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在祠堂落成庆典仪式上的讲话(共含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叭叭拉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茅田王氏举行宗祠重建落成庆典,这是我们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 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 更是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仁宏公后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代表宗祠重建理事会,向前来参加宗祠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族中各支、乡里各姓的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那些不远万里拜祖朝宗的宗亲表示亲切慰问!同时,还要向那些路途遥远无法赶到的族人真诚地说一声:来年清明日, 山花烂漫时, 就是我们祭祖朝宗、相逢相聚的时候!
此时此刻,我们自然要 追根溯源, 缅怀列祖列宗。我茅田王氏,发迹于轩辕,受姓于太原,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 秦汉以来, 先祖中 忠孝、节义、良善的名人,不可胜数。 在秦朝,名将王 离公为秦大将军,封武城侯,生长子元公、次子威公。元公初为临淄令,后为避秦乱,迁琅琊,后徙临沂,为“ 琅琊王氏” 始祖。威公后归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始祖。 晋代 王览护兄,争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名列“二十四悌”。 唐朝,偞之 公迁江西德安县之锹溪,其孙瓘文 公为德安锹溪王氏之祖。 北宋枢密副使、观文殿大学士、襄敏公王韶子纯公,献平戎之策,复河湟之地,功在国家,名传青史,被台湾历史学家柏杨誉为“宋帝国开国以来第一位统帅人才”。韶公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第八子定公,于北宋绍圣年间知富川郡,始定居兴国军(今之阳新、通山、大冶);定公之孙、英甫公次子仁宏公卜居茅田,是为茅田王氏始迁祖。仁宏公筚路蓝缕,开基创业,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生息繁衍,人口凡有数万之众。这就是一王六户之根源。八百多年来,仁宏公的子孙后代,弘扬祖宗之德,继承祖宗之业,文昌武炽,方兴未艾。
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历数宗祠兴废。据族谱记载,王氏宗祠先后经历了明、清、民国、当代四朝,车田、大田、茅田三地。明朝建在车田畈,每年春秋祭期,恭行祭祀典礼。明清易代,戎马生郊,战乱不断,车田宗祠毁于兵燹,竟成坵墟,不可复识。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己未),族人建成大田私祠,上重是为祖祠。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戊午)议迁大田私祠上重,在茅田扩大建筑,历时三年建成,厅堂寝室、台榭廊庑,一应俱全。然而历时百年,宗祠面临崩析。一八三八年(道光十八年戊戌)族人合议,六户分工,在原址改建,扩大规模,历时四年建成。那时厅堂博大、画栋雕梁,联匾夺目,雅艳照人。我们宗族历来不忘祖德,孝悌为先,每年春、秋两祭,族人带着供品、祭品,怀着虔诚的心来到宗祠,祭先祖,读家训,叙亲情,十分隆重,十分和谐。抗战时期,宗祠经受了日军炮火,五十年代又惨遭拆毁,族人祭祖无所、追思无地,感到十分无奈和痛心。
有感于此,一九九四年(甲戌),宗亲首英等首倡其事,六户通力合作,料金两募,恢复茅田宗祠上重。但因修建高速公路而要拆迁,所以六户商定重建。二OO六年,宗亲贤棣等倡设茅田王氏宗祠建设理事会,联络各支宗亲,在茅田河祖地灵源,卜圣地,择吉期,奠基础,绘图纸,定制度,公开招标,打下基础。二OO七年,宗亲贤修等牵头, 筹资金,督修造,建殿宇,树牌龛。 仁宏公支下裔孙,同心戮力,各尽义务,共襄盛举。新建 宗祠从公元二OO六年 五月典基,二OO七 年二月动工,历时两年,而告落成。投资二百四十万元,占地一千八百平方,钢混结构,一进三重,巍峨屹立,肃穆庄严。宗祠内列牌龛,悬联匾,陈书画,是人文荟萃之象;前环玉带之水,后枕翡翠之岗,遥望青葱之岭,是光前裕后之征;加上又是癸丁兼丑未向,是大吉大利之兆。现在,先祖灵爽有托,终于得以安妥;族人拜祭有所,终于得以安心。
在这里,我要向那为建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理事会工作的族人说一声感谢。族中每件大事情成功的背后,都会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建祠过程中,理事会不负众望,联络宗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督促建造,劳心劳力;族人献计策,运筹谋,出丁费,捐财资,无怨无悔。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众志成城的古训,感受到了合族团结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国家政治清明,因为政通人和才能百废俱兴,才能成就我们的夙愿,才有了今天这一空前的盛况。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文化建设,我们应深刻领会中共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重要意义。要加快发展国家软实力,既要借鉴当今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更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贵遗产。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宗祠文化, 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合群和众的基本精神,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首先,宗祠文化包括深邃的历史内涵,透过宗祠的庄严牌龛,透过宗祠的一砖一瓦,我们能看到历史风云、世事沧桑的无穷变幻,感受到祖先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的跳动脉搏。其次,宗祠文化凝结着深厚的乡情亲情,宗祠以姓氏为线索,以宗亲为纽带,只要有一种尊祖敬宗的虔诚情怀,同姓宗亲的人们,哪怕远隔千山万水总会想起它,哪怕散居四面八方总会挂念它,以此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乡情亲情的神圣殿堂。第三,宗祠文化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它总是伴随着建筑艺术、书画艺术、楹联文化、族谱文化等一起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感受历史、缅怀祖先、和睦宗亲的同时,还能让人探寻先祖先宗的来龙去脉,观赏地方特色的建筑,领略纯真朴素的民风,受到书画雕刻艺术的熏陶。所以说, 修建宗祠不是封建迷信活动,而是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文化 传统的具体表现。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的宗祠文化也有某些糟粕的成分。而新建的王氏宗祠,立足于更好地为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团结海内外同胞共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服务,体现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宗旨。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宗祠文化在人类社会曲折前进的脚步声中逐步形成,不断扩展,极具传统特色,广泛流传民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矿藏,需要我们去开采,去提炼,去发扬光大。正因如此,我们在建设好宗祠的同时,更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利用好宗祠。作为仁宏公的子孙后代,我们任重而道远。今天的落成庆典,也是一个动员大会。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延续传统文化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不断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今后,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庄严场所。谒祖朝宗,是宗祠的基本用途; 慎终追远,是指慎重地办理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现在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想我先祖,筚路蓝缕,开基创业,积善积德,育子育孙。今茅田王氏,族姓昌隆,英才辈出,实赖先祖之德泽,仰圣地之潜光。我们仁宏公的后代,要以效法先贤,崇尚礼义,遵纪守法,承先启后, 光大门庭,光宗耀祖。
第二,要把宗祠建成敦亲睦族、和群合众的和谐场所。就是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而发展到整个家族、宗族和睦,再进一步扩大到邻里之间,扩大到整个社会。要把一族看作一身、百代看作一代,努力做到贫富相收、患难相恤、仇怨相忘、庆吊相及、孝慈相劝、友让相尚, 使全体族人融合到社会大家庭中,做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致力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第三,要把宗祠建成教化子弟、熏陶菁英的文化场所。 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要 设立陈列馆,增强艺术性,还可以办书院,读祖训,采取这些办法,来感化族人、教育族人、引导族人,使大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更大贡献!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看我宗祠,襟山带水,巍峨屹立;想我王氏,瓜瓞绵延,英才辈出。前人为国家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人文财富。惟愿我茅田王氏族支发旺,英才辈出,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本族宗亲要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发奋,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上以告慰我先祖,下以垂范我子孙!
谢谢大家。
各位乡亲、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城王氏祠堂重建落成庆典仪式,纪念南城的开村先祖王沅镒。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新祠堂,面对如此热闹的庆典场面,如果我们的老祖宗们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含笑于九泉的。
南城王氏祠堂是南城村开村祖宗,开闽王王审知第十世孙王沅镒,在南城村定居后,于13修建的,至今已有6的历史。几经几百年的风雨,南城村祠堂记录了南城王氏子孙们代代艰苦奋斗创业的历史;见证了南城从当年一个贫瘠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现在富裕小康的新农村的辉煌。村民集资数百万元,拆掉旧祠堂,重建王氏祠堂,不仅体现了南城村村民对祖宗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而且也体现了南城人的经济实力和朴实的村风民风。
作为一名从南城村出生长大而后又走进军旅的退休军人,作为一名王沅镒公的后代,看到家乡如今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对家乡充满了感情,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家乡南城村明天一定更美好。
我们的祖宗沅镒公留给我们祖孙后代的精髓就是爱国爱乡,精忠报国。南城祠堂内过去曾经悬挂过两块牌匾,一块叫武状元,一块叫御林侍卫。尽管这两块牌匾在“”中丢失,南城的族谱也在四清运动中丢失了,我们现在无法考证这两块牌匾是何年代挂上去的,但这两块牌匾却证明了南城历史上有得过武官考试第一名,和在皇帝身边担任御林侍卫的人存在。这是我们南城老祖宗对国家贡献的写照。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村庄里,老一代的南城人,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踊跃参加当年的闽中游击队,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有多名的老一辈南城人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被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有几十名南城人被政府部门评为革命同志和革命群众,享受革命的五老人员待遇。南城村也被政府评定为革命老区村。可见南城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南城村作为革命老区村是理所当然的当之无愧的。
主席在福建任职时,他曾经先后两次到过南城村,,他任福建省委、福州市委书记时,他就来到了南城村,他走过南城村崎岖不平的海边小道,查看养鱼专业户的鱼饲料池,询问渔业专业户的养鱼情况,20**年“飞燕”台风正面袭击福清江阴港,在灾害发生的第二天,他就来到了江阴融侨码头,并在码头上接见了在这次灾害中受到损失的养育专业户们,鼓励养鱼专业户们战胜困难,表示了政府继续支持养鱼专业户们发展养鱼事业。主席把他的情和爱洒在了革命老区南城的地上和海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南城人继承了老祖宗的光荣传统,前赴后继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城的血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走上前线保卫国家。无论是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是1953年的东山岛之战,1958年的我军对金门的炮战,1974年的西沙海战,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战役,都有我们南城走出去的血性青年,在战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杀敌立战功。这是我们南城人的骄傲,这是我们沅镒公后裔们的光荣,说明了沅镒公的后代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自古英雄出南城,南城子弟兵的英雄事迹将永垂千古。如果沅镒公等老祖宗们看到我们这些后代的作为,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会拍手称快的。这种战斗精神是沅镒公家族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之魂。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来,使我们的南城有更多的青年走进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为保卫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的老祖宗王沅镒把南城作为子孙的集居地繁衍地,这是有其战略意义和发展眼光的,南城村古时称敖头,就是现在的沿海突出部。当年没有围海造田的南城村三面环海,只有一条陆路进入村庄,村庄西临江阴东港,南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可进可退,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战争时代,我闽东游击队的船艇在这里起航,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我军解放平潭岛时,部队在这里集结,船队从这里起航,登陆解放平潭岛。
南城人对人民解放军有着很深的感情,爱军拥军持之以恒。据老一辈的老人对我说,1949年我军在这里集结准备解放平潭岛,南城人积极支前,把房子让出来让解放军住,把门板拆下来,送给解放军登陆作战使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民海军东海舰队海测小分队两次进驻村庄,执行海上测量任务,南城人把大房子借给海军使用,直到任务完成。“”期间的1967年,解放军28军82师的支左部队几十人,在江镜镇执行任务时,受到当时造反派的围攻枪击,南城人在前有大海拦阻,后有造反派追赶鸣枪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把这几十名官兵用渡船安全撤往江阴岛。20**年,边防总队决定在南城建立海警大队,南城人把最好的岸线,最好的地皮让出来给海警部队使用,对海警部队组建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尽力给予解决。他们对设在驻地附近的前华边防派出所爱护有加,每年都给解决边防派出所办案执勤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尽管南城村村委财政收入并不多,但是再穷也不能穷了子弟兵,南城人掏心窝支持公安边防部队的建设,是值得称赞的。
南城港口过去水深流急,适合舰船停泊,如果没有江阴和柯屿的围海,江阴东港就是一个天然的良港。解放前这里还是一个对外通商口岸,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福清人,有不少是从这里乘坐外国轮船下南洋。过去的南城村有十多艘近百吨的渔船和运输船,从事海上渔业和运输工作。现在福建海警部队在南城村设点建大队驻船艇,开展海上巡逻执法,维护兴化湾的稳定和安全,就是看中了南城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我们的南城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先当年虽然很穷,但是很注意保护环境,给我们留下了青山绿水一片。南城的西部有一座山,人称后斜山,但其实这座山很像一条龙,卧在南城的西边,龙头向北,龙尾向南,中间是龙腰。龙头上有一块直立的石头,石头有好几米高,人称龙角石,龙头上有龙鼻子,龙鼻子下有个溶洞,贯穿整个龙头,人称龙鼻穿,涨潮时,海水会淹没龙鼻穿,退潮时龙鼻穿现出,洞底细沙一片。龙口的前面有一小岛叫珠屿,就像一条卧着的巨龙,嘴里吐出一粒珠,如此绝美的风景可与桂林象鼻山比美。老祖宗选定的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可见老祖宗的战略眼光和智慧。
美丽的后壁山风景区,山上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上面可以铺两张草席,有的石头上面有滴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以前的南城人经常在石头上睡觉谈天弹琴吹笛,在海边的大石头上钓鱼。南城渡口上铺设的平坦而又光亮的大石板,这些大石板一直铺到海滩的淤泥边,供人们上下船使用,即使潮水退到最低潮,过渡的人们也不用脱鞋袜,顺着大石板就走到渡船上。这些几十吨重的大石板也不知道老祖宗们是从哪里采来的,又怎么运进来的铺上去的。遗憾的是我们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围海造田工程的需要,山上石头被全部毁掉去填海,渡口通道也由于淤泥淤积而埋没。
我们南城人还特别崇尚读书学习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五十年代初,就有医科大学毕业的王世和,六十年代初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的王梅英,这两位医科大学的毕业生都是青海和福建著名的内科和妇科专家。现在我们村仅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就有十多个,有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浙江大学副教授王韬,有文化传媒工作者王月英,这些70后出生南城人,文化知识渊博,他们是我们南城的希望之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南城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仅从村里走出了一个厅级干部,一个师级干部,多名营以下干部。全村两千多人目前有八百多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做生意,丰富的人文文化,使南城人在生意场上和祖国各条战线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往事越千年,还看今朝。如今我们的南城儿女正以爱拼才会赢的经商理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根还在南城,月是故乡明,亲是故乡亲。故乡时刻在南城儿女的心中。我们要通过这场庆典仪式,重振王氏一族风采,再创王氏一族辉煌,我们要继续传承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弘扬祖德激励后人,促进和谐振兴南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尊敬的各位宗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这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的隆冬时节,我们惠安郑氏宗亲欢聚一起,举行东岭下村郑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这是我们惠安郑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 预示着宗族的兴旺与发达,也为地方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我们作为惠安郑氏宗亲,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受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委托,向东岭下村郑氏宗祠的重建落成表示最最热烈的祝贺!向邀请我们参加郑氏宗祠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族中各支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最最衷心的感谢!
天下郑氏一家亲。我们的祖先,都来自中原荥阳、来自光州固始。自西晋以来,我们的郑氏祖先,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地从中原迁徙入闽。居莆田,开辟“南湖”发祥地;居惠安,成为我们的列祖列宗。他们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为我们惠安郑氏宗亲建立了丰功伟业,不朽业绩。今天,我们每一位宗亲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沿着祖先的光辉一路走来,都在为我们共同的荣耀而不惜爱心与汗水。今天,我们齐聚在东岭下村,共同为郑氏宗祠的重建落成剪彩、拜祖朝宗。这一切,深深地反映了我们惠安郑氏宗亲的相知相守、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也充分展示了郑氏宗亲人才辈出、事业兴旺的无限风采!
在这里,我要向东岭下村的各位宗长道一声谢谢,正是因为有你们的积极倡导、亲力亲为,才有下村郑氏宗祠的重建,也正是有你们的爱心奉献、慷慨解囊,才有宗祠的落成。同时,我还要向为重建宗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各位宗亲道一声辛苦,有你们献计策,运筹谋,捐财资,出力气,无怨无悔。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古训,感受到了合族团结的力量。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这里为下村郑氏宗祠重建落成庆贺的同时,也希望你们把宗祠建成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庄严场所,成为我们效法先贤,崇尚礼义,遵纪守法,承先启后,光大门庭,光宗耀祖的地方。同时,把宗祠建成敦亲睦族、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场所,成为教化子弟、熏陶菁英的文化场所。使全体郑氏族人融合到社会大家庭中,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致力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建设美好的明天、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在此给各位宗亲拜个早年,祝大家春节快乐,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宗祠落成典礼讲话稿:
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锣鼓喧天,鞭爆齐鸣.今天是1月9日,是一年中较为寒冷的隆冬时节,但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大岭头村,隆重举行大岭头村利氏宗祠落成典礼,这是我村利氏子孙千载难逢、盼望已久的一件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宗祠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宗祠建设工作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宗亲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宗祠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族中父老: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包氏祠堂的落成庆典,我谨以全家人的名誉,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此,我也代表包氏族人向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修建祠堂的龙兴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深表谢意!
新建祠堂,是我族中儿女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祠堂是拜祭祖宗、追念先烈的地方。怀古、追思、继承先辈遗志是我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刻内涵。她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古人说的“慎终追远”,就是要我们慎重保持晚节,时时缅怀先人,以先人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来教育自己和后人。历代的伟人就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鼓舞下,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后世敬仰!
龙兴地区的包氏家族,系入川祖先元恒公一支,华台公后裔。在御临河岸繁衍发达。勤劳朴实的包氏族人以仁为本,忠厚待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族人响应党和政府的召唤,奔赴祖国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看过祠堂落成庆典讲话材料的人还看了:
各位宗亲:
大家好。树发千枝根共本,千年家族永同祖。在这阳光明媚、万象更新的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带着自豪,展着骄傲,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话族事、说家亲、叙宗情、颂祖德,欢聚一堂,喜庆家族宗祠的圆满落成。
眸历史,千秋不朽朱氏祠、万代同歌**堂。****朱氏宗祠,自始至今,已有200余年,原宗祠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名扬周边、威震四方,他是我们先祖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朱氏家族的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因时年历久,历史的演变、风雨的洗刷,特别是在“”年代,惨遭破坏,面目全非。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太平盛世,周边座座姓氏宗祠具已修复、重建一新。我朱氏泱泱大族岂能落伍于世人?先辈之恩、祖宗之德、儿嗣当报。我们生在此时代,承传着光辉精神,扬我家族,兴我朱姓,发我后裔,重建宗祠的伟大使命已落在我们肩上。今天这栋雕龙画凤、古色今时的宗祠,在宗亲的协助和支持下,诸多宗亲冒着风风雨雨、酷暑严寒。既投资又投劳,舍小家为宗亲,始终坚持在工地,心系宗祠筹建中的质量和速度建设,更得到了各庄宗亲的极大关心和鼎力相助,历时三百余天,雄伟的宗祠拔地而起,这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象征着家族的威严、文明、团结和扎志,展示着家族后继人才辈出和兴旺,应验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胜古人”的家族衍变过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要向为建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理事会工作的族人说一声谢谢,向远道而来的宗亲表示歉意。族中每一件大事情的背后,都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巍巍朱姓,悠悠千古。我们深信宗亲们一定会在尊宗敬祖、寻根追本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祖的光辉历史传统,更好地发扬先祖的艰苦创业精神,添家族光彩,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应佑各支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出贵、世代隆昌。为加快家乡的建设大显身手,为朱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在开展宗亲联谊的过程中,加强宗亲的来往,在增乡情、亲情、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朱氏宗亲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朱氏家族根深叶茂、衍荣泽长。
祝各位宗亲万事如意。
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族中父老: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首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今天,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包氏祠堂的落成庆典,我谨以全家人的名誉,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此,我也代表包氏族人向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修建祠堂的龙兴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深表谢意!
新建祠堂,是我族中儿女盼望已久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祠堂是拜祭祖宗、追念先烈的地方。怀古、追思、继承先辈遗志是我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深刻内涵。她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古人说的“慎终追远”,就是要我们慎重保持晚节,时时缅怀先人,以先人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来教育自己和后人。历代的伟人就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鼓舞下,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后世敬仰!
龙兴地区的包氏家族,系入川祖先元恒公一支,华台公后裔。在御临河岸繁衍发达。勤劳朴实的包氏族人以仁为本,忠厚待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族人响应党和政府的召唤,奔赴祖国各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茅田王氏举行宗祠重建落成庆典,这是我们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仁宏公后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受族人的委托,代表宗祠重建理事会,向前来参加宗祠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族中各支、乡里各姓的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那些不远万里拜祖朝宗的宗亲表示亲切慰问!同时,还要向那些路途遥远无法赶到的族人真诚地说一声:来年清明日,山花烂漫时,就是我们祭祖朝宗、相逢相聚的时候!
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修祠理事会全体同仁和古田镇三千多宗亲,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向来自省内外各县市参加这次修祠竣工庆典和传统的祖坟祭扫活动的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追思标公嗣孙,十一世祖五郎公与诰命一品夫人罗太夫人育下十二世祖兄弟九人,有“九龙”之美誉.排行第二之七郎公遗下居古田之仲旻,仲庆、均智、均义四房嗣孙,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买就祠基一所,契银壹仟两,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秋动工建祠堂,历时三年,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冬竣工,次年四月二十二日午时升神主.堂名致爱,坐南向北,未山兼丁,溯祀入闽始祖标公之神主.历经二百多个春秋,风风雨雨,时局变迁,年久失修,月池被毁,石狮被盗,石鼓被埋,十数柱华表荡然无存,虽整体构架尚存,但外表已遭破坏.
萧氏宗祠落成典礼讲话稿:
各位宗亲: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上洋萧氏宗祠修缮落成典礼,这是上洋村萧氏子孙后代共怀祖德、敬宗睦族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萧氏子孙后代光宗耀族、振兴发展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尤溪萧氏宗亲联谊会对上洋萧氏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
追寻历史,萧氏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萧氏血脉高贵。泱泱中华,文明四海,我族风德,誉满全球。 一直以来,我们上洋的萧氏宗亲继承了兰陵世家的优良传统,历代宗亲谨尊祖训,以忠孝仁义为本,耕读传家,用勤劳的双手、聪慧的脑瓜,建设自己的家园。在外打拼的宗亲,有领导干部、有专家学者、有商界名流,还有更多的宗亲在默默地为各地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奉献;在家的宗亲,精诚团结,和睦共处,勤俭持家,尤其是我们上洋的萧氏妇女,样样农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给我们大家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有你们这样美好的家风、优良的传统,一定会给我们广大萧氏家族带出好的榜样,也相信会给我们宗族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上洋萧氏大宗祠有着悠久的历史,几百年来,从这里走出来的可谓能人辈出,人才济济,前几年,我们来这里开展90岁以上宗亲慰问,看到宗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大家都倍感痛惜。今天上洋萧氏宗亲,在萧宜星等宗长的带领下,以响应族众的意愿,组织族人翻修宗祠并在国庆节节举行祭祖大典。这项工作一定会增强上洋萧氏宗亲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祭祀活动又是我族一次敦宗睦族,创建和谐社会的动员。同时,在举国同庆的国庆日举行这样的盛典,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推陈出新进步的标志,使这一古老的缅怀先人的礼仪,符合时代的气息,适应历史的进步。
在这喜逢盛世,国家强盛的大好环境下,我们萧氏宗亲要作到族内团结,邻里和睦,牢记“孝双亲、爱同胞、睦夫妇、亲宗族、广交友、勤学习、守法纪、重修身、善持家、讲公德”的萧氏家训,把我们这个宗族溶入到中华民族和谐的大家庭中,富国兴邦,再展宏图。要在族中大力倡导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孝敬尊长,爱护幼小,相帮相衬,共奔幸福康庄大道。在此我倡议,我们萧氏宗祠建成以后,要把她变为尊宗敬祖、慎怀追远的庄严场所,变为敦亲睦族、和群合众的和谐场所,变为教化子弟、培育精英的文化场所,这样才能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宗族特色,正真发挥宗祠精神激励、道德教化和文化教育的功能,这样,我们萧氏子孙在这里,才会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发奋,也以此来告慰祖先、垂范子孙!
祝愿上洋萧氏大宗祠修缮落成典礼圆满成功!祝大家幸福快乐!
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李氏宗族父老乡亲: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欢聚一堂,在株潭黄塘隆重举行“李氏裕和公祠”落成庆典活动,宗祠落成主持词。国庆和家庆在这里相融,亲情和友情在这里交汇,理想和愿望在这里放飞,爱国、爱族、爱家的情怀在这里体现。
今天,对于黄塘来说,是一个子姓腾欢、载入史册的日子;
今天,对于裕和裔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永生难忘的时刻。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裕和公全体裔孙,对光临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表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有请作武先生宣布庆典开始,(鸣炮、奏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祖祠重辉光日月,楼宇焕彩耀黄塘,古朴雄伟的“李氏裕和公祠”,是李氏子孙联宗睦族的象征,是力量和智慧的展示,是李氏后裔敬宗爱族、传承祖德的平台。祖祠重建历时一年,耗资三十余万,她凝聚了裕和裔孙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裕和裔孙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今日黄塘,熠熠生辉,高朋满座,八方来贺。
下面有请裕和公裔孙包根先生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盛会,不仅牵动着湘赣毗邻地区李氏大家族的心,也牵动各方亲友和乡邻的情,他们有的不顾千山万水,有的不顾工作繁忙专程赶来,就是要表达一份祝愿,一份亲情。
下面有请湘赣李氏联谊会会长李琦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万载李氏联谊会会长兴汉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陈氏祖婆尊亲代表先生致贺词。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各位深情的祝福,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过,庆祝祖国61岁华诞的国庆节即将来临。在这举国欢庆、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我们欢聚一起,高兴地迎来了元遗山祠堂落成典礼。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前来参加此次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等,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元遗山是我国金元之际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宋元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一代文宗,被后人誉为“杜林嫡派”。他的祠堂是在元至正十三年,由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神圣殿堂。七百多年来,祠堂虽经四次大的修复,但时至今日,却是颓败荒凉,急需修复保护。今年仲春,我们按照市委董书记指示精神,从敬仰先贤和发展我们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决定重修遗山祠,历经三个月艰苦奋战,终于完工。
元遗山祠堂顺利建成,这对我们弘扬忻州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凸显名人价值,指明精神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我们将以建设元遗山祠堂为突破点,设定更高的目标,采取更大的措施,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文化,推动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宣布元遗山祠堂落成典礼现在开始。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这次落成典礼的主要领导和来宾。他们是:xxx、xx,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请学者、元好问研究会名誉会长姚奠中老先生的特派代表李星元宣读姚老贺信。
请忻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宁云楼介绍遗山祠重建工程情况。
请元好问学会前名誉会长刘泽先生讲话。
请市委书记董洪运作重要讲话。
请xxx、xx、xx,共同为遗山祠重建落成剪彩。
请靳善忠副主任、董洪运书记为遗山祠揭幕。
请董洪运书记、刘泽先生为元好问雕像揭幕。请大家随同瞻参观。
请少年儿童向主席台领导献花篮。庆典仪式结束,请大家参观布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派总有其源,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裕和宗祠落成大典,意义十分重大。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祝愿裕和一脉,螽斯蛰蛰,瓜瓞绵绵,事业兴旺,祝愿天下李氏子孙同脉同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让我们携起手来,增进友谊,增进族情,共创美好未来!
再次深情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并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庆典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鸣炮,奏乐)
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锣鼓喧天,鞭爆齐鸣,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__村,隆重举行__宗祠竣工典礼,这是我们__子孙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宗族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宗祠的重光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宗祠建设工作的各位父老乡亲、各__氏宗亲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宗祠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们宗亲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__宗祠建设总耗资四十多万元,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两年,应该说工程建设非常顺利。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修建家祠就是为了寻根问祖,光前裕后。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身体是先人身体的延续,有先人的身体才有了我们自己今天的身体,一个社会一个家族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的。长期以来,我__氏子孙多迷茫自己姓氏由来及所属黄帝后裔的确切根据,外人也多有牵强附会之议论,由于历史原因,谱牒不可能提供详细依据,只能从历史资料里面加以佐证。资料表明:__,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
尊敬的新屋全体金氏宗亲,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日吉时良,阳光和煦。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谨代表花屋全体同胞,对贵村祠堂落成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贵村金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致以衷心感谢!
我金氏源起,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三黄五帝中的金天氏少昊,自此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自古名人辈出,族史辉煌;先祖美德,万古流芳。人文蔚起,世代书香;五湖四海,创业图强;祖妣贤淑,儿孙成行;枝繁叶茂,兰桂腾芳;事业发展,前程辉煌。
恰逢太平盛世,贵村搜峰峦之大木,集能工与巧匠,施生花之妙笔,遂成宏伟之祠堂;金壁生辉,裔孙荣昌;男添百福,女纳千祥。如周邦巩固,为景智增光。实乃可喜可贺可歌之盛事!
全体同胞们:衷心祝福我们金氏宗亲千秋绵衍,万代炽昌!恭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事业有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XX,XX,XX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XXXX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X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X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X姓一员,我曾于XX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X氏宗亲总会X届X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XX、XX举行的“XX氏宗庙”、“固始X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XX多名X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XXXX氏宗祠的一些想法:X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X大姓氏、台湾岛第X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X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X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X氏宗亲文化,弘扬X氏千古芳德,为X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X氏宗亲文化、密切XXXX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XXXX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XXX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XX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XX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XXX、XXX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X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XXX、XX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X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X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X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X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X岭堆;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XX,XX,XX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XXXX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X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X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X姓一员,我曾于XX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X氏宗亲总会X届X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XX、XX举行的“XX氏宗庙”、“固始X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XX多名X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XXXX氏宗祠的一些想法:X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X大姓氏、台湾岛第X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X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X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X氏宗亲文化,弘扬X氏千古芳德,为X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X氏宗亲文化、密切XXXX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XXXX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XXX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XX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XX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XXX、XXX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X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XXX、XX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X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X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X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X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X岭堆;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谢谢大家!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15篇)】
★ 落成庆典条幅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