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保育员教育笔记感想(共含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valeri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冉曦小朋友聪明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得老师的欢喜。起床时,我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系鞋带时,发现他磨磨蹭蹭地提着鞋过来,要我帮他。我说:“咦,冉曦,你不是学会了系鞋带吗?教师正忙,你自己去系吧!”他无可奈何地去了,可慢吞吞的,还不时地瞟我一眼。这是为什么呢?我忽然想到,会不会是我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时,小朋友亲热地靠着我,还说着什么,令他羡慕呢?于是,我大声地说:“你们看,冉曦真能干,学会 穿鞋系鞋带,你们会吗?不会的小朋友要向冉曦学习。”果然,冉曦听了,脸上放光,迅速系好鞋带。其实,孩子们都会有一种要老师关心他,喜欢他的心理需要。几句表扬的话,满足了他的这种需要,也就很快活了,像这一类事情我园的一日生活中经常有,我们做老师的必须时时关注一下幼儿的心理需要。
手足口病的考验,近期,我园有不少幼儿感染了手足口病。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着想,我每天都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一次,我看到伦浩然的手上有小泡,与手足口病的症状很相似,于是我马上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奶奶。他奶奶来到后,看了看浩然的手,说:“浩然的手就是这个样子,他去年长过,医生说有抗体了,今年不会长了!”我又仔细端详了浩然的手,疑虑依然在我的心头,我对他奶奶说:“这一段时期手足口病爆发,不管是不是,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吧,如果不是就放心了,万一是这个病也不至于耽搁了!”在我的坚持下,奶奶把浩然带回了家。
第二天,浩然没来幼儿园。下午放学后,我就到浩然家去探访。走到路上,正好碰到浩然的妈妈出来买东西。我直接问浩然妈:“去医院看了吗?”浩然妈说:“浩然一回家就带他去寿光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就是那个病,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浩然已经住下了,我这不是回来买点东西就回去陪浩然。幸亏老师发现得早,要不然病情就发展了。”听了浩然妈的话,我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疫情面前是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的。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有的家长明知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却不说,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时,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手足口病,当我让他们把医生开的健康证明拿来时,又无一例外的不能拿来。家长们为何遮人耳目呢?这个问题我深思了很久,又调查了部分家长,怕一旦说了没人和孩子玩了,对自己的孩子有不良影响。这都是要不得的,会害人害己。疾病是可怕的,但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疾病。只有勇于面对疾病,正确地对待它,那再可怕的疾病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我们才有勇气战胜它。手足口病的侵袭不光考验了我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也考验了我们的精神。
从事幼儿教育也有些年头了,各种各样和体质不一的孩子也接触了不少,对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身体不适,一般我也能看出些端倪,发现孩子身体的一些不适后,我会及时地告知卫生老师或家长,有效地采取措施,保证孩子身体有疾病能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班中近期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深感自己在医学知识方面的不足。
这天晚上,班中的清源妈妈打来电话,聊了几句后,她忽然问我,今天上午她儿子清源是不是发哮喘病了?我一愣,因为此前我虽然听说过哮喘病,但这么多年,班中和自己的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生哮喘病的,因而对哮喘病的症状、特点的确不胜了解。于是我马上回忆起了早上带领孩子们运动时发生的那一幕,只见清源只投掷了几个小沙包后,就怔怔地站在哪儿,一边喘着一边嘴中不停地发出“唉、唉”的无力叹气声,我连忙让他先坐下,让生活老师照看下清源,自己又带领着其他幼儿继续地运动下去。回到班内,看看清源人虽然不大有精神但也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放学时我也就没和清源的家长说起这事。当我把清源早上发生的这些情况告诉他妈妈时,他妈妈说:这种症状就是他儿子发哮喘的特征,回到家孩子就躺下了,我说:“真对不起,因为清源是新转学进来的,老师来家访和家长来给孩子报名时也都没和老师说起孩子的这个身体情况,因而带班时,我对清源的确没有特别关注;以后我会留意清源的身体状况的。”听我这么说这位母亲也不好意思了,说:“不怪老师,报名和老师家访时,我有顾虑,怕说了孩子身体这么差这一情况,园方可能不录取我的儿子,但现在天气转冷,孩子发哮喘的频率在增多,因而希望老师要多关心下清源。”
放下电话,我马上上网查阅了有关小儿哮喘病发病的由来及特征,知道冬季这些患儿特别容易发病了,由于在发作哮喘病发作时呼吸很急促,喉咙和嘴里就会粗粗重重的喘气声等相关症状;此时如果成人不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照料措施,孩子也是非常危险的。看到这里,我意识到:今天孩子参与运动中发生的情况我处理的还算是对的,但作为一个第一线带班直接接触孩子的老师来说,我应该多多学习,了解小儿长见病的发病症状特点等,老师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身体不适,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孩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好每个孩子,使每个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由于明天要上《三只蚂蚁》和《蚂蚁搬豆》,所以今天我特地安排孩子了解蚂蚁的一些常识,给活动准备一些感知经验。在教室里稍做要求后,请孩子带上一次性杯子出发了!赵老师提醒我说:“现在可能捉不到蚂蚁的,你应该在明天晨间活动时放些饼干屑,然后做完早操就可以捉到了!”当时,我马上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惭愧,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捉过蚂蚁,甚至由于小时侯的因素对蚂蚁有种恐惧的感觉,虽然我看过一些关于蚂蚁的常识,但是捉蚂蚁心里还真没有底。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为了给孩子一次探索的机会,就带着孩子们出发了!
来到操场上,孩子们十分兴奋的带着杯子四处寻找,看着,跑着。赵老师在几个垃圾筒旁边放了一些饼干屑。因为没有蚂蚁,孩子们似乎有点遗忘了要干的事情,有的男孩子甚至开始追跑起来。当一位新来的小朋友在干的水池边缝里捉到一只蚂蚁时,孩子们的兴致重新被点燃。他们开始在边缝中找了起来,他们仔细的搜寻着。看着他们认真细致搜寻而又充满好奇的模样,我忍俊不禁的笑了!
不一会儿有一两个孩子大声的叫起来:“这边有蚂蚁!”原来,赵老师放的饼干屑起作用了,虽然没几只蚂蚁,但孩子们的兴致如热浪翻滚。接着又发现其他两只垃圾筒那里也出现了蚂蚁!孩子们争抢去捉蚂蚁。虽然到最后5个杯子中一共捉到十几只蚂蚁,但是在捉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快乐!
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神奇,他们有着及高的探索欲望,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一定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快乐有效的学习。
而作为新教师的我,应该时刻带着一颗虚心好问的心,要经常与比我年长的老师交流、询问,减短自己冗长的摸索,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孩子在玩球的活动中,手部肌肉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专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性等均能得到发展。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球,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玩球时多以抛接球、滚球、踢球为主,有的女孩干脆坐在球上玩,全班只有2名小男孩能连续拍球3~6下,其他幼儿几乎没有连续拍球超过3个的。我组织起玩球的孩子说:“老师想看一看,你们是怎样玩球的,有什么新发现。要跟别人玩得不一样,看谁的玩法多。”
等他们快乐地玩了一会儿后,我让他们说说对玩球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边说边做给我看:可以滚着玩,可以踢着玩;可以向空中抛接球;可以拍球,可以原地站立拍球;双手拍球,左右手交替拍球;蹲着拍球,向前走一步,拍一下;拍一下,接一下;一边拍球,一边向外侧抬脚;两脚交替进行……
这时小珂高兴地说:“用球可以做操,也可以像姚明叔叔那样投篮。”接下来,我便让大家把自己没玩过的方法再试着玩一玩。这时孩子们兴趣大发,玩得更热闹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幼儿尝试创编球操。孩子们再一次进行尝试,三三两两一组,各显神通。
最后经过大家地商讨,选出各小组编排最好的一个八拍,根据动作特点把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节奏感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花样球操。孩子们做着自己编排的球操,可认真了。
球是幼儿很熟悉也很喜欢的玩具,但不少幼儿缺少玩球的技能。引导幼儿发现球的多种玩法,如拍球走、拍球跳、拍球跑、拍球绕障碍物、拍球横走等等,鼓励他们相互启发、示范推广新的玩法,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地进步。通过这个活动,我心里深深的思考着:作为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锻炼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启幼儿的心智。不仅要激发幼儿的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且还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天早上我一边和孩子们在外进行晨间锻炼活动,一边迎接着每位来园的孩子。忽然听到哭声,一看原来是佳毅正哭着,爸爸束手无策的牵着他,我赶快上前安慰,并询问怎么了?爸爸告诉我是因为照片还没拍的缘故,于是我耐心告诉他“没事的,今天回去再拍好了”并一边暗示他爸爸可以离去了。可佳毅不肯,死命地攥着他爸爸的手,好不容易他爸爸才脱开了身,快速的走了,这回倒好,他跟我干上了,拳打脚踢,孩子们纷纷说:“不可以打老师的”,边上有家长也这样的说着,他收住了打人的举动,可还是闹得厉害,我一个人不行了,直喊小顾老师来帮忙,最后合我们二人的力量才把这家伙搞定。
佳毅是小班时就已入园的孩子,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说他和中二班的洋洋是亲戚关系,可洋洋的爸爸却说还没听过他叫过一声“舅舅”。 佳毅和洋洋两人平常总在一起玩,互相亲热的称对方为“小戈、洋洋”。两家的大人也常走动。但两个孩子的个性却截然不一,洋洋性格开朗活泼,属于非常抢眼的孩子,不管到哪儿他总是很让人瞩目,而佳毅却一点也没感染到,个性格内向,话又不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选做小老师时,他高举小手,而真正请他做小老师时为班内的同伴分发餐点,他无动于衷,我反复的叫他的名字,他就像不认识你一样没反应,同伴催他,他也不理人,你说气人不?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不像其他的孩子做小老师时那积极的样儿。又如:教授新儿歌时,他和晞晞整堂课都没好好听,提醒他俩多次后,我请他们上前面来学念,晞晞知道我生气了,念得还是很认真的,一会儿就学会了。可佳毅嘴巴还是没有动起来,别说我生气,孩子们看到此情景,也生气了,他们说:“他不念,今天中午别让他吃饭了;一直叫他学,直到他学会念;”等等,别说孩子们的话起了作用,慢慢的他的嘴巴在跟着念了,后来在我和集体幼儿带着他反复诵念下,佳毅终于学会了念这首诗歌了,你说累人不?
正因为上一天我对他爸爸说了,请他拍摄一张佳毅在家为家人服务劳动的照片,他也听见了,可他爸爸那天没拍摄,由于这个缘故,因此一早上演了这一幕。佳毅长大了,知道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想成为好孩子了,喜欢被表扬了,我相信佳毅会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棒的男孩的。
幼儿收拾玩具时往往缺乏耐性,经常是收拾了一半就都跑去玩别的了,余下的玩具只好由我收拾整理。为改变这种现象,我试用了好多方法,其中游戏法最灵。
收拾飞碟。我在装飞碟的箱子外面画上一只长着嘴巴的小狗,收拾时,我就说:“小狗饿了,请小朋友用大饼喂喂它吧!”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将飞碟送进去。
收拾水果。我找几个幼儿当采购员,每人面前放一只箱子,“采购员”大声吆喝:“收山楂啰!“收苹果啰!”很快,各种水果就分类整理好了。
收拾汽车、火车、飞机等电动玩具时,我嘴里发出“嗡嗡”声,并大神喊着:“敌人的飞机要来轰炸了,快把它们藏进防空洞!”那些飞机汽车等也都被开进了规定的箱子里。
采用游戏法时,幼儿始终处在“玩”的气氛中,克服了枯燥和单调,幼儿兴趣高,速度快,效果好。如果教师能注意经常性的变换游。 戏方法,幼儿收玩具的积极性一定能很好地保持下去。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员职责第二条、第三条指出:“保育员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由此可见,教师有责任、有必要利用一日活动有效地与保育员互动,通过互动指导保育员开展工作,提高保育员的素质,并与保育员携手共同完成保教任务。
教师和保育员共同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合理安排幼儿的床位。
体弱儿应安排在背风处,体质较好、怕热的幼儿可安排在通风处,易尿床和活泼好动爱说话的幼儿睡在便于保育员和教师照顾的地方。
第二,男孩女孩分开睡。
我园实施男孩女孩分开睡。现在的孩子成熟早,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幼儿对男孩女孩分开睡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教会幼儿正确穿脱衣服的方法。
衣服鞋袜自下往上脱,从上穿到下,冬天可以将一件毛衣脱在床头,以便起床时及时穿上,脱鞋后把鞋摆放整齐。中大班幼儿要将自己脱下的衣服整理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小班幼儿在保育员和教师的协助下完成整理并逐渐培养自己整理的能力。
第四,睡前入厕。
教师组织幼儿进寝室要求每个幼儿都去上厕所,然后安静地进寝室。
第五,做好入寝室前的安全检查。
检查幼儿口腔里有没有含食物,有没有携带不安全的小物件上床等。
我班的程丞小朋友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发现他性格很孤僻,他每天到幼儿园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除了小便,再也不起来,小朋友们玩玩具他不着急,玩游戏他不上凑,老是坐在自己位子上不动。我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很不好受,像程丞这样上幼儿园太难受了,三岁的孩子整天坐在位子上不动,没有一点快乐可言,这怎么符合孩子活泼好动又调皮的年龄特点呢。我就时刻注意接近他,和他说悄悄话,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就是不见孩子的笑脸,起初我以为是他刚刚入园和老师、小朋友都不熟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程丞只有在排队准备离园时才有一点点笑容。
为此,我经常与每天接送他的姥姥谈起此话题,但他姥姥说程丞在家虽不是很好动,但不像在幼儿园这样,有时回家还和大人说幼儿园里的事和学的儿歌、小故事等。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分析他是个太胆小的孩子,我就多亲近他,多关心他,经常问他有什么需要,有时还抱抱他。
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处,最近我发现程丞变了,小朋友玩游戏时他不再坐在小椅子上,而是站在边上看着,还露出一种想参与的表情,每当这时我就拉着他的手一起进入游戏当中,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表扬他的聪明和乖巧,程丞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从此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胆小,也愿意和小朋友交往了,特别值得高兴的是现在上课时他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口了。
今天上午我让孩子们说刚学的儿歌《玩具玩具真好玩》,有好几个小朋友很认真地说完了儿歌,这时,我就叫程丞到前面来说,他摇头不干,我知道他不是不会,而是缺乏勇气,我坐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程丞可聪明了,大胆说吧,小朋友会为你鼓掌的。”刚说完,孩子们就拍起了小手,他看看我,再看看小朋友们,带着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又和小朋友们拍手鼓励他。他终于鼓起勇气一口气把儿歌说完。孩子们又为他鼓掌,我拉起他的手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程丞带着控制不住的激动笑着回到位子上。我的眼睛湿漉漉的,这就是那个坐在位子上整天不说话的孩子,他终于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我感慨,我高兴、我激动,我为启开一个内向孩子的心灵之门而感慨,我为承程的进步而高兴,为他能够鼓起勇气而激动!整个上午他全是笑着,激动着。
要改变幼儿孤僻、内向、胆小的不良个性,除了多亲近他以外,更关键的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只要教师积极鼓励、多加引导,孩子就会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心,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不会退缩,就会勇敢的面对一切。
★ 保育员反思笔记
★ 军训笔记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