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8星际联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共含3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8星际联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

篇1: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

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

刚考上韶关学院,汤永峰却患了鼻咽癌。肖雄 摄

一手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手拿着确诊鼻咽癌的病历,汤永峰的手不禁颤抖起来,泪水浸润了这位18岁男孩的眼角。

出身农村的他,今年高考备战期间,虽然感觉身体不适,但为了不影响高考,他拖延了治疗时机。

四口之家,全靠父亲在广州打工的微薄收入苦苦支撑。摆在57岁的汤建宁眼前的是,孩子十几年的“书袋子”都撑过来了,但这一次,他再也无法支撑10多万元的“药袋子”……

“希望好心人救救孩子,圆了孩子的大学梦!”近日,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房内,汤建宁流下了求救的眼泪。

因拼高考耽误病情

汤永峰家在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高思大光一村。今年春节期间,正读高三的汤永峰发现,左耳下方出现肿大症状,“不会疼痛,一开始没注意,找了草药敷。”春节后,汤永峰返回蕉岭中学投入紧张的高考备战中。左耳下方越来越肿,并出现头痛症状。今年4月初,汤永峰到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淋巴炎,需动手术。为了不影响高考,父子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先不做手术,用药物控制淋巴炎。

药物并没有控制住病魔,汤永峰忍痛备考。7月中旬,高考成绩公布后,汤永峰顺利考进韶关学院。他这才重视自己的病,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检查。8月2日,医院的诊断结果显示,他的.病情已经恶化为鼻咽癌(中期)。一个星期后,汤永峰收到韶关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悲喜交加。

打工父亲撑起四口之家

汤建宁一家四口,小儿子只有4岁,全家人的生计都压在他身上。已经57岁的他在一个工厂煮饭,“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之前每月1300元,最近才提到元。”

汤永峰在学校期间十分节俭,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300元以内。儿子确诊癌症后,母亲到广州边当保姆边照顾两个儿子,一家人住在出租屋,“房租下个月要从600元涨到1000了!”汤建宁说。

据医院初步判断,汤永峰的治疗费将在12万元左右。已经借遍所有亲友的汤建宁再也无力支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3万多块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汤建宁说:“有时候一想到医药费,就会发愣,有时候也会一整夜地睡不着觉。”

同学卖废品筹集救助款

“当每个人都沉浸在高考成功的喜悦当中时,他却在默默忍受病痛带给他的痛苦……”在百度贴吧上,一则题为《爱心接力棒,用爱筑起一道墙》的网帖引起关注。

网帖是蕉岭中学的学生发的。得知汤永峰的病情后,舍友通过QQ群、微博等传播工具,发动大家献爱心。8月24日上午9时,同学甚至在蕉岭中学门口举行捐款活动。25日上午,汤永峰就收到8000多元爱心捐款,“真的很感谢这些同学,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有希望。”

汤永峰的病情引起蕉岭中学的重视。“学校经过讨论,认为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决定进行捐助。”校领导说,学校启用了“爱心基金”,为他捐助了2000元。据悉,“爱心基金”是学生们捡拾废品所得资金。

南方日报记者 汤凯锋

实习生 朱成方

篇2:难舍留学一段情 18岁男生情定洋高考

难舍留学一段情 18岁男生情定洋高考

这几天,当广东65.5万考生投身到高考的战斗时,一群孩子却主动放弃了高考,选择出国读书。经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在一些家庭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眼中,高考已不再是人生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生:出国只是不同生活轨迹

小何今年18岁,在广州六中文科班读书的他于去年夏天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到美国完成本科学业。高三这年,小何也在忙着升学,他的目标是美国的几所知名大学。

不少学生的选择和小何相似。他们表示,这只是一种不同的生活轨迹。省实验中学的陈同学说,从小就没有想过要高考,上高中后就一直在准备出国。

小何父亲何先生说,出国留学(微博)是小何自己的选择,“他和我说,在中国他充其量考上中大,为什么不去试试考美国的顶尖名校?”他对孩子的选择表示支持,“只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家庭又能负担得起,何乐而不为?”

让何先生欣慰的是,小何在选择学校时没有一味往大城市奔,而是理性地考虑了性价比。“最终,他在录取他的5所学校中选择了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不太贵。”

老师:这让我们重新审视高考

据广州六中高三年级的唐老师介绍,在该校800多名高三级学生中,有20多名申请出国。省实验中学的张同学也告诉笔者,省实验中学的1000多名高三学生中,近100名学生选择了出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都是他们青睐的国家。

“和中国的高考相比较,洋高考似乎有过人的吸引力,”广州一重点中学的陈老师表示,比如美国面向中国学生的SAT高考,一年多考,学生可选择最优秀的成绩申请学校,这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无限机会和可能。

同时,在他们看来,“洋大学”教学也很人性化。“情定”华盛顿大学的小何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远没到开学时间,因此他选择了在中国修学分,再到香港参加学分考试。据何先生透露,小何已修完微观经济学,拿到了5个学分,约占第一年30多个学分的1/6,时间没有浪费。

陈老师认为,“洋高考”升温缓解了国内高考的紧张环境。“洋高考”让学生意识到上大学的路不只一条,“尽管这还不是大众的选择,却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高考的机会。”

讲述

一名高三学生的最后冲刺

凌晨6时,杨淼(化名)习惯性地睁开双眼,看了看钟,正要埋怨妈妈不喊她起床,突然想起高考已经结束,于是狂喊了一声:“妈,我考完了!”

杨淼是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现为广州市第十六中南校区)的应届毕业生,成绩中下游,但很用功,她知道父亲去世后家里人对她寄予厚望,所以她在很多“差生”同学放任自己时,坚持积极备考,希望不辜负做临工供她读书的母亲。

最后一月做了53份卷子

4月,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公布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涉及11所学校的撤并和7所学校的校区调整。其中,79中要与16中合并,成为16中的南校区。消息传出时,79中的孩子们“炸”了,多数学生觉得是一种“升级”,因为毕业证书上可能校戳都不一样。

但对杨淼来说,她最希望的是能考上大学,使将来找工的学历表上不会停在中学的校章。

按照学校规定,高三毕业班的学习时间是从早上7时30分到晚上8时30分。但杨淼自己有一套复习时间表:每天从早上6时30分到晚上11时30分,在学校时间表基础上又延长了3个多钟头。为节约越来越紧张的备考时间,她最后一个月不再午休,课间时间除了上厕所,吃个午饭,顶多就和同学“吹水”,一天下来很少离开教室。“我数了下抽屉的卷子,从劳动节放假前到现在,做了53份卷子。”

然而,无论多努力,杨淼都改变不了基础差、成绩差的现实。从高一到毕业,她的成绩就只能排在年级中下游。同时,她心里清楚,在79中的中下游,意味着只能是广州高三群的“垫底”。6月前的三次模拟考,她的总分都徘徊在400分上下。特别弱的数学,老师都让她放弃。

“妈妈虽然从不说什么,但好像越是理解,我的压力就越大”,杨淼回头想刚过去的一个月,叹了口气,“很多次起床的时候,看着窗,我真的想跳下去,什么都不想了……”

“我要为妈妈而战!”

由于丈夫过早离世,杨淼的妈妈挑起了照顾退休父母、女儿的重责,杨淼读初中时她失业了。因此,杨淼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大学毕业有份工,不用他们再那么辛苦”。

令杨淼觉得最难的不是学习上的煎熬,而是父亲家那边亲戚把她和堂兄弟的“比较”。由于成绩不如也在读高三的.堂弟,杨淼在父亲家亲戚聚会中经常被“忽略”。比如奶奶只给堂弟“带绿豆沙”,姑妈只给堂弟买参考书等等“忘记”她的举动时,她也只能“忍了下来”。

面临高考的学生心理变化微妙而复杂。在杨淼看来,如果连自己的爷爷奶奶对自己都很少过问的话,那就说明他们对自己已经不抱期望。“那个时候我在想,看来我是真的不行了”。

杨淼说,在79中有很多同学都会滋生这样的消极想法。更有一些则在家人的冷漠和高考的压力下放任自己。

杨淼说,在最后一个月,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无心学习。因为一直被“外人”认为成绩差而多年放任自流的学生,他们自己也觉得再努力也没有用。

为什么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杨淼觉得最要感谢妈妈。

“每次晚自习回家妈妈都说有炖汤,一人一份,他们都喝过了。直到有天我半夜起床,看到妈妈在厨房拿着一个很小的煲仔吃汤渣,我才知道他们骗我。”杨淼眼圈都红了,“那么小的煲仔怎么可能煮到四个人的汤水!”

“我要为妈妈而战!”6月7日早上,杨淼拒绝了妈妈送考,早早出门,暗暗给自己壮胆。

如果上不了三A……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杨淼特别懂事。昨天一大早,除了拉妈妈去M记,母女俩合吃了一个早餐套餐外,她就约了几个家里环境差不多的“死党”在M相互交流填报志愿计划,顺道找暑期工兼职。

“如果我有机会能上三A,就靠自己继续读下去,不想阿妈再辛苦。”虽然志愿报考指南还没有发到手上,但从小就希望能够做一名设计师的杨淼就已经知道这些“设计类”专业的高昂费用。所以她决定打暑期工“存学费”。

杨淼告诉记者,越是收入不高的家庭,越是会认为高考是通往好生活的最好凭证。“虽然如果现在我不读了,做侍应也好,做学徒也行,估计还能赚些钱养家。”杨淼说,妈妈跟她说过,即使考不上三A,只过了三B,都一样要读下去,“借钱都要读,多苦都让我读下去。”

“但我不敢说”,杨淼咬着空了的汽水杯吸管,“上不了三A,我读3年三B,起码要花10万,出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我很怕他们失望”。

(责任编辑:唐悦芝)

篇3:18岁女孩因病错过高考 “陪”同学“战斗”

18岁女孩因病错过高考 “陪”同学“战斗”

2011高考进行时72小时连续报道<< 2011高考真题<< 2011高考作文<< 名师真题点评<<

18岁华阳女孩李雪瑞,在大好年纪遭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然化疗和病痛不断在折磨着她,但“参加高考”的梦想一起支撑着她与病魔作战。不过,坚强的'李雪瑞并未盼来“病房高考”的好消息,因为她不得不因第二阶段化疗而放弃考试。今日,她将和同学们一同走向“战场”。  上周,一直在为圆梦而努力的李雪瑞,却得到了一个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因身体原因,不得参与高考。雪瑞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含泪写下自愿放弃高考的承诺书。

6月3日,同学们最后一天在校上课完毕后,雪瑞拨通了一位同学的电话。“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一定要放松心态好好发挥,也算是带上我一起考试……”听见雪瑞从病榻上传来的声音时,一大半同学都流下了眼泪。其实,李雪瑞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为她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PS毕业照。由于一直在医院治疗,雪瑞错过了班上拍毕业照,为此,同学们决定将她的单人照与班级毕业照进行合成,以便让她也能身在其中。

昨日,躺在病床上的雪瑞脸上堆满了笑容。“大家在战斗的时候,我也在战斗,我还要漂漂亮亮地打赢这场仗。”雪瑞说,其实她和同学一样,都是在今日踏上“战场”。唯一不同的,是同学们即使失败也可重来;而她,一旦失败就会失去性命。

(

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整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18岁男生为拼高考淋巴癌变 同学捐款相助,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