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小说阅读笔记(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整理书柜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自己读书时期写的作文,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触,那就是《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虽然过了十几年,但是一看到这篇作文,仍然可以很清晰的想起那本小说所写的内容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我想,这就是著作的魅力吧!
一说起这本小说,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个灵魂人物,葛朗台与欧也妮。当然,我说的肯定不仅仅是只记住这两个人物的名字,而是他们的人物形象会非常鲜明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代表着这个现实的世界,无论是金钱还是情感,这些,离你,离我,都很近。
先来说说这部小说吧,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主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以及故事的叙述能力,都能生动的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小说的结构紧凑、层层深入,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浓厚的情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
很多人觉得欧也妮悲剧的制造者是他的父亲葛朗台,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葛朗台。葛朗台,作为法国索尔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却是贪婪和吝啬。他对金钱的执着,可以称得上到了“可怕”的地步。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对弟弟的破产无动于衷,对侄儿的恳求置之不理,甚至对自己的妻儿也是克扣压榨。在他的眼里,金钱才是一切,在索求金钱的欲望控制下,他不仅丧失了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还有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然而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重点,金钱才是他唯一的追求。于是乎,我们又看到了葛朗台的另一面,不仅会守财,还很擅于“赚钱”。他能够使用各种手段吞并他人的财产,也能抓紧各种机会让自己资产膨胀。在这些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葛朗台精明能干的才能,也能看到他狡猾凶狠的本性。在这种环境氛围下,欧也妮的悲剧其实是埋下伏笔的。
欧也妮,和她的父亲完全不一样,她不在乎金钱,在葛朗台死后,她拥有巨大的财产,但是她仍然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她把钱全部用到了慈善机构和教育上。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因为金钱并不能吞噬人性美好的本质。但她是可怜的,为什么?因为爱情上,她遭到了背弃,却未怨恨和反抗,相反的,她拿出一百五十万巨款,保全了夏尔。她将自己嫁给了不爱的男人,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所认为的爱情。她在这不公平的命运中觉醒,却最终因为失去的爱情选择了向命运妥协,在绝望中孤独痛苦的完结自己的命运。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杰出的批判主义现实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展现了资本家的冷漠无情和无止境的贪欲,同时也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这是这部小说在当时的意义,而现在的意义,我觉得它告诉我们,不要被金钱破坏了道德品质和家族情感。像欧也妮这样的命运,让它只存在小说中。在这纷扰繁杂的世里,愿我们都能勇敢的守护心中的净土,学会主宰自己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
《欧也妮葛朗台》是伟大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虽说《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中不包含任何血腥或生离死别的场景,但它却是我读过的所有小说中最悲惨的一部。
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用生动的文字塑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葛朗台先生。我很难想象在现实社会中会存在像葛朗台先生这样的`人,他耗尽毕生的精力去赚钱,但他却并不打算用这些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犒劳自己,而是将数不尽的金币囤积在仓库里,自己省吃俭用的同时也命令家人严守清贫的生活方式。《欧也妮葛朗台》的主人公欧也妮是葛朗台先生的独生女,巴尔扎克用唯美甚至浪漫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欧也妮如何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少女一步步堕落成一个和他父亲一样刻板的人的过程。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数十年的耳濡目染并未玷污欧也妮的纯洁灵魂,让她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一段令她心碎的恋情却最终耗尽了她的天真本性。当得知自己深爱的人背叛自己之后,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多情善良的女孩变身为势利而又冷漠的女人,令人惋惜。
虽然《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描述的是19世纪初的法国人生活,但它的情节将永远打动世人,它的故事永不会落伍,除非“金钱”这个东西彻底退出人类历史的舞台。
在现实生活中,像欧也妮和夏尔那样的人太多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的室友平日里经常嚷着要傍大款,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女生以后要如何利用丈夫的金钱去享受,母亲从小就教育女儿:千万不要搭理那些一贫如洗的男人……像我这样一个自认为还算清高的人,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世界里金钱就是一切。环视身边的那些势利刻薄而又无情无义的人,与其说是人性本恶,倒不如说是现实残酷。
于是,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但是,对于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信仰能为我们提供多大的帮助呢?其最大的帮助,或许就是在我们面临逼迫与诱惑时为我们增添一份理智和忍耐力吧?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太太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就像一只温顺谦卑的羊羔,用最大限度的宽容去面对丈夫的无情、狡诈和贪婪。她毫无怨言地忍受着平淡的生活,仿佛她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忍耐痛苦。“我可怜的女儿,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在进入天堂之前,我们要一直忍受痛苦”,这是她临死前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字字饱蘸对女儿的怜悯,让人潸然泪下。说实话我并不看好像葛朗台太太那样的人,因为她太过于死守宗教教条,对任何降临到她头上的苦难都逆来顺受,已丧失了判断力和尊严。但我认可她的那句遗言,那也是《欧也妮葛朗台》中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
读完《欧也妮葛朗台》之后,我情绪低落了一阵子。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重读《欧也妮葛朗台》了,因为它不仅仅揭露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阴暗面,它还告诉你,即使是有信仰的人、至善的人,也不能脱离丑陋的世态,甚至不得不屈服于罪恶。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呢?
《欧也妮葛朗台》小说读后感3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明白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能够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明白能够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我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他不仅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经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所以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着。
使我同情她,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金钱“这东西的怨恨是那么深,那么重。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可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让我明白,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知识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心灵的雨露。
欧也妮葛朗台小说读后感5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包含特定的历史资料。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杯具。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感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感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那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杯具。并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杯具。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杯具。可是在古典杯具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我,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杯具。不看从前,就拿此刻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我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此刻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我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我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我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提高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杯具已经彩排好了。
这是一本在某大学5楼几万次路过看见都没有借的书,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太不吸引人了。和很多世界名著一样,单纯一个名字,索然无味。但巴尔扎克的光芒实在耀眼,于是我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它的消息,诸如,葛朗台是个吝啬鬼。
吝啬鬼葛朗台很有钱,但他省着不花,因为钱,她对夫人发火,直接把夫人气死了,女儿也不能拥有正常的爱情。欧也妮被初恋抛弃之后,做出了帮渣男还贷,以让他娶官二代为妻,然后改嫁,清心寡欲一辈子的事。我现在才理解所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人性是不变的,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会让人做出表面上不同但本质极度雷同的事。
当代有渣男(啊不渣男当然是每个时代都有的)。他做生意发了财,就掉进了肆无忌惮的牢笼,挥霍金钱,放纵自己。凤凰男就是这样。每个时代也都有圣母,女人在爱情里比男人要愚蠢冲动,当感性在头脑中占据了上风,什么都干得出来。欧也妮,先是把所有钱都给了情人做生意,然后帮他还债娶官二代,最后因为他的背叛试图自杀。现代有好女孩被渣男哄开心一切言听计从。
这本书里有很多话题都可以展开讨论。
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钱。葛朗台对待一切都极度节俭,过着近乎苛刻的生活,但他真的很有钱。他不愿意花一点钱来改善生活。这样的人我遇见过很多,虽然没有葛朗台一般极端,但生活中处处透露出贫穷的痕迹。
比如,被金钱困住的爱情。欧也妮继承财富后太有钱了,但她觉得追她的人不是爱她,而是爱钱。现代有拜金女,但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比较无所谓。我也还是不禁思考,爱钱和爱人真的不可兼得吗?
据说那个时代,社会上是很崇拜拜金主义的,资本拥有一切。我不禁感叹,社会主义好啊。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相比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要赶超仍需走过漫长的探索道路。或许你还在羡慕这些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只是你是了解资本主义下的黑暗腐朽呢》?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像一把尖刀,剖开资产阶级家庭中这一纯粹的金钱关系。成功的塑造了吝啬鬼葛朗台这一不朽的文学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部法国现实主义史诗——《欧也妮葛朗台》。
本文的主人公葛朗台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得势的资产阶级代表,他拥有暴发户的所有特点,贪婪,狡猾,凶狠,残忍,还有为世界读者所公认的——吝啬成癖。对金钱的追逐欲、占有欲使他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作为千万富翁的他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楼梯的踏板被虫蛀坏了。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天要点的蜡烛,葛朗台都要亲自分发,一点也不能多。当他的侄子从巴黎来到他家时,他竟自己亲自下厨,为的是节省食物。欧也妮为堂弟在饭桌上多放几块糖和一些葡萄,他就用霹雳般的目光瞪着女儿说:“不阻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莫城抢光呢,侄儿。”他和所有作品中的吝啬鬼一样,灭绝人性,而其他吝啬鬼和他相比都不及他“亲切”,“崇高”,都不及他工于心计、恶毒。他的吝啬使他的妻子过早谢世,女儿也失去了幸福,终生过着寂寞的生活。口吃和耳聋是他狡猾的典型表现。他利用这套本领,在生意上教敌人不耐烦,逼得对方老是替他这方面打主意,而忘掉了他自己的观点,。发财的欲望使葛朗台心灵空虚,禽兽的本能在他身上蔓延并把他身上人类的感情摧残殆尽。对金钱的贪婪吝啬使他成了吝啬鬼中的吝啬鬼,他的发迹正是资产阶级爆发户的血腥罪恶史。
如此一个令人厌恶痛恨的吝啬鬼却出人意料的有位善良慈悲的家人,他的女儿欧也妮对父母有着深挚的孝心,对情人有着无私的爱情,对宗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对家人有着无限的怜悯之心,俨然是一个纯洁的天使,她淡漠金钱,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对待表弟查理更是无限的信任怜惜与倾慕,甚至不惜冒着被父亲粗暴对待的危险把自己六千法郎的嫁妆赠送给查理作为创业的资本,自己却在被父亲软禁时为查理祈祷,期盼他回来,她的美德在整部书中体现出来,而她的悲剧命运则是作者的反思和对罪恶金钱观念的控诉。
作者满怀对葛朗台这类人物极度憎恶的情感,将其赤x裸的,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贪婪和占有这一丑陋的精神世界,以精致的艺术手段推向极致。正是这种“丑”让读者在发笑感叹之余,深刻地认识到金钱对人的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刘熙载《艺概》里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葛朗台正是以这种“丑到极处”,因而“美到极处”的艺术魅力,才得以跻身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而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