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民俗童谣(共含1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江湖媥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福气到,
走亲访,问个好。
新春到,真热闹,
看春晚,吃年饭。
新年好,新年好,
人人送福,是个好,
年年有余,是个妙。
红灯笼高高挂,
图个喜气图个新。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家家户户过新年,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事如意,平平安安大吉利。
一年一年又一年,春节老人保平安。
春节民俗大汇总
民俗之一――贴春联。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贴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三――贴窗花。
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画。
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贵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现在街市上较常见的就有《子鱼卧莲》(一个胖娃娃,手抱着一个大金鱼,卧在连花上嬉戏)、《凤凰来仪》(图画左侧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风,右两少年,互相谈论 附图)、《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写《白蛇传》、《西游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的年画。
民俗之五――压岁钱。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个一百两百,甚至于上千,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将其花在不正当的地方,更会使他们那养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不要给太多,二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国结。
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 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唐】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一)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推麦谷;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坐一宿。
这首童谣与其说是童谣,不如说是长辈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晚辈,“日后等你长大了,也要记住腊月里需要做的事情”。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二)
雪花飞,钟声敲,
新的一年已来到,
小朋友,咪咪笑,
团结友爱不打闹,
写字画画做游戏,
快快乐乐把舞跳。
新年新年已来到,
幸福生活步步高。
(三)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
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
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带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
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新年好。
(四)
一元复始新年到,
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
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
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
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
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
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
你在花丛眯眯笑。
家家户户过新年,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事如意,平平安安大吉利。
一年一年又一年,春节老人保平安。
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那时候,只要一喝上腊八粥,离年就不远了。于是,孩子们便唱起了童谣:
“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新年来到〕旧时北京人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必用关东糖(麦芽糖)供奉灶神。从市面上买回来的关东糖,都做成甜瓜形状,因此又叫做“糖瓜”。祭灶以后,春节就在眼前。小姑娘要一种红色的绒花戴在头上来打扮自己,男孩子们个个忙着置办鞭炮。年节的气氛一下子浓烈起来。
童谣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 小子要炮。
〔忙年〕旧时称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称春节为“过大年”。“过大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节日,节期很长,一般从腊八日起,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厚起来。为过年而操办的一切事情,统称之为“忙年”。
〔贴窗花〕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贴窗花,有大格子窗,有小格子窗,还有长格的棂子窗。所有的窗都糊上了洁白的窗纸。洁白的窗纸上贴了大红的窗花,阳光一照,年节的气氛一下就浓起来了。
童谣过年啦, 贴花啦, 满窗子, 都红啦。
贴个猫, 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 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接财神〕北方乡间,农历正月二十日前后接财神,为的是图个吉利。接财神的时候,家家都打发孩子上街唱遥儿,小孩自然是高兴的。遥儿里的财神,不是板着面孔的老爷,是个很随便的大爷,这使孩子们觉得特别亲近。
童谣财神爷, 打南来,反穿着皮袄踢拉着鞋, 隔着墙头扔元宝来!
〔你放爆仗我放鞭〕小孩子盼过年,有声有色,把盼年的心情加在一首歌谣里,歌谣变得和流水一般欢畅。谣里有神话般的小巴狗,有在生活坐在山坡上抽旱烟的男人,更有孩子们喜欢的过年的鞭炮,热闹的年节马上就到了。
童谣小巴狗, 上南山, 吃金豆, 拉金砖,
你打灯, 我抽烟, 你放爆仗我放鞭, 嘀喽噼啦过新年!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
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
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带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
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新年好。
一元复始新年到,
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
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
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
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
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
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
你在花丛眯眯笑。
家家户户过新年,()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事如意,平平安安大吉利。
一年一年又一年,春节老人保平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推麦谷;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坐一宿。
这首童谣与其说是童谣,不如说是长辈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晚辈,“日后等你长大了,也要记住腊月里需要做的事情”。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 春节民俗―春联
★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 民俗春节作文
★ 鸡年春节民俗谚语
★ 春节民俗学生作文
★ 高一春节民俗作文
★ 民俗春节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