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生石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生石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

篇1: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

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

就是这么一个人,让我翻来翻去

从仁宗翻到神宗,再翻到哲宗、徽宗

中间,还有曹太后、高太后的彩色插图

这并不影响我,用双手搀扶一下

一个带着脚镣、枷锁

被押解着走南闯北的老人

走进大宋的黄州,没有看到东坡雪堂

却吃了一顿东坡肉,感叹

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有可能,大小官员都要走走苏堤

脚下踏过的.何止浪漫

还有潜藏了一千多年的亲政、爱民

再到惠州、儋州走上一遭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古来今往,有人焦虑,有人在疯狂

唯有一人,旷达自我,悠然不拘

手中的书已被打湿,夜空泛着星光

读着读着,书又没有了

书中的我,祭起一杯浊酒

朝向一颗恒星,希望摘下来

时刻悬挂在我的书房,我的天空

20XX年10月25日

篇2:苏轼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一直觉得,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只有李白可以与之相比。两人同样都是满腹经纶的天才人物,李白放荡、东坡豁达;李白浪漫、东坡豪迈;两人的一生也都是跌宕起伏,李白空有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凭吊中度过;苏轼虽少年成名却也命运多舛,北宋政治上的两党之争让他屡遭贬斥,常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所处的逆境带给他们的不是沉沦,相反将他们文学上的天才完全地激发了出来,于是有了李白那瑰丽奇绝的长诗,有了东坡那豪迈奔放的名词,让我们陶醉于其中乐而不返。

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苏轼的专题讲座,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使我更加喜爱这位大文豪,他认真,画墨竹之时时讲究“胸有成竹”;他风趣,曾作诗取笑好友陈季常的夫人是“河东狮吼”;他是性情中人,侍妾朝云因说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而被他引为知己;他懂生活情趣,所以才有后世名满天下的“东坡肉”;他那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让我由衷地尊敬和佩服。苏轼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我各节选了比较著名的十首,诗里面我最喜欢“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两首,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词里面最喜欢“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首,念奴娇是游赤壁时的咏怀之作,大气磅礴;水调歌头是中秋大醉后的思亲之作,意境深远;江城子是怀念妻子王弗的悼亡之词,深情凄凉,均可谓千古之绝唱。

篇3:读苏轼

雨如游丝,缠住了游离的心,打湿了一个朝代寂寞的窗扉。风起云落,上演几度轮回,诉说那个才子的得失荣辱。赤壁之水,是他酒中的豪情,回荡在我的胸膛,铿然有声;江南的雨,是他指尖滑落的忧伤,斑驳了我的衣衫,令人神伤。他从那个烟雨中隐匿着虚华的宋代走来,风中飘散着他的名字——苏轼。

读苏轼,如同品读一种传承了千年的特殊文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却又有种难言的苦涩萦绕在胸而挥之不散。

读子瞻的青年际遇,感受他的意气风发,却又伴着无奈的苦楚。

遥想当年,名满京华,才动汴州,自问“天涯何处无芳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赢得天子垂青,平步青云;挥毫泼墨,风流倜傥,换来文人心通,惺惺相惜。那时,才华初露的你踌躇满志,高吟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诗句,一心想为大宋这华美的锦缎上更添一抹新彩。

然而,你却终究逃脱不了宿命的束缚。一个泼墨风流的秀士怎会在那曾令李太白都望而却步的污浊官场中“生根发芽”呢?

果然,歌舞升平,朦胧了你的双眼;纸醉金迷,凝滞了你的步伐。世俗的谗言中伤,冷落了你决心为国效力的一腔热情;官场的尔虞我诈,迷茫了你澄澈如秋水般的心境。

本来,以苏轼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最终,因“明月枝头鸣,黄狗卧花心”的高傲而引来的那起无法避免的“乌台诗案”,使他的官场梦破灭了,更是湮没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或许,这也是他的转折点吧!

读东坡居士的壮年际遇,感受到他的凄苦悲凉,却又夹杂着不断透彻的觉醒。

吐纳珠玑的玉口在明争暗斗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世态炎凉中迎风颤抖。谪降发配,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旧响起震撼苍穹的凯歌。

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江南。

最终你留在了黄州。谪居黄城,把盏临风,牵黄擎苍,踏雪飞鸿,与民同乐岂不快哉?开荒种田,兴修水利,轻徭薄税,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

不过,他也有抱怨。曾经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儿们纷纷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见识。唯独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的确,纵有满腹牢骚,但依旧坦然面对一切。百结愁肠,万古块垒,不过浊酒一杯尔!当心境云开,逆浪踏平,便是破雾霞光,鼓帆长风。于是,文苑诗坛,又响起了东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豪迈诗句。

读苏子的中年,感受到他的豪放旷达,却又带着几分务实的气息。

曾读过苏子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信中道: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还有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禀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着,便忘躯为之,祸福得表,付与造物。

真诚的勇敢,洒脱的情怀,都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轼笔下。细细想来,这似乎是注定的吧!

前不久曾去过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这一俯一仰间便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对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于是便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我伫立在岸边,眼前渐渐浮现起千年前的画面:那是苏子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对酒当歌,感悟“人生几何”的哲思。“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公瑾,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殊不知“名士多狂生”。或如凤凰翔于千仞,大鹏击水北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他终于释然,“羽化登仙”。

或许,他真的成熟了。他的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他又可以再次高唱“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的畅然豪情。

读苏轼的老年,感受他的辛酸无奈,却带着人生的豁达与豪迈。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月色黯然,玉绳低转,你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泪千行。寒月清辉映在你那憔悴落寞的面容上,你还没来得及掸去衣上的浮尘,还没来得及整理你那泛白的鬓角。你只想快快赶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你魂牵梦萦的女子。你仿佛又看见她凭轩依窗,缕缕乌黑长发似瀑般倾泻而下,如一汪碧水柔情。那韵光易逝的年华,那弹指红颜的青春,她的青丝是留在水墨江南的一段思念,更是缠绕着你最后的热爱。

一阵凉风吹过,将你从回忆中唤醒。你轻拂去坟头的尘土,将清酒与你的思念一同缓缓洒在坟前,然后,毅然转身离去。这又是怎样的悲痛,曾经的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你自己形单影只。但你,苏轼,以一个文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对亡妻的深切悼念,挥笔写下那千古流芳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他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惫,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他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景象:赤壁的百里乱石、千堆积雪,西湖的落霞孤雁、淡叶浓花,故乡的蓬荜荒草、明月松岗……曾经多少爱我、怜我、恨我、伤我、负我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过眼云烟。今夜,皓月当空,举杯对月,我深深祝愿天下每一个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你,苏轼,感悟你“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的忧郁满怀,你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寂寞执著,你的“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的无奈薄凉;品你,苏轼,体味你“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壮志豪情,你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忠君爱民,你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豁达豪迈。

读苏轼的一生,品出他的感伤、忧虑、苦涩、焦灼,又品出他的浑朴、古

典、新锐、肃穆。然而,他却将至情流动成笔下肆意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

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惬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了家人、国家、乃至一个朝代的重量……

花开无声,花落有情,从第一次邂逅那个文人到今日,在这无数次春华秋实中,我仿佛渐渐明白:

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这才是子瞻的身影;“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这才是东坡的意境;而“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横四海兮无穷,与日月兮同光”,这才是苏轼永远的追求!

或许,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品读苏轼,可以使我们穿越那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白眼所连接成的层峦叠嶂,去认清现实的冷酷无情,亦去不断发掘内心的无畏和坦然,进而无愧于本真,无愧于自我,真正感悟存在的真谛。我想,这便是今日我们品读苏轼的意义所在吧!然而,这在“速食一切”的今天似乎是朦胧的奢望了。

读你,苏轼,永远意味深长……

篇4:苏轼的诗还有哪些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夜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篇5:苏轼观潮诗

苏轼观潮诗

观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

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篇6:苏轼的诗

苏轼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湖上初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南堂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如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苏轼诗大全

苏轼的诗赤壁赋

苏轼的诗全集

苏轼 水调歌头 全诗

苏轼写的中秋的诗

苏轼写西湖的诗

苏轼的诗有哪些

读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散文

卜算子苏轼

虞美人苏轼

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赞美苏轼的诗《读苏轼》,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