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毛绒机器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共含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毛绒机器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篇1: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板牙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 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 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 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 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 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 父亲问。

“不后悔!” 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 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孩子有“爱占小便宜”的迹象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吃亏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观者又如何评价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别人,没有考虑过,谁会和一个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为占小便宜而孤单,因为孤单而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喜欢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见便宜就占,热衷于短期利益,恶性循环,逐渐形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注意事项: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占小便宜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年龄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就拿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损失,马上明白自己是不对,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家长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报复,或者是开玩笑,也会另有原因,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小乔的爸爸妈妈不在小乔身边,他的一切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很爱他,在吃上完全满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却控制很严。很少给他买玩具,尤其上学以后,更是一个玩具都不给买。近来,小乔总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总是给的很少,小乔就拿很少的钱给同学,让同学给他玩具玩。没有钱的时候,他就给同学说好话,总之,得到玩具就是胜利。求同学多了,同学们都笑话小乔,说他爱占小便宜,说他很贱,到处说好话,就为了玩。同学们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小乔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班主任发现了问题,及时和小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把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讲解给他听,还批评了孤立他的同学,以后,小乔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长要,不必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注意事项: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

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出语讽刺、挖苦,更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也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一方面,无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是“吃亏是福”,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占便宜”是万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便宜,已经成为了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养必修课。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篇2:一定要教给孩子:不占便宜是教养

一定要教给孩子:不占便宜是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篇3:有一种痛叫: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种痛叫: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父母的眼中,“别人家孩子”总是如此的完美。于是大家都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在家长的眼中,“别人家孩子”为何能如此完美呢?

毕老师分析了几点,得出的结论大概就是:

“别人家孩子”性格开朗乐观,兴趣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样样精通。

“别人家孩子”从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回回年级第一,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别人家孩子”将来能考清华,考北大,考硕士、博士。

“别人家孩子”从不挑食,个子高高身体壮壮。

“别人家孩子”懂事乖巧。做得了爸妈的贴心小棉袄。

......

哎!得出这样的结论,也真是难过。也许正因为如此,“别人家孩子”成了家长们看自己家孩子的放大镜,在样样“不如”“别人家孩子”的情况下,自己家孩子也只能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

只是,这个堪称完美的“别人家孩子”,真的是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必备神器”吗?TA们又真的领先自己家孩子十万八千里吗?

毕老师认为:可不见得如此哦!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每个孩子也都是别人家长眼中的“别人家孩子”。只要用对方式,你的孩子一样可以很优秀,一样可以成为你心中的完美小孩。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呢?让毕老师来告诉你吧!

希望孩子优秀,先从自我做起

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位家长与孩子相处时,您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做出表率,但是今天家长的示范作用很多人都不在意。

有的家长自己搓麻将不顾孩子,但在我看来,今天更应关注的是,家长只顾自己玩游戏,看微信而不断减少与孩子的沟通。

重视家庭教育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会对老师说这样一句话:“把孩子送到你们那儿我就放心了!”这看似是对学校的信任,但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责任分离。

家庭的责任不仅仅在养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双轮车,哪个轮子都不能少。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

家长因为不是从事教育行业,当孩子入学后,渐渐的只关注孩子的一个评价,那就是测验和考试的分数。但仅仅关心分数是不够的,目前高考制度的改革已经与家长读书时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家长拥有一颗平常心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差异,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聪明的家长表扬孩子时,从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而是和孩子的过去比。

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年长的孩子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注重孩子成长中自信心的确立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如果你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不应该让这种比较伤了孩子的心。

篇4:写孩子的散文随笔:有一种孩子,叫老师的孩子

在我一百零八次对着小周咆哮之时,周先生爆发出来第一次的怒火:又在叫什么?天天这么吼,干嘛?有用吗?孩子都被骂痴了。别的老师是不是也这样天天对孩子大吼大叫?

一下呆住了,有这么不分青红皂白的外行指责内行的吗?谁天天吼了?不是约定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一致,绝不内斗给小周可趁之机的吗?行,接着交给你,我不管了。终于还是落入俗套,按照既定孩子教育问题的固定版本出演。

在小周的教育上,早就有言在先,我是他亲妈,是这个世界上无条件最爱他的人,所以教育的主导权在我。一旦有分歧,私下谈,不当着孩子面。从小周出生,周先生从来都坚定站在我身后,秉承男孩严教的宗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最多在小周被训得流眼泪时,唉声叹气团团转,或者在书房将椅子移动得咯噔响,大声咳嗽几声。

倒是爸妈,一改对我们姐弟俩从小说一不二的严格要求,一贯用祖辈的慈祥衬托出做娘的“心狠手辣”,威严的父亲学会对女儿循循善诱:小孩子要骗骗,不要把对学生的要求用在孩子身上。要不就板着脸教训: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像个法西斯!他们都忘记对我们的教育。

长大后,我和陈小一直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他反复提醒我:不要重复,不要重复。妈妈是老师,乡下人少,四乡八里的都认识,我们的整个小学和中学阶段,一言一行皆在她的实时掌控之中。她时常挂嘴边的话“不要丢我的脸”,“你是老师的孩子,要做别人的榜样。”

我们最反感的就是身为老师的孩子,觉得没有自由,不能犯错,好是应该的,不好是绝不能容忍的。课上偷看小说,一下课,妈妈已经在办公室阴着脸等候。期末考试刚结束,想松口气,家里桌上一模一样的试卷摆着,再做一遍,核对答案算出成绩。(那时全乡统一阅卷,成绩出来得很慢。)

我记得那样的经历,一直注意不给小周施加诸如老师的孩子要怎样的压力,不想因为自己的职业给他额外的负担。我想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增光或丢脸的是他自己,作为妈妈,有自己的职责和职业荣誉,无需他为我而学。他有进步,或犯错,我从不拿老师这个身份说事儿。

但是,周先生的话让我警醒,作为一名老师,职业特点已经深入骨髓。教过那么多学生,优秀的见过许多,即使普通的孩子身上也有闪光点,老师善于总结,喜欢随时随地揪着细节说事儿,从小处说开、延伸、挖深,习惯以小见大,并顺藤摸瓜,兼之记性特好,自家孩子犯过的错记得牢,一一拎起来点评,直把他说蔫儿了,还意犹未尽,一脸怒其不争的气愤。

在校面对一群学生,令行即止,提出的要求除了少数孩子都能做好,尤其是学习上,听课、书写、订正、考试,每一样,大部分孩子都无需反复说。回到家,看看小周的作业,眼前自然就出现其他孩子的,这种比较几乎是条件反射,不需要任何准备,在你不自觉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做了。然后再看具体答题:计算过程跳步子、草稿纸乱涂画;短文答案偷工减料,错误不及时订正;英语不是少S,就是忘记大写。

接着,开始:说多少遍了?为什么作业发下来不先订正错误?错误不过夜。认真写字正确率才会高,书写态度就是学习态度!我们三年级的孩子都不要这样反复提醒,你多大了?长耳朵了吗?做作业带头脑了吗?诸如此类。我没有说“你是老师的孩子,就该……”,可话里话外,处处点出了这一点。

老师的孩子,意味着面对妈妈教过的所有班级最优秀的孩子,所有孩子的优秀方面;意味着犯的错,提醒一次就不要再有下次,最好主动在妈妈没说话之前自行解决;意味着一直有刺可挑,永远直接对着老师妈妈的怒火与批评。老师的耐心与鼓励、惊喜与等待,在学校好像都用光了。对着自己的孩子,只有不满与嫌弃,还有紧皱的眉头和急躁的语气。

身边的同事们,对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欣赏,总是赞扬,互相劝慰:这样的孩子还要训啊?要求太高了。轮到自己时呢?完全不由自己。老师的孩子就这样在双重标准中生活。

一直记得霞姐的儿子高考结束后,对着她道歉:爸爸妈妈都是语文老师,语文没考好,觉得对不起他们。霞姐说时,眼中泪光闪耀,我听着,又暗暗提醒自己,老师的孩子已经自觉套上了一份责任,绝不要再有来自我的一份压力。

每次长篇大论后,精疲力尽的其实是自己,心里明白,许多问题要有时间去消化,要等待孩子自省,时机未到,说多少都没有用。亲爱的小周,你每次听我谈起教过的那些厉害的孩子的厉害之处,总是赞叹,你记得好些孩子的名字,是不是心里其实也在暗暗对照自己?老师妈妈的压力无处不在。

你给生气中的妈妈写信,说三木成森,一家三口就像三棵树,只有紧密相连才能成为森林。林肯也说过,开裂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所以希望一家人永永远远不分开。

我明白小周的担忧,周先生难得一见的生气和我反常的沉默,令他不安。

信上还告诉我施老师夸奖他笛子吹得有进步,教练表扬球技大增,吴老师也说素描的构图很不错。他知道妈妈想要看到的无非就是他的进步。

感谢文字,每次吵得两败俱伤后,让我和小周还可以心平气和纸上交流,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可以诉诸笔端。谢谢小周,每一次,毫无条件很快原谅我,即使自己已经很后悔,得到理解还是很宽慰。

以此文提醒自己:老师的孩子也只是普通的孩子而已,参照物只能是他自己,不能是许多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学生。

谨记。

作者|陈燕

公众号:陈大的午后花园

篇5: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有一种爱叫陪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有一种爱叫陪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有一种爱叫陪伴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

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近读书的收获。(www.Fwsir.com)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习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习篇――学习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习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习就行了。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www.Fwsir.com)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平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篇6:《有一种毒药叫成功》爱孩子的父母都在看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内容简介: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内容简介:“90后”被誉为电脑上的一个插件,因此被称之为“无心”的一代。难道能怪他们吗?家的冷漠使他们不得不在学校组成虚拟家庭,寻找家的温暖。作者赵翼如说,这本《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写得挣扎,写得断断续续。副标题其实应是“失败妈妈的挣扎实录”。“因为我面对的,不只是天下的黑暗,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黑暗。但慢慢发觉,这是我不得不写的一本书,写出来是一次自身的‘排毒’,要紧的,是回归正常,回到平常。”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这本书是对中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反思与自省。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作者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77级学生。曾为新华报业集团资深编辑、记者,客串过央视编导、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策划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著有《倾斜的风景》、《灵魂的球场》等。其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多种语文教材。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的目录:

自序:病了的母爱

第一章 救孩子 先救妈自己

受害母亲的担当: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

成功妈妈的失落:回不去了童年

质疑“中国虎妈”:每个孩子都应有尊严

哈佛女人的妥协:重要的是聆听生命

放鸭妈妈的从容:孩子身上兜满阳光

吸毒妈妈的呼号:戒毒一样戒“成功”

单身妈妈的隐痛:过密浓荫下,只长弱草

准妈妈忏悔录:面对生命的“陪审团”

老派女人的淡定:把生活欠下的,交给美去完成

妈妈聊天室私语

第二章 尊重独立个体的“自转”

行走中的问号

儿子又找了一个妈

妈妈的“监控器”

丢失母亲的“火孩子”

从战车上“出逃”

头撞南墙从“心”出发

孩子的公开情书

与“魔兽”共度良宵

安于边缘姿态

第三章 倾听生命流水的声音

痛着成长

90后的一篇日志

那只伸向夜空的小手

回访“从前”

“一场重建身份的战争”

快乐高于成功

第四章 身处“卑微”不失尊严

家有平常儿

半高处看世界

那些不结果实的叶子

当妈的“设圈”

百宝箱错当垃圾盒

悄然而至的分别

来路与去向

回归正常回到平常

有一种处世哲学叫掂量

有一种付出叫痛苦

有一种思念叫等待

有一种绝望叫希望

有一种感动叫坚持

有一种信念叫执著

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有一种单身叫“宁缺勿滥”

有一种青春叫军训散文

有一种幸福叫感动700字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