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盖茨: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_励志人物(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宣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盖茨:我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这三件事
我总想是不是分享一下我在微软、盖茨基金会等职业生涯里学到的东西。
上个月,我去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它总是有很多乐趣,不只是因为有乒乓比赛和跟巴菲特的报纸投掷比赛,还因为我能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东西、洞察他是怎么想的。
多年来,我从沃伦那里学到了这么三件事:
投资不仅仅是投资
人们向沃伦学习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怎么思考投资。这很自然,因为他有惊人的投资纪录。不幸的是,太多人仅关注投资,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巴菲特有一个很强的、商业思维的整体框架。比方说,他会谈及寻找一个公司的护城河(竞争优势)、这条护城河是萎缩还是增长的。他说,一名股东必须要像自己拥有整个公司那样来行事,寻找未来的利润流,决定什么是值得的。你必须有忽视市场的意志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你要借市场犯错的机会领先――找到已被低估的公司。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第一次见到沃伦,他的这个思考框架给了我一个真正的惊喜。我是在我母亲组织的一次饭局上见到他的。当时我还想:“我干嘛想见这个炒股的家伙?”我想他只是利用各种市场相关信息来做投资决策,比如销售额、价格等的时间曲线。
但当我们开聊以后,他没问我任何这类信息,而是开始问微软基本面这类很宏大的问题。“为什么IBM做不了微软的业务?为什么微软盈利性这么好?”这让我意识到他思考商业的方式远远比我以为的要更深远。
利用好你的平台,写一封信
很多企业领导人都写股东信,但沃伦因为股东信而成名。部分是因为他天生的幽默感。部分是因为,人们认为读他的信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做投资(他们是对的)。但这也是因为他一直都说话坦率,愿意批评股票期权和金融衍生品之类的东西。他不害怕有立场,比如支持加大对富人征税,尽管这也会影响他本人的利益。
沃伦启发了我开始写我自己在基金会工作的年度公开信。在以前,我也有个类似写信的好法子。不过,写信能让我每年一次坐下来,解释我们所经历的好事和坏事。
意识到自己时间宝贵
无论你多有钱,你都买不到时间。在每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沃伦对此很敏锐。他不会让日程表充满了无用的会议。另一方面,他对自己信任的人又会很慷慨地花时间。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在伯克希尔的亲密顾问,他们打电话他就会接听。
尽管沃伦每年有几十次会议与大学课程,没有多少人会去找他要常规时间。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幸运:跟他的对话对我来说一直非常有价值,不是仅仅是对微软来说。当我和梅琳达开始启动基金会,我也去讨教过他。我们谈得最多的一点是,慈善事业会也像软件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影响力。事实证明,沃伦看世界的方式很赞:进击贫穷和疾病也是建立一种业务。他真是独一无二。
来源:虎嗅
比尔·盖茨在LinkedIn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自己从沃伦·巴菲特身上学到的三件事。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上个月,我去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它总是有很多乐趣,不只是因为有乒乓比赛和跟巴菲特的报纸投掷比赛,还因为我能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东西、洞察他是怎么想的。
多年来,我从沃伦那里学到了这么三件事:
投资不仅仅是投资
人们向沃伦学习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怎么思考投资。这很自然,因为他有惊人的投资纪录。不幸的是,太多人仅关注投资,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巴菲特有一个很强的、商业思维的整体框架。比方说,他会谈及寻找一个公司的护城河(竞争优势)、这条护城河是萎缩还是增长的。他说,一名股东必须要像自己拥有整个公司那样来行事,寻找未来的利润流,决定什么是值得的。你必须有忽视市场的意志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你借市场犯错的机会领先——找到已被低估的公司。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第一次见到沃伦,他的这个思考框架给了我一个真正的惊喜。我是在我母亲组织的一次饭局上见到他的。当时我还想:“我干嘛想见这个炒股的家伙?”我想他只是利用各种市场相关信息来做投资决策,比如销售额、价格等的时间曲线。
但当我们开聊以后,他没问我任何这类信息,而是开始问微软基本面这类很宏大的问题。“为什么IBM做不了微软的业务?为什么微软盈利性这么好?”这让我意识到他思考商业的方式远远比我以为的要更深远。
利用好你的平台
很多企业领导人都写股东信,但沃伦因为股东信而成名。部分是因为他天生的幽默感。部分是因为,人们认为读他的信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做投资(他们是对的)。但这也是因为他一直都说话坦率,愿意批评股票期权和金融衍生品之类的东西。他不害怕有立场,比如支持加大对富人征税,尽管这也会影响他本人的利益。
沃伦启发了我开始写我自己在基金会工作的年度公开信。在以前,我也有个类似写信的好法子。不过,写信能让我每年一次坐下来,解释我们所经历的好事和坏事。
意识到自己时间宝贵
无论你多有钱,你都买不到时间。在每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沃伦对此很敏锐。他不会让日程表充满了无用的会议。另一方面,他对自己信任的人又会很慷慨地花时间。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在伯克希尔的亲密顾问,他们打电话他就会接听。
尽管沃伦每年有几十次会议与大学课程,没有多少人会去找他要常规时间。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幸运:跟他的对话对我来说一直非常有价值,不是仅仅是对微软来说。当我和梅琳达开始启动基金会,我也去讨教过他。我们谈很多的一点是,慈善事业会也像软件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影响力。事实证明,沃伦看世界的方式很赞:进击贫穷和疾病也是建立一种业务。他真是独一无二。
可以从苹果身上学到的三件事
最新一波苹果热一触即发。所有果粉都在翘首企盼第三代平板电脑iPad3的问世,但同时也因为iPhone5不能在10月份上市而感到失落。(消费者已抢购了下季度的3700万台iPhone手机,包括表现依然足够抢眼的iPhone4S。)在发给媒体的3月7日旧金山新产品发布会邀请函中,苹果又玩了一把故弄玄虚,邀请函上写着:“一款你不得不看,不得不触摸的新产品。”这既意味着新产品可能是改进版的iPodTouch,也可能是某种苹果电视遥控装置。
不管怎样,这家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再次吸引了举世果粉的目光。当然,果粉们向来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能够参透苹果的玄机,追赶上苹果的步伐。苹果公司的确很特别,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应该、或者说可以效仿它的成功模式。不过,下文所介绍的苹果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绝对值得其他公司借鉴。
勇于说不。“摇头比点头更困难,也更重要。”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句口头禅。苹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拒绝生产个人数字化辅助工具;它也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拒绝生产手机;抗拒把重心放在企业客户销售上;甚至不愿在最早的iPad产品上设置USB接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只要拒绝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商机就能达到苹果那样的哲学高度。(励志名言 )但如果每家公司都能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定我们有合适的理由点头?”一定会受用不尽。很多公司极力追逐利益,甚至新进员工都清楚公司只是为了挣钱而不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举例而言,多年以来,乔布斯一直奚落个人计算机行业,他认为那些安装在个人电脑上的
制造产品,而不是赚钱。这一点在商业社会违背了人们的直觉,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苹果的理念确实与其他公司的收益最大化信条背道而驰。当然,盈利对苹果公司来说也很重要。(苹果公司上季度利润高达130亿美元。)但问题是,苹果开发新产品的着眼点并不是它能创造多少利润。正相反,他们先思考自己的员工需要什么新产品,然后才开始动手设计制造。接下来,苹果才会采用典型的商业手段,包括产品定价、市场渗透等。这就像年长的智者经常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传授的职场经验一样:做你爱做的,财富自然随之而来。
★ 这件事真使我激动
★ 这件事我做对了!
★ 这件事让我难过
★ 这件事启迪了我