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zhivip798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孝道散文(共含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zhivip79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孝道散文

篇1:体会孝道散文

体会孝道散文

自公公摔了跤以后,到现在己有半年了,他好象很虚弱,不敢再走路,有时大小便也失禁了。我们这些儿女们在这时候才明白尽孝道的真正含义,也不是件容易之事,这些日子,我深有体会。

当年我父亲因身体做过大手术,很虚弱,都是娘来照顾,十多年一直就是那个不好不坏的样子,那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如现在,也就习惯了他病态之中的样子,临终前三天他突然晚上不让我睡觉,一整夜的给我讲故事,讲沧州他的家乡,讲他这一辈子的经历,讲爷爷奶奶,讲姑姑是怎样饿死在逃荒的路上……

我娘不理解他,说是孩子白天要上班,少说点吧!每到听见娘的埋怨时,爸总是重复一句话:“你就让我说吧!让老闺女明白爹妈这辈子不容易,如果有机会,让她也写写讲讲……”

当时只有我留在父母身边,两个哥哥都在市里工作,姐已经嫁人,他老人家也只能讲给我听,我很顺从爸,他非常认真地讲,我也认真地听,记得好象是讲了两夜,断断续续,有时在讲,有时又听见他在打呼噜,当我也要睡时他却又讲上了……

第三天夜里,我又做好了听‘报告’的准备,吃罢晚饭我又坐在他床前,爸说:“老闺女,爸累了,想睡了。”

我撒娇地靠在他身上说:“爸!我还想听。”可爸告诉我:“讲完了,你要记住……”他睡了。

这是爸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再也没能醒过来……

爸永远地走了……那是一个冬天,爸65岁

娘在87岁时摔了一跤,从此一病不起,那时我工作忙,娘住在姐家,全由姐来照顾,我只是上下班去看看,娘糊涂了,她没有当年爸的头脑清醒,可再糊涂她内心里还是偏爱我这小闺女,有时我下班赶上姐喂她吃饭,我便接过来喂,她把头转向一边,不吃我喂的,说是不好吃,当姐又接着喂她时,她会哄我走。我以为娘讨厌我,心里挺别扭,姐告诉我说:咱娘是惦记着你,怕你喂饭累着,让我喂,她不怕大闺女累着!这时娘笑了,那么慈祥……

娘病重,我也没有更深的尽孝体会。

这次公公生病我可是主力啦!每天早晨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婆家,买菜,做可口的饭菜,零星事也挺多,反正是累,这次总感觉和我父母病时不一样,好象自知责任重大,可又总出错,毛病在做饭上,也许是新地方意识上‘认生’,总也不可口,平时我烧一手好菜,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前一周总也做不好,最近还可以了,习惯了,思想上放松了,自然也就干的顺手了。

婆婆喜欢静,平时他们身体好时我们很少见面,每周老公都会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送去,从不在家吃饭,只有过年时才全家集集,有时还去饭店吃。可现在等于和公婆在一起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合念的地方,我才发现婆媳间突出了‘代沟’的问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主要的‘错误’还是我……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公公身居要职,婆婆却是很会过日子,她常讲小时的生活多苦,所以,她从不大手大脚地生活,可我正好相反,去超市总是乱买一通,这一点,婆婆曾多次批评我,因为婚前我是她干女儿,所以她说我也不往心里去,总是一笑了知。

开始,她硬要给我一千块钱,说是一周的生活费,我没要,我说:如果二老不挣工资,晚辈也是照样赡养,所以我不要钱,婆婆心里很高兴,倒不是因为我不收钱,而是我有这份孝心。

第一次我自己去了比较进的一间不大的超市,一下子买来很多生活用品,都是现在人们常用的,可婆婆不舍得买,我买来了,自然挨了批。

昨天中午要吃油渣糖包,再做个海米冬花肉丸汤就齐了,这是最简单的饭菜,我手拿把掐,婆婆要带我去大超市买冬瓜,主要是领我认超市的,她打算花两块钱买块冬瓜就打道回府的,我这一去可又麻烦了,又是一堆,回来的路上婆婆说:“赶明儿可不带你来了,见啥买啥……”

反正是我买单,她想说就说吧!婆婆嘴碎,媳妇耳聋就行啦!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篇2: 散文:中国的孝道

散文:中国的孝道

今年的6月18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和母亲节一样,这是对父母尽孝、表达敬意和感恩的节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对父母尽孝,是人生在世最根本、最原初的人伦大要,也是良好家风最基础、最集中的育成因素。有人说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比如中国很早就有《孝经》;其实岂但中国,西方国家也是倡导并赞许孝的价值取向,只不过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有所不同罢了。

相比而言,中国是一个尤其重视、并且特别强调孝的国度。立身以孝悌为本,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忠臣出于孝门,百行孝为先,这些观念,千百年来,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是孝?我们都知道《论语》上有句话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很多人据此引申,孝就是孝顺,把父母的话当做圣旨,决不可有丝毫的违背。这样理解,原也无可厚非,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无违,只是一个大原则;具体到怎么做,那就很简单了:父母活着,有礼貌地奉养,不要顶撞;父母去世了,按照丧葬祭祀的礼节处理,这就是孝。可见,孝并非指的是时时、事事都要听命父母;一味唯唯诺诺、一味俯首帖耳,其实并不是孝的本意,而是后来走偏了的孝顺的意思了。

之所以说孝不等于孝顺,是因为从根本上说,孝顺两个字,并不是一个意思。孝指的是精神和原则上的继承,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关键是道,也就是为人处事的原则不能改,并不是说三年之中,所有事情都没有变革。而顺,则指的是微观层面的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时时刻刻生活在父辈的阴影下,这在实践中不可能做到、也大可不必去做,因为父母并非永远正确,更不会未卜先知。有人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句话首先就不符合唯物史观。孔子曾经说过事父母、几谏,意思是父母有错,要经常劝告他们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当子女的还是必须要劝。这说明孔子也是认为父母会犯错,否则为什么还要几谏?另外,我们父母的思维方式,总会追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当惊世界殊的感叹不少。而我们的想法行为,必须与时俱进,绝不能墨守成规。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什么事情都早请示晚汇报、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会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格格不入。

把孝理解为顺只是个简单误解,封建时代提倡的孝道,更是把孝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感,生生地拔高到道的理论层面,结果极易导致繁琐而不真诚、规范而无温暖的荒唐事情发生。比如二十四孝,其中就有很多不合常情、值得反思甚至批判的故事,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去检讨。如恣蚊饱血,就毫无科学根据,让人觉得有些虚假、学不来。戏彩娱亲,则很有危险,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就不怕年老体衰骨质疏松摔坏了身体徒惹父母担忧?卧冰求鲤,也有问题,赤身裸体躺在冰上,且不说是不是有伤风化,即使冻感冒了,父母也要心疼而且鲤鱼也绝不会因此自己跳上岸来充当食物。至于埋儿奉母,则更是残忍,历来论者皆以为这个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有的糟粕。故事主人公郭巨的行为,不但不是孝,相反他恰恰是不孝,因为埋儿让郭母独遭丧孙之痛,同时他也忘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无怪乎清代才女沈袁氏(袁枚的'姑母)写诗谴责郭巨说:孝子虚传郭巨名,承欢不辨重和轻。无端枉杀娇儿命,有食徒伤老母情。伯道沉宗因缚树,乐羊罢相为尝羹。忍心自古遭严谴,天赐黄金事不平。

所以说行孝,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式,就是说如何尽孝、怎样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尽孝。首先,要考虑父母的感受,我们所做每一件事、所说每一句话,都要考虑父母是否愉悦,是否心情舒坦。其次,要经常跟父母联系,不要让父母牵挂。父母在、不远游是一种行孝方式,但是,且不说现代人做不到不远游,就是古代人也都讲究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古训中只好再加一句游必有方。你可以离开父母出去做事,但是一定要报告你在哪里做事。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北京还是上海,要时常寄封书信、打个电话,免去父母的挂念。第三,要及时行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年纪大了,在欢喜他们高寿的同时,也要及时行孝,避免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同时还要想到他们也许会因为年高体迈突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学会更加细心、更为体贴地照顾他们。

此外,尽孝还要从提升父母生活品质方面出发,做一些更积极、更健康、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努力。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名叫《教育你的父母》,主张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文中讲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U,步履维艰,还教他学什么?只合含饴弄孙(如果他被准许做这样的事),或只坐在公园木椅上晒太阳。这时候做子女的就要因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弃,应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生七十才开始。梁实秋先生的意思,是要教育老人学会把握生命、老有所为,学会发现生活的价值,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有意义。我们常见有些老年人说自己黄土都埋了半截了,言外之意大有日暮西山混吃等死的消极情绪。这样的情绪郁积起来,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做子女的,就要努力激发父母的学习兴趣、进取意识,让他们学绘画、学音乐、去旅游、做义工,生活充实起来,精神抖擞起来,心态年轻起来,善于享受生活,追求生活的快乐。这恐怕才是更高层次的行孝呢。

总之,孝是一种美德。美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孝的观念,也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父亲节马上就要到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宣传倡导孝行的好契机,要用好这一契机,加强青少年孝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爱亲敬长,养成关爱父母、帮助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当然,宣传孝,一定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创新性,让青少年不排斥、不反感。比如宣扬埋儿奉母,远不如中央电视台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来得实在、来得温暖。孝是一种真情实感,我们也应该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它、宣传它,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社会认同,才能让人去学习效仿,才能形成孝行天下的良好氛围。

篇3:孝道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怀橘遗亲”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叫陆绩,在他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看望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道:“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她尝尝。”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感触越来越多。陆绩在吃橘子时能够想到母亲,说明他脑海中始终想着母亲,事事想着母亲,时时为母亲着想。这与当今出现的儿女与父母争夺房产,争得不可开交,有的还不认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的眼中,孝敬父母就是不让父母担心,不惹父母生气,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现在的青少年迷上了上网,有一次我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中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有一次竟在网吧一直玩了70多个小时,最终导致猝死。如果该生时刻想念母亲,能够化解母亲对自己“唯恐迟迟归”的担忧,那绝不会猝死在网吧里,同学们,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呢?

我还看过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个节目叫“迷途的羔羊”,有个高中生刘某,偷了家长的钱去上网,抢劫杀人,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其母亲管教时用棍子打,把棍子打断了,管教不谓不严,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我想这与该生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刘某所受的教育有缺失,缺失的正是“孝”的教育,试想一个受过“孝”的熏陶的人,有了“孝敬”意识,具有了“孝顺”思想的人,能不断化解母亲对自己的担忧的人,能不听家长的话吗?能去做违法犯罪的事吗?

当今的社会上,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为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多进行“孝”的教育,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将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新面貌。

篇4:浅谈孝道

浅谈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孝道中的赡养、敬爱父母,父母有过错时要劝谏,父母过世后,要进行安葬和祭祀等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弘扬孝道思想的`精华,不但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团结、社会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作 者:朱冬梅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BE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4) 分类号:B823.1 关键词:孝道   传统美德   道德规范  

篇5:孝道

7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妈妈外出办事情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突然,“轰隆隆”的一身巨响,顿时 间,雷声大作,暴雨如注,雨水从天上飞泻下来。我刚想起妈妈早上在阳台上色的衣服,飞一般的跑到了阳台。我迅速地把衣服一件一件地从衣杆上取了下来,多亏了我眼疾手快,不然的话,那些衣服早就淋湿了。接着,我把那些衣服一件一件地叠起来,整整齐齐地分类放在椅子上。妈妈急冲冲地赶回家里,一看椅子上整齐的衣服,连连夸我真懂事。被妈妈夸的感受真好,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同时感到劳动真光荣,我以后要多帮助妈妈做家务。

8月10日星期一

这几天,奶奶生病住院了,爸爸厂里很忙,抽不出时间陪奶奶看病,所以这个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妈妈身上,妈妈是医院、家里两头忙,实在是太辛苦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今天我要亲自动手做一些菜,让妈妈回到家轻松一些。我打开冰箱一看,里面有两条洗好的小黄鱼和一些鸡蛋,我就开始淘米烧菜了。我舀了两碗米放入盆中,拧开水龙头就开始淘起米来。我把淘好的米放入电饭煲中,再在上面蒸上小黄鱼。接下来就开始煎荷包蛋。我壮着胆子点着了煤气,在锅里倒了点油,然后就把蛋放了上去。火太大了,把蛋煎焦了,看着妈妈煎蛋那么容易,而我却把蛋不是煎焦,就是煎破,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最后,我又用热水冲了个紫菜汤。做好饭,等着妈妈

回来。不一会儿,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医院回来,我马上把菜端上桌,妈妈惊讶地看了看一桌的菜满是疑问地说:“婷婷,这些菜是你做的?”我点了点头。等妈妈一坐下,我连忙盛了满满一碗饭端给妈妈。妈妈的眼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的泪光,我看了很不是滋味。我对妈妈说:“妈妈,您太辛苦了,以前的我太不懂事,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宁操碎了心。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顺您。”

篇6:孝道

孝道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有一个阿姨叫张嫂,她因为没去大城市的医院看病,只在村上的医护站看,那里又贫穷又没有好的医疗器材,医生的技术又差,张嫂只是得了一点感冒,而医生却说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张嫂回家伤心的哭了一夜,于是她去福利园领养了一个小女骇,并把她起名叫楠楠。一开始她十分疼爱楠楠,后来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孩子,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她去县医院把孩子生了下来,母子平安还生了3个,两男一女。于是她开始对楠楠不好了,一次,她把大儿子和小女儿支去河边捞鱼了,让二儿子去很远很远的外婆家送东西。楠楠刚到家,张嫂假借把楠楠洗澡,把她的手脚绑起来,用烧红的的铁往她生上戳,痛的她直叫唤,弄完后还把她洗了一个热水澡,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有痛啊?隔壁的李嫂知到后,就把楠楠收养了。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楠楠已经是一个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了,她成功的读完了大学后决定回家看看,听她妈妈说张嫂患上了严重的脑瘫,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都弃她而去,楠楠听说张嫂4天没吃饭了,立即煮了些饺子送过去,张嫂三嘴两嘴把饺子全吃了,吃完后还对着楠楠说:“你是我妈妈!”楠楠一直抚养着张嫂。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他正是楠楠的亲生父亲,对楠楠说:“我要死了,还有两千万等你继承。”

篇7:孝道无悔,大爱无疆的散文

孝道无悔,大爱无疆的散文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剡转儿的故事。

让时光倒回到1992年。剡转儿,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少妇,却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她年轻的丈夫因病撒手人寰,丢下了需要赡养的公婆和两个年幼的儿女,还有一个贫寒的家,而自己又患有中度听力障碍,加上丈夫生病住院,欠了很多债务,这家里的经济一下陷入了绝境。这残酷的打击让她一蹶不振。顶梁柱走了,天塌了,她痛苦不堪。白天,她怕公婆难过,便强忍泪水,用一个儿媳妇的孝顺,安慰老人,为他们做饭洗衣,操持家务,忙完了家务,又开始在三亩薄田里忙活。只有到了夕阳落下,掌灯时分,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冷清的家,想到九泉下的丈夫,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滴滴落下,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她用被子包住头,在被窝里嚎啕大哭……这凄楚的哭声,包涵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对生活的绝望,更有轻生的意念。但,看到两个需要妈妈呵护的孩子,还有两位老人,她哭泣的声音慢慢停下,心想:“既然老天为她安排了这一切,也就是在考验自己,为了这个家,为了公婆儿女,我不能倒下,我要好好的活下去,要让九泉之下的丈夫安心。”第二天,她强装欢颜,像没事儿一样,忙里忙外,用一个柔弱的肩膀,扛了了一个沉甸甸的家。

说家里一贫如洗一点都不夸张。几亩薄田和两头牛便是这个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剡转儿出身农家,身上有着农家人特有的朴实、坚韧、勤劳、善良,还有一颗暖暖的爱心。她知道,要想让这个家维持下去,就必须勤劳。从那时起,她担负了儿媳、父亲、母亲的三重角色。

农村最忙的季节是春播、夏割、秋收。每到这三个季节,别人家的地里都是成双成对的影子耕种播撒,唯有她身单力薄的在地里忙碌。那汗珠儿滴滴落在脸上,她也顾不上擦一把,埋头苦干成了一种习惯。回到家里,还要忙的做饭洗衣、照顾二老和两个孩子。每天东方发亮,伴随着鸡鸣起床,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割回来牛草,那沉沉的草压在她瘦弱的身体上,脊梁压成了九十度,看的公婆心里难过,但也无奈,谁让儿子过早的离开这个家,让苦命的儿媳遭这般罪。高强度的劳作,她的背不在挺拔,过早的弯了下去。她家两头大黄牛,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她常常自嘲:”牛就是我的命,我要是不好好照顾牛,家里两位老人和孩子就没得吃了”,多么朴实的语言,朴实中诠释了一位农村女性朴实的爱。

剡转儿对公婆不离不弃的爱,赢得了邻里八乡人们的赞誉。有的说:”这老马家祖坟埋的好,娶了这么好的儿媳,真是烧高香了。”有的人则心疼地说:”转儿真是个苦命的好女人”。面对乡亲们的赞扬,她默不作声,依然勤勤恳恳的干活,孝敬老人。她常说:“照顾公婆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这样做,我心不安啊。因为,丈夫在天上看着我,做的不好,我怕他伤心难过……”。所以,每顿吃饭的时候,她考虑到公婆年龄大了,牙不好,总是想法为二老做点绵软可口的饭菜。晚上睡觉前,她都要端来温水,亲自为老人洗脚。公婆都是憨厚老实的农家人,那能受得了儿媳这般高的待遇,便多次劝阻儿媳别给他们洗脚,都被剡转儿用实际行动回绝了。她说:“替丈夫为公婆洗脚,她心里踏实、舒坦。”

儿女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依然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她想,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困苦,她都要让孩子走进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们也很争气,门门功课都很优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母亲是无私,是温暖的,她用一个女人最美的大好年华呵护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照顾奶奶爷爷,抚养着他们,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做一个和妈妈一样的好人,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在妈妈的抚育下,他们健康的长大,不但读完了小学、还即将升入初中,这对于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是多么的不易。此时,剡转儿也开始发愁,孩子升入初中,就得住校,花销会更大,这高昂的费用让她一个柔弱的女人何以支撑。

亲朋好友见她太辛苦,劝趁年轻,赶快找个好人改嫁,享享清福,也不枉来世一趟,干嘛要这样辛苦厮守呢。面对大家的好心规劝,她总是淡淡一笑,多次被她婉言谢绝。她深知,在这个家里,自己就是一棵大树,树倒了,这个家就散了。她不能撇下年迈的老人,需要抚养的儿女,去寻找自己的幸福,那样,她就太自私了。她不能这样做啊,因为,她的心是水做的……作为女人,劳作了一天,每到夜幕降临,她总是很孤独,向往爱与被爱,多么希望有一个肩膀让她靠靠,以解除她的烦闷,分担她的忧患……终于,她的大爱感动了一个人,他就是陈宝峰。为了剡转儿,他甘愿和她一起同甘共苦,来承担起这个家的重担。终于,两个幸福的`人在亲人们的祝福声中走到了一起。婚后不久,甜蜜的生活终将柴米油盐酱醋代替,忠厚善良的丈夫为了让这个家早日脱贫,也为了让两个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他选择在县城打工赚钱,来帮助转儿。每挣来一笔钱,他总是交给妻子,统筹安排家里的生活。渐渐的,他们的生活有了起色,家里也充满了笑语。

为了更好的照顾公婆,剡转儿给自己制定了几条规程贴在门后,时常提醒自己该怎么做。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儿便是给公婆换衣服。多少年了,老人在儿媳的精心照料下,衣服、被褥总是干干净净的。老人行动不便,她总是端来温度适中的水,为他们一个一个擦洗。她怕弄疼了老人,动作总是很轻柔。洗漱完毕,端来早已准备好的早餐。由于婆婆年事已高,一只手常年麻木,吃饭不便。她边喂边问:“妈,汤凉不凉,味道咋样?”,嘘寒问暖中,婆婆的内心总是甜甜的,暖暖的,知足、疼爱的向儿媳点头。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们布满沧桑的脸上,始终挂着惬意的微笑,他们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和“儿子”胜过亲生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不觉走过了二十几年。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土坯房已被白墙蓝瓦,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的新房子代替,可惜,八十高龄的公公却走了,带着对儿媳的感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已经完成学业,走向了工作岗位,并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如今,剡转儿也满头白发成为祖母,和爱人共同孝敬着八十高龄的婆婆,对婆婆的爱,入木三分,愈加浓郁。没有因婆婆年迈行动不便而嫌弃她,相反,更加孝敬老人。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安享国家好政策带给他们的实惠。她时常说:“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的支持,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子女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也不忘良好的家风,时常利用节假日回家看望老人,孝敬为他们曾经遮风挡雨的母亲,在他们的心里,母亲永远是那样平实、朴素、温暖。

幸福是什么?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灯红酒绿,花天酒地是幸福。挥金如土、奢华无度是幸福。我想,通过剡转儿一家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深感,幸福就是默默相守,甘愿奉献,诚实守信,坚守一个女人内心世界的强大,这就是幸福。

剡转儿做到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

孝道无悔,大爱无疆。愿好人剡转儿,在美好的三月,迎来她人生最明媚的时光。

篇8:陪伴是最好的孝道散文

陪伴是最好的孝道散文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这是一个泊来的节日,在中国,原本是没有的,至于母亲节最早的起源是在哪里.又是哪个国家,我只能微笑着和你们说一声对不起,因为我真的是不知道。

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在呈贡斗南,全亚洲最有名的花卉之都,为韩国的客户,准备发往韩国的母亲节的鲜花,大红色的康乃馨,在韩国,有这样的传统,每到“母亲节”,做老公的,都会送一束大红色的康乃馨给自己的爱人,对自己的爱人生儿育女的不易,操持一整个家庭的辛劳,表示自己内心深处衷心的感谢;做儿女的,也会买了这样的花,送给自己的妈妈。所以一到每年的这个时候,斗南花卉市场的康乃馨价格也会比平时贵了许多。

其实,有时候,回头想想,外国的一些东西,也并不完全都是糟粕,就比如说在’‘母亲节’‘送花这一点上,我们也应该向人家好好的学习.学习,做一个母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做男人的,也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换来很多的温暖,只是需要一点点关心和关爱,就可以打动女人的心。

只是.如果我买花送给我的母亲,一定要被数落’‘你买花干什么啊.这一束花得多少钱,有这些钱,你可以买好多的菜,回家来吃了’‘。不是我要数落我母亲的不是,也不是我的母亲不懂情调,只是因为我的母亲,是一个在田地里面辛辛苦苦耕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在她看来,几斤大白菜绝对是要比一束花实惠得多。

我妈妈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我妈妈说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我妈妈说的“为人千万不要贪小便宜,贪小便宜会吃大亏”;写到这儿,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都是你妈妈说的,难道就没有你爸爸说的了吗;实在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面,我的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无论是家里面有什么样的事情,一般也都是我的母亲说,而我的父亲,很少插话;从小到大,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怎样的待人接物,几乎都是我的`母亲告诉我们兄弟姊妹几个的;

很感谢,我有这样好的一个母亲,虽然她老人家识字不多,但是她教给我的这些生活的道理,足够我受益一生;

而今,我的爸爸妈妈的岁数是一天比一天的大了,可以用风烛残年这几个字来形容,有时候,一想起有那么一天,他们终究会离开我,去到另外的一个世界,我的心底,就会拥起一股酸楚......

所以我只有对他们好,对他们更好一些,也只有这样,在他们离去的时候,我心里面的伤痛才有可能会少一点;有时候,我会和母亲坐在一起,说说话.拉拉家常,也会谈论起关于生老病死的这个话题,我会对母亲说‘’我妈.等到你们老去了的那一天,我不会哭了,而且,我还要告诉所有来的亲戚朋友,叫他们也不要哭,每一个人都要高高兴兴的,把你们送走,因为在你们活着的时候,我已经尽了我一个做儿子的孝道,有我住的,就有你们住的;有我吃的,就有你们吃的;而且,自从我成家以后,你们一直都是和我住在一起,想要怎样就怎样;我不要和有些人一样,爹妈在世的时候,给自己的儿女要一块钱买东西都要不到,等到老人不在了,大操大办的请很多的客,这.难道不是绝妙的讽刺;

而我的母亲,总是只说这样的一句话“老儿子,我们老两口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你一个,不管是你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在我自己认为,老人在世的时候,如果可能,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安心.有愉悦的心情,有健康的身体,想吃什么东西,尽量的买给他们吃,如果他们想到什么地方去走走,也要暂时的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带他们出去走走,作为一个儿子,我只能做到这些了......

每一年,都会有同学聚会。

每一年的春节,都会有同学约了我出去外面玩,可是无论是同学聚会也好,春节出行也好,如果是可以当天出去,当天回来的,我也会去;如果去的地方比较远,一天不可以来回,我就会选择不去,因为我的父母已经很老了,我不敢走得很远,如果真的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再怎样的后悔,也来不及。

“父母在,不远游”。

篇9:孝道作文

自古以来,便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一说。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的一部分,不得轻易毁坏。这让我想起了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淳,在被射中时,本想把箭拔下来,却把自己的眼珠也拔了下来,他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就把自己的眼珠吃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爱他的父母。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人也疏远了父母,悖离了孝道。那些被疏远的父母,就犹如曾经的一双棉鞋,温暖而舒适,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棉鞋”渐渐的变的破旧不堪,被放在一旁,不再看它。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华丽而又不大合脚的鞋子,而父母们却只能边叹气,边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儿女。

学会感恩,学会孝,因为,这能使黑色的夜空明亮些;能使白色的冬天温暖些;能使火红的心更赤诚些;能使父母的笑容更多些。有时候,孝与感恩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既然这样,我们何乐不为呢?

【【精华】孝道作文集锦8篇】

篇10:孝道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点一滴的汇集,是一丝一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和悔恨,不让自己的父母而为此伤心,那么就请你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简单而又温馨祝福吧!其实孝无处不在,孝就在我们身边。

当然,说起来容易,要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它需要有坚强的精神支柱才能实现。首先,是要牢固树立起孝道观念。这种观念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就拿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名叫黄凤的女孩来说吧,自从我看完那篇关于她的文章后,我被她的那份孝心着实地感动了,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在黄凤六岁时,她爸爸在打工时意外摔成高位截瘫。几个月后,妈妈离婚改嫁他人,从那以后没再支援家里一分一毫。奶奶眼患疾病视力模糊,黄凤不得不独自担起照顾爸爸和奶奶的重担。踩着小板凳在灶台炒菜、煮饭、下面条,摸索着给爸爸喂饭、擦拭、换洗、按摩、翻身,跟奶奶和邻居学着打理菜园、种菜、腌菜??在黄凤11岁时,她更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是20xx年的3月9日,黄凤在邻居的帮助下搭上了去上海的顺风车,随行的还有躺在铁板车上不能动弹的爸爸和时年已七十二岁并患有眼疾的奶奶。祖孙三代准备开始过边乞讨边求医的生活!我被这样一个本应在校园里读书而小小年龄却肩负起家庭重担的女孩深深的打动了。想想我们现在的小学生,身为同龄人,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只是因为自己一个人能独立上下学、独立完成一点生活琐事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在华夏版图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农村女孩比你们早8年就会了这些你们到现在可能还不会的家务。读完这篇文章,我越发的想了解这个女孩。于是我打开电脑,在电脑上输入了“黄凤”这个名字。立刻,成千上万条有关她的词条跳了出来。我试着打开了一个词条,那是一段视频,是黄凤在上一个电视节目。在那段视频中,我看到了黄凤,她长得很清秀,可以说是漂亮。但是,这种漂亮中又含着淡淡的哀伤。她说话时有一种与她的年龄极其不符的成熟感,也许是小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中的磨难吧!在看这段视频中,我又哭了,那时黄凤在讲述她妈妈离开她和爸爸时的场面,她说:“她(妈妈)离开的时候,我去追过她,追了好久,在后面不停的喊‘妈妈不要走,妈妈别走’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后来我跑累了,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就趴在地上,一直冲她哭,一直冲她喊,可她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主持人问她:“那你恨你妈妈吗?”黄凤回答道:“一开始恨过,恨她离开了我和爸爸还有奶奶,但后来就不恨了,因为她毕竟是我的妈妈,她应该也有苦衷吧。”我被黄凤那种感恩,博爱的品质打动了。而她随之而来的那句话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她说,我不会离开爸爸!“我不会离开爸爸!”一句朴实却铿锵的话,区区七个字却表达了她对爸爸的爱的责任!其次,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能强调工作忙而冷落老人。前不久听同事说邻庄一位八旬老太独居多年,向法院起诉,讨要精神赡养。其儿子因忙事业,经常不见人影。但法院在调查中发现,各方面都证实其儿子对老母照顾有加。对此,老太太解释说,儿子是对我好,我就是想看看他,想天天看到他。经法院调解,要求其儿子要常听听老母唠叨,尽到精神赡养的义务。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做子女的天天陪在父母身边,现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特别是年轻人,为了创一番事业,经常在外面辛苦奔波。但不论如何忙碌,隔十天半个月,挤点时间看看父母,听听父母的唠叨,总是可以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孝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老年人需要心灵的关爱,老人的一生阅历,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多是忆旧寄怀。故此,为人儿女的应该尽量多抽点时间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

我不禁发问:何为孝?

其实孝,就是在父母口渴时,递上一杯清香的绿茶;在父母疲惫时,帮他们放松放松;在父母饥饿时,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年少轻狂的我们,只要听父母的话,不把他们的教诲看作唠叨,不让他们受伤,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孝。

孟子说过,“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因为每个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的轮回,人都会苍老的,都会有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时候,回报父母曾经的付出,感恩父母一生的至爱,让他们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每一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性应有的光茫。孝道是有心灵感应的,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更有行为的示范效应,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决定着一个人价值的取向。我曾经看过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个很老的老人,他眼花耳聋,膝盖不停地哆嗦着,他儿子和儿媳妇把他赶下饭桌,让他用木板吃饭,老人的孙子看见了,也想用木板给他父母做碗,让父母老了以后用。父母知道后,明白自己错了,把老人接上了饭桌和他们一起吃饭。第二个故事讲: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带着一条毛毯出去“闯闯”。这时他不会说话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我长大后可以把它给你们,让你们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父母在做各种事情时都请考虑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还可看出,父母是必须受到尊重的。对父母尽孝,就是给子女树立榜样,就是为自己晚年的生活铺展一个广阔的舞台。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薪火相传的美德就是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中得以延续得以流传得以弘扬……

我认为孝,其实就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在家庭的和谐中,体现在社会的关爱中,体现在生命的品格中,体现在岁月的检验中,体现在人性的良知中……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应有的幸福景象。作为子女作为晚辈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情,为他们创造更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茫永远温暖着每一个老年人的心灵……

同学们,好好孝顺父母吧,不要等到以后再怪自己年少无知;叔叔阿姨们,努力孝顺父母吧,因为你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孝”不用大家做得轰轰烈烈,只要大家从日常小事中做起。相信我,如果你孝顺父母,那么你一定能笑口常开,因为,“孝”=“笑”!

亲爱的朋友们,世界需要更多的孝心,更多的关怀,行动起来吧!孝敬长辈,从现在做起……其实,孝,就在我们身边哦!

【【精品】孝道作文集合十篇】

篇11:孝道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啦孝,就好比人已失去啦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啦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啦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啦,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啦,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啦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啦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啦,内面的芦花飞啦出来。父亲这才明白啦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啦,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实用的孝道作文集合10篇】

孝道演讲稿

孝道演讲稿

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作文

关于孝道

500字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心得体会作文作文

孝道心得体会200字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道散文(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孝道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