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建筑节能、保温测试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嘻嘻嘻哈哈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建筑节能、保温测试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
(1)节能、保温测试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执行,
(2)规范规定节能、保温测试主要内容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的气密性;采暖供热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测定;新建锅炉房、热力站和每个独立建筑物入口供回水温度计、压力表和热力表检测、补水系统设置的水表的检测等,
(3)表格填写要点:
测试单位:指进行节能、保温试验的有资质的试验单位。
测试面材质:指进行节能、保温试验部位的材质情况。
试验要求:规范规定应试验的项目包括住户的保温性能、住户的气密性、管道保温厚度、供回水温度计、压力表、热表检测。应分别填写设计对测试项的试验要求。
试验情况记录:分别填写实际试验过程的情况,按实际填写。
评定意见:按试验结果与设计或规范对照,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混凝土施工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抽查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坍落度,并应重点检查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情况、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及养护时间、混凝土试块的留置组数等,形成混凝土施工记录。
混凝土生产前,应由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配合比试验报告。施工中应以试验室配合比为依据,检查施工所使用材料是否与配合比试验指定材料相一致,
但施工中不应直接使用试验室配合比,因施工现场砂石均含水,而试验室砂石不含水,故应测定现场骨料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砂石含水率应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掺外加剂的预拌混凝土可不受此表限制。但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因停电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已初凝时,则应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对混凝土接槎的要求进行处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怎样节约能源已变成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外保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起着明显的节能效果,并且降低投资者及使用者的运营成本,从而就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运行。
1、目前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节能的政策
在建筑行业中能源消耗量是非常大的,世界的能源是有限而又珍贵的,为了减缓能源枯竭的问题,特制定了相应的节能政策,虽然建筑节能的政策发布的时间较晚,但是在发展力度上却是非常大的,建筑节能的发展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法律中列出了相应的《节约能源法》。但是,这样的法律也仅有鼓励性而已,缺乏约束性,也没具体说明建筑行业应履行什么样的节能制度以及责任等。
1.2建筑能源消耗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管是从经济还是科技的水平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兴起非常明显,一座又一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也标志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向前迈步。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却面临着很多能源消耗的问题,有很多能源都在不停的浪费,如,房屋面积扩大,由原有的五十平米左右的小型住房面积增加到百平米左右的大型住房,将原有小面积的房屋的建造能源彻底浪费掉。住房条件的改善,是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然而这种生活形式将浪费很多原有的能源。
1.3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房屋住宅是是人们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的刚性需求品,也是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的一项工程,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在每项建筑设计中都会伴有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但是,就我国当今建筑节能设计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很多,建筑节能设计主要从建筑的屋顶、外墙、外窗等建筑系数来衡量,而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屋顶系数可达发达国家建筑物的3倍左右,外墙建筑系数可达发达国家的4倍左右,外窗建筑系数可达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而只有建筑室内的能源消耗相近,但是,在整体性能上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如,房屋建筑的保温性、墙体隔音等。
2、针对建筑节能问题解决方法
2.1努力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中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但是在建筑节能这方面,国家没有一个针对性强的、限制力强的法律。国家要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力度,尽快的让建筑节能有法可依。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实施力度,并对建筑节能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2.2完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施工审查机制
完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施工审查机制,需要有关单位把建筑从设计、施工与后期的运营阶段所有的耗能项目做全面的了解。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需对建筑前期设计进行约束,在建筑设计中对节能材料、节能设备的选择进行规范。在施工过程中专门编制节能项目技术方案的实施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杜绝由于个别施工环节造成的工期拖延,对于隐蔽工程要及时进行查验,避免造成返工,浪费人力物力,从而确保施工能够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2.3主动展开建筑节能科学研究,让建筑节能产业大力发展
狭义的建筑节能包含照明、采暖、空调以及炊事等一系列方面的耗能,作为一门比较新型的科学工程,亟需增强与别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国家要制定政策鼓励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工作展开,从而带动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推动建筑节能企业核心研发。
2.4建筑节能的宣传要加大力度,提升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
通过公共媒体以及多种渠道形式来宣传房屋建筑节能的益处以及建筑节能措施,把国家与地方的发展政策逐步深入到各个单位与民众中去,让大家真正地了解到建筑节能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建筑节能的意义所在,从而让民众自觉监督和执行监督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为造福子孙后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对于建筑节能中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外墙外保温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外墙外保温技术就是指保温层放置在结构的外侧,这既可以减少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也能有效避免紫外线造成的损害,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结构的作用,进而就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时间。同时外保温技术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桥现象的发生,保温层出现开裂现象。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房屋住宅的'室内面积,所以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3.2外墙内保温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的外墙而言,其是重点的保温对象,并且外墙保温效果的好坏对建筑室内的保温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外墙保温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外保温、内保温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对于内保温技术,就是指采用相应的保温材料,且将其放置在外墙内侧,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这种保温方式不仅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还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这种保温技术通常不断的研究和开放,优势越来越显著,所以受到各界、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且这种保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的特征,对建筑墙体垂直没有太高的要求,这样就促使保温施工与整体施工连接在一起,所以对施工进度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经过调查显著,在我国范围内,内保温技术的工程占据很大的比例,在90%以上,因此,外墙内保温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3.3内外混合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外墙保温技术是一种混合技术,就是将外墙内保温、外保温技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倘若外部环境比较适宜,就可以应用外墙保温技术;倘若外部环境不佳,就应该应用内保温技术。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可以有效的弥补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还能有效避免建筑材料出现损坏,从而大大改善外墙内保温技术存在的问题。此外,这种技术尽管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材料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就促使墙体各个部位发生了动态变化,造成墙体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变形,进而引起裂缝现象的发生,不仅对使用时间不能有效的控制,还不能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施工工作的时候,要保证节能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就能促使外墙保温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也能促使其得到推广,还可以对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从而带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龙.浅析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8):161
[2]常晓东.民用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36∶116-117
建筑工程材料见证取样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
取样是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从检验(测)对象中抽取试验样品的过程;送检是指取样后将试样从现场移交给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承检的过程,为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制止出具只对试件(来样)负责的检测报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设部建建211号《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的要求,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即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施工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
见证人员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该人员确定后,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在检测单位和监督机构备案。
见证人应填写见证记录。承担有见证取样的试验室,在检查确认委托试验文件和试样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拒绝试验。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
地基处理施工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通过施工试验,检验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灰土、砂、石、三合土地基应有击实试验及土壤干密度试验,以确定换填地基的压实质量,
或根据设计要求做地基的承载力试验。
对于验槽时发现的不符合勘察报告的地质情况或空穴,古墓,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应有地基处理方案。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勘察,对勘察资料中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核查和补充,对详勘阶段遗留问题或地基处理设计中的特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勘察,提供地基处理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
设计变更和技术洽商应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建设)单位等有关各方代表签认;设计单位如委托监理(建设)单位办理签认,应办理委托手续;相同工程如需用同一个洽商记录时,可用复印件或抄件。
分包工程的有关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应通过工程总承包单位后办理。
混凝土开盘鉴定记录填写要求有哪些?
为了验证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实际生产时,对首次使用的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
开始搅拌时,每各单位工程的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至少留置一组28d标准养护试块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应按批量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并应至少留置一组28d标准养护试块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开盘鉴定应使用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与试配配合比的换算关系为:
实际加水量=配合比中的用水量-砂用量×砂含水率-石用量×石含水率
砂实际用量=配合比中砂用量×(1+砂含水率)
石实际用量=配合比中石用量×(1+石含水率)
一、 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记录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过程状态主要针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运行过程,而过程结果则是指体系运行效果和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根据记录的上述特性,记录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在记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 盲:记录的设置、设计目的、功能不明,不是为管理、改进所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例如:我们在填写质量报表时,本来该真实记录的而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更改)
(2) 乱:记录的设置、设计随意性强,缺乏体系考虑,记录的填写,保管收集混乱,责任不清。
(3) 散:保存、管理分散,未作统一的规定。
(4) 松:记录填写、传递、保管不严,日常疏于检查,达不到要求,无人考核,且丢失和涂改现象严重。
(5) 空:该填不填,空格很多,缺乏严肃性,法定性。
(6) 错:写错别字,语言表达不清,填写错误。(例如:豉油 “豉”字写成了“鼓”字〈错别字〉。)
2 、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
(1) 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2) 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填写记录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3) 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同一种活动的记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3、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这些笔能够 确保记录永不褪色。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性。原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加点滴水分,使记录真实可靠。记录保持其原始性,不可以重新抄写和复印,更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后加以修饰和装点。
(3)记录的清晰准确:记录是作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所取得结果或提供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而策划设置的,即是证据,首先要属实,要做到属实,就要将过程做到位并运作事实记得正确和清晰,语言和用字都要规范。不但使自己能看清楚,也能使别人都看清楚。
(4)笔误的处理: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不要在笔误处乱写乱画,甚至涂成黑色或用修整液加以掩盖,正确的处理笔误的方法,是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一横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或下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数值。
(5)空白栏目的填写:有些记录在运作的情况下所有的栏目无内容可填。怎么处置呢?空白栏目不能不填,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白的适中位置画一横线,表示记录者已经关注到这一栏目,只是无内容可填,就以一横线代之,如果纵向有几行均无内容填写,亦可用一斜线代之,
[next]
(6)签署要求:记录中会包含各种类型的签署,有作业后的签署,有认可、审定、批准等签署,这些签署都是这原则、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体现,是记录运作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的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4、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1) 记录的标识:应具有唯一性标识,为了便于归档和检索,记录应具有分类号和流水号。标识的内容应包括:记录表格所属的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号、版本号、表号、页号、没有标识或不符合标识要求的记录表格是无效的表格。
(2) 记录的贮存和保管:记录应当按照档案要求立卷贮存和保管。记录的保管由专人或专门的主管部门负责,应建立必要的保管制度,保管方式应便于检索合存取,保管环境应适宜可靠,干燥、通风,并有必要的架、箱,应做到防潮、防火、防蛀、防止损坏、变质合丢失。管以及路的保存期限问题,如果外部没有要求的,组织可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合法规要求做出相应规定,如果合同对记录提出要求,则按照顾客的要求确定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记录的保存期限为2年,主要的记录应保存 3年,重要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3) 记录的检索:一项质量活动往往涉及到多项记录的内容和表格,为了避免漏项,应当对记录进行编目,编目具有引导和路径作用,可以便于记录的查阅和使用,使查阅对该项质量活动的记录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一个项目,合同或是产品实现后过程,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总编目,按产品实现的进度进行排列。对于记录内容较多,质量活动联系复杂的记录,也可设置分项编目。记录在归档前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如果归档资料不全,负责归档验收的部门有权拒收。记录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体系运行证据和原始信息,要发挥其作用必须使用其便于有关部门和员工查找,记录的查阅纳入计算机管理是比较好的做法,编制电子索引,可以提高检索和查阅的效率。
(4) 记录的处置:超过规定保存期限的记录,应统一进行处理,重要的含有保密内容的记录须保留销毁记录。记录必须如实记载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最终状态,如实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况和结果,证实产品满足技术标准、合同、法规要求以及顾客的期望的程度,反映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已得到有效运行,产品、过程和整个体系的运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二、质量记录报表填写注意事项:
质量记录用于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是企业质量保证的客观依据,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质量记录填写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报表填写必须完整,尽可能详
细(可按照“6W2H”的表述方式进行描述),对所列示的所有内容均要填写清楚,如不能填写的内容要用斜线(/)划掉,特别是签名栏的填写,要写全名;
2.记录要求准确清晰,不得潦草,更不得随便在记录上乱涂乱画,记录背面也一样,特别注意的是要检查最后填写的清晰度,不清晰者要进行重填;
3.记录不得随便进行更改,需要更改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错误的地方用一条横线划掉,然后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同时在旁边进行签名,并写上日期。值得注意的是:
(1) 如是数字错误,应将整个数字划掉,不能仅将数字中写错的位数划掉,如:将9002该为9001时,应为9002而不是9002。
(2) 签名时要注意写全名,不能仅写一个字或写某主任、某经理、某先生、某小姐等。
(3) 填写日期时要写全年月日,例如文件的起草日期为2004年2月1日可写为1/2.04或2004/2/1、2004.2.1等。
4.不准使用涂改液,也不能使用修正纸等,不准用铅笔填写,一般不准用红色笔迹填写,尤其是签名;
5.记录报表的日期和流水号要写全,便于追溯和管理。日期填制要写全年月日,如2004年2月1日;流水号的填制必须按固定的编号规则进行,流水号的填写位置在报表的右上角。品证部推荐的编号格式为:年份/月份 /流水号,如2004年2月的第15份报表的流水号为04/02/015。
★ 建筑节能论文
★ 建筑节能毕业论文
★ 浅谈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