照顾,帮助他们提高。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科学方面,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还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艺术方面,要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创造的快乐,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们对本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们知道自己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但是,我们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不断的学习《指南》,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使每一个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 学习指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