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京教改再加组合拳,优质教育资源将提速扩大!(共含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uhuihah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京教改再加组合拳,优质教育资源将提速扩大!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化、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群……在北京,这些教改新名词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教改实招盘活了存量、提升了增量,扩大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北京将启动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校,6个城区新增25所优质校,帮扶15所郊区校,不用择校也不用托关系,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未来,北京不仅要继续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教育改革,还将快速提升普通校质量。
继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两年内新增优质校25所
近三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推进公平和提升质量这条主线,立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百姓的“实际获得”为检验标准,打出了系列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组合拳。由此形成的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北京路径”和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北京理念”,已然呈现出北京教育的新生态。
北京市将继续加大统筹力度,重点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布局,力争两三年内,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20,6个城区将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同时,年,城6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今年起,除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外,本市所有中小学校未经北京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办学,各中小学不得与房地产商合作办学。
横向联手发展,大幅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
在北京市级统筹推动下,各区立足本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推出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图”。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优化结构,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破解择校难题。
东城区在原有八大学区基础上,实施六大路径融通“学有优教”,包括深度联盟制、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跨学校、通学段,推进全面优质品牌化。
东城区在深度联盟校中,创造性地运用“大校年级组制”:
①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
②力推“初中双优建设工程”,即:优质初中(示范高中的初中部)扩大招生比例,带动辐射周边普通初中校,通过实施深度联盟一体化管理提升普通初中校办学品质;
③优先发展初中(“老二类”初中)实施精品特色战略,通过控制办学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等措施,快速实现全面优质品牌化。
比如,177中学与171中学、国子监中学与五中分校、龙潭中学与广渠门中学,都是深度联盟一体化管理学校,统一招生、统筹师资、统一教研、同址上课。这类学校成为学生及家长们欢迎的家门口好学校。
西城区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的11个学区,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7个。将长安小学、天宁寺小学等19所普通小学,并入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11所名校,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辐射效应,大幅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例如,西城区宏庙小学、实验一小前门分校回流报名的学生明显增多,家长们看好这两所学校分别成为北师大实验中学集团、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缓解择校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
朝阳区根据10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近40所。丰台、石景山与西城、海淀相邻,着力在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海淀区提出,中部、南部地区是优质学位增量供给的重点。车道沟小学并入北京理工大附中建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首师大附中承办首师大二附中;206中学和群英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十一学校承办,更名为十一学校一分校;人大附中和十一学校与中部、南部部分学校建立深度联盟。仅中部和南部地区就增加7000余个优质学位。
纵向连贯学段衔接九年一贯成趋势
各区域在纵向上打通学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连贯布局,包括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不仅省去了家长们“小升初”选校派位的麻烦,而且由于学校在管理上、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专家分析说,学校接手小学后,能较好地依托中学原有优质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小学部教师的教科研培训,推进中小衔接的改革。这一改革普遍受到家长们的'关注,有不少家长把孩子转回片区入学,并入优质中学的小学也成为入学阶段学生及家长们的选择之一。
截至年底,东城区新建了33对深度联盟学校、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条教育优质资源带、4个教育集团,42所首都高校对口支援区内具有体美特色和英语外教的学校。
西城区推出多所优质初中,对口10多所普通小学。从起,有30%毕业生直升对应初中,以后逐年递增10%,直到。一些学校由于过去片内生源招不够,大部分学生流向周边学校,生源不稳定;经过学区划片调整后,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京籍生源数量迅速上升。西城区划定学区、扩大组建教育集团的方式受到家长们的认可。
在地处海淀的十一学校一分校,超九成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中学部。学校在师资、课程建设上与十一学校对接,对家长们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年级片内学生全部回流,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是独特的“全科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衔接的“快车道”,丰富了入学选择,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提速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
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优质高中校额到校
专家表示,让更多孩子跳出房子所在的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学校,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积累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探究的能力、理性的思维和独立自信的品格,需要在教育供给侧发力改革。“这样的改革绝非扩大学区划分、增设优质学校学位那么简单,还需要辅之以课程设置、考试模式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变化。”
革新里小学新生可直升114中
今天上午,东城区召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大会。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在会上透露,新学期东城区将新增3条优质教育资源带,新增3个教育集团。
未来,东城区将进一步推进学区制改革,探索办学新机制。具体看来,东城区将探索小初高12年一体化管理,形成“革新里小学——11中初高中直升校(114中)——11中”一体化建设。据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介绍,2015年入学的京籍孩子在114中完成教育之后,已经能够100%升入11中。在此基础上,东城继续探索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一体化建设,革新里小学、114中和11中三所学校在学校的文化、课程、特色发展方面展开研究。在升学方面,对于孩子的选择充分认可,今年起革新里小学入学的新生未来可以选择九年一贯制直升的方式,也可以参加电脑派位。
在探索民族教育幼小衔接方面,东城区将建立联合贯通育人培养机制,形成“回民小学——春江小学”衔接模式。据介绍,春江小学附近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该地区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不足。未来,回民小学将依托春江小学的校址,待春江小学的学生全部安置完成之后,春江小学将变身为“幼儿园”,主要服务该地区少数民族子女入园难的问题。
东城区还将探索义务教育与校外教育融通,科学布局,逐步扩大校外教育资源,比如建立“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忠街小学”合作模式,将校外资源与小学资源整合。
同时,东城区将在新学期新增3条优质教育资源带,分别是分司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分司厅小学——北锣鼓巷小学校区——一中小学部校区;培新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培新小学——培新小学低部——永生校区;黑芝麻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黑芝麻本部校区——黑芝麻低部校区——织染局校区。
此外,在已有北京二中教育集团、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之外,增设北京171中学教育集团、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
在2016年基础教育入学工作上,东城区将以学区为单位,稳定和完善电脑派位入学政策,逐步提高普通小学与优质初中对口直升比例;完善学区内中小学对口入学机制,严控小升初特长学生入学比例;探索小学生源压力较大的学区连片入学政策;继续推进贯通初高中六年人才培养实验,探索构建学区内十二年人才贯通培养机制。
未来针对居住证政策,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东城区将逐步完善根据户口、房产年限等优先序列安排入学。在小升初特长生入学比例方面,2016年,东城区将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进一步降低特长生比例,并探索现场打分、公开打分的机制,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