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节的意义(共含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ingJ”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54青年节的意义中国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青年人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现在看看如今的多数青年人,追求享受,追逐物资等等,有多少关系国家的未来,努力学习知识建设祖国;有多少醉生梦死,毫无爱国之心,民族之情;有多少满口满口污言秽语,没有道德……这种精神状态怎么接好父辈的班,怎么同其他国家竞争。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民主和科学,不正是我们今天的青年人及以后青年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吗,我们今天的青年人不正缺少这种精神吗。
五四精神是希望的代名词,不正是195月4日,掀开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中国人的斗志,通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打倒了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发展到现在的强盛。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更需要这种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把我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继承和发扬爱国、民主和科学的五四精神就是今天是54青年节的现实意义。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五四青年节假是放了,可它实际上应该达到的目的却不一定能达到。纪念历史?缅怀先人?思虑我们的国家?没有人去看历史书,学校也没有组织去博物馆,国家的前途似乎在这半日也思虑不全。相反,没能去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的假期多在吃喝玩乐中度过。这是国家期待的放假的目的吗?五四青年节,该是谁的节日?
以下摘录网友们对此发表的言论,供大家参考,真正地想一想,怎样过好五四青年节?
如何让青年节更有意义,这不仅是青年的事,更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值的探讨!从年龄的划分上看,好像意义不大。如果是青年放假参加什么社会活动,比如团员的什么集体活动,或者青年举办什么爱国注意教育学习、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纪念活动,让青年们放假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去参加活动大家好理解。如果让学校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规定中学以上的学生参加,学校放假半天,也好理解,可什么活动没有,单单拿出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放假,估计放假的意义不大!再说学校放假容易安排,党政事业也好安排,而企业单位能落实吗?希望有关部门到全国各大城市“微服私访”一下,看看有多少企业能落实?3亿多青年减去学生,再看看又有多少单位能实行?这样的年龄划分意义是什么,估计大家不得而知吧!
半天的假期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估计这个假期或许又要在作业和课外补习中度过;已经工作的青年,大多数连十一、春节这样的黄金周都无法保障,这样的半天假期又如何得到保证?这样的话,即使有3亿多的适龄青年,青年节假期也不过是少数人享有的专利,完全背离了青年节的意义。
质疑1:29岁就不是青年了?
半天,这假咋放?放半天根本就不现实,很少有企业会这么做。并且关于青年的年龄段划分也不是很明确,难道29岁就不是青年了?14岁充其量只是个少年啊,怎么就变成青年了?
青年人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如果把青年定义为28周岁以下,那他们这个早晨也太短暂了。
有多少人能享有放假半日的权利,前提是对“青年”的'年龄上下限究竟该怎样界定?难道28岁以上就不是青年了吗?如果按照这一尺度,很多地方的杰出青年的评选岂不出现了评选规则错误?
质疑2:放半天假意义何在?
放假的意义是什么?即使有了规定,部分用人单位能够落实吗?这项规定能受到上级的重视吗?青年们的权利能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怎么保证落实?
虽然说半天假比不放假要好,可是再细细想想,在年龄段上设限恐怕很难让半日假期落到实处。试想,如果给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方半日假,其余留下来继续上课,可行吗?教学如何来安排?
真的会落实到每个青年人的身上吗?就怕企业的老板不认可。假如真放,全厂很多青年人都要休息了,没有办法实施,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参照执行。
过去“五四”青年节含在“五一黄金周”里,现在把它拿出来放半天假,又好像成了五一节的“小尾巴”。决策时是否应该考虑将“五四”与“五一”连着放假呢?
质疑3:怎么过青年节才有意义?
其实半天假对于上班族来说休闲意义不大,倒不如不放假,由单位组织青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又不至于“浪费”这半天假期。
有了半天假的青年,该如何纪念五四青年节?我觉得放假不是目的,利用五四青年节这天有组织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个不错的建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五四青年节不仅仅是个节日,更不是单纯的假日,而应作为青年人的学习日、感悟日,值得好好珍惜,不虚度。当然与历史事件中的五四青年——我们的前辈相比,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样是青年人的志向、爱国、理想等应该是相同的。
五四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那时的所谓学校、新学、西学,基本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表们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说基本上,是说那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中国的封建余毒在内)。在当时,这种所谓新学的思想,有同中国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革命作用,是替旧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外国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中国封建主义复古思想反动同盟所打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上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不论在哲学方面,在经济学方面,在政治学方面,在军事学方面,在历史学方面,在文学方面,在艺术方面(又不论是戏剧,是电影,是音乐,是雕刻,是绘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每年一次 ,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两者共同构成了包含深厚历史与现实内涵的精神原动力 ,它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五四青年节的纪念意义
五四运动是19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运动当年的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而“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
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愿社会未来的栋梁撑起祖国的明天。
中国五四青年节的划分
共青团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这意味着,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龄限制和团员恰好一致。
国家统计局
统计部门对青少年的划分是0岁至14岁。
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分别是60岁以上,65岁以上,但是对青年年龄段没有划分。
国际标准
联合国
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岁至25岁的人称为“青年人口”。
世界卫生组织
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74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的人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者。
五四青年节年龄范围
按照国家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4月,经国家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此次进一步明确年龄上限后,将有3亿多年龄在14至28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可见,五四青年节当天青年是可以享受半天假期的。
但是五四青年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国家没有强制执行,所以实际上多数单位并没有放假,而是以组织活动居多,因为放假通知里对于年龄的限制在28周岁以下,实在是有些难以统一安排!
五四青年节成立时间
其实这个节日的设立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我们要从头了解它的历程,在1919年诞生了五四爱国运动,然后到了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我国相关部门才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一年一度的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2、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3、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的精神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我国青年年龄划分
1、共青团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这意味着,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龄限制和团员恰好一致。
2、国家统计局
统计部门对青少年的划分是0岁至14岁。
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分别是60岁以上,65岁以上,但是对青年年龄段没有划分。
3、杰出青年
以国内非常权威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来看,参评年龄段一般是18岁至40岁。比如,20评出的第十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有两位是1968年出生的,今年正好40岁。
从各省市来看,对“十大杰出青年”的年龄上限更是各不相同,陕西省是39岁,江苏省是45岁,武汉市是45岁,深圳市是40岁。
2022年五四青年节的意义介绍
五四青年节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青年节放假的有关解读
1、规定:遇公休日不另补半日假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由于青年节和3月8日妇女节等节日性质相同,都属于针对部分群体的节日,因此,如果当年5月4日赶上周六、周日的公休日,将不另补假期。团中央有关负责人表示,上午还是下午放假并未作硬性规定,由各单位视情况而定。
2、青年节上班不享受加班费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原劳动保障部《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规定,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都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按规定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加班费。只有在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劳动者加班才享受加班费待遇。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一、事件介绍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二、爆发原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策划书意义
★ 五四青年节祝福语
★ 五四青年节短信
★ 五四青年节征文
★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 五四青年节放假
★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 五四青年节讲话
★ 五四青年节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